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梦】羡慕父辈的友情(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梦】羡慕父辈的友情(征文.散文)


作者:青梅子 秀才,1206.8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37发表时间:2016-09-02 08:59:15


   街上看到一个老旧的摩托,慢悠悠地走着,后座两边有两个大铁笼一样的挂篓,是用来收捡废品物件的。直到车子驶出视线,我的注意力还停留在那车后的大挂篓上,心里略过一丝异样,似乎要引领着我找寻一些什么。努力搜索着,然后,就想起了一个人──冯伯。
   冯伯是父亲、大伯的挚友。因离的远,两家平时走动并不多,会在过年时相互走亲戚,以及遇到婚丧嫁娶之类的大事件,冯伯也会到我们家。那时候乡下还没通车,没有手机没有电话,两家距离40多公里,每次冯伯的交通工具都是一辆老式自行车,车后座的一边挂着个铁制方框大挂篓,方便放东西。后来,冯伯的小儿子认给大伯家做了干儿子,以后的每年,冯伯会载着小儿子在挂篓里,连同给我们全家送的礼,风尘仆仆来,再风尘仆仆地回去,冯伯和九一小弟(冯伯小儿子)、带挂篓的自行车,就成了让我们全家大人孩子欢喜又温馨的一幕画面。
   也许冯伯年龄跟大伯相近,所以感觉上,比起两个叔叔,大伯、父亲跟冯伯之间的交情更加浓厚,从小的印象里就是那种胜过一般亲戚的亲切。以前乡下人重人情礼义,对于关系比较好的朋友也要走亲戚。印象里每年年后走亲戚的日子,父亲、伯伯、叔叔每人一辆自行车,车把上挂着两包包装简易的糖果或点心、两瓶普通白酒,不管天寒地冻还是道路泥泞,都要去冯伯家,不仅仅是为了春节期间礼尚往来,这是他们每年屈指可数的相见里一个最充足合理的小聚会。而冯伯同样是简单的几样糖、酒小礼,路途辛苦,有时候还要给我们这些孩子们买几根甘蔗,已经是非常让人嘴馋的零食。而冯伯的条件比我们家还差,奶奶总是心疼他太破费,总是拾掇全家最好的菜肴招待冯伯,基本上每次还要让冯伯留宿一两天。大伯、父亲们跟冯伯畅饮叙旧把盏言欢,晚上奶奶大娘们围在一起,一壶清茶聊到深夜。次日冯伯准备祭奠的纸钱鞭炮,去给我已故的爷爷上坟。这一坚持,几十年里从未间断,直到他们都到了半百之年,冯伯因身体原因不便长途跋涉,随着交通的便利,孩子们能够代替他走亲戚了,他才不再亲自出动。
   冯伯的老母亲后来变得糊涂,说话会有点疯癫,走着走着记不住回家。有一年的大雪天冯奶奶竟然只身乘车一路询问到了我们家。奶奶妈妈们轮流照顾她的饮食起居,每天陪她聊天解闷,嘘寒问暖,视如尊长。当大家得知冯奶奶来时家人并不知情,当时又没有电话,就遂派小叔以步行十多公里(雪天不通车)然后搭车的办法,亲自去到冯伯家捎信冯奶奶的下落,并安抚他们放心,冯奶奶一切都好,暂且在我们家住一段时间。结果不知是跟奶奶大娘们在一起心情好还是什么,冯奶奶虽然含糊但每天开开心心吃睡安稳,直到住了近一个月,才想起回家这回事。听说走时不舍又不舍,被大家问起下次啥时候来时,还掉了泪。
   冯伯慈祥,对我们家孩子们也好,我们堂兄弟姐妹也喜欢他带着九一小弟一起来。跟大伯家多了一层亲戚关系后,冯伯每次来时,自行车后座的挂篓里就多了个可爱的小弟弟。我们一家老少对九一小弟宠爱到无以复加,总是把好吃的好玩的都拿给他。过年时都不肯给两个堂哥买新衣的大娘,还要给九一小弟准备一身新衣、书包、鞋子。有一年,就连别人送给堂哥的一套警察样式的套服,也被大娘最终拿出来送给了干儿子九一。以后的连续几年,都看见冯伯自行车挂篓里的九一小弟一身整齐警服警帽的装扮,很是可爱。那样的服饰是那时小孩心目中最威武帅气的衣服。
   家有喜事的时候,冯伯也会带着老婆冯姨和小儿子一起来我们家,后小住几日。期间我大娘、母亲们跟冯姨相处融洽,亲如妯娌。
   后来,我们都长大了,见到冯伯的次数就少了。冯伯和父辈们已不再年轻,他们的心还是如当年般热切。也不用再像年轻时一把老式自行车几十公里风里来雨里去的,电话让心与心不再遥远。
   冯伯的大儿子开始接下了他父亲手中的接力棒,来我们家走亲戚,熟知我家老少长幼,并告知家父家人的境况。谈话里,我才知道,冯伯在一个做鞭炮的小作坊里工作时,不慎左手被炸掉了三个手指。期间我父亲他们也去看望陪伴过数次,知道他家不景气,曾偷偷帮他交过住院费,当成自己兄弟般地给过他金钱上的帮助。后来听大娘说留有残疾的冯伯在街市上摆了个卖桌布、帘子等家用杂物的小摊,不仅让冯伯有个事情做,还可以赚点小钱,大家总算松了口气。
   我有时会想,大伯家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为啥还要认九一小弟做干儿子?现在我觉得,大概父辈已经预感到两家的友情,有可能到了我们这一代,就难以维持下去了。即使维持下去,大概也只是形式般地浅显而应付,友情的内核会渐渐地消失不见,难以拾捡。倘若多了一层亲戚关系,就是锦上添花,大家总归是兄弟。
   在那交通闭塞没有通讯的年代,父辈的兄弟情的结识是通过他们的父辈──爷爷的挚交,而一代代这样延续下来的。而实际上,却只延续到了父亲那一代。到了我们这一代,虽然也曾想着沿着父辈的足迹,继续把两家友情的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长。可是,现在却遗憾地发现,越到了年轻的一代,越无力去抓住那些亲情或友情的纽带。如今,时代的发达,空间、距离都已不算问题,而我们这一代在建立友情维持感情这件事上,是那么浅薄和飘忽。
   因为父亲他们的友情基础,我们对冯伯在心里是无比敬重的,而冯伯的孩子们对我的父辈也一样。我们虽不太能理解他们那时候的友情,而从他们平淡如水却患难之见真情的交往里,我们笃信他们的朋友情是如此牢不可破,也钦佩那清贫年代相距遥远却一辈子的手足情深。可是最终,我们这一代人不但没能像他们一样心手相牵友谊常青,而且连友谊之树都没有守护下去,像身边多数朋友一样,久不联络渐行渐远。
   也许没有一同经历过患难时期,也许快餐时代让人与人的交往变得及其容易却经不起时间生活的损耗而更加易碎。网络讯息的发达,我们能够很快很容易地四海皆朋友,言谈间也随口朋友,就像他们说的,我们虽然不愿承认,而我们所谓的朋友,被捆绑在一起的,就是以结伴、玩耍、互利的基础而存在,多为人生过客,那种一辈子的生死之交就更不敢想了。那种凝聚力不知道来自哪里,找不到了父辈他们那种心与心的东西。
   后来,听说冯伯的大儿子在郑州定居,小儿子在郑州工作,女儿远嫁,冯伯冯姨跟随孩子的脚步而去,因各种局限,很少回家,也难以抽空再来我们家。而我们兄弟姐妹也大多各安天涯,几年不见竟好久没想过冯伯一家人了。只有在重要日子里,才从父亲口中听到关于冯伯的消息。他们那一代的友情,让我只有羡慕的份。
   让我们晚辈羡慕和敬重的一辈子的友情,还有一家不减冯伯的,也是爷爷的挚友──彭爷爷一家。从我记事起,父亲几兄弟、姑姑就跟彭爷爷家的几个孩子关系甚好,如同一家兄弟姐妹。尤其是父亲,彭家两个姑姑和一个叔叔对他一直是兄长般地敬重。小时候逢年过年,父亲总会收到彭姑姑彭叔叔的来信、贺卡,父亲会欣慰地拿给母亲看,有祝福孩子们的话还会念给我们听。彭家姑姑和叔叔都很有出息,他们每人在上大学的时候,父亲每年都要奉上一份钱,既是对他们学业的赞助,也是对朋友的关心与期愿。也会在春节期间,彼此往来。彭姑姑彭叔叔从小对我和弟弟也很疼爱,听说我的名字都是彭家姑姑给取的。
   父亲求学生涯很艰苦。因为穷困,上高中时跟另两三个同伴一起,每星期背着柴粮徒步十公里,常常在校期间忍饥挨饿,手里的粮票还是坚持不到头。后来多亏了爷爷的老朋友彭爷爷一家。那时候彭爷爷是公社粮管所的工作人员,家庭条件稍好点,得知我父亲在附近读书时,彭爷爷两口子就常叮嘱父亲尽管来家吃饭,并且对父亲带来的朋友也一并热情对待。只要是一见着父亲,彭爷爷彭奶奶总会想方设法地弄点吃的出来,给父亲充饥。都说滴水之恩当涌泉以报,在极度贫穷和饥饿的年代,仅仅食物上的恩惠和疼爱,就足以在心里留下刻骨铭心的恩情。父亲知恩图报,彭家人个个善良明事理,所以父亲跟他们的关系一直情同手足。
   我上镇上中学时,因校离彭爷爷家很近,彭爷爷彭奶奶曾多次说让我直接去他家住宿,这样吃饭睡觉各方面环境都好。可是我最终没去,因为要融入大集体大环境。星期天回校时,我会去他们家小坐,巧手的奶奶会做拿手的小食让我带到学校吃,还会在传统节气里把我叫到家吃饭,像对待自己孙女一样亲热。
   后来彭爷爷彭奶奶双双离世,彭家姑姑叔叔都在南阳安家落户,从见面甚少到变得生疏,才发觉距离远了,心也远了。而一旦知道对方有需要,会千里迢迢毫不犹豫冲上前去当成自己事情去对待的,只有父辈他们的友情,这样的友情,也只是父辈之间的存在。
   再说父亲求学路上,一起走过艰难困苦、饥饿寒冷的另几个同伴,也成了多年后的好哥们儿。有两个伯伯和父亲一样是我爱戴的老师,他们多年来携手共进相伴到老,因为有他们,父亲有过的辛苦也甘甜,人生从此不孤单。还有一个后来当了副县长,后来也曾低调地到过我家看望父亲,带着贵重的礼品,并对我母亲说不要太费事,拾掇两样简单小菜,做一锅凉面就好,说自己这么多年只想跟兄弟在一起再吃碗凉面。并约了当年的几个老同学,大家依然称兄道弟,喝酒豪爽喝茶热情,丝毫没有攀龙附凤、曲意逢迎的味道,言谈之中还会说到过去的轶事,还会忆起当年的坎坷,那些让我听着遥远却感觉切实存在的东西,我想就是一同历经岁月风霜而斑驳在心的友情吧。
   多年后再坐在一起,他们之间有政府高官,有商人,有教师,还有普通百姓,却依然不遮不掩没有伪装如当年般谈笑风生,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许像这种,不管你身居高职权贵还是身处异国他邦,不管我穷困潦倒还是不名一文,大家在一起完全抛开地位、名望和人际,每个人都真实如初朋友而处,这才是真正的兄弟,真正的友情。
   父辈的友情,是真实的诚挚的坦然的,不会像我们年轻一代,总想以诉说、渲染的方式,告诉自己及别人,我们有朋友,这们的友谊如何伟大如何深情;我们总想刻意用一些主动联络或定期聚集的方式,去维持去经营那所谓的“不努力抓住就要悄悄流失”的友情,一边自我提防地无奈着:人们没有过去质朴了,又一边自欺欺人地安抚着:走着走着就散了……
   父辈的友情,平淡却深沉,不明不言却一心一意,不动声色却恒久隽永。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我,却羡慕着他们那个年代的友情。
  

共 40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首先从文章的标题说起,为什么作者要《羡慕父辈的友情》呢?正如整篇文章描叙下来表达的一样,虽然在那个物质极为清贫的年代,但是邻里亲戚之间的感情朴实诚挚,虽然平淡却深沉,不动声色却恒久隽永。结合到如今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很多对面开门都不相识的冷漠社会常态,这篇文章无疑给我们唏嘘感叹,无限的深省!文章开篇从在“街上看到一个老旧的摩托,慢悠悠地走着,后座两边有两个大铁笼一样的挂篓,是用来收捡废品物件的。直到车子驶出视线,我的注意力还停留在那车后的大挂篓上,心里略过一丝异样,似乎要引领着我找寻一些什么。努力搜索着,然后,就想起了一个人──冯伯”,接下来文章就很自然地切入到对冯伯和爷爷的挚友──彭爷爷一家点点滴滴往事的回忆,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字里行间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语言朴实感情真挚,的确是不错的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6-09-02 09:02:13
  特别羡慕老师有这样的亲戚朋友。正如你文章所写:“多年后再坐在一起,他们之间有政府高官,有商人,有教师,还有普通百姓,却依然不遮不掩没有伪装如当年般谈笑风生,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许像这种,不管你身居高职权贵还是身处异国他邦,不管我穷困潦倒还是不名一文,大家在一起完全抛开地位、名望和人际,每个人都真实如初朋友而处,这才是真正的兄弟,真正的友情”。祝福老师!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1 楼        文友:青梅子        2016-09-02 09:13:29
  谢谢老师辛苦编按,谢谢老师的赞扬!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6-09-02 09:04:42
  文章最后两段可谓点睛之笔,推荐共赏:“父辈的友情,是真实的诚挚的坦然的,不会像我们年轻一代,总想以诉说、渲染的方式,告诉自己及别人,我们有朋友,这们的友谊如何伟大如何深情;我们总想刻意用一些主动联络或定期聚集的方式,去维持去经营那所谓的“不努力抓住就要悄悄流失”的友情,一边自我提防地无奈着:人们没有过去质朴了,又一边自欺欺人地安抚着:走着走着就散了……父辈的友情,平淡却深沉,不明不言却一心一意,不动声色却恒久隽永。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我,却羡慕着他们那个年代的友情”。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