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心灵】论工匠精神(杂文)

编辑推荐 【心灵】论工匠精神(杂文)


作者:阿钝 秀才,2468.8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17发表时间:2016-09-12 14:15:41
摘要:据我所了解,凡是像我这样的工匠们,内心里根本就没有什么精神。假如一定要给工匠们按上一种什么精神的话,最多也只是吃苦耐劳的精神。然而,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完全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存在的,目的很明确,仅仅是为了能得到尽可能多的一份工钱而已,除此之外,他们大概还没有足够的心思和工夫去为别人作太多的考虑。

偶尔看电视,正好碰上某电视台播放演讲比赛,演讲的主题是关于“工匠精神”。那一刻,我这个自以为也算是工匠中的一员的农民工,简直就象吃了黄酒后的阿Q,很有点要飘起来的感觉。不知除我以外的所有的工匠们,在看了这个节目以后,心里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感情,是自豪么?还是疑惑?
   也许有的人对此会很不服气,说像我这样的人算不得什么工匠,但我自以为我应该可以算作一名工匠的,虽然我所掌握的手艺并不很传统。在我的心目中,“夫工匠者,乃掌握一门手艺,并以这门手艺为谋生者之流也”。像这样半通不通的话,在书上是不可能有的,是我装斯文装出来的。
   我依稀记得“工匠精神”这句话,是北京的一位很大的领导在一个十分庄严的政治场合上说出来的,这已经让人觉得相当的不平凡了,如今甚至又在电视里做成演讲的节目在全国播放,这对于整日里只顾埋头干活的工匠们来说,真是何等的荣幸啊!不过我同时也知道,电视台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节目来,最大的原因,或许正是因为这句话是由大领导在庄严的场合上说出来的罢,要不然的话,电视台恐怕是想不起这种冷僻的题目来的。
   在我们中国——外国的事我不知道——正可谓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政治语言,光我所熟知的,就有什么什么特色、什么什么代表、什么什么观、什么什么梦,等等等等,而眼前的这一句工匠精神当然也要算作其中之一了。
   也是在我们中国,要想让一句话流行起来,最便捷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委托明星的嘴巴说出来,另一种是通过领导的嘴巴说出来。由此,我发现政治和娱乐之间,其实也是有着某种相似之处的,那就是两者都具有“流行性”。但相比之下,通过领导的嘴说出来的话,不论流行的速度还是流行的程度,都远比通过明星的嘴说出来的要快得多,也持久得多,因为领导只要一发表讲话,往往总是很重要的。
   这一次演讲的举办方,大概也正是受了某些娱乐选秀节目的启发,格外地给每一位参赛选手都配备了一位所谓的“导师”来为其做后台。选秀节目的内容一般都是以唱为主,而演讲则只能是说,我因此而又想起了一句略微带着一点调侃意味的话来,觉得“说的比唱的好听”这一句话用在这个场合上,实在最贴切不过了。
   我一边看电视里的演讲表演,一边在自己心里作盘算:如果要我来作这么一场演讲的话,将从哪里说起呢?如果光从字面上来解释的话,我怀疑这个命题其实并不存在,因为作为工匠中的一员,据我所了解,凡是像我这样的工匠们,内心里根本就没有什么精神。假如一定要给工匠们按上一种什么精神的话,最多也只是吃苦耐劳的精神。然而,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完全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存在的,目的很明确,仅仅是为了能得到尽可能多的一份工钱而已,除此之外,他们大概还没有足够的心思和工夫去为别人作太多的考虑。
   这样的结论,实在很让人失望,再把它与领导的话联系起来,简直有点“大逆不道”的意味了。当然,我也知道领导说这一句话所包含的意思,并不像我所说的那样。但是,即使按照他的意思去理解,那也不应该称之为“工匠精神”,说得明白一点罢,恐怕称之为“敬业精神”或者“求精精神”更合适。不过,这样一解释,矛盾就又出来了,因为这种“敬业的精神”或“求精的精神”决不单单适用于工匠,它同时也适用于这个世界上一切的职业,包括农民、工人、商人、职员、教师、医生、学者、银行家、科学家、以及各部门的专家,特别是所有政府官员,和与之相关的一切公职人员。
   或许又有人要提出异议了,说:领导的话就是专门针对工匠而言的,因为在目前,我们中国的商品质量实在太不能令人满意了,我们有许多传统的行业眼看着就要流失了,出于一种时代的责任感,所以领导才说了这样的话。他要求工匠们对手中的产品要做到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而对自己的职业,则更是要有足够的耐性,要坚持,要传承,但与别的职业却并不相关。
   先不说与别的职业相不相关,单单就工匠来说吧,要想他们把手里产品的质量做到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地步,愚以为应该称之为“名匠精神”才对。但每一个工匠,要想具备这样一种精神,似乎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首先,一个工匠,不管他的手艺如何的精湛,但要想成为名匠就很不简单,“名”这种东西,光有技术是不够的,更需要包装和宣传,但工匠们大多花不起这个成本。即使运气很好,有一天碰上一种很偶然的机会果然就成了名匠,但按照我们中国的惯例,工匠一旦成了名匠,他往往就只有“名”而不再是“匠”了,要么自己做起老板来,再招一批手艺并不精湛的人,打着“名匠”的旗号生产并不完美的产品来砸自己的牌子;要么就是被别的老板雇去,当作一块金字招牌,高高地挂起来作装点门面的材料。而那套原本精湛的手艺则因此就慢慢荒废了,即使偶尔“重操旧业”再做一回两回,做出来的东西却一律不上柜台,只是作为一种很“高雅”的礼物,被送到某些大人物的手上,以求“雅正”;再不然就是当作“孤品”,被陈列在某一种显赫场所的精致的玻璃橱子里,以供展览,并在一块专门的牌子上注明:系某某名匠倾力打造!底下则自然还要标上一个很不菲的价格。
   但是,如果要想按照这件孤品的标准来作批量的生产,第一老板就不同意,因为工资成本很吃不消,生产的效率也不合他的意;第二买家也指定不认帐,因为价格实在太过昂贵,毕竟,至少在当前这个阶段,中国绝大多数的消费者们暂时还不具备“消费名匠”的条件。
   其次,有许多传统的行业,在目前的形势下,不要说做到完美,就算不完美罢,恐怕也完全没有办法坚持下去。举个最浅近的例子,比方说桶匠,如今一个家庭中常用的器具几乎都用塑料替代了,桶匠们如果还一味地去坚持他的手艺,甚而至于还要坚持他的完美,他便很有被饿死的危险。不光他自己要饿死,就连他的家人也连带着要担负这种危险,因为中国的工匠们,往往同时还是家里的顶梁柱!
   即使退一万步来讲,假如真有那么一个桶匠师傅,他的技术足够精湛,家里条件也足以容忍他来坚守“敬业”和“求精”这两种精神,但他至多也只能自己玩玩而已,决计不可能有什么市场上的销路。再打个比方吧,就算这位师傅施展出最看家的本领,诚心实意、精工细作地打造了一只柏木材料甚至楠木材料的马桶,并且价格也并不很贵,而作为消费者,到底有谁真有这样的意愿和勇气把它买回家去,进而放到房间里,晚上内急时用它作解手之用呢?
   现在再回过头来谈谈大领导的话除出对于工匠而外,对别的职业究竟相不相关。其实这个问题也极明白,根本不需要作过多的讨论。记得论语里仿佛有一句话,叫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中的“器”字,在古时是指工具,到了当今这个时代,它所指的意义除出工具而外,大概至少还应该包括环境。而“环境”这种很特别的“器”,却决不是“工”想利就能“利”的,它属于各个部门的专家、学者,特别是当政者所研究的对象,要想利这个器,所依靠的只能是专家、学者和当政者的“敬业的精神”,和“求精的精神”。
   最后,关于领导所说的工匠精神到底要不要提倡,答案当然是要的!但是,我以为在现在这个阶段,把工匠精神当作题目来作演讲,做宣传,恐怕还为时尚早,不妨等到我们的社会普遍地具备了各种“老师精神”、“医生精神”、“专家精神”、“学者精神”、“官员精神”,以至于真正营造出了使得工匠们也很愿意有点专属精神的环境的那一天,再回过头来谈这种精神,似乎也不迟。或许,等到那一天,这种精神很自然地就有了也说不定。
  

共 299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寓意非常深刻的杂文作品。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见解,诉说了对“工匠精神”的看法。在我们国家,大凡事物上了“精神”的高度,总是有些来头的,“工匠精神”也是如此,是一些大人物提及的,目的是想让那些还在坚持的工匠们专心于自己的工作,将一些可能被新的东西替代的与“工匠”有关的行当继续下去。不至于失传,并且还能发扬光大。然而,作为“工匠”本身,似乎对这种精神并不感冒,他们想的是如何能让自己的收入更多一些,让自己和家里人的日子好过一些。这种上下统一不一起来的演讲会不会只能成为演讲?作者谈了许多。小编很赞同作者最后的话,如果“老师精神”、“医生精神”、“专家精神”、“学者精神”、“官员精神”都有了,不再是一切向钱看了,都能真心为人民服务了,那么工匠精神也就应该提到面上来演讲和宣传了。感谢赐稿,期待精彩继续。【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6-09-12 14:16:23
  一篇很好的作品,赞了!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6-09-12 14:17:22
  先将上梁正起来,这才是现今天最应该做的。好在,正在这样做。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6-09-12 14:17:56
  拜读大作,期待精彩继续。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