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菊韵】读《冀南平原》(赏析)

编辑推荐 【菊韵】读《冀南平原》(赏析)


作者:叶雨 探花,14782.4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389发表时间:2016-08-31 13:52:32


   冀南平原是王亚军近期创作的一篇散文。笔者用俯瞰的角度,扫视了整个冀南平原的风貌。仔细品读,一幅幅社会人生的特写从眼前浮盈而出。不论是风土人情,还是乡规民俗;不管是农村还是城里,都描述的那么精细到位。冀南平原的质朴、安然、本真都囊括在这篇短短的散文中。这篇散文带有一种恢弘的气度,濡染人心。读完,只想找一户冀南人家居住下来,和他们一起咀嚼生活的酸甜苦辣。
   下面我从四方面谈谈我读这篇文的感受(因为作者的写作水平远在我之上,这么好的散文我是写不出来的,不敢妄加评论,也谈不上解析,所以只能谈感受)。
  
   一、表现手法运用了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的美学表达方式
   中国美学的美感是从大到小的,许多诗歌也具有这个特点,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先写绵延的群山,然后写脚下的路,视角拉近到一个老翁的身上,最后凝聚到了一根钓线,亚军的散文也是采取了这种表达方式。
   冀南指的是河北邯郸,因创办《燕赵风采》杂志,作者王亚军随妻子从陕西宝鸡来到了河北邯郸,为了更好地了解河北、了解邯郸这座城市,他走遍了城市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寻找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燕赵人物;他对邯郸有着家乡般深厚的感情,这篇《冀南平原》就是对邯郸和邯郸人的高度浓缩的情感表达。在他的行文过程中,很明显地体现出思路宽、视野大的写作特点,而支撑这一特点的,恰恰是通过一户户人家来反映邯郸的风土人情,以及邯郸人的生活面貌的,所以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的美学表现方式。
   作者用大角度、广视野的俯瞰,欣赏着冀南平原,饱蘸深情的笔墨描绘出一个琐碎、饱满、苍凉、悠久的冀南平原,并展示给读者。他首先抓住了能反映冀南平原总体特色的“雾”,邯郸的雾多且大,这是这一带的天气特征。我也曾经读过亚军写的一篇《邯郸的雾》。所以我想这篇文以“雾”做切入点,是最恰当不过的了。“雾缓缓地堆上来,又缓缓退下去”,用“缓缓地”来形容雾非常贴切,一个“堆”字尤其让人叫绝,给人感觉仿佛雾缓缓变浓,如坠云里,形象得很。地处冀南的邯郸被雾笼罩着,时隐时现,村庄也像无数个豆腐块,且小而朦胧,仿佛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你想揭开面纱探究村庄的奥秘吗?请跟我来!作者徐徐拉开了冀南平原的大幕,一幅幅画面渐次展开。没有什么比田野和村庄更能装饰平原的了。明亮的五月,夏收与秋种,勤劳的人们在田间耕种,人和天上的云及地上的树遥相呼应,形成了平原的自然景观,宛如一幅国画大师的呕心力作。有位作家说过:“每当看到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冀南平原上的庄稼如此疯长的时候,我就明白了这里的人们繁衍壮大的合理背景”。不错,一代一代冀南人在这里繁衍着、耕种着、生息着,演绎着人世间的爱、生育、劳动、疾病和悲欢离合。
   这就是开头一段,点出了文的中心,给阅读全文起到了铺垫引导的作用,读者便知道了作者要说什么要写什么,我认为这样开头恰到好处、引人入胜。
  
   二、写作手法虚实相间,虚中有实,实中有细,细中有精。
   俯瞰冀南平原,一个村挨着一个村,就那么系挂在一起。田野、村庄、房屋、树木是点缀平原的万物,而村庄里居住的人更是万物的精灵。走进村子才发现那些主宰万物的精灵似乎逐渐飞走,只留下老人们在固执地守着这片土地守着村子守着家。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是野兽,是心酸的野兽,也是动人的野兽”,作者对老人的生活习性、饮食习惯加以精雕细刻,给人一种心酸感、温情感、磨砺感,使之成为冀南平原的某种象征。而那些飞来飞去似“候鸟”般的子女们,成了村子里匆匆的过客。而这不可逆的时代进程,又构成了宏大时代背景下的小小的无奈和悠久的幸福。
   大家都知道这样一句话:世上并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在作者的笔下,冀南平原的路是被勤劳智慧的人们踏出来的。“凌散得如乱抛的彩条布,抖一抖,就分撒开来,在田野上串串连连。”作者想象力很丰富,把路形容成彩条布,又像切制蛋糕,把村镇视野横纵竖直地切割,比喻恰如其分,非常到位。
   冀南平原仿佛是虚化了的场景,而生活在村子的人们却是实实在在的。冬天里用玉米秸秆取暖的农家夫妻(男人们缩着脖,团着身,恨不得弹跳起来),大路上的迎亲队伍(新娘脸上呆呆的,没笑,却像笑,想哭,终未哭,麻麻木木地坐在新郎的身旁),还有大街上的大瓷碗饭(一人端着窑瓷碗,十人便蹲在村槐树下,拉着家常,细细品味日子里的酸甜苦辣),都显示了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风民俗,这些都被作者浓墨重彩的渲染,读后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三、写作技巧采用了蒙太奇手法,看似散淡无形,实则大气恢弘
   通篇散文就像是一段一段的画面,一段是大路上迎亲的队伍(车队悠悠地来了,是一长串迎亲的车队,前头都是冒烟的黑奥迪,车头披满了彩带),一段是村庄里的空巢老人(冀南的老人们依然固守着老巢。他们喜欢以古老的方式生存在自己的空间。);一段是田里耕种的勤劳的人们(每一块庄稼都翻犁过了,犁沟套着犁沟,淹没了一片黄浪。),一段是冬季里取暖的男女(屋内,妇女们在看电视,火墙中热气腾腾地散着,有的忙给孙子缝制厚棉袄);一段是拥挤的城镇(乡村都被城镇占去了一半,每处城镇里,都拥挤着匆匆忙忙的人),一段是广袤的田野(起风了,每棵树上都冒着尘烟,呼啦啦,时如燃烧过的麦茬地,又如三月的杨絮,呛得鼻腔痒痒躲不掉,让人害怕)……跨越式跳跃,凸显了作者思维灵活敏捷,想象力丰富,镜头感很强。看似独立的段落拼接在一起时,又产生了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特定含义。这种操纵时空的能力,使作品能根据作者对生活的分析,撷取他认为最能阐明生活实质的,最能说明人物性格、人物关系的,乃至最能抒述作者自己感受的部分,组合在一起,经过分解与组合,保留下最重要的、最有启迪力感染力的部分,摒弃省略大量无关轻重的琐屑,去芜存菁地提炼生活,获得最生动的叙述、最丰富的感染力。
   很显然,这种看似散淡的方式更能体现冀南平原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寄托了作者的大爱深情。我认为一篇好的作品不仅来自对生活的体验,同时也取决于作者的文学理论素质。
  
   四、闻博识人,在欣赏佳作的同时品读作者,被他的品行感动着
   “最好的文章,是作家的自然流露,他不是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和亚军相识是在博客,虽然交流并不多,但透过他的文字,却看到了一个具有高尚灵魂的人,这是我请他来江山文学网的最充分的理由。江山文学崇尚纯净文学正能量文学,而他的文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尤其他的作品《磨难河上的轮渡》更是深深打动了我。一个身患绝症被丈夫抛弃的女子,却被亚军捡来做了妻子,为了什么,只是为了照顾她,为了给她一个温暖的家。这是常人做不到的事情,更是让人无法理解的事情,但对于他却觉得很平常,他说他应该这么做。婚后这几年他基本都是奔波在给妻子治病的途中,但他毫无怨言,妻子在他的精心照顾下,坚强地活了十年,从开始腿瘸到失聪,最后又失明,可见她活的是多么艰难。我和他妻子是很好的文友,她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时时感染着我,直到她双目失明,我们才断绝了交流。这次亚军没能来参加作品赏析,就是因为他带着妻子的骨灰回陕西宝鸡去安葬了,她把妻子的骨灰安放在佛门净地,是为了完成妻子的遗愿,也是为了她的安宁。我敬仰他,尊重他,为他的品格点赞。
   应该说,这篇文章也有点点瑕疵,比如一些词句尚可推敲,行文再紧凑些,或者更好。反思了几次,但就想这样放着,不想改了,我尊重生命里那些无助的时刻。
  
   附《冀南平原》阅读地址:http://www.vsread.com/article-563971.html />  

【编者按】这篇稿子是为绝品《冀南平原》作品赏析而作,不做发稿,只为作者存留。可推荐阅读,但不申报精品。【叶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水仙        2016-08-31 18:10:43
  感谢叶社把这么好的文章介绍给我们,不敢留评,只能拜读学习!
回复1 楼        文友:叶雨        2016-09-01 01:13:49
  别客气,我这水平还不如你呢,讲课稿,留作纪念。
2 楼        文友:周巍挺        2016-08-31 20:08:38
  一点小建议!发稿还是由其他编辑审核为好,作者编辑不可混在一起吧?
以文为媒
回复2 楼        文友:叶雨        2016-09-01 01:12:54
  这个有说明不是发稿,是自己备存的。
3 楼        文友:月光仙子        2016-10-01 22:34:21
  祝福老师国庆愉快
4 楼        文友:陆鸿禧        2016-10-26 20:36:12
  叶雨社长的《冀南平原》赏析写的精彩绝伦,每一个字都是掷地有声的震撼,每一句话都是入木三分的精准。拜读叶雨老师的文章真是味如佳肴啊!
5 楼        文友:苍山渔樵        2017-06-07 16:35:48
  欣赏才女社长姐姐新作,文笔老到,拜读欣赏!夏日吉祥!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