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往事漫忆

编辑推荐 往事漫忆


作者:卜奎老人 布衣,158.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39发表时间:2016-08-05 16:05:07
摘要:个人生活经历中的诸多琐事,回忆起来,不由感慨多多。

往事漫忆 打折
   打折,就是减价。为啥减价?商品质量原本较低,或是存放时间过长,导致品质下降。打折,这是商家的促销手段,这也是穷人获得廉价商品的机会。
   我在中年,度过30多年的穷困生活,购买生活用品,就依靠各式各样的打折。买菜,专等小贩在临收市时候的“扒堆”;买水果,就挑歪瓜劣枣;买衣,就等样子老旧;吃肉,大多是仓储冷冻的货色。
   一次,我买了一个西瓜,就是打折的便宜货。论时间,已经是外地西瓜的尾期,不算昂贵,可我仍有些犹豫。小贩见我的态度,便乘机推销劣货,说是有一个打开的瓜,本来很好,那个挑剔的买主嫌它不起沙,就剩下了;他愿意打对折出卖。我看了一下,觉得这瓜还不错,便买下了。到家要吃瓜的时候,我不禁思考起来了:那个挑剔的买主,是个啥样的人呢?是个小小的官员?还是个投机倒把的暴发户?他挑剔不要的货物,我为啥就要了呢?想我堂堂的大学教席,为啥拣人家的下剩呢?有伤尊严,自取其辱!想着,想着,我又释然了:经济决定上层建筑,凭你那五百六十大角,还要什么尊严与脸面呢?
   习惯成自然,等打折,买便宜,一直沿袭至今。如今,退休之后,卸去了生活担子,月有余钱,我还是不肯高消费。一次,一百处理库存尾货,一件“四羽毛牌”的夹克,才要15元,我赶紧买下,穿了10多年。另一次,新玛特打折促销,一件原价2980元的“骆驼牌”棉服,打2折,售价596元,我赶紧买下,庆幸自己也享受一下名牌。
   人生在世,应该有一个定位,它取决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更取决于他的后天的努力。理想的状态,是每个人的劳绩,都应该得到社会的正确评价,获得相应的待遇,在这点上是不应该打折的。
  
   父母养育儿女的边界
   人生在世,有一个任务就是繁衍后代,这是人类社会赖以维系的基本条件。成家的男女,面对上天派来的小使者,从呱呱坠地到长大成人,费尽千辛万苦,耗净脑汁心血。更有甚者,某些痴心父母,对子女一直牵挂在心,始终不肯放手,管完他们的婚前管婚后,养过这些二代再养三代,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在此情势下,造就了一批始终长不大,事事需要扶持的“啃老族”。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社会问题:父母养育儿女,是否应该有一个边界与限度?做父母的,何时给孩子“断奶”,做子女的,何时应该“生活自理”。
   先看看法律。法律规定18岁为成年,但是,大多数18岁的青年,尚未能就业,更没有独立生活能力;所以,应加上“独立生活”这一条件。也就是说,子女在18岁以上,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时候,就是他的父母完成养育责任的边界。
   然而,情况往往是复杂的。先说说两种极端的类型,一种是父母始终不放手,养小又养大,养完二代再养三代,直到出尽最后一股力气。另一种是子女始终不能(不想)独立,把嘴搭在父母的锅沿上,一啃再啃。这里,做父母的过分溺爱,把爱变成了害;做子女的过分赖皮,表明上看是啃老,实质上是寄生社会。
   从世界上观察,西方国家情况好一些,孩子成人,父母就有意地引导他们独立。相传有的富翁,对子女要求很严格,要他们从小就养成,以劳动谋生存的独立的性格。倒是我们中国的父母,始终抱着为子孙万代打下基业的旧传统不放,甘愿为子孙做马牛。
   如果就这一课题联系一下自己,我觉得我是个模范孩子。我初中读书,就由国家供给伙食,省去了父母的开销。中专开始,就有稿费回养父母。成年后,自主成婚安家,没用父母一分钱,依然供养父母。所生四个子女,完全由自家抚养,没有劳累长辈,可以说,我是父母最省事的孩子。我的二代子女,大致与我相仿,养育成人后,各自独立成婚,建立小家庭。只不过在成婚、生子女时,我们略加辅助而已。然而,到了第三代出生,情况就有了变化。孙子已经早就过了成年的界限,可是,始终不肯独立,依然乐于啃吃长辈,他们是个标准的80后。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执行独生子女政策,生了一大批“小皇帝”。这种4-2-1的特殊家庭结构,造成了溺爱无边无界,于是,“拼爹”、“啃老”成为流行的时代病。令人担忧的是,这一批批“拼爹”、“啃老”的“接班人”,能否担负起历史需要他们承担的重担呢?再说,这代“啃老族”的下一代,将会面对穷困的“老一辈”,没有可“啃”之物,又该如何?这个问题,应该是全社会加以思考与研讨的现实课题。
  
   买的没有卖的精
   在生活中,任何人都要跑市场,买物品。管家的人,由于天长日久地购买,似乎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他们自以为在挑选物品、讲价还价方面,自己已经是个老内行了。其实,怕是未必如此。
   俗话说,买的没有卖的精,即使是久经购买场上的老手,也难免吃亏上当。因为,买卖人以一定的生意为谋生手段,经营中的种种门道和招法,是他们的饭碗。这碗里的饭,是好是坏,是多是少,全在他们的心思与手段。久而久之,不少生意人,心邪了,道歪了,种种不良的经营行为出现了。经营中的歪门邪道有如下种种:
   虚高要价,还价中套。出价要谎,这是小商小贩常用的伎俩。有时候,是在以次充好的基础上虚报价格。这时候,还价很难,即使用买主惯用的“杀半价”,也会吃亏。一次,我带孙子去买手表。一款大个的电子表,要价120元,孙子还半价60元,立即成交。我意识到已经给冒了,便要求再让价。商贩叫我出价,我不好意思再杀半价,便给价40元,于是成交。事后,到别的铺子问价,都是28元,看来还是中套了。
   以次充好,夹带烂货。同样商品,有好有坏,小贩总是想办法,把坏的夹带出去。挑选商品,必须从始至终,全由自己动手。千万千万注意小贩地添加,一定要拦阻他把次货混入。一次我去买肉,要他在指定部位下刀,就在他把割下的那块肉,从案子上拿起的瞬间,只见他手中的肉在案子上往下滑动,说时迟,那时快,割下的肉将一小块血脖肉卷起来,一同放在称盘上。我立即加以制止,要他将血脖剔除。他解嘲地夸我:“你好眼力!”我回答:“吃亏长见识!”还有一次,我买香瓜,挑了4个,称完了一看,袋里已经变成了6个,不知何时,商贩给塞进了两个生瓜,必须拣出重称重量。
   欺骗外行,假编故障。修理行业的猫腻最多,真是防不胜防。修理钟表、电脑、手机等等精密器具,一般人是不能懂得其内部构造的。器具坏没坏,哪里坏了,雇主无法得知。常常是小故障,被说成大故障,好零件被说成坏零件。一次,我去给石英表换电池,本来自带电池,手工钱不过一、二元。修理者磨磨蹭蹭,弄了半小时,说是零件坏了,结果收了12元。据说,更有恶劣之徒,修表时,将贵重零件卸下,用次等零件换上,而且,要收换零件加手工的费用。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如今大超市、品牌店的出现,使商贸的质量与信用有了大的变化。开架售货,电子称重,电脑结算,售后服务,甚至实行无理由退货制度,作为商业服务对象的顾客们,算是真的处于上帝的地位了。
  
   伪满洲国的奴化教育
   我生在伪满洲国,做了11年的亡国奴,受了4年的奴化教育。由于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之下,伪满洲国执行的是彻头彻尾的奴化教育,当时的日伪统治者,利用种种手段,欺骗、麻醉、愚弄、蛊惑青少年学生。
   现根据回忆,简介如下:
   1、篡改历史,割裂东北与祖国的联系。当时的历史书,把清朝的历史,当做整个历史,从努尔哈赤开始,到康德溥仪,把中国五千年历史全抹杀了。后来,更加胡说八道,把日本历史和东北历史混到一起了;这样,日本的天照大神,成了东北人的祖宗,可笑而又可恶。
   2、鼓吹“日满亲善,一德一心,共存共荣”,驱使东北人甘心做鬼子的奴隶。开始宣传日本是满洲国的“友邦”,后来又宣传是“亲邦”,目的是麻醉东北人民。是“友”是“敌”,东北人民从自己生活的状况,感觉得清清楚楚——高梁米只去粗皮,吃大米犯法,穿的是更生布,最后吃橡子面;东北的物资,都叫“友邦”拉走了。
   3、神化日满统治者,强化学生的服从意识。那时,每周一,要举行朝会,要对东京的天照大神和天皇遥拜,对新京(长春)的傀儡皇帝遥拜;同时,要宣读伪皇帝的诏书。平时,还要背诵“国民训”,反复强化做奴隶的守则。我们对这些表面上顺从,背地里,管这叫“牛犊子拜四方”。
   4、鼓吹侵略战争,掠夺一切物质。日本侵略者,把东北人民绑在它的战车上,强制收缴老百姓家中的铜器、铁器,学生们要缴纳猪血干、益母草、涝豆秧等物资。高年级学生,还要被征去“勤劳奉仕”,做战备苦役。日本侵略者,夸大宣传“战功”,我们却对他们的失败感到庆幸——日本在太平洋海战中,接连死了几个帅将,我们学生背地里传诵这样的歌谣:“山本刚完蛋,佐藤又撂倒。”
   5、强制推行日语,妄图同化东北青年一代。当时把日语当成主要学科,从小学3年级就开始学习,后来,竟把日语称为“国语”,把中国语言称为“满语”。日本侵略者的目的,就是要把东北学生都变成“二鬼子”。我们大多数学生,都讨厌日语,我学了两年日语,连字母都没认全。
   说来也怪,我们小学生,当时并不懂得东北被侵略的真相,但是,对日本侵略者的种种措施,就有本能的抵触。“外来的”、“强加的”、“反常的”、“生硬的”,是鬼子的种种倒行逆施,在孩子纯净的心灵里,会遭到抵制,自然是难以存留的吧!
  
   我见过的日本人
   我生在伪满洲国,当过11年亡国奴,光复前后,我见过一些日本人。伪满时期,他们耀武扬威、穷凶极恶;光复以后,他们惶恐不安、各讨活路。我们东北人最恨日本侵略者,管他们叫“鬼子”、“小日本”;在我的记忆里,对日本人没有好印象。
   光复前,我家先是住在奉天(沈阳)市里,最常见到的一个日本人,是我们小学里的副校长。那时候,稍微大一点的单位,都由日本人担任副长官。虽然是副职,但却控制一切。这个副校长,并不直接操作,不见他在大会上作报告,只是默默地冷眼看着大家。
   后来,我家搬到市郊苏家屯镇,附近有“日本街”,见到的日本居民就多了。这些日本人,都是各级日本干部的家属。占领者,为他们修建了专门的日本人居住区;区内,都是日式小楼,十分整齐。为了他们的子弟读书,还单独修建了日本学校;这学校楼房宽敞,教具齐全。有时,日本女人和孩子上街购物,我们中国人都远远看着,像是在观赏稀奇的动物。
   在镇外,有日本军队的兵营,那里无人敢于接近,有时能听到操练的口令声。每当日军放假的时候,有时,有醉酒的零星士兵,闯入中国人住宅,吓得人们慌忙躲避。总之,伪满时期,东北的老百姓,对日本人是避而远之。
   光复以后,见到的日本人可就多了。先是发现“日本街”,在两头都堆起了砂袋,好像是防御工事。日本居民手持木头枪在站岗,他们显然是防备中国人的攻击,接着就有关于日本居民被抢夺的消息。不多日,日本街的防御自行瓦解,日本人各自逃命去了。这时,日本住宅被洗劫,街上流浪乞讨的日本女人和孩子已经很多了。
   东北人真善良啊!收养日本孩子的人家很多,有的是无子女的家庭,有的虽然自家有孩子,但是出于同情也收养了。成年的日本女人,先是打工,后是出嫁。日本女人,不管是姑娘还是媳妇,就地嫁给东北人,是最后的出路了。这可成全了东北的一些光棍,不花一分钱财礼,就娶了外籍的媳妇。
   过了几年,日本侵略的痕迹逐渐消退,再也看不到日本人了!就连那些留在东北的儿童和妇女,也彻底地被同化了。

共 45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杂忆,杂议》,反映了当时某一个历史时期的真实状况。例如,穷人眼中的打折商品、父母养育儿女的边界、生意人的狡诈和欺哄、伪满洲国的奴化教育和作者眼中的日本人等等,从某一种程度上说,由于后来的太平盛世,中国的很多人似乎已经忘记了那段历史,有的人甚至把崇洋媚外当作一种时髦,还有的商家,竟然把日本军服、军帽和日本武士刀等物,当作抢眼的商品卖给自己的同胞。前几年好像还有过一则新闻报道说,黑龙江省为了所谓的GDP和政绩,花费70万元为侵华日军逝者立碑,以求吸引日商投资,并把这一事件称之为“中国式碑剧”。事实上,当年日本在中国东北的所作所为,当真是罄竹难书,他们一是篡改历史,割裂东北与祖国的联系;二是鼓吹“日满亲善,一德一心,共存共荣”,驱使东北人甘心做鬼子的奴隶;三是神化日满统治者,强化学生的服从意识;四是鼓吹侵略战争,掠夺一切物质;五是强制推行日语,妄图同化东北青年一代。当时把日语当成主要学科,从小学3年级就开始学习,后来,竟把日语称为“国语”,把中国语言称为“满语”。日本侵略者的目的,就是要把东北学生都变成“二鬼子”。文章语言流畅,叙述自然,描述客观,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6-08-05 17:06:01
  杂忆杂议,入木三分,切中时弊,催人警醒。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宏声        2016-08-14 08:14:54
  欣赏了文友的佳作从此就不陌生,作品没有加精我喜读的就是我心中的精品。同时感谢大型文学网站江山文学网这个培育文学新人的平台,我们聚在这里成了同学。祝福文友万事如意!伸手遥握。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