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春花秋月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春秋】深闺碧玉——玉家沟(散文)

编辑推荐 【春秋】深闺碧玉——玉家沟(散文)


作者:水银月亮 秀才,1663.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194发表时间:2016-08-08 19:21:08

初听到玉家沟这个名字时,我的大脑里出现的是一句诗“犹抱琵琶半遮面”。它让我联想到的是一个女子,一个待字闺中的“小家碧玉”,她纯洁、美丽,在我未揭开她的面纱之前,她那似怀抱琵琶掩面含羞的神情激起我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玉家沟在兰峪,名称来历县志上查考不详。入村问最老的村民,他说祖辈上没有流传下名字的来历。名称来历就成为悬疑之案,无从查问,不敢附会。说到玉家沟人们会与王家沟混淆。兰峪的王家沟知道的人会很多,那里有元代的清凉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对象。抗战时有八路军后方医院和兵工厂,发生过震惊太行的日军惨杀村民63人、八路军伤员144人的王家沟惨案。县乡政府重视榆社红色文化,把王家庄设为红色教育基地,最近听说乡政府更要把王家沟打造成榆社红色旅游景点,王家沟将会被更多的人知道已是不争事实。在文字书写上比王家沟多了一个点的玉家沟知道的人却不多。如果在书写上潦草一点就被一些人误认成是王家沟,这不仅在概念上替代更在意识上已完全消灭了。然而,玉家沟又怎能就这么轻易被忽略掉呢?把车开向兰峪公路尽头后折向蜿蜒的山路深处,就会出现一个村口土坯墙上用石灰写着“玉家沟”的村落,这里可谓兰峪乡的最后一个桃源。
   青草香的空气,原生态的静土,纯朴勤劳的乡民,世代不减的乡愁,成为玉家沟的天然风姿。
   小小村落也一样受到榆社佛教文化长期熏染,坐山面水处必曾有过庙宇,从龙王庙仅存的遗址找到的古碑文看,这里的庙宇建于清道光23年,由村民集资所建,村里老人们认为村里的几处庙宇应是最早定居玉家沟的郝姓人家所建,他们最初散居于现在村对面的土山,所以庙先建于村对面的山上,后可能因故又移至现在的村口,因为现在这庙宇对面的山叫庙坪,庙建于村口也是一定占据其置高点,像是玉家沟一村人的守护神。村里一直有佛家信徒久居,证明这里被认为是清修佳处,佛家净土。玉家沟海拔不高的土山上绿树葱茏,山下长长的沟壑一直伸向村外,按照古人珍惜耕地,多于不适合农田生长的山石土崖间筑屋的建筑原则,村民顺河左岸上的山体零星散建居所,最初以土窑为主,随山体多座土窑竟能串连成片,从“冰盘细碗”的传说和土窑中挖出的瓷器瓦片来看,玉家沟曾有过一段非常富庶的历史。现在民居已改为四合瓦房。这里的山水沟壑多冠以最早入住玉家沟的山民姓氏。故而现在村里虽以张姓、王姓居多,地名中却多出现郝姓,如“郝山沟”“郝山岭”“郝家坟”等等。山上山下所有的树木都属村子集体所有,从未被随意砍伐过,山上植被非常好,这满山遍野的树木成为玉家沟村傲人的资产。
   和王家沟一样,玉家沟也有一部可歌可泣的抗战血泪史和英雄史,这从村对面山上随处可见的躲难窑就可见一斑。著名的海林游击队曾在这里与日寇激战,八路军也曾在此停留埋锅造饭,日寇也曾在这里制造过一起起惨案,村里最老的老人——85岁的张二秀回忆自己亲身经历的往事中,最刻骨铭心的四件事就与此有关,第一件是背着炒面的张碾锁老人因不出卖游击队、八路军行踪在自家院里被日军砍下了头颅;第二件是村民张老汉因不给日军带路去找八路被迫跳了崖,后被村民们救回三天后重伤而死;第三件是游击队员张老三被俘后被日军带回左权洪都炮台吊树上活剐。第四件事是那位被砍了头的老人的儿子张拴柱,立志为父报仇,才十几岁,就跟着八路军打日本去了。
   而追溯玉家沟的历史,县志上也仅存地名,并没有留有太多笔墨。但从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里我感受到这个小山村历史悠久,距玉家沟两三里的大垴村因新农村建设搞得有特色而在兰峪颇有名气,但从村落沿革的调查结果看,有先有玉家沟后有大垴的说法,今天看来并不富裕的玉家沟过去曾有过发达的农耕文化,是周边村落中相对大的村子,从民间有“七十二”具牛马耕作工具的传说,可推断这里曾是骡马成群、土地肥沃的米粮仓;这里的水质优良,除了村前一条长长的小河,还有长年不断的一股甘泉,在大旱之年大垴村的村民还得到玉家沟来担水。这里还是武术之乡,有祖辈教习的梅拳、六合拳等等多种武术套路,这里还有几世几代唱不尽的土滩开花情歌,著名的有《小姑贤》《十二花》。玉家沟有着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他们不全是佛教徒,却世代本能于皈依善良,他们不都是武林高手,却世代习惯了舞枪弄棒。不足百人的村落,却在耳濡目染中人人“文武双全”,年年正月弄秧歌、舞圪瘩成为一村精神文化风尚。这里更是人杰地灵,那位替父报仇的放羊娃张拴柱在炮火硝烟中成长为一国将士;上世纪六十年代村民王友文中学毕业后,成长为县宣传部副部长、昔阳县委副书记、市纪检委副书记;更有担任过县司法局局长的王彦儒,创办了榆社县作家协会,担任作协主席,创办了《文峰》杂志,为榆社文化事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弟王效如走出玉家沟后先后担任县工行行长、市工行行长。今天,玉家沟的人也不甘落后,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守着玉家沟这一片蓝天,一乡绿色,不断探索着村庄走向富裕的经济文化发展之路。

共 198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三晋大地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本文是一篇记述山西榆社一处叫玉家沟的游记性文章,作者起笔就以一句“犹抱琵琶半遮面”唐诗起兴,抒写走访玉家沟之前的好奇与期待,引人遐思,接着详细交代了玉家沟与王家沟的区别,巧妙带出玉家沟的地理位置。之后转入正文,生动描写了小山村的天然风姿、宗教文化、民居建筑、抗战历史,最后追溯了玉家沟的村落沿革及文化风尚,赞扬了玉家沟的人物风采和美好未来。全文叙事平实,文笔厚重,行文简洁,语言质朴,值得一读。推荐欣赏。【编辑:萧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萧关        2016-08-08 19:30:07
  近来读了几篇描写玉家沟的文章,作者不同,风格各异,很像是文友约定的同题文章。今天读了水银月亮老师的这篇文章,更加深了对玉家沟这个小山村的印象。问好老师,新秋快乐!
萧关
2 楼        文友:落拓书生        2016-08-08 23:26:24
  一个地名,一个村庄,一段古朴的历史……
落拓书生
3 楼        文友:娇娇        2016-08-09 10:42:35
  美丽的乡情,厚重的王家沟,是这块土地的骄傲,问好月亮!
娇娇
4 楼        文友:榆社王跃东        2016-08-10 08:23:47
  一起踏青就是好。致意。
5 楼        文友:长竹        2016-08-11 23:41:36
  多棱镜真精彩!
长竹
6 楼        文友:心淡如兰        2016-08-12 04:42:08
  月亮老师描写玉家沟平实,细腻,厚重极耐看,问好,苏老师!
心淡如兰
7 楼        文友:涓涓细流        2016-08-12 16:30:11
  走访古村落,挖掘古文化。苏老师辛苦了,敬茶!
涓涓细流
回复7 楼        文友:水银月亮        2016-08-20 13:04:16
  实在是忙,上网少,几乎没有回复大家的贴。请谅解。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