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西域汉族人的“胡化”(散文)

编辑推荐 【江南】西域汉族人的“胡化”(散文)


作者:新疆边地 秀才,1117.2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60发表时间:2016-10-20 12:25:10

文化认同与唐朝治理西域的正确政策,共同形成了多民族文化同存共生的良好局面。大量中原农民、商人、求法僧人、文人志士等到达西域,与西域民族杂居相处,在语言、习俗、文化、信仰等领域相互交融,共同发展,提高了各民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增强了西域各民族对中原王朝的向心力。这不仅在战略上阻绝了“南羌北交”,致使“西北边患,荡然一清”,而且西域由汉代以来单纯的军事防御地区变为社会相对稳定的区域,成为大唐文明向中亚的自然延伸的地域。由此,唐朝出现了“东至安东府,西至安西府,南至日南郡,北至单于府,南北如汉之盛,东则不及,西则过之”的盛世局面。
   西域也是中国中原王朝兴衰的“晴雨表”,汉族人进入西域也存在着时强时弱,不仅是数量,社会政治地位也是这样。这些入居西域的汉族人的情状,在后世的历代史文中多有载述。(北魏)熙平(516~517)年间,高昌赢遣使朝献。孝明帝诏曰:“卿地隔关山,境接荒漠、频请朝援、徙国内迁……彼之田亡庶,是汉魏遣黎,自晋氏不纲,闽难播越,成家立国,世积已久。恶徙重迁,人怀恋旧,今若动之,恐异同之变,爱在肘腋,不得便如来表。”正因如此,高昌“国有几城,皆有华人”《隋书·西域传》也保存不少关于高昌汉族移民的情况:“本自诸华,历祚西壤,昔因多难,沦迫獯戎,数穷毁冕,翦为胡服”。高昌是汉族移民聚居相对集中之地,“胡化”尚且如此,西域地区其他地方散居的汉族人的情况可想而知。况且西域本身就是一个民族融合的“大熔炉”,许多民族到达西域之后,都纷纷“丧失自我”了。
   自东汉后期起开始在西域流行的怯卢文文书中,就有几条涉及到塔里木盆地汉族人的材料。如〖255〗条:“苏笈多申称,在蹉伽属于汉人阿罗耶沙之地……余现听该汉人阿罗耶沙亲口如此说:此时,没有买地。”〖324〗条:“……兹于伟大国王,上天之子迈利陛下在位之四年三月十三日,鲜卑人到达且末,劫掠国王,抢走居民。鲜卑人曾抢走“Vasu”瑜纽之名为僧罗必那之男奴一名,并将彼作为礼物送给支那色伽尸(即汉人色伽尸—汉译者注)。支那色伽尸由此处(给予)金币二枚和德拉克马二枚,作为对该人之答谢。”〖686〗条:“……之母牛一头跑至奥毕设多之汉人处。”(18)由以上征引的怯卢文资料足以说明,汉族人的足迹遍及塔里木盆地南沿。这时的汉族人已改用当地民族姓氏,与当地民族通婚,说当地民族语言,使用当地民族文字,风俗习尚相差无几,俨然是当地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惟一的区别就是他们依然被称为汉人。
   毋庸置疑的是,自西汉通西域后,汉人一直有在新疆一带居住,到唐朝已说百万华人在西域。但西辽时候西域的汉人数量已经很小了,到了元朝已经尽乎消失,明朝时连甘肃一带更多的是回族人了。那些唐朝西域遗民的后裔他们哪去了呢?后梁乾化二年(912),尉迟婆跋继位为于阗王,他自称“唐之宗属”,并以唐朝国姓李氏为姓。这位于阗国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李圣天。自李圣天以李氏为姓后,于阗政权就被人们称为“李氏王朝”。李圣天始终忠诚的奉大宋为中央,他穿汉服,行汉制,奉宋朝皇帝为主,坚称他所建立的于阗国是中原大宋的领土。在他的努力下,西域土地上出现了万里尽汉歌的情景,汉族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在新疆大地广为传播。学者们认为,于阗人就是汉人、吐蕃人的后裔,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要坚守汉文化的原因之一。
   民族融合从来都是相互的,西域当然也不例外。汉击溃匈奴后,匈奴遭到灭顶之灾,从此开始向西迁移后进入欧洲,汉朝控制西域。之后汉朝瓦解失去对西域的控制,西域诸国兼并频繁,到晋统一后中国国力再次恢复,同时汉族贵族强迫居住在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内迁,这部分人基本融入汉人之中。隋唐结束南北朝的分裂,大一统帝国疆域不断扩大,来自欧洲东部的突厥人控制了西域和中国以北的地区,唐通过不断地战争击破东西突厥,再次控制了西域,之后怛罗斯唐军败于阿拉伯帝国,西域开始伊斯兰化,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新疆少数民族依然信奉伊斯兰教。今天,汉晋时的西域诸族都消亡了,但是他们没灭亡,一部分人融入了汉人中,一部分西迁到中亚,还有一部分人留在这里和别的民族互相融合逐渐形成了新的民族,今天他们的后裔还广泛分布在以新疆为中心的广大地域内。
   几千年来,在中国古代文明滋生的这块东方沃土上,先后生息和居住过许多民族,一些民族消失了,另一些民族又勃然而兴起。伴随着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的多元起源与发展,以及统一、分裂、再统一的反复交替,古代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借鉴,促成了中国各民族共同的历史进步。然而,从严格的科学意义上而言,我国现代的以及在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所有民族,其血统都不是纯而又纯的,都曾经经历过不同类型的融合与同化。因而无论是古代少数民族被汉化,还是古代汉人被少数民族“胡化”,都无须叹惋。各民族共祖同源和多源多流的亲密关系,在历史上曾起过维系民族团结的纽带作用。如今,我们所讲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基于长期交流与融合而形成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联合共同体。
  
   注:
   另名:任克良、西域任克良

共 204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古往今来,文化交流与融合都是一种正常现象,早在魏晋时期,由于汉朝与少数名族的融合,就出现了“胡人汉服”和“汉人胡食”的现象。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相互取长补短,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逐渐融合一体的历史趋势,是历史的进步表现。不论是汉人的胡化还是胡人的汉化,都是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最后的交融都会对民族进步与和谐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文章正是对中原汉族与西域胡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共融做详细的分析,多次引经据典,增添了文章的古典气息,句段之间的衔接与过渡很是自然妥帖,清晰地展现了民族文化交融的发展史。问好作者,推荐共赏!【编辑:清雅若诗】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雅若诗        2016-10-20 12:30:19
  文章地域文化性很强,具有强烈的古典美,编辑若有不周之处,还望见谅!
诗一样飘逸曼妙,画一般清新隽永。
2 楼        文友:大路白杨        2016-11-18 23:55:27
  你好,我也是新疆人。多联系,成朋友!
新疆,这里的风景和走动的人,还有这里的故事,都簇拥在我的身旁,构成一座清亮的世界。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