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人生】老店(散文)

精品 【江南人生】老店(散文)


作者:夜雪 秀才,2665.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785发表时间:2016-11-08 06:41:47

镇子自西向东,一条长街,店铺紧挨,错落有致。有的店铺挂着白色帘布,有的挂着大红色灯笼,还有的只是两扇冰冷的大门。虽说店铺各不相同,但是商户的人气却十足。有的店,一开就是十几年,店铺镶嵌着年代感只是更换过几次门头。长街很长,但不宽,过一辆车就显得极其拥堵。街上有流动性商贩,推着小车,随处安放,叫喊着:卖冰糖葫芦、卖糖果瓜子、卖炸鸡烤肠……行人走在长街,一直在躲避着小摊、车辆,还有那一堆堆抢活动的人群。
   长街上有一家剧院,早初,每年二月二龙抬头庙会时,这里总要唱几台大戏。如今爱看戏的人老了,再也走不进剧院了,这里便改成了一家大型生活超市和一条商业街。
   镇子上有一条自南向北的街,也是镇子上唯一一条南北街,名字叫蔡家胡同。最早是老蔡家一大家子住在这条街,便叫蔡家胡同。后来,变成了卖菜人的天堂,北街卖菜,南街卖肉,叫卖声,一声盖过一声。就在这条街上,有几家老店,有些店,如今早已紧闭大门,上的明锁也已锈迹斑斑,不知店家何时走的,也不知他们是否还会再来,重操旧业。
   在我记忆中,父亲经常带我到一家剃头店剃头,那家店,如今只剩下两扇紧闭的木门。小时候的记忆渐渐地被岁月磨去,我只剩下对这家店的怀念。
   儿时,打我记事起,我走进的第一家理发店那就是这家店,还是父亲带我来的。店门口朝西,在胡同深处。门前挂着一块白帘布,上面写着“理发”二字。店里北侧有三把老式理发椅,每把椅子前都挂着一块大玻璃。店中间是长桌子,顶着店铺南北两侧,上面放着一台老式的电视机。听父亲说,有很多人不是为了理发而走进的这家店,而是冲着这台电视机。二十多年前,谁家有台电视机就足够吸引人的,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跑过来,凑上去看两眼。毕竟这家店是理发的,通过这台电视机,给这家店留住了无数顾客。
   店铺南侧摆放着黑色长沙发,当初我就是坐在沙发上,走一个,往前挪一个,走一个,挪一个,总会轮到我。门口是个老式的脸盆架,木制的,刷着红漆。头顶是个铁桶,放在了墙壁的铁架上。洗脸架旁放着一个凳子,那是店家为了往桶里放热水准备的。店家在门口放着一个煤火,烧着热水,烧开了就倒在桶里,再放一些凉水,勾兑一下就可以为顾客洗头。
   剃头店老板微胖,声音很亮,每当他给顾客理完之后,就会问:“咋样?剃得满意不?”如果顾客说不满意,他就会问:“哪儿不满意?我再给你修修。”
   如果顾客点头说满意,他就示意顾客到门口去,老板娘会给他洗一下头。他便在店里大声地、满意地喊道:“下一位!”他把音拉得很高很长,生怕坐在沙发上的顾客沉浸在电视中,无法自拔。
   剃头师傅用的是老式的剃头剪,需要一直用手剪,他剪头速度很快,从头右侧到左侧往复几趟,然后用推子再把耳鬓和脖子后面头发推掉,再用理发剪刀把刘海处一剪,基本上就算大功告成。剃头师给男士剪头,一律是平头、寸头。那些年,农村也流行平头、寸头,显得人有精神、干练。
   当然,父亲也在这里理过发,寸头。寸头也成了那个时代的标致,每一个男人都是寸头。翻看一下老照片,寸头充满了那一整个时代。每当有人刮胡子时,老板都要先把椅子放平,让顾客躺在椅子上,然后拿出刮胡刀,在椅子上挂着的牛皮带上磨一下。师傅一手拿着刮胡刀,一手拉直着牛皮带,使劲地打磨着。每一次磨刀,都要发出响脆的“啪啪”声。
   刮胡子的时候,师傅尤其的专注,眼睛直瞪瞪地看着顾客下巴,一点一点,一寸一寸地挪动着刮胡刀。在乡镇上,成年人倘若去剪了发,没有刮胡子,会被人嘲笑为“不修面”。修面之后,再看看镜子里的自己,一下子变得年轻,仿佛回到了年轻的时候。父亲每次理完发,修完面之后,总会满意地笑,我想,他是在笑这间理发铺的吧!让他一下子回到了过去。
   男士,无论走进理发店时,你的头发有多长,出来之后,要么是平头,要么就是寸头。而女士的便不一样,要染、烫、拉直……师傅都会搞定。可是,那个年代的人都很矜持,不敢大胆的尝试,顶多就是染个头发,就像农家人一辈子的思想,谁敢说一下子就改变了呢?
   在那个年代,这间理发铺就像是唱了一场年代戏,走进去的都是凡夫平民,而走出来的都是充满年代感的画上人。那些年,人人都爱收藏明信片,哪位明星剪了什么发型,就有人拿着明信片找到理发师,指着画上人,说要同样的发型。
   早先某个明星是中分,中分便开始流行了,无数人跟风,要剪成中分。虽说第一次剪,都是一种尝试,可是年轻人就想要不一样的发型。留长发、打耳孔,约上三五好友,走到这间理发铺,统一剪成了中分。理发铺老板,曾说道:“还追求什么时髦,简直是个异类”!也就是那几个人,给一个全新的时代拉开了序幕。
   时代的风刮得太猛烈,变化太快,结果刹不住车,一下子窜到了二十一世纪。也就是这场风,打开了乡镇紧闭的大门,走出去的人多了,走进来的人也多了,流动性大了,乡镇的变化也大了。早先只是个别人追求时髦、时尚,如今在乡镇上成了风俗。浙商、徽商人陆陆续续来到镇上,开起了一家又一家美容美发店,一下子偷走了原来理发店的人气。渐渐地,这间理发铺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蔡家胡同,聚集着整个镇子的人气,无比喧闹。顺着理发店,往胡同深处走,有一家铁匠铺。如今这间打铁铺早已关门,可是门口仍有几分余热。门口有一根木椽子竖着,上面钉着一块木板,木板上插着一面旗子,旗子上写着“老蔡家打铁铺”。
   这是镇子上唯一的一家铁匠铺,也是周边乡镇的骄傲。每年农忙之初,农家人都要来这儿排队买锄头、镢头、镰刀……
   多年前,这家店铺门庭若市,如今冷冷清清,甚至木门上已经出现了一个大洞,里面露黝黑的锅炉清晰可见。这让我瞬间想到了老蔡师傅,他也是全身黝黑。
   老蔡师傅身体非常健壮,肤色也黝黑发亮,在太阳光下闪着光。老蔡师傅今年兴许有六十岁了吧!比我父亲年长几岁,因为父亲总是叫他“老蔡哥”,但是具体年长几岁,这是个未知。
   都说打铁是个体力活,看看老蔡师傅的体格,就会有了答案。最早老蔡师傅学打铁是因为他想找一份活,要养活全家,看其他的活,他干不了,就来到了打铁铺干这个出力的活。
   可是,这个打铁还是一门技术活,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上手的。老蔡师傅的师傅是因为找不到传承人了,看老蔡师傅是个苗子,便栽培了起来。结果,老师傅没看错人,老蔡师傅的确是个苗子。
   在老师傅干不动的时候,他把一套的设备都给了老蔡师傅,说要让他带回去,传下去。就此,镇子上就有了一家“老蔡家铁匠铺”。
   老蔡师傅也试着收过几个徒弟,可是没有一个愿意像老蔡师傅那样吃苦的,打铁实在是太苦太累了。最终,只剩下老蔡师傅一个人坚守在铁匠铺,他的家人只是打下手。
   打铁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老蔡师傅说,能走进打铁房就是一种挑战,火炉一千多度,周边温度也高得要命,进到打铁房,身上就会流油,全身火辣辣的。
   老蔡师傅技术精湛,在他的铁锤下,打造了无数成品,他都一一地放到门外货摊上,任人挑选。有的顾客赶得巧,说不定还能抓到带温度的铁制品。老蔡师傅的货摊上,有锄头、镢头、镰刀、马钉、门叉、犁铧等等,只要是农家人用到的,在他手里,敲几下就出来了成品。老蔡师傅收取的费用也不高,都是平民价,无数人都会排队来这里选购。也有人会拿着自家的铁,让老蔡师傅打造,老蔡师傅仅仅收取一个手工费。
   我年幼,不曾见过老蔡师傅打铁,可十里八村的长辈们都说他们见过。老蔡师傅先把顾客要修的工具丢到炉子里,烧红、补铁、锤打、淬火、再入炉膛、烧红、捶打……最终打磨,每一步都不得马虎,来来回回要六趟,才能完成一件成品。
   乡亲们说老蔡师傅锤下“叮咣、叮咣”声和他深沉的喘息声是镇子最早的旋律,住在铁匠铺附近的人说,只有晚上听见这个声响,他才能好好地睡上觉。
   如今,铁匠铺还在,锅炉还在,老蔡师傅也在,唯独不再了的是那些曾经陪伴着铁匠铺几十载的顾客。
   乡镇变大了,人多了,种地的人却变少了,工具也不再像以往那样复杂多样了。有草就喷灭草剂,秋地要机器去犁,麦子要收割机去收,而人们只要站在地头等就可以。
   我在铁匠铺门口见过老蔡师傅,他蹲在门口,抽着旱烟,满脸可怜巴巴的样子。老蔡师傅,时常要从家里到铁匠铺去看看他的设备。他说他是在看他自己,看他的愧疚之心,答应老师傅的传承,如今却在他的手中画上了句号。哪怕是自家人,也没有人愿意继承。我想,时代会原谅老蔡师傅,老师傅也会原谅老蔡师傅,铁匠铺也会原谅老蔡师傅,唯独他自己原谅不了自己。

共 341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饱含着内涵的优美散文,行云流水的文字,将街道上那些老店的岁月,时代的变迁一点点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老店如同一张黑白照片,随着作者的文字就这般清晰地出现在读者的面前。街上的店铺清晰着一代人的记忆,记忆里的剃头铺子,热情朴实的老板,总会让顾客满意为止。发式也是一种时代的流行,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理发店逐渐被美容美发店代替,这是时代的进步,时尚与流行。蔡家胡同的铁匠铺,曾经是周边乡镇的骄傲,曾经门庭若市而今已经冷冷清清。那些伴随着蔡师傅锤声醒来,伴随着锤声入睡的岁月已经一去如流水了,而今,社会进步了,老蔡师傅也老了,人们不在需要那么多的打铁工具了,老蔡师傅的手艺也失传了。文章结尾处用平实的语言诉说着老蔡内心的苦楚,他不原谅自己,因为他心痛着自己的手艺没有接班人,作者侧面呼吁着大家重视正在逐渐消失的民间手艺。文章朴实有内涵,值得一读。问好作者,倾情推荐!【编辑:樱水寒】【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11092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樱水寒        2016-11-08 06:44:05
  很不错的文字,问好夜雪,期待更多精彩文字!
樱水寒
回复1 楼        文友:夜雪        2016-11-09 09:40:36
  谢谢寒姐,谢谢寒姐支持,看看想看的风景,写写心中想写的文字,如此甚好
   平平淡淡的生活和普普通通的小城镇,其实中间有很多耐心寻味的故事,还有那些不为人知的事迹。
2 楼        文友:樱水寒        2016-11-08 06:45:06
  老店的岁月就是一段时代的记忆文字里不乏对于传统手艺的呼吁与重视。问好夜雪,继续加油!
樱水寒
回复2 楼        文友:夜雪        2016-11-09 09:41:23
  多谢寒姐的精彩编按,辛苦了,敬茶问好
3 楼        文友:老船还行        2016-11-08 20:21:00
  很有烟火味道的文字,把人带入这家剃头老店、那家打铁老铺,重返老去的岁月恣意流连。
回复3 楼        文友:夜雪        2016-11-09 09:43:00
  感谢老船长,普普通通的小乡镇,总会有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和不为人知的事迹在其中,我只是想把他们写出来,写写我自己心中的想法。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