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春秋】学会思考要比读一百本书更重要(杂文)

精品 【春秋】学会思考要比读一百本书更重要(杂文)


作者:铁楚 童生,877.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98发表时间:2016-08-04 20:15:44


   最近,网络上比较火的一条关于中国人不读书的新闻。很早之前腾讯也做过这么一个专题报到,我是非常认同腾讯的说法的,它即看到了中国人确实很少读书的现状,也看到了玩手机的人不一定比装腔作势在地铁上集体读书的人差。玩手机的中国人,不一定都在玩游戏,而在地铁上看书的人不一定在看《思想国》类纯文艺作品。所以,我觉得这事情确实有待商讨。
   本人是个爱读书的人,家中藏书也有好几百本了,可都落在了老家,无法搬到大都市来,就只能搁浅了。在深圳,想要读书,多半去罗湖图书馆、中心图书城等几个大型图书城,其他地方也很少看到书店,有几家书店,里面的书要么盗版,要么是一些不入流的网络小说。我不是嫌弃网络小说,我自己也是写网络小说的,而是说很多网络小说都不适合某个年龄阶段的读者,甚至多部分书籍都太暴力、血腥、色情等,我无法想象,这类书籍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多大危害。我说这些,一是因为书本不便于携带,住在深圳搬一次家,光搬书就要折腾许久,我是尝过这个苦头的,虽然家里只有二十多本,也累人。二是因为读书不易,除了图书专卖店少之外,就是空闲时间少,以及路途遥远。说空闲时间,个人时间倒是挺阔裕,只是需要分配,一般分给读书的时间也就一小时左右,其他时间要么是写作,要么是煮饭做菜,或者出去转悠。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是在转悠、聊天和看电视等上花掉了仅有的时间的(这里备注一下,我所指的时间是下班以后)。另外,也就是居住地离图书城远,花费在路上的时间两回要两个多小时。如果每天去图书馆看书,那么耗费不起,读书时间就会相应减少了。所以,要读书,要么去图书馆借书或者买书回家看。
   以前,我住在梅林关时,常坐m437开往大梅沙的公交,因为起得早,又常在某个时间点坐车,所以总能遇到一位高瘦戴眼镜的先生坐在靠窗的座位上拿着一份报纸看来看去,而且眼睛离报纸很近,都快贴在报纸上了。起初,我觉得他这样挺好的,毕竟现在读报的少了,能够见到一位经常读报的人实属不易。后来,我想明白了,其实读什么,并不在于用什么工具、在什么场合。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也是一个网络互动时代,上一秒发生的事情,下一秒就会被网络捕捉到了。我曾经也在报社工作过,里面的信息大部分是为充数而放上去的,有些多为广告。现在,我也做杂志,杂志里的内容,多半是一个月前的事情了,老得掉牙。所以,我并不提倡看新闻要读报,要去一些大型的互联网平台,比如新浪新闻,凤凰新闻、腾讯新闻等平台。它们的新闻及时性比较好,内容也挺齐全的。
   前两天我去深圳中心书城,我在地铁站看到一位二十七八岁的青年,拿着一本书站在门口读书,等到地铁启动,地铁晃动得厉害,他就收了书,站在那里,身体倾斜,站没有站像,实在不雅。我想说的是,现在很多人在公共场所读书,并不能专心去读书,一部分人读书也只是在看“味道”,走马观花,做做表面工作罢了。人们常说,读书能提升个人素质,确实是的。如果不能提升你的个人修养,与混混是没有什么区别,作风不端正。虽然,我不太提倡读书人一定要大儒大雅,但提升气质总是要有的。
   什么是气质?这个问题很难说得透彻,我认为气质就是由内而外的,不是由外而内的。毕淑敏说,磨砺内心比油饰外表要难得多。一个人纵使打扮得再光鲜靓丽,图有外表没有内在,只是一个空盒子,外强中干,用来烧火都怕烟雾太重。平时,因为工作需求,也常接触到一些人,包括老板、董事长、经理、普通员工等各种人群,你会发现终始他们穿戴得很体面,也掩饰不住虚伪与龌蹉的内心。有一次,我到某家企业去采访,见到一个穿戴很绅士的男士,约莫在四十岁左右,站在电梯里,对着身边的几位美女动手动脚的,后来,我才知道,这个人是该公司的一位经理,而且还是我要采访的对象,当即我就不想采访了。不过碍于工作职责,还是采访了。这个社会发展越来越快,都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导致思想上太泛了,行为上也随之没有约束感,做出下流的事情也是常见的。一个内在修养很高的人,纵使表面打扮如何衣冠不整,你会发现他(她)眼光里流露出来一种自信与智慧。在采访中,我还发现一种现象,就是越是大老板、他们卧室、办公室越是看起来古香古色。他们为什么要这样修饰自己的房间?就是品味问题。不过,你走进同样一个房间多了之后,就会觉得这些都是外在的,多半是附庸风雅。而我也采访过一位学者,他的房间里就一个书架和几张字画,桌上只有几支笔和几书本,简陋不堪。但是他的谈吐却很风趣,学术成就也颇高。一个人的成就不是看外在多么光鲜华丽,而是内在散发出来的魅力。读书,热别是读好书,或多或少能改变一个人的心性。
   我们要读好书,不一定说我们要成天蹲在书里,那样只能使自己变成书呆子。过去,同学们都说我是书呆子,整天看着书,两眼不闻窗外事。我觉得说的是有道理的,书呆子虽然能救国,却不能脚踏实地地“除暴安良”,还是需要勇武之士去施行,因为理论性的东西在实践面前始终需要一个行动的过程,实践是需要作出行动的,也就是要“走出去”,苦读十年书,还要行万里路,你的理论才经得起考验。“王安石变法”夹杂太多的书生意气了,认为只要这样做了,变法就一定会成功,结果不是他想象的那样美好。而毛泽东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明显是经过一番实践磨练出来的,那时候还是有人提倡学习苏联那一套,结果如何呢?一次次惨痛告诉我们,那时候苏联的一些经验已经不太适合中国的国情了。我们走出去,并非说一定要身体力行,至少不能缺少“向外看”的勇气,看的过程就是学习与践行。要有鲁迅先生说的“拿来主义”精神,而我们不是要直接照搬过来,而需要我们改造、加工与整理,然后再谈创新。中国太多科技都是这么来的,为什么我们要这样做,因为过去我们比别人落后,现在虽然情况有所好转,但还是要不断升级。我认为现在的中国已经完全具有创新能力,一些领先科技已经超过其他国家。所以,现在我们大多提倡创新,政府“供给侧改革”就是注重这一点。它要求我们不能盲目注重产能、产量,而是要注重创新与质量。
   而“向外看”的初衷却是要如何升华自己内在品质,读书就是要起到这样的效果。你看了一本书,一堆书,结果看完了就丢在了脑后。这有什么用,最多说明你看了书,不能说你在看书。至少,你看完一部作品后,你要区分这部作品属于哪一类书,比如它是哲学类、心理学类、教育学类,还是文学类、史学类等书。“看了书”与“在看书”虽然都是状态词组,但“看了”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无所谓的心态,而“在看”则要更深层次了,在于看的人有可能在认真对待这件事情。比如说,“小明看了一百本书”与“小明在看一百本书”,明显一个是结果,一个是过程,结果虽然很宏大,但比起过程的宏大就微乎其微。你想啊,一下子能看一百本书比总共看了一百本书要强大吧。这里我不提倡囫囵吞枣式的阅读,一下子读一百本书也不一定比总共读一百本书好。所以,我还是提倡多读好书,好书能提升个人品质。
   我们“看了”也好,“在看”也罢,最终还是需要回归到独立“思考”上,否则读书就没多大意义。你读一百本书,却不加以思索,不经过加工、整理与利用,那么你就会被书所左右,变成书呆子也很正常,无法用于实践当中也无法为社会做贡献,还不如只专攻一本书。倘若你一定要不假思索的要运用到实践当中,就会变成所谓的“腐儒”,腐儒就是只知读书,不通世事。却要大展宏图。实际上,个人能力再强,也是需要团队的合作的,没有精细分工,哪里来的工业革命和今天的幸福生活。我要说的是,就算我们不读书,如果你经常学会思考,无论经验主义也好,实践主义也罢,都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你是一个很会思考的铁匠工,那么你就会巧琢出许多精细的铁器来,有夜壶、脸盆、兵器等花样百出,质量也是上乘的。如果你是一个固守己见的人,虽然有想法,却不愿意听别人的,那么你只能打造和社会格格不入的仿制铁器。生活中许多人都是这样,明明这个时代不太适应某种事物存在,还是坚持着不放,变成老顽固。这样好不好,也好,却要栽跟头。比如说,我们常常提倡民族工艺,但民族工艺很多都不太适合这个时代了,按照原有的营销模式和艺术结构,很多都无法打入市场,只有在原有的基础上稍微做改进,那么这个市场还是挺大的。
   我们为什么要学会独立思考?因为这个社会信息太泛滥了,各种声音与思想包围着我们,难免会被各种信息与思想所左右。从大众心理学角度来说,我们极容易被群众声音所感染,而群众的声音往往比不过个人看得透彻,人在群体中自我人格是缺失的,常常会随波逐流。而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的人,他不会听风就是雨,不会觉得某个观念时潮就去模范和运用,更不会做出杀人越货的勾当事情来。
   一个人学会了思考,做起事情来就不会盲目,就会有了目标,有了动力,成功的概率也相应的提升。记得小时候,老师常常问我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这样做?我们的回答总是显得很随意,而其中一位孩子说,因为我想好了要这样做。那位小伙伴被老师表扬了一番,所有人都觉得这个没什么啊,我们都是想好了再做的。但是,我们真的想好了再去做某件事情的吗?不是,多数情况下,我们是习惯性那样做的,有句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就和吃饭一样,习惯性要吃饭,想改成每天吃包子馒头都要经过很大的思想斗争。
   先哲常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所以,思考的结果在于使事情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并改善你与周遭的环境的关系,进而提升自我。很多网友和朋友问我,你怎么写作的?我说我先想好怎么构思,然后再去选材,找寻资料,再去写。自然,人不可能是万能的钥匙,想打开什么门就能打开。我们在无法打开那扇门的时候,是不是需要借助工具去操作呢。就和写作一样,你不一定了解某个行业的知识,但你一定是要学会取经,然后才能运用自如。从另一个侧面来讲,当你无法打开那扇门的时候,常规性解决方法已经不太管用了,而只能采用逆向思维去解决的时候,用破坏性工具也能解决问题,关键问题是让门打开,否则你就站在门口吹吹冷风吧。思考问题就是这样,正面思考不行,还得逆向寻找最终解决出路。
   在这里,我还是想说,思考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否则牛顿就不会发现万有引力,爱因斯坦就不会写出《相对论》,我们就和动物没什么区别了。

共 41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古今中外,对读书都是赞扬支持的。书能给人智慧、力量、思想、财富等等,太多了。读书反映了一个人和一个国家、一个地域,一个时代的面貌。如今很多人感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了。这篇文章里作者对这种情况做了理性的透彻的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量的增加,读书显示不方便,而一些新科技的发展,替代了书的功能,更便捷。此外读书的人不一定都是学习知识,有的就是为了消遣。对人有益,不单单停留在读书的形式上。重要的是读书后能思考,这样才能提升自己的学识和品位,而不是装门面的形式 。这篇文章,从不同的视角结合时代特点,提出了思考胜于形式上的读书的观点。推荐欣赏。【编辑:北极主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60811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娇娇        2016-08-04 20:32:05
  嗯嗯,一个人要学会思考,一日三省,总会有收获。铁楚文章意向深刻,文中哲理清晰,思想灵动,给读者的感觉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问好铁楚!期待更多精彩!
娇娇
回复1 楼        文友:铁楚        2016-08-04 20:56:29
  问候娇娇老师点评!
2 楼        文友:北极主人        2016-08-04 20:49:57
  从文章里看出,铁楚成熟多了!希望常回来看看,多投稿。
北极主人
回复2 楼        文友:铁楚        2016-08-04 20:55:23
  谢谢北极老师!
3 楼        文友:大先生        2016-08-04 22:21:59
  作者的杂文像一杯清茶,温热而委婉。
大先生
4 楼        文友:满天飞舞        2016-08-04 22:22:38
  ?感觉学会思考比读一百本书都有用。这一点我在岁数增长后,也意识到了。我就是,啥书都喜欢读,可是感觉思考力不行,所以直到如今,也混得很差,哈哈。
一个写诗的人。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