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经历】萎顿的基层中医药(征文·随笔)

编辑推荐 【晓荷·经历】萎顿的基层中医药(征文·随笔)


作者:决决流冰 秀才,2644.7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30发表时间:2016-11-17 17:05:28


   看到基层中医药的现状,不知怎么想起了“萎顿”这个词。
   “萎顿”又通“委顿”。《广韵》“萎”,“蔫也”;“顿”,“困顿,没有出路也”。二者合起来就是“疲困,没有精神的意思。”《新唐书·韩愈传》载:吴元济淮西谋反,唐宪宗拟平定之,犹豫不决之际,韩愈上《论淮西事宜状》,于是有李塑雪夜袭蔡州的故事。韩愈对当时叛军的形势打了一个比方:“此譬有十夫之力,自朝抵夕,跳跃叫呼,势‍不支久,必自委顿。”大意是说那反贼力量再大、口号再响,如果从早到晚蹦个不休,势必再而衰,三而竭。今观乎基层中医药,真的是配得上“萎顿”这个词啊!
   记得小的时候,村民们有个三病两痛就到乡里的卫生所,随便找一个医生开个药方,然后提两三包牛皮纸包的草药走出卫生所大门,脸上洋溢着希望。那个时候,村里谁家有个生病的,看门口路上的药渣就会清楚。乡人们相信,喝过草药的药渣,被人踩踏后病痛就会如风消逝。上中学时还经常跑到卫生所的晒场,去偷甘草,一小截草根,放到口中,香甜大半天。那个年代,或许是中医药最光耀的时候,轰轰烈烈的中草药运动,让国人内心无比自豪。国人相信:中医的博大精深,不仅为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贡献,还将悬耀于世界医学之林,是全世界共同的宝藏。正是带着对中医的圣洁之情,让自己成为一名中医生,在“振兴中医”的口号声中,从医学生走向医生。
   喊什么缺什么。中医既曰“振兴”,一定是因为早已经没落,所以口号嘹亮。后来或许真的因为中医与现实脱节太多,又提出什么“中医现代化”,中医现代化的结果就是在惨烈的中西医竞争中,让中医失掉了本来面目。在现代医学的强大攻势面前,逾冲锋逾萎缩,愈不自信,愈厌弃自己面相。有多少中医先生,弃中医绝尘而去,混到西学中,还洋洋得意。但其时并不缺真正的中医,每个乡镇甚至卫生所都有一两个在当地享有盛誉的医生,而且还后继有人。望闻问切,三根指头,解决一些常见病和疑难病,医院里依然能闻到药草香味。仅仅一二十年时间,仿佛一夜之间,基层中医阵地悉数陷落,有些地方甚至全军覆没,或者说没有真正意义的、运用中药治病的医生。中医除了康复理疗沾政策的光能赚几个铜板以外,中草药的运用应了一句老话:不惜架上药生尘。如此清状,让号称两千多年无比光荣历史的中医情何以堪?
   中医的没落,首先是大环境的没落。政策层面冠冕堂皇,无比优越,落实到每个基层的实处,有时杯水车薪也不是。生存问题,最低级的标准是吃饭,解决不了温饱,再硕大的画饼充填不进胃囊。饥肠辘辘,何以高尚?魏晋清流们崇尚清谈,前提也是能够有饭吃,有酒喝。一直以来,医生的执业境界与现实状况有个悖论:一方面希望世人无病,另一方面果真门可搜罗,药架生尘,按照现行的政策补偿机制,恐怕吃土也变得困难。为了生存,虽然不能见利忘义,但也要尽量挣钱糊口。在挣钱的重要关口,中医药显然处于下风。三根手指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几味草药有多少利润可求?在生存面前,包括医院管理者更加重视能挣钱的行当(此处不能更加深入地比较分析),中医的没落是大势所趋。再者,源于中医本身:一是两千多年理论的晦涩,在浮躁的时代,不谈创新和发展,单是传承,不付出洪荒之力,欲望小成,无异天方夜谭。现在基层中医,有多少人还经常读经典理论?又有多少人临床真正遵循辨证论治?因为本身技艺不精进,中西医同台唱戏,必然气怯。二是中医人才匮乏。整个基层卫生队伍都匮乏,新陈代谢,有陈无新,但中医尤甚之。基层中医人才匮乏,除了政策层面、利益驱动的原因外,与成才成名周期长,道路黯然也不无关联。年轻的中医开始几乎都是坐的冷板凳,如果没有较好的激励和保护机制,冰冷的板凳除了冰冷身体外,更会冷却激情。今日青黄不接,明日或许消亡殆尽。人才之断代,不是危言耸听。三是“中医将亡于中药”得到业界广泛认同。中药种植追求最大利益而品质下降,野生中药资源破坏严重,饮片炮制难以发挥药物实效,基层真正懂中药的人绝迹,如此等等。王国强先生说:“再好的大夫,即便是国医大师,你开的方子再好,但抓的药不行,百姓吃了没效果,那就会毁掉中医。”四是现在的中医药一点也不“简、验、便、廉”。相当时期以来,“简、验、便、廉”一直被中医当作遮羞布,发展到今日,既不简单,也不一定效验,更谈不上方便和廉价了。中药饮片一天一个行情,动辄一副药三五十,煎药又麻烦,还不保证一定有疗效。中医自己戳破了自己的牛皮。戳破的牛皮,将来一定会摇动信仰的根基。五是卡壳的中医“治未病”理念。国人的实用主义,不仅仅基层百姓,还有相当所谓“智识分子”,甚至包括中医人,对中医“治未病”思想充满戏谑,有时夷鄙。扁鹊说:“我父亲其实是真正的大医,因为在疾病还没有出现时他已经把人治好了,而我只有在疾病已经发生后才知道治疗,但世人根本不知道我父亲医术的高明,世人只相信眼前利益。”现在的人和扁鹊时代一样。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中医参与的老年人体质辨识和儿童中医调养除了劳民费力伤神耗财以外,没有真正发挥一丁点效果。不是政策不好,而是根本没落实,也无法落实。有资助的如此,况且其它?六是相比西医药,基层的中医药已经没有优势了。医保政策对基层中医康复理疗住院比例的限制,关紧了基层发展中医康复的大门。中药饮片的明确限价,让饮片收入不再有利可图,仔细比较下来,基药或许更划算。基层发展中医药没有动力推动。失去了动力,就会失去生气。如此这般,只能扼腕叹息。
   屠呦呦先生因为“青蒿一握”让中医人很长了一次脸,但先生在高层。对于今日底层中医药的现状,虽有“国医堂”的招牌在各处晃荡,我还是想到了“萎顿”。据说,植物从“萎”到“谢”,再到“枯槁”,只需片刻的历练和折磨,就完成一场生命的“华丽转身”,基层中医药,不会也要这样蜕变吧?
   百年前的某个午后,在鲁镇的咸亨酒店,坐在条桌、会四种“茴”字写法的孔乙己先生,指着碟子中的茴香豆,摇头晃脑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假以时日,基层的中医中药,可能如茴香豆般。
   但愿还不仅仅是基层。

共 243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杂文由“萎顿”一词起笔,追溯了“萎顿”一词的来历。运用考塑雪夜袭蔡州的故事,挖掘了“萎顿”一词的深到含义“再而衰,三而竭。” ,很自然地引出了中医药的现状: “今观乎基层中医药,真的是配得上“萎顿”这个词啊!”表明了自己的观点。然后以以前乡间中医药的神奇疗效,证明了中医的博大精深。中医药为什么会没落呢?作者从六个方面作了有理有据的具体分析 ,水到渠成地说明了中医药“萎顿”的根本原因。本文观点鲜明,论据充实、论证有力、语言精当。推荐共赏,感谢赐稿淡雅晓荷!(编辑:雷霆)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雷霆        2016-11-17 17:06:17
  欣赏佳作,学习了!
2 楼        文友:你猜        2016-11-17 20:53:17
  学习老师佳作,祝创作愉快。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3 楼        文友:何叶        2016-11-18 10:27:15
  非常喜欢老师的文,特别棒!给赞!
何叶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