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吕艾的传奇人生(散文)

精品 【星月】吕艾的传奇人生(散文)


作者:白常学 举人,3035.26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41发表时间:2016-10-10 15:17:39
摘要:一个革命老前辈的经历。


   提起吕艾的名字,我市文学艺术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鹤壁市文学艺术的奠基人,在我市文艺界,特别是在老文艺工作者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但对于他早期的革命经历,人们大都了解不多。
   与同学贺敬之合办壁报
   吕艾是山东菏泽人,1921年9月生,原名吕兆修,中共党员,早期因工作需要,曾用名吕艾、吕雪、凡星、长缨等。他少年聪慧,抗战前就读于山东省立某师范。1937年冬,日寇占领济南,他随山东流亡学校向大后方转移,学校先流亡到湖北,后又转到四川绵阳(改名为国立六中),步行3000里,历时约4个月。在学校里,他和后来成为我国著名诗人、歌剧《白毛女》的作者、同班同学贺敬之(后担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宣部副部长)等人加入了“挺进读书会”,读中外名著和进步书籍。如《八月的乡村》、《生死场》、《母亲》、《铁流》等,受到了进步思想教育,并与贺敬之合办《五丁》壁报,宣扬进步思想。这个壁报名字取自古代传说,诗歌的篇幅较大,大部分是贺敬之写的。1939年,为纪念高尔基逝世三周年,贺敬之准备办一个专刊,邀吕艾写了一首纪念长诗,这首诗在广大师生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发高烧,贺敬之写诗慰问
   那年秋季连日阴雨,吕艾患了重感冒,高烧近40度,又无药吃,数日卧床不起,时常望着窗外的芭蕉出神。贺敬之得知后,急忙赶来探望。为安慰吕艾,贺敬之还即兴写了一首短诗:
   雨落着……
   芭蕉叶上
   流着
   泪,
   啊,
   吕兆修!
   那时,贺敬之喜欢苏联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式”诗,所以写出的诗都带有楼梯格式。当时学校位于四川梓潼县,左为潼江,右为长卿山,风景优美。几乎每天晚饭后,贺敬之都要邀吕艾等同学到江边公路上散步。散步时,贺敬之还将新写出的诗大声朗诵,让大家品评,或把自己的诗稿拿到同学中间传阅,互相切磋,互相学习。在贺敬之的影响下,吕艾的创作与思想有了很大提高。
   1940年4月底,他与贺敬之等6位同学决定分3组奔赴延安。前2组到达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后,贺敬之来信说,国民党沿途设岗,重重封锁,道路已断,不能来了。吕艾接此信后,连连叹气,他痛惜一生最大的愿望未能实现。
   考上曹禺任教的国立剧专
   1940年夏,吕艾考入在重庆设立的“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中央戏剧学院前身),该校在当时是国家戏剧界独一无二的最高学府。他的老师和同学,大都是我国文艺界的大腕和佼佼者。当时已赫赫有名的电影导演、剧作家洪深(后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文化联络局局长),是他的班主任;蜚声文坛的话剧《雷雨》的作者曹禺(后担任中国文联主席),是他的教课老师;电影大师谢晋是他的同学,曾在电影《南征北战》中饰演敌张军长的项堃和他同班。刚到剧专时,他在表演系,曾饰演过洪深导演、曹禺编剧的大型话剧《北京人》中的北京人。后来,他又被调到创作班。在上学期间,吕艾和一些进步青年始终与党保持联系,并寻机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年底期終考试前,他突然接到党的指示,让他赶到梓潼,乘重庆八路军办事处的车去延安。吕艾当即放弃考试,因买不起车票,只得步行,以每天步行100里的速度赶到梓潼。但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车已开走,未能去成,他只好回校。
   组织进步青年活动小组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对进步学生进行清理,吕艾被借故开除。1942年秋,吕艾第二次考入国立剧专。在学校,吕艾同进步同学组织了“进步青年活动小组”,发展进步学生,扩大革命阵容。因当时在国民党统治区,一切活动只能秘密进行,还得高度警惕。学生里也有国民党眼线、三青团组织,经常跟踪盯梢,监视进步学生。一旦被他们发覚,不是杀头就是坐牢。当时蒋介石出了一本《中国之命运》小册子,内容甚为反动。我党为了揭露批判该书,便出版了一本《评<中国之命运>》,在进步学生中秘密传看。为了避免暴露,读此书时加以伪装,外面裹个《中国之命运》的封皮。有一次,吕艾正在一个偏僻地方聚精会神地阅读《评<中国之命运>》,一个三青团分子突然出现在面前,问:“兆修,这么用心,在看什么书啊?”吕艾晃了晃书皮,神情镇定地说:“看的是《中国之命运》。等我看过了,借给你看。”那人挥挥手:“我看过了。”转身离去。
   当时他们读的进步书籍,都是中共地下工作领导者,《新华日报》副总编刘光给的。这些书藏在校内孔庙的塑像后面,换书都是在傍明四五点钟。读书也只能在野外、城墙根等偏僻地方。传递进步书籍时,多在校园内、操场上,或南城墙边。大家一见面,便手疾眼快地递交过去,然后若无其事地背向而去,俨若陌路之人。“进步青年活动小组”在短短时间里,发展了一大批进步青年,壮大了革命阵容,后有17人到了解放区,投奔革命队伍。
   假扮夫妻投奔解放区
   就在吕艾临毕业时,上级接到指示,说去中原解放区的路通了。听到此讯,吕艾激动万分。遵照上级指示,他们一行四人,先到重庆,刘光交代了接头暗号,每人发给一张通行证,要以重庆小职员的身份,乔装打扮上路。吕艾一看这个“离境证”,好家伙,光警察局和警察分局的大印就盖了9个!可见当时党组织办出境手续不易。
   虽是一行四人,他们也装作互不认识。因为船上有国民党特务跟踪盯梢,他们得处处小心,生怕露出破绽。一旦败露,杀头坐牢事小,组织上开辟的这条通往解放区的秘密通道就会断绝。他们是首批投奔解放区的先遣人员,上级给的任务就是让他们先蹚蹚路,如果顺利,后面还有很多人要顺着这条路往解放区。在路途中,特务紧紧跟随,寸步不离。快要到往解放区的接头地点时,他们互使眼色,借故先后离开。在一次吃饭时,吕艾把行李交给一个特务看管,说:“我肚子不舒服,不想吃大米,你给我看一下行李,我去那边买一碗面条。”特务不知是计,点头应允。吕艾三绕两拐,甩掉了尾巴,犹如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来到约定地点。随后,吕艾把沿途情况和注意事项通过我电台告诉刘光,后来有300多名学生和青年经这条道路来到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
   在往解放区时,领导还交给吕艾一个任务,让他把十三旅某团长的爱人刘玉荷带到华北局。刘是共产党员,还是个孕妇,他感到责任重大。为安全起见,组织上让他俩假扮夫妻。吕艾套上半旧的西装,扮作教授;刘穿上旗袍,扮成太太,就同路北上了。临行前,他俩就把双方的姓名、年龄、家庭情况、亲属关系、结婚时间、地点,连介绍人、主婚人都编好背熟,组织上又给他们办好了各个证件,以应付沿途盘查。
   到信阳火车站,吕艾发现假太太刘玉荷拿的是个红包袱,覚得与她的身份不符,就忙把她拉到僻静处,让她处理一下。她解开包袱,吕艾一看,大吃一惊!他俩假扮夫妻应付盘查的草稿,还在里面。他急忙跑到厕所,在红包袱上缠上一块砖,扔进粪池,这才上了火车。在车厢里,假太太突然叫道:“老吕同志。”吕艾急出一身冷汗,忙教训她:“太太,咱俩结婚一年多了,你怎么还是改不过口来?叫老吕,叫宏志,都行,怎么叫我老吕宏志呢?多别扭啊!”这话是让旅客听的。假太太自知失口,忙抱歉道:“你别生气,我以后改。”由于天热,假太太不习惯穿旗袍,一直提起来走路。吕艾就悄悄提醒她:“注意身份。”因时刻警惕,他们才没出事。到新乡后,国民党宪兵上车检查,大声呵斥道:“你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不是新四军、共产党?”吕艾沉着冷静,回道:“我原在重庆教书,因北平高薪诚聘,我是偕夫人去北平的。”宪兵又问:“有护照吗?”“有。”吕艾大模大样地把护照亮出来。宪兵一看证件上有教授二字,忙点头哈腰,表示歉意。就这样,吕艾这对假夫妻经信阳、许昌、郑州、新乡、安阳,最后到达解放区邯郸。
   任冀鲁豫军区文工团团长兼编导
   1945年5月,吕艾来到中原解放区,任新四军五师十四旅文工队编导、冀鲁豫边区文联剧委会副主任。1946年10月,他到冀鲁豫边区工作。1947年1月,他又到冀鲁豫军区文工团工作,担任团长兼编导。
   1946年冬,吕艾创作了中型话剧《蒋介石夜梦袁世凯》,发表在1946年《平原文艺》上。1947年秋,他创作了话剧《变天账》,该剧演出后受到群众欢迎,并获冀鲁豫边区党委颁发的一等奖,剧本由冀鲁豫书店出版发行。
   1948年1月,吕艾与周雁如创作了大型话剧《吕堤事件》,此剧是冀鲁豫文工团自己创作的第一个大型话剧。该剧由冀鲁豫文工团、冀南文工团在冀鲁豫一带分别巡迴演出,轰动一时。演出中观众被生动感人的情节所打动,台下经常是哭声一片,自发地喊出“打倒恶霸地主”、“血债要用血来还”等口号。边区党委、行署对该剧给予高度评价,剧本由冀鲁豫书店出版发行,1989年还被选入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资料丛书《冀鲁豫文学作品选》。
   我市文学艺术的奠基人
   鹤壁1958年建市后,吕艾曾任市第一届文联主席,《鹤壁文艺》主编。1964年7月,由吕艾等编剧、牛得草等主演、市豫剧团演出的大型现代豫剧《煤城双鹰》参加河南省现代戏会演,受到广泛好评,被评为全省五个好戏之一。《河南日报》专门发表评论,称赞该剧。
   “文革”中,吕艾受到冲击、批斗,被下放到庞村“五七”干校,后又到市耐火厂翻砂车间当了一名翻砂工,用那拿了大半辈子笔的手去倒铁水。直到粉碎“四人邦”,他才恢复了艺术青春。
   吕艾痴迷文学,创作勤奋,一生写出了大量剧本和诗歌,晚年仍笔耕不缀,坚持写作,因手颤抖不能在桌子上写,他就在膝盖上写。可谓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吕艾在担任鹤壁市文联主席期间,把我市的各项文艺创作和活动搞得轰轰烈烈、扎扎实实。他主办的《鹤壁文艺》刊物,繁荣了我市的文艺创作,培养了许多文艺作者。每天来文联的人络绎不绝,门庭若市。他多次请名作家、名画家、书法家、戏剧家来我市讲学,并经常举办各种文艺活动,受到市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赞扬和好评。
   吕艾还是一位伯乐,善于发现人才,敢于提拔人才。每当他看到我市有人发表处女作,他就像天文学家发现了新星,感到惊喜、兴奋。我市有一个业余作者,写诗在省内外有了影响,被吕艾看好,没等他大学毕业,就向市领导破格举荐其担任市文联副主席。有一个工人业余作者,在《河南文艺》上发了一篇小说,吕艾就把他从工厂调到了市文联当编辑。他所发现、指教、帮助和关心的文学作者,如“文革”前的李志林、石凤举、冯庚辰、张灵固以及“文革”后涌现出来的一大批文学新人,都经常在国家、省级报刊上发表作品、出书著说,成为我市文艺界的佼佼者。吕艾对繁荣我市文学艺术的贡献,显赫卓著,有口皆碑。
   2003年9月29日上午10时,吕艾那颗为冀鲁豫以及我市的文化事业奋斗、跳动了82年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我市文学艺术界人士闻知无不悲痛、怀念。
  
  

共 431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历史人物传记,文章叙述了老一辈文化艺术工作者吕艾的传奇一生。作者详细描述了吕艾的人生历程,他学生时代,是著名诗人、剧作家贺敬之的同窗,与贺敬之合办刊物,后受贺敬之影响,成为进步青年。这期间他考取了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也就是中央戏剧学院的前身,学习表演、创作。在校期间参演了大型话剧“北京人”。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清理进步学生,吕艾被开除。一九四二年秋,他又重新考入国立剧专,他假如进步学生组织,做了很多革命工作。吕艾毕业后,奔赴了解放区,一路上历尽艰险,排除万难,抵达解放区后,参加革命队伍中,从事部队的文化宣传工作,这期间创作了很对作品,并得到好评。解放后他成为鹤壁市的文化艺术的奠基人,为活跃人民文化生活,做出大量贡献。回顾老艺术工作者的一生,他用信仰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老一辈艺术家,留给后人的是信念,是爱国主义的情怀。吕艾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一篇极具可读性的传记散文,推荐阅读!【编辑:潇湘竹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61012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潇湘竹雨        2016-10-10 15:29:37
  问好白常学老师,感谢赐稿!
潇湘竹雨
2 楼        文友:潇湘竹雨        2016-10-10 15:36:07
  吕艾,一位让人尊敬的老文化艺术工作者,回顾历史,有多少象他一样的老革命家,为繁荣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潇湘竹雨
3 楼        文友:潇湘竹雨        2016-10-10 15:37:30
  期待白老师更多佳作,祝您创作愉快!
潇湘竹雨
4 楼        文友:舒儿倾城        2016-10-10 16:41:05
  很神奇的传记散文,拜读佳作,期待更多精彩
笔可写尽万字,文可诉尽万情。
5 楼        文友:白常学        2016-10-11 08:52:55
  感谢潇湘竹雨老师的编审和点评。老师辛苦了。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