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最后的地垄

精品 最后的地垄


作者:杨伟民 秀才,1791.0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299发表时间:2016-11-21 03:06:51


   一
   社科院要我写一篇关于养老问题的文章。好在这段时间我比较关心这个话题,手头又有些相关的资料,写来也还顺手,很快拉出了初稿。我写文章有个习惯,初稿拉出后,案头搁几天,然后再修改,这样能不囿于既定的思路。恰好这时,荒友联络组通知我,咱连要搞个赴北大荒兵团四十周年纪念活动。让我无论如何都要去参加。其实,荒友联络组即便不这样要求,我也是一定会去的。一来荒友情深,几十年没会面了,现在全国各地的荒友齐聚一堂,这样的机会岂能错过?二来我正在写关于养老问题的文章。而这次聚会正好是一次难得的社会调查实践。于是我坐火车欣然前往活动举办地天津。
   我倚窗而坐。窗外景色急掠而去,往事却如潮涌来。屈指一算,离我上次去天津已有三十几年的时间了。那次,我是去参加关系最铁的荒友来队长和同连荒友项红军的婚礼。闹洞房的情景,至今都难以淡忘。那晚,简朴的婚宴结束后,大伙不顾路途遥远,全都嚷着要去闹洞房。新郎来队长恳切地说:今天就是大家不提,我也要力邀。我想请你们见证,红军是在多么困难的境遇下嫁给我的。
   来队长的家在天津远郊的一座小杂院内。一间十平米左右的低矮北厢房。门上、窗上全都贴着大红囍字,洋溢着一派喜气。说实在的,当时知青返城成家,能有这么间婚房,也就相当不错了!待到推开门来,屋內的景象却令人大为惊叹,细想却又万般无奈了。只见小屋内没有一件家俱,仅留出了一米见宽的走道,满屋是盘大炕。炕中间竖着两根木棍,上面横根铁丝,挂着幅大红的绸被面,上面也粘着囍字。炕头上却奇怪地躺着位老太太。一位中年妇女见我们进屋了,对新郎新娘说,你们可回了,你娘肚痛得不行了。新娘一听,马上对那妇女说,表婶,麻烦你去倒盆热水来。又请我们回避一下。新郎领我们出屋,站在院里对我们解释道:我娘又便秘了。原来,来队长的老娘有习惯性便秘的毛病。一次排便时,由于用力过度,引发了脑溢血。救治后,瘫炕上了。天天躺着不动,便秘更是频发。次次送医院不可能,请人又请不起。回回都是红军下班后过来,用手指轻轻抠出,洗净,擦上润滑油,再轻轻按摩一阵。但大便排放并不定时,有时便得留宿。红军却不肯婚前留宿,多晚完事多晚走,极不方便和安全。她多次催促结婚。来队长原先因没有婚房一直拖着,现在也觉得拖不下去了。于是两人去登了记,老娘睡炕头,他俩半铺土炕做婚房……
   正说着,那表婶端着盆水出来,泼了,说:屋里完事了,新娘请大家进去。大家涌进屋,屋内的情景让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感动和感慨。见过结婚难的,却没见过这么难的!传统的那些闹洞房的套路,谁也没心绪,也没场地施展。每个人都对老太太嘘长问短的,夸她好福气,儿子给她娶回个这么好的儿媳。老太太开心地笑了。口齿含糊,却高兴地连连喊:吃糖,吃糖……
   闹洞房,看到了这么奇特而感人的一幕,众人莫不为他俩感情的坚定而感动。归途上,荒友们的思绪都回到了他们蒂结爱情之花的北大荒那段岁月……
  
   二
   其实,来队长,不姓来,姓黄,大名黄定发。也不是队长,是统计。但荒友们都叫他来队长,没一人称他黄统计。这里有来由。他圆头、圆眼、胆形鼻、大耳垂、身长、腿短,常年穿一身兵团绿军装,着双翻毛靴。带我们干活时,总爱昂首走在队前。有人就暗里戏称他为猪头小队长。可又没人敢公开叫。在连里,统计、统计,半拉皇帝。好活、孬活全控在他手里,派轻、派重全凭他一句话。因此都有些畏忌他的职位。但他却性格随和,从不端架子,凡有事求他,总欢快应道:来啰,来啰。那脸笑得灿然,不象人求他,倒象人给他点啥。热情加长相,众人学着他的腔调称他:来啰队长。后来简化成来队长。他哩,嘿嘿地应着,忘了黄家祖宗。
   队长派活,公正、不公平。割麦无法数垄。他用木拐分地。遇强的,偷偷把木拐扩到最大,嚓嚓两拐。见你瘦弱,又暗暗把拐缩缩,也嚓嚓两拐。旁人不清楚,你自己心领。分完地,他也不闲着,忙着割胡子。所谓胡子,就是两人交界处,前面的割斜了,没割。后面的,赌气不割,就留地里了。一撮撮的,象没剃的胡子。来队长不象有些干部,咋咋呼呼地把两人都召回,非得分出个谁留谁忘的,再狠狠训上几句,然后责令割尽。来队长遇到这种情况,总是默默地割了。连说都不跟当事人说一声。没胡子时,便把镰刀向割过的麦地扔出好远,随机检查落地的麦穗。他有一个很严格的检查标准:镰刀落处,周围一平方米之内,没有一个落穗的为优;有一至两个麦穗的为一般;三个麦穗及以上者为差。每个人的身后,他都这么随机检查一两次,遇割地质量好的,他兀自笑着点点头。质量一般的,他用镰刀将落地的麦穗搂拢放麦铺上。可要是遇到割地质量实在太差的,他便会赶上前去,神情严肃地熊上几句。来队长逢人说话,笑的时候多,他不笑,便说明他恼了。因此,他批评人不用厉声厉色的,便让人感觉批评的份量很重。被批者吐吐舌头,朝来队长敬个礼,赶紧去纠错。来队长便会扭过头去,捂嘴偷乐。
   割大豆,可就没法暗里搞照顾。一天两长垄。上班一垄割过去,晌午割到地那头。吃完午饭割回来,谁到地头,谁下班。没法添,给谁添,都会挥拳吼。也没法减。减了,怎么割?是走过去,割回来。还是割过去,走回来?众目睽睽,咋解释?只得石板上摔乌龟——硬碰硬,一人两垄。
   刀头快的,天擦黑,能收镰。回连,胡乱塞几口,打水抹把身,晚八点,能横身躺下。到次日凌晨两点,好歹还有五、六个小时能睡。刀头慢的,可就惨啦。别人都打呼噜了,他或她还在地头吭哧。吭哧完毕,嚼个冷馍。算算没多少时间可睡了,也就不擦身了,和衣躺下。躺下就做梦:秋收总算结束了。食堂炖肉啦!大碗随便盛,正吃着呐……催命的起床号又响起,可怕的一天又开始啦。
   秋收头几天,来队长因有事没带队。地里是一派乱象:喊累的,叫苦的,哭的,骂的都有。可来队长一带队。这些景象就全没了。他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他把原先的班、排编制全打乱。一个男、一个女,插花着分垄。他看似不经意地唱名,其实心里有谱。把有点意思或想有点意思的男女挨垄排。还别说,这招真有效。一开镰,男的就象台小型收割机似的突突朝前割。割出几百米开外,便把女的垄也一起捎着割。女的割着、割着,突然发现垄上站着的豆秸全横躺着了。抬头一望:男的正右一刀他垄,左一刀她垄地耍猴。便甜甜地笑了,款款走上前,柔柔地说声谢谢。这话象注油,“小收割机”开得更猛。后来,搭子慢慢固定了。割法就有改变:男女各沿边垄割。男的铆着劲割到地那头,不歇晌,马上把中间两垄一起割过来迎女的。两人碰上了,再一起说笑着返回地头来吃饭。回割时,两人快步走到刚才碰头处开割。又领先了一大截,别人也就输在了起割线上。这样做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向全连宣布,她是我的,别惦着!二来女的不用总落单。两人刀声嚓嚓、私语窃窃,自有一番兴味。干活怎么会累?到了地头,如果话正浓、情正浓,男的心里还会有点懊伤。唉——,垄太短!
   当然,也并非每个女的,都有人接垄。有个名叫项红军的女知青,无论来队长怎么搭,最终都是独力完成两垄任务。每天都割到深夜。又累、又饿不提,好几次,还地里遇兽!
   项红军原名项红珠。文革时,她自己改名:项红军。长得:乳大如瓜,臀肥似丘。一个姑娘家家的,长成这样,只有遗传学才能解释清楚。你别看她,割粮慢,却特爱交粮。每逢节假日,连里组织文艺晚会,总有她的保留节目——舞蹈《送公粮》。肥臀大乳的,本来上台就触目。她还动作特夸张。于是,她在台上扭,人在台下乐。笑出泪花、笑得肚疼。笑到晚会结束,都还没笑够瘾。男知青回到宿舍,有个叫李民的,往胸部左右各塞块大枕巾,腚部再绑个大枕头,扭呀唱呀,模仿得惟妙惟肖,乐得大伙直擂床板。
   话头拉回到割豆。没人想对项红军有意思,这垄就难搭。曾有个男知青出于同情,和她搭过一回。却被拖累得天黑还在地中央。他对项红军说:没人查了,咱跑段垄。(就是这段垄的豆子根本不割,走过就算割过)项红军甩头说:不行。他劝项红军说:比如兽啃鼠盗了,北大荒不在乎这几粒豆!项红军狠狠地瞪他一眼,顾自吭哧吭哧地埋头割豆,割完都没跟他再说一句话……
   从此再没人跟项红军搭垄。来队长只有自己搭。到割豆结束时,竟传出两人搞对象了。
   那时,知青间恋爱风日盛。草垛旁、林子里、粮囤上,全栖着一对对知青鸳鸯。尽情地享受着青春的欢乐和生命的精彩。有的,甚至偷吃禁果。项红军和来队长约定:不钻林子、不去野地、不搞低级趣味。约会地点选在连队办公室。两人读书看报,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似这般,别具一格的谈恋爱法,自然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他俩跟别人一样亲嘴不?光说话,都说些啥?有个听墙根的人暴料:来队长今天挨批了。挨批的原因是答不出津巴布韦的首都在哪里?笑得大伙满地找牙。
   还真别笑话人家。后来形势的发展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高考恢复了。项红军以全团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大学,光鲜返城。来队长虽几年下来,文科大有长进。无奈理科基础太差,没考上。最后,以困退回城。
  
   三
   抵津出站,即被守候多时的荒友接着,去了预定的宾馆。宾馆里满是先期到达的各地荒友。大家相聚,那一通搂抱、寒暄。说的、听的最多的是截然相反的两句话:“老啰、老啰!”“没变、没变!”到底是老了还是没变,让人辩不出哪句对哪句错。第一波热潮过后,我在人群中寻找来队长夫妇的身影。可没寻着。怎么回事?按他俩的脾性,应是这次聚会的热心张罗人才对。而且知我要来,没接站,已是意外,怎么会到现在还不露面?莫不是出了什么状况?应该不会呀!这些年,我们虽然没有再聚会。但电话联络一直没断。我接到他的第一个报喜电话是:他考工考进了灯具厂,分到了销售科。有人嫌出差累。他说这点累跟北大荒比算啥?自告奋勇地多出差。月收入里,工资是小头,津贴成大头。这以后,报喜电话接连不断。杨哥,你弟妹都成诗人啦,组诗在市报副刊上发表啦;杨哥,我考上电大了。现在填表,文化程度这一栏,初中变大学在读了,嘿嘿……当时听说,发达国家有可视电话。可那几通电话比可视电话还可视!他兴奋得眉梢直跳的景象,我闭眼就真真切切地映在我脑海里。当然,生活并不全是甜蜜,也有苦涩。他有两大憾事。一是当家里有了银行存折,而且数字月月往上跳的时候,他娘走了。虽说是干干净净含笑走的。但苦吃苦熬了一辈子,等到经济条件好了,还没享上一天福哩,却走了。他说他是真正感受到了那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苦痛和无奈。终身都抹不平。二是他和红军没能生个一男半女。起初没在意,以为是性事太少。仨人睡一炕,行事确实不方便。割豆还有嚓嚓声哩。干那事还能没点动静?就是动作再轻,冲击波传到炕那头,多臊人!夫妻做爱比偷汉还羞。虽说,也逮着过一些机会。可红军的肚子没反应。红军戏说你种子发芽率不高。细想想,还好发芽率不高。真要发芽了,也是件愁事儿。人家是四世同堂,咱是三世同炕。咋整?后来,娘走了,炕隔帘扯了。俩人可炕打滚儿都成。来队长使劲儿加班加点。红军回回配合得挺主动。她从不主动说自己想要。但总找出这样那样的理由说:今晚犒劳犒劳你。可任你加班也好,犒劳也罢,肚皮仍是没反应。到医院一查:发芽率是好的。问题出在耕地上。几年内,求治几处都无效。来队长安慰红军说:不会生就不生。两人过日子反倒消停。
   后来,电话联络慢慢儿稀了。我哩,在市社会科学院挂了个虚衔,搞调研、写论文,象煞挺忙。主动联络他们也就少了。间隔很长时间,会打个电话去问问。来队长总是说:挺好,挺好。哥,你别总惦着。那语调是欢快的。我也一直认为他们过得挺好、挺好。但,今天这场合,他俩没露面。我就隐约感到这里一定出了什么问题。于是,我问身边的天津荒友:来队长夫妇呢?他们怎么没来?津城的荒友犹豫半天才说:来队长曾嘱咐过,我的境况别跟别城的荒友说,特别是我杨哥,以免他听了难受……但既然你来了,再瞒也瞒不住了。于是,他把来队长夫妇的境遇详详细细地告诉了我:
   原来,他娘走后。来队长夫妇度过了一段蜜藕似的日子。那时,红军经常给报纸写诗。为了给红军创造一个良好的写作环境,来队长和邻居们商量好各自的区域,在院里搭建了一间披屋,作厨房兼吃饭间。对那间十平米的北厢房也实施了改建,拆炕改床,并进行了装修。改造成一间温馨、紧凑、洁净的卧室兼书房。白天,两人上班。晚上,红军在书房写诗。来队长在吃饭间温习电大功课。两人心里既满足又充实。
   然而好景不长。生活起了大变故。项红军的厂子停产了,她买断工龄回了家。却怎么都找不到两合适的工作。来队长劝慰道:不急一时。两人看看存折,上面的数字也还给人胆气。来队长的收入又一顶俩,日子过得并不慌张。不想,随着南方灯饰在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来队长他们厂的灯具卖不动了,他被待了岗。虽说待岗工资也还够他俩吃干喝稀。但家里不能出一点状况。有点别的事,就玩不转。因此心里没了底气。项红军决定炒股。结果是存款、买断工龄款大部分折了进去。红军变得寡言。家里也再没了她伏案疾书的景象。往昔作诗时扬头发出的啊、啊声,变成了盯着电视荧屏叹出的唉,唉声。来队长开导道:红军,钱没了,咱再慢慢挣。我去练摊。他俩把股票套现作本,做起水果生意。生意渐渐地越来越红火。一天,有个知识分子模样的人问来队长,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到你这里来买水果吗?其实,我家离这还有点路。每天都是绕道过来的。来队长好惊讶,问:是因为我的水果质量好?那人说:也是也不是。来队长又问:是因为我的价格优惠?那人更是笑着摇头。来队长挠头:那为什么呀?那人说:我就爱听你那两声来啰,来啰的应承声和你那满脸灿烂的笑容。让人听了、看了想:一个卖水果的小贩都每天那么欢乐。生活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生活好比水果,虽然有时酸涩,但主体是甜蜜的……来队长回来把这段趣事儿说给红军听。谁料,红军听了竟大有感触。家里又有了她伏案写作的身影和啊、啊的吟诗声。

共 10338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依然是一篇与荒友有关的作品。文章用倒叙和插叙的方式讲述了来队长与项红军的情感纠葛与艰难困苦的生活。来队长利用派活的机会促成了不少姻缘,但是“困难户”项红军却始终无人问津。无奈之下,来队长只能亲自与项红军结成帮扶对子,却不料一来二去,二人竟也从革命战友发展成了革命情侣。项红军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大学光鲜返城后依然对来队长不离不弃。她在来队长最困难的时候嫁给了他,尽心尽力地照顾年老多病的婆婆。等到生活稍有起色的时候,项红军却被查出患了癌症,来队长不顾别人的劝阻,执意转掉了经营中的水果店,全力照顾病重的妻子;妻子病好了没几年,来队长却突发脑溢血,虽然经过救治,保住了性命,却留下了后遗症。两个失去劳动能力的人并没有被生活压垮,他们合力办了一个书报亭。有感于他们的境遇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越来越多的好心人主动照顾他们的生意来队长也在积极谋划着身后事……小说既有对他们忠贞不渝爱情的讴歌也有对他们热爱生活顽强抗争精神的赞美,更有站在历史角度,对曾经过往的回顾与反思和对养老这一社会问题的触及和思考。文章人物个性鲜明,主题深刻,推荐阅读。【编辑:上官欢儿】【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61122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16-11-21 03:08:32
  问好杨老师,感谢您对江山小说的支持,期待老师更多佳作,祝您创作愉快!
上官欢儿
2 楼        文友:杨伟民        2016-11-21 12:08:10
  @上官欢儿,谢谢您对拙作的两次编辑。辛苦了。
3 楼        文友:上官欢儿        2016-11-23 08:15:29
  不用谢,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感谢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故事,期待更多更美的文字,祝老师创作愉快!
上官欢儿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