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笔架山下甘露香(散文)

编辑推荐 【雀巢】笔架山下甘露香(散文)


作者:鱼石散人 童生,922.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80发表时间:2016-10-20 11:17:18
摘要:作者:刘新生,笔名:鱼石散人,江西安福人,中学高级教师,吉安市作协会员,通讯地址:江西省安福县泰山学校,联系电话:13979639952)

【雀巢】笔架山下甘露香(散文) 深秋的清晨,我用一片枫叶,打开枫田的门扉和轻窗。沿着河流的方向,沿着道路的方向,我在寻找,寻找那片枫叶的脉络。泸水河,古官道,就像一片枫叶的主脉,涌动着村庄的激情和张力,氤氲着山川的翠绿和金黄。放眼望去,那亭亭的枫树,或站立在田边、或聚集在山头、或环绕在村庄的四周。火红的枫叶,在朝霞的映照下,犹如团团跳跃的火焰,在你的眼前燃烧。这时,你也许会想到诸如“辉煌”“灿烂”之类的词语,你也许会感到热血沸腾,情不能抑。反正,我是迫不及待地,一下子就扑到了它的怀里。我试图调动一切感官,去触摸它那美丽而神奇的肌肤,去感受它那睿智而深邃的魂灵,去憧憬它那创新而活力的远景。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秦风楚韵,依旧飘荡在村庄的上空,浸透在乡民的血液里;故事传说,依旧珍藏在乡民的心里,生长在老爷爷们的胡须里。车田、杨田、梅田,隔江相望;笔架山、白马岭、黄牛岭,环侍左右。一个村庄,就是一个故事;一座山岭,就是一个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将这片土地,妆点得神奇和神秘。
   我用一架水车,敲醒车田的美丽和神奇。相传,在远古的时候,此地荆棘遍地,杂草丛生,荒无人烟,有一个叫连生的后生,从外地而来,看到这里临近泸水河,土地平整开阔,就决定将家安在这里的一个土坡之上。勤奋的连生,叩石垦壤,披荆斩棘,开垦出一片肥沃的土地,种上了水稻菜蔬。但由于地势较高,容易遭遇干旱,聪明的连生,就在土坡的四周挖了五口水塘蓄水,然后又从山上砍来木头,自制水车汲水灌溉。水车唱着“吱吱呀呀”的歌,田里的作物,春绿夏黄,孕育出一片丰收的希望,连生的日子也一天天好了起来。闲暇之余,他总是拿出心爱的笛子,吹起了欢快的乐曲,直吹得祥云停驻,百鸟噤声。在一个月明星稀的秋夜,当连生的笛音响起,一位美丽的姑娘,驾着洁白的云朵,飘然而至,她就是天上的莲花仙子。她爱慕连生的勤劳和聪明,从天宫偷来了种子,下凡到人间,决定与连生厮守终身。连生咋一见她,就认定了这位姑娘,是他的终身伴侣。从此,他们喜结连理,琴瑟和谐,男耕女织,相敬如宾,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这里的环境也变得仙境一般,门前河流水潺潺,水田里稻浪翻滚,荷花池莲绿藕白,江边洲香樟翠竹,掩映成趣,好一个世外桃源。
   我用一首古诗,解读车田的睿智和深邃。在车田的东南方,泸水河畔,屹立着一座圆锥形的山峰,山上三块巨石并排耸立,直插云霄,石块间自然凹下,远远望去,宛若笔架,是谓笔架峰。宋代大诗人,年轻时自吉水来安福求学,师从王廷圭,治学之余,游历此山,见山上胜景,欣喜不已,归而急就一诗《笔锋》:“笔锋插霄汉,云气蘸锋芒。时时同挥洒,散作甘露香。”自此,笔架峰成了“中溪八景”之一,明朝杨士奇有记。也许是笔架峰的灵气风水,铸就了车田的人文辉煌。明代,从这里走出了周宪、周懋卿、周懋相三位进士,缔造了“父子兄弟叔侄进士”的科举神话,周氏子孙,秉承“耕读传家”的传统,发奋读书,村中才俊辈出,“文光射斗”成为周氏族人的理想,村中的“相帅府”承载了周氏族人的历史记忆。罗氏虽是小姓,但却卓尔不凡,代有才人涌现。罗隆基的父亲罗念祖,秀才出身,饱读诗书,在赣中一带颇有名气。他在吉安开设经馆,教书育人。当时,他有弟子四人:罗家衡、刘峙、李少卿、罗隆基。这些弟子,日后个个了得,都是经天纬地之才。罗家衡,成立著名法学家、书法家;刘峙,成立国民党河南省主席、二级上将;李少卿,又名李畴福,后来先后做了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的县长和安福县人民政府的副县长。罗隆基,在这几个同学中,年龄最小,但也最聪明。据说,在他出生时,天降异象,蚊帐上方,忽现一条蟒蛇,“蟒蛇”在民间被称之为“小龙”,于是他就有了一个小名“龙叽”,此名又与唐代皇帝李隆基的名字谐音,后来发蒙读书时,他的父亲就给他取了“罗隆基”这个名字。罗隆基先后留学美英,获得了政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在光华大学任教,解放后任民盟中央副主席、森林工业部部长。不管是周氏三进士,还是罗念祖经馆的四个弟子,他们都曾经背着书箱,登临笔架山,在这里谈经论道。现在,村中的“罗隆基纪念馆”和“相帅府”已修葺一新,络绎不绝的游人,常常驻足于此,瞻仰先贤的遗韵,参悟笔架山的文气。
   我用一支歌,讴歌车田的创新和活力。一首《在希望的田野上》,在我的耳边,嘹亮地响起。村庄里,三层楼房,农家小院,或富丽堂皇,或雅致清新。烂泥路,早已变成了水泥路;饮用水,早已改用了自来水;旱厕,也已经改成了水冲厕。村中的竹林里,建起了一座古色古香的凉亭,供村民们茶余饭后休憩歇息。最妙的是,在有月亮的晚上,清风徐来,竹树摇曳,地上流动着斑驳细碎的月影,仿佛一幅淡墨绘就的中国画,极富诗情画意。门前河的流水,从古流到今,依旧是那样清澈见底,只是河上多了一座拱形石桥,此时,无论你站在哪个角度,眼前总是一幅江南水乡的图画,宛如身在苏州。门前河的对岸是江边洲,这里,各种植被,高低错落,和谐共生,肆意地挥洒着绿意。匍匐在地的,是寥草和蕨类植物,挤挤挨挨,一片青葱;修长挺拔的,是竹子和杨树,清新脱俗,直指青天;孔武威严的,是香樟树,亭亭如盖,郁郁葱葱。蝴蝶在这里舞蹈,禽鸟在这里歌唱,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优美的环境,也吸引了八方游客的到来,摄影师来了,作家来了,画家来了,《庐山别恋》摄制组也来了。车田人,不再固守着几亩土地,他们或做旅游,或经商、或在家门口的工业园里务工。他们正怀着美好和快乐,在希望的田野上,一路欢歌,一路前行。
   深秋的笔架山,云蒸霞蔚,枫叶正红,眺望着车田,心潮澎湃,情不能已。我不禁吟诵起杨万里的诗篇:笔锋插霄汉,云气蘸锋芒。时时同挥洒,散作甘露香。
  

共 229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激情满怀地咏秋散文,散发出浓浓的迷人秋意,还有醉人的秋景。一架水车,敲醒车田的美丽和神奇。一首古诗,解读车田的睿智和深邃。一支歌,讴歌车田的创新和活力。车田有不老的传奇,这里是人杰地灵,这里更是希望的田野。作者的笔触富有诗情画意,读之甚感身临其境。文章首尾呼应恰到好处。推荐阅读。编辑:空中白雪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空中白雪        2016-10-20 12:54:52
  作者娓娓道来的笔架山有传奇,有活力,更是人杰地灵,希望的田野充满了诗情画意。
2 楼        文友:邵魁先生        2016-10-20 19:41:20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 (那个)一片高粱
   十里(哟)荷塘 十里果香
   哎~咳哟~ 嗬 呀儿咿儿哟
   咳!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生活
   为她富裕 为她兴旺
   我们的理想 在希望的田野上
   禾苗在农民的汗水里抽穗
   牛羊在牧人的笛声中成长
   西村纺花(那个)东岗撒网
   北疆(哟)播种 南国打场
   哎~ 咳哟~嗬 呀儿咿儿哟
   咳!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劳动
   为她打扮 为她梳妆
   我们的未来 在希望的田野上
   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
   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
   老人们举杯(那个)孩子们欢笑
   小伙儿(哟)弹琴 姑娘歌唱
   哎~咳哟~嗬呀儿咿儿哟
   咳! 我们世世代代在这田野上奋斗
   为她幸福 为她争光
   为她幸福 为她增光
3 楼        文友:小泥儿        2016-10-20 20:24:12
  在这醉人的秋日里,在那金黄的田野上,跟着邵老师唱起那首歌,心和风一起荡漾。真美!
做一张有字的纸,努力让上边的字有价值,因为纸寿千年。
4 楼        文友:独上月楼        2016-10-20 23:38:23
  哦,好一篇美轮美奂的深秋情歌——
   深秋的清晨,我用一片枫叶,打开枫田的门扉和轻窗。我用一架水车,敲醒车田的美丽和神奇。我用一首古诗,解读车田的睿智和深邃。我用一支歌,讴歌车田的创新和活力。
   一直认为,抒情散文不好写,容易流于空泛和虚幻,但是,鱼石散人老师的抒情散文虚实结合,情景交融,诗画相映,画面感和可读性都很强,美不胜收!
“小鸟虽小,可它玩的却是整个天空。”——致江山新雀之巢
回复4 楼        文友:鱼石散人        2016-10-21 09:11:58
  谢谢老师的鼓励!
5 楼        文友:月落窗台        2016-10-21 14:10:53
  有山有水有传说,有诗有画有文化。真是个好地方!点赞!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