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短文学】爷爷和他的大鼓(散文)

精品 【星月短文学】爷爷和他的大鼓(散文)


作者:晨夕若梦 举人,3131.2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04发表时间:2016-08-18 14:42:07
摘要:直到今天,只要有鼓声想起,我都会驻足停留,铿锵有力的鼓声翻开我的记忆,寻找爷爷曾经的身影,爷爷慈祥的脸上露出了朵朵笑容,它在我的心中盛开着,永不凋零……

【星月短文学】爷爷和他的大鼓(散文) 我家的老房子里有一个大鼓,每当我看到它时,我就会想起我的爷爷,爷爷喜爱大鼓,胜过于他的生命。
   爷爷去世已经有十多年了,在我的记忆里,爷爷是一位心灵手巧的人,爷爷总也不肯停下来,手里总有忙不完的活计。记忆里,我对爷爷的印象很深刻,爷爷身材魁梧,长相俊美,是个读书人,特别是爷爷制作大鼓的技术更是无人能及。想起爷爷,就会想起爷爷的大鼓,多少个夜深人静时,爷爷坐在昏黄的煤油灯下潜心研究他的大鼓技术,爷爷的身影和煤油灯的光线交织在一起,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成了我今生见过的最美丽的风景。
   爷爷的祖上就是做鼓的世家,听爷爷说在清朝的末年李家的先人撰写了这本制鼓秘籍,一直传到了爷爷这一代,我虽没有机会翻看李家的家谱,更不能去考证这位光宗耀祖的祖先的名字,只有李家的传人一代代用生命保护着“传家宝”。
   爷爷的老家在今山东省,爷爷一生受尽坎坷,在爷爷18岁那年,他的母亲因病去世了。那年家乡闹灾害,爷爷在老家实在生活不下去了,挑着一副扁担,装着他的全部家当,和太祖父一路风餐露宿跌跌撞撞地逃到了东北,投奔在东北当队长的堂哥一家,希望能谋条生路。
   亲人相见,血融于水,善良的堂哥一家接纳了这对苦难的父子。把他们暂时安排在公社闲置的仓房里,送过来一床被褥和简单的生活用品,在亲人的帮助下,爷爷和太祖父总算有了落脚的地方。又安排他们父子在公社里帮工,混一份口粮,才不至于挨饿。
   逃到东北的爷爷,白天跟着社员一起上工,晚上在油灯下研制他的大鼓。爷爷对大鼓的喜爱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当劳累了一天的人们都进入梦乡的时候,爷爷还是不肯去休息。那时,日子贫穷,人们连饭都吃不饱,哪里有闲钱去买牛皮,没有牛皮就制作不了大鼓,爷爷愁眉不展。过年时,公社会给每家分三斤面,把队里不能干活的老牛、老马杀掉,平均分配给各家各户。爷爷不要白面、不要肉,只把一张老牛皮扛回了家。别人家都能在除夕夜包上一顿饺子,爷爷和太祖父只能吃菜团子就算过年了。太祖父由于吃不饱,偷吃了公社里的粮食,被食堂管理员发现,报告了队长。民兵把他绑上游街,太祖父不堪其辱,卧病在床,不久后便去世了。太祖父的离世成了爷爷的心结,成了爷爷心底永远的伤痛。
   八十年代初,公社解体,人们分得了土地,生活一天天的好过了起来。各种生活娱乐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我们东北大秧歌很有民族特色,扭秧歌就需要有大鼓,爷爷就免费为村民提供大鼓。爷爷就成了村里的鼓手,爷爷敲大鼓的姿势很优美,爷爷经常跟我说,打锣时敲鼓心,听起来轻重缓急,音响丰富,对此明显,听起来悦耳动听。白天人们去田地里劳动,晚上就在广场上欢聚,爷爷自然成了广场上的中心人物,有很多外村的村民都来听我爷爷打鼓,爷爷的鼓声抑扬顿挫,伴随着悠扬的秧歌曲,在小村的上空飘荡。欢快的鼓声,敲击着每个人的心扉,敲走了苦难和贫穷,舞起的秧歌,摆动的扇子,悠扬的鼓声赶走了人们一天的劳累。
   爷爷一生诚实守信,做人如此,做鼓亦是如此。牛皮鼓的制作是个细致活,工艺十分的考究,首先经过选料、做鼓桶、制鼓皮、后期的油漆上色等工序。其中制鼓皮是最为关键的,也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环节,一定要选用优质的水牛皮做鼓面,在削皮中整片皮都要削出同样的厚度,这个就需要有耐心,牛皮很硬,用刀时全身都得使劲,手法要稳、狠、准,稍有不慎,牛皮就破了。在我的记忆里,我们家的墙壁上总会晾上爷爷刨好的牛皮。每到这时,爷爷是不准许我碰他刨好的牛皮的,真若碰坏了,慈祥的爷爷会一改以前温柔的模样对我大吼。我知道,大鼓就是爷爷的命根子,是他生命的支柱。
   晒好的牛皮用绳子把它固定在鼓桶上,置于木架上。将牛皮上的各条拉绳向下固定于木架上,不断地拉伸牛皮,在鼓桶之间嵌入木楔,爷爷做这道工序时非常认真,爷爷经常说,让牛皮绷紧,才能保证鼓的音质。等这些都做好后,爷爷就要开始试音了,看看有没有达到预期的音色效果。
   爷爷会做大鼓的手艺远近闻名,有很多公司慕名而来,高薪聘请爷爷去工厂当技术员,都被爷爷婉言谢绝了。爷爷说,制作大鼓的技术是祖上传下来的,只想把制鼓技术世代相传,发扬光大。我父亲年轻时跟着我爷爷一心一意地学制鼓的手艺,父亲认真,做的鼓有模有样,父亲继承了爷爷的衣钵。小时候,我在这种环境中长大,耳熏目染,对制鼓也有些了解,可我就对制鼓不上心。我喜爱的是婉约的方块字编织着自己内心的情感,在每一个夜里,爷爷制作他的大鼓,我就在他的旁边看书,写下一些清浅的文字,寻自己的文学梦。交织的文字能给我带来快乐,多少次沉迷在故事的情节中,融入自己的情感,贪恋一份文字的快乐。有时我还会受到父亲的责骂,制鼓技术要在我这里失传,然后在他们多少次的叹息声中结束了责骂,我却倔强地走上了文学的道路。
   我上学时,学校经常有文艺汇演,有演出就需要有鼓乐器材,大鼓一定是必不可少的。校领导经常为没有大鼓而发愁,去县城买价格又太昂贵,只能去镇上的中心小学借。后来,校领导听说我爷爷是制鼓的高手,拎着礼品来拜访爷爷,校长说明了来意,爷爷面带微笑握着校长的手答应免费给学校制作一架。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来过多少单位都被爷爷拒绝了。爷爷却说:那些单位都带着铜臭味,他们是为利益而来,老校长是为家乡的教育而来。所以,爷爷不管付出多少代价一定要为孩子们做上好的大鼓。爷爷伐下了院子里粗大的杨木树,制作鼓桶,接下来就要选皮子了,被蜜蜂蜇过的皮子比正常牛皮要便宜很多,但做出来的鼓音质不好,没有通透力。爷爷不同意,答应了校长,怎能以次充好,拿出了养老钱买上一张上好的牛皮。爷爷说,“做人要诚信,做鼓要精良”。多少年后,这句话依然萦绕在我的耳边,爷爷的这句话是一盏明亮的灯,给我今后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
   爷爷一生最引以自豪的是受到电视台的邀请,带着他的大鼓成了“传家宝”栏目的特约嘉宾。那天,电视台的汽车停在了我家门口,前来看热闹的村民挤破了门槛。爷爷穿戴整洁,容光焕发,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随着电视台的记者上了小汽车。小时候见过爷爷做鼓,可我却不懂,不懂鼓,也不懂爷爷;等我渐渐长大了,特别是进入21世纪,这种做鼓技术越来越少,当爷爷的制鼓技术列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爷爷却带着遗憾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爷爷的一生不图名利,潜心研究,只愿把制鼓技术广为发扬。
   爷爷时常教导我“做人要诚信,做鼓要精良”。爷爷朴实、勤劳、粗犷,把一生的精力都放在了鼓学研究上。做鼓如做人,做人要诚实,做鼓质量是根本,也是对自己手艺的尊重。
   直到今天,只要有鼓声想起,我都会驻足停留,铿锵有力的鼓声翻开我的记忆,寻找爷爷曾经的身影,爷爷慈祥的脸上露出了朵朵笑容,它在我的心中盛开着,永不凋零……
  

共 27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爷爷和他的大鼓,一篇生动感人的文章,作者鼓贯穿全文,把一代鼓王传人爷爷塑造得栩栩如生,爷爷闪光的人格品质,如同他敲出的鼓声一样铿锵有力。家里的一面大鼓,是爷爷留下的,每当看到这面大鼓,就会想起爷爷。爷爷是山东大鼓世家的传人,年轻时为了生存,和太祖父一起流落到东北安家落户,在最艰难的日子里,爷爷都在潜心研究着他的大鼓制作手艺,从不放弃。后来,生活条件好了,爷爷和他的大鼓开始声名远播。文中对爷爷的制作大鼓的过程描写细腻,更体现出爷爷高尚的人格品质。“做人要诚信,做鼓要精良”。多少年后,这句话依然萦绕在我的耳边,爷爷的这句话是一盏明亮的灯,给我今后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爷爷带着他引以为豪的大鼓,登上电视台传家宝节目,爷爷的制鼓技术列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爷爷朴实、勤劳、粗犷,把一生的精力都放在了鼓学研究上。做鼓如做人,做人要诚实,做鼓质量是根本,也是对自己手艺的尊重。”文章思想厚重,深情感人,充满正能量。欣赏佳作,推荐阅读!【编辑:红尘有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082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尘有爱        2016-08-18 14:53:50
  晨夕创作辛苦了,感谢支持短文学征文!
轻拥沧桑,笑语流年
2 楼        文友:红尘有爱        2016-08-18 14:59:21
  “爷爷时常教导我“做人要诚信,做鼓要精良”。爷爷朴实、勤劳、粗犷,把一生的精力都放在了鼓学研究上。做鼓如做人,做人要诚实,做鼓质量是根本,也是对自己手艺的尊重。”文章以回忆的方式,写爷爷一生对大鼓执着的爱,塑造出爷爷高尚闪光的品质和人格魅力。
轻拥沧桑,笑语流年
回复2 楼        文友:晨夕若梦        2016-08-21 15:35:15
  问候红尘姐,辛苦了
3 楼        文友:红尘有爱        2016-08-18 15:01:31
  文笔娴熟,思想厚重,晨夕文章越写越好了。期待更多的精彩!
轻拥沧桑,笑语流年
4 楼        文友:杏花微雨        2016-08-18 15:43:56
  读晨夕文,既赏心悦目,,又怡情增长见识!欣赏!问好作者!
回复4 楼        文友:晨夕若梦        2016-08-21 15:35:54
  感谢微雨的支持,拥抱,秋安
5 楼        文友:岁月静好        2016-08-19 12:12:59
  若梦,欣赏佳作,抱抱!
岁月静好
回复5 楼        文友:晨夕若梦        2016-08-21 15:36:15
  听雨姐看到你真好,拥抱
6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16-08-19 13:10:05
  读着晨夕的美文,眼前好像浮现出爷爷那专著制鼓的身影,耳边仿佛响起了咚咚的鼓声。爷爷对制鼓艺术的痴迷与坚守,表现了老一辈人对传统艺术的执著传承。好久没拜读晨夕的佳作了,还是一如既往散发着浓郁的乡情味道。欣赏并学习!问候晨夕妹妹!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回复6 楼        文友:晨夕若梦        2016-08-21 15:37:02
  柳姐好,看到你真好,感谢一路相伴。
7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16-08-22 22:03:44
  爷爷一生和打鼓相依相伴,大鼓让爷爷的生命大放光彩。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8 楼        文友:好香的花        2016-11-11 13:16:21
  猜猜我是谁?
9 楼        文友:好香的花        2016-11-11 13:20:06
  好久不见甚是想念,今天我再来拜读你的文章。
10 楼        文友:好香的花        2016-11-11 13:20:36
  好久不见甚是想念,今天我再来拜读你的文章。
回复10 楼        文友:晨夕若梦        2016-12-04 15:36:11
  您是谁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