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故乡风情】故乡山水故乡情(散文)

编辑推荐 【丁香·故乡风情】故乡山水故乡情(散文)


作者:柳絮依依 举人,4550.79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30发表时间:2016-10-18 21:51:08
摘要:深秋,同学小聚,游览了故乡山水,难忘故乡情。

一、同学小聚于深秋
   深秋季节,白云缥缈,落叶纷飞,行走在碧水澄澈的江边,不由诗意地吟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秋风瑟瑟中,粉红、米白的芙蓉花竞相开放在绿叶间,让人不觉秋的寒意。
   在如歌的岁月中,以平淡的心境看待季节转换,再次阅读名家的散文,捕捉秋的含义,领会秋天是成熟,是收获。秋分了,夜色来得早,倦鸟归林,池鱼思渊,秋夜的山林寂静无声,月光如水。一则短信打乱了秋夜的平静,有位同学发来邀请,说一位毕业二十七年从没见过面的同学回归故里,希望昔日同学去河西小聚。我在忙碌中与发信息的同学沟通,再三犹豫,决定推迟去岭南的行程,先去河西一聚。
   我乘上住在河东校园的一位同学的车一起前往河西,只见万家灯火的江边车水马龙,屏障一样的岳麓山静静地被笼罩在夜色烟雾中。塞车中,我看着如画的江景,不由想起两年前在橘子洲头同学毕业后第一次聚会的情景。寒风凛冽,群山如黛,人到中年的同学们以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聚会,大家在江边排成八字形的队列,迎风高声朗读毛主席青年时代抒写的《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宛如学生时代那样慷慨激昂,惹得游人竞相观看。朗读此诗词,寓意深刻。老师曾经解析此诗词,让莘莘学子记住了豪迈的诗词蕴含的意义,作为湖湘学子,都想毕业后有所作为。我们风华正茂时考入工程技术人员的摇篮——江边的母校,毕业分开后,一别二十多年,第一次相聚,畅谈人生的酸甜苦辣,回味同学的深厚情谊。那次游览橘子洲头前,大家去了母校的新校园,一起去看望卧床在家的昔日的专业老师,老师和她的爱人很高兴学生去看望他们,激动地问着大家的近况,为事业有成的那些同学感到高兴。因为那次的聚会,失联多年的同学之间有了联络。
   车子在缓缓行驶中到达聚会地点,那里灯火阑珊,树影婆娑。同学们早已入座,正在一起谈笑风生。晚餐中,大家吃着可口的家乡菜,轻碰着酒杯,分别二十七年的那位同学说着酒话,他一如我们初次相聚那样激动,口口声声说自己终于找到组织了。笑谈中,不胜酒力的他端着酒杯一饮而尽,随后醉意朦胧。从他和大家的言谈中得知,他是从岭南回到故乡的,他当初毕业后分到工厂,因工资低,不能养活自己,就在好友的激将法下去沿海城市打工,历经重重苦难,才有了现在的成绩。他谈及自己在人生低谷的时候哭过,那时连买菜的钱都没有,那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日子,依然历历在目。如今他事业如日中天,淡定从容。可一见到分别了二十七年的同学们,他不再淡定,他说母校的旧址就在他的家乡,如今校园搬迁,旧校园已卖给他人。落叶萧萧的校园物是人非,校园一片落寞萧条,铁门锈迹斑驳,也许不久将会被拆掉,他希望大家有时间回去看看,那里留下了我们青春的足迹,是少年时追梦的地方。
   大家记忆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有同学回忆着在校园一起打篮球的风姿,有同学讲述着自己给同学当电灯泡的趣事儿,有同学感叹那时学习像高中时一样紧张——早晚要上自习课,有同学描述着周末去临县逛时装街等等。谁曾忘记入校后的第一个秋天去山上秋游的情景?那一张张发黄的照片就是同学友谊的见证。寒来暑往,一群来自三湘大地的少男少女做着未来工程师的美梦,上大课时早早去占座位,希望坐在前面认真听课,在制图课上细心学制图,希望以后能凭本领描绘美好的未来。
   毕业了,同学们依依不舍告别,走上了工作岗位,分在家乡企业的同学尝尽了苦头,企业效益差,工资低。穷则思变,有的同学离开杏花烟雨的江南,去沿海城市闯荡;有的同学留在春风墨绿的故乡,下海自己经商。他们在艰难困苦中打拼,量变发生质变,事业慢慢做大。日月如梭,送走春秋,迎来冬夏,不经意间,二十多年过去了,一位女同学通过另一个班的同学寻找我们的同班同学,一个,两个,三个……历经几个月的寻找,找到了大部分同学后,几位同学就紧锣密鼓地为第一次聚会做准备工作了。第一次聚会,没来得及去母校旧址,一直是大家的遗憾。如今重提故乡的母校,有同学泪眼朦胧,有同学唏嘘不已,那是我们心底最温柔的一角。
   时光匆匆,红尘如梦,二十多年后再次相聚在周末,聊不完昔日的云烟旧事,青梅过往,多想时间能走得再慢些,多想重拾朦胧的青春岁月。据说有几位同学几乎一夜无眠,开心畅谈。不忍分开,大家在一位湘阴籍同学的热情邀请下,决定第二天清晨前往他的故乡——湘阴。
  
   二、湘阴一游
   经过烟雾笼罩的河流,驰过依山傍水的村庄,我们来到了湘阴县的鹤龙湖。闲谈间,得知湘阴是清朝重臣左宗棠的故乡,我不由想到多年前阅读过的《曾国藩传》,记起了靖港之战,记起了书中有关左宗棠的描述,记起了传说中清朝翰林院的学士向咸丰奏疏“国不可一日无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的话,感叹湘阴人杰地灵。左宗棠曾任闽浙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的职务,战功赫赫。他的家乡在湘阴的柳庄,据说那里山清水秀,树木苍翠,一派田园风光。时间紧迫,不能去参观左宗棠的故居,不能探寻湖湘文化,只能凭记忆在脑海里搜索有关他的片段。传说左宗棠在柳庄修了宅院后,一家人住在了柳庄,从此命运发生了改变,一介穷书生慢慢发迹,凭他的雄才伟略,晚年收复了新疆1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他终于大器晚成,拜相封侯了。
   湘阴的同学告诉大家,鹤龙湖是品尝螃蟹的佳地,秋季的螃蟹蟹黄多,营养丰富。餐馆旁的透明玻璃水箱里螃蟹在爬动,餐馆前的水塘养着鱼虾,荷花公园与之毗邻。我们刚坐下,服务员送来了新鲜的菱角,剥开浅绿的皮,咬了一口白嫩的菱角,脆脆的,有点涩,但唇齿生香。洗了手,说着诙谐的话语,服务员端了一盘原味大螃蟹放在桌上,又上了一盘辣味的大闸蟹,来不及戴手套,迫不及待用手拿了一只大闸蟹,剥开蟹壳,诱人的蟹黄露了出来。同学们在谈笑间扫光了家乡口味的美味佳肴,感叹只有在家乡才能品尝到家的味道,这里有儿时母亲的味道。
   饭后经过卖大闸蟹的摊位,我们去荷花公园拍美照,岸边杨柳低垂,路上游人如织。见到高大的杨柳树,总忆起韩愈的“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的诗句。回到江南三年了,又见到了诗情画意的柳岸、荷塘,不由触景生情,感叹风定池莲自在香。
   垂柳边一条小桥通往水中的亭子,游人摩肩接踵挤上小桥,在淡淡的清风中走向荷塘深处。站在岸边,倚栏而立,极目远眺,一塘残荷,几缕秋风,不见万亩荷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景,只能想象小舟在碧绿的荷叶中穿梭,采莲姑娘和满塘荷花相映成趣的景象。多想像李清照那样被美景陶醉,吟一首诗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可景区人满为患,去哪里寻觅那幽静处?我们没有随人流去那长廊般的小桥,同学们或站、或坐,在字迹隽永的“鹤龙湖”石碑前留影。我拿着手机拍下了垂柳、残荷、天空的景致,以便以后写文配图用。
   不愿依依惜别,平江一位同学热情邀请大家去平江游览。同学的盛情难却,我们没有原路返回,离开鹤龙湖后,就赶往下一站——平江县了。时间仓促,不能参观左宗棠的故居了,让青山古迹留在想象中吧。我们行驶在湘阴前往平江的田野间,看那金黄的稻浪,浅浅的溪水,盛开的美人蕉,奔跑的小狗,读着微信里美文中的句子“坐观流水情,悠然赏秋浓”,感受着故乡如诗如画的秋之韵。
  
   三、平江石牛寨地质公园
   我们一路奔驰,黄昏时到达平江,吃着栀子花、山间竹笋等,满嘴芬芳。在霓虹灯下欣赏着如梦似幻的夜景,了解了平江的景点有好几处,如福寿山国家森林公园、平江起义纪念馆、石牛寨地质公园等,最后都赞成去石牛寨,他们说到了平江,不看石牛寨,就等于没到平江。我不由对湖湘这一神秘的景点充满了好奇、期待。
   清晨,太阳露出了笑脸。因景区路段在修路,去往景区不时塞车,就偶尔下车观赏金黄的稻田。往前行驶,山上树木渐少,石头山越来越多。在一片黄泥巴土地上停车,扬起的黄尘土洒在鞋上,黑皮鞋失去了光泽。在入口处遥看陡峭的石头山,远看栈道悬挂在悬崖峭壁上,就阅读了景区的简介,我们来到的景区叫玻璃桥景区石牛寨,这里位于湘、鄂、赣边界,在湖南省平江县大坝乡境内,方圆十公里,石牛寨西部有一巨石,形如黄牛,故名石牛山。石牛寨是目前国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白玉丹霞地貌群落之一,寨上、寨下风光各有千秋。
   我们游览的景区分三块:石佛山栈道、玻璃桥、玻璃栈道。乘坐观光游览车徐徐而上,陡峭的石壁越来越近,山上的植被稀疏,绿色的松树林矮小,远看游人如蚂蚁般地在石佛山栈道移动。把矮小的石头群山抛在脚下,我们接近半山腰了,回望低矮处,就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了。
   下了游览车,艰难的爬山开始了。太阳似乎躲进了云层,但天气闷热,汗水不停地冒出来。我每爬一级石阶,大腿酸软,气喘吁吁,有同学半开玩笑说,要人关照落在后面的我,我听了直笑,咬着牙继续往上爬,进了一座寺庙——千年古石佛寺。在这世外桃源,竹林闻鸟语,山寺钟声远,真是美哉!石佛寺位于石佛峰下,因此而得名,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了。传说朱元璋的母亲听说元皇帝梦见天降神龙,怕世道改变,要处死所有孕妇,她怀着朱元璋逃到此地,生下的孩子叫朱重八,就是朱元璋。朱元璋家因生活贫穷,就被母亲送到了寺庙,给一和尚当徒弟。
   离开寺庙在石阶行走,看怪石横悬,如一鳄鱼趴在石壁上;奇峰陡峭处,细长的小草、树木于绝缝中求生存,就匆忙拍摄起来。偶尔看一眼栏杆外的纵横深谷、绝壁悬崖,头就晕了,下面的景物晃动、模糊起来。
   来到石佛山山腰,向山下眺望,众多的小石山匍匐在苍穹下,因石山群如海豚在绿色的波涛中飞腾 ,被形象地取名为万豚闹海。欣赏着石柱、石峰、石沟、石洞,不觉间再回头看山下,寺庙前侧有一象形石,据说像一枚帅印,有人戏说是孙悟空大闹天空,玉帝发怒,将帅印误抛岩石中了。
   白云悠悠,微风慵懒,行走在十里绝壁,经过透明的玻璃栈道,真想揽秋风、明月入怀。来到堪称“天下第一峡谷”——最长的一线天,惊叹不已,这里长约150米, 最窄处仅40厘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有人叹道“天光一线,人生如缝”啊!
   走进天然形成的丹霞穿洞,如石拱、巨象般的洞连着一道一线天,因其独一无二的造型,被称为不二门。走出穿洞,对面的悬崖上爬满了绿色的藤蔓、小树枝,微风中几株翠竹悠然自得地在峭壁上摇曳。我们走下石阶,前往音乐玻璃桥。
   一路见洞群型的丹霞崖壁上有很多圆形、扁圆形的蜂窝状的小洞穴,据说是常年日晒雨淋所导致的。走下石阶,在石林边欣赏无限风光,猜测着石林是天然去雕饰,还是人工来雕琢。经过碧波荡漾的仙人海,只见丹霞石柱如一醉汉斜躺在水边的山间,这里是仙人醉酒的景点。
   远望两座山峰间的音乐玻璃桥,如一条丝带连接着两峰。桥下峡谷中一条石阶穿插在绿树草丛中,石壁上的栈道弯弯曲曲伸向谷口。走上玻璃桥,叮叮咚咚的音乐在山风中回响,但优美的音乐声驱不走胆小的游客的恐惧感,有人仰望天空,恐高的症状令其驻足,紧抓栏杆。我小心翼翼地拍着对面的石壁、桥下的峡谷,同学们变换着姿势抢拍最美的瞬间。有两个小美女游客实在太害怕了,花容失色,不再矜持,抓住我们中间一男同学的手臂,请他护送一段,俨然他就是护花使者。那男同学义不容辞,侠肝义胆,护送她们到桥头,我要他们回头站立,拍下了永恒的一刻。
   花落无言,流水无声,寄情山水间,心旷神怡。游玩的时间过得真快,我们随缘而聚,随缘而散,有同学即将离开故乡,再次启程,去远方打拼。大家相约来年再回故里,游子走得再远,难忘故乡的山山水水。我在心中祈祷,只愿同学前程似锦,永远幸福!

共 46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很优美的游记,非常有幸跟随作者的文笔游览了湖南的这么多美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当年稚嫩的少年们,早已成为国之栋梁,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大展拳脚。也许,同学之间平时联系不多,但一个问候足矣。那一份份真情,是埋藏在我们心中最美好的回忆。这份真挚的友情与这些美景交相辉映,铭刻在作者的脑海之中。让人难忘的是美景,让人更难忘的是真情。羡慕作者有这么一帮好同学,真好。优美的文字,值得我们学习,推荐阅读。【丁香编辑:烽火十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烽火十三        2016-10-18 21:53:18
  美景与真情交相辉映,依依姐不虚此行,祝福。
情之所钟者,不惧生,不惧死,不惧分离,世间万物,唯情不死,即为长生。
回复1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6-10-19 06:09:27
  谢谢十三社长留评!曾经同学,终身情谊。祝你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柳絮依依        2016-10-19 06:06:31
  谢谢老师精彩编辑点评!遥祝安好!
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灿烂,天自安排。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