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山水神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山水】丫山不是传说(散文)

精品 【山水】丫山不是传说(散文)


作者:安徽章勇 布衣,163.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53发表时间:2016-12-04 08:13:02
摘要:丫山美景太多,最美不在说出所有。牡丹园的灿烂鲜艳,南陵湖的古朴典雅,溶洞暗河的隔岸相望,南山寺的暮鼓晨钟,谁都不愿错过。千里迢迢或是近水楼台,赶赴一场与丫山的盟约,等待一场牡丹绽放的花事,该是多么的惬意啊。可惜隋炀帝杨广没赶上这样的时期,否则未必常居洛阳赏牡丹,因为南陵不仅有牡丹,还有一见钟情的丫山。

【山水】丫山不是传说(散文)
   关于丫山的文章,安徽作家应该不会少写,之所以没读到,可能是孤陋寡闻,亦或者与我擦眼而过。
   大凡传说中的东西,都和神话有关。我不知道丫山有没有动听的神话故事,虽然我不迷信神话,但起码可以值得人遐想和神往。去丫山,还是今年清明节的时候,一直拖到冬令雪花开才动笔,可见有点不够虔诚。不过我并没觉得是个负担,第一拙笔难有妙言,深恐有损丫山的美好形象;其次坚信已有无数枝如椽之笔在丫山的版图上涂上形态各异的色彩。
   我是吃过很多苦头的人,只是未曾想到这么美的丫山也不愿饶恕我,看来今生注定,我无法抗辩,就如九华山的天台,北京的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去天台亦枉然。看来不去丫山峡谷看瀑布,绝非英雄之举。做英雄这辈子已然无缘,既拿不起刀枪剑戟,也过了爱恨情仇的年龄。惟有把探丫山峡谷、观谷底瀑布以做好汉之行。
   清明时节,游人如织。考虑安全的缘故,丫山管理处禁止开车至山顶广场,好在有河湾镇好友何老师的帮忙,才既免门票又将车开上山,免去不少麻烦。免门票自然感谢何老师,但总觉得有点对不起丫山的美景。所以明年开春再去,必定还下丫山的情债。
   说了半天废话,也没入正题。究其原因,这跟丫山周边的景色有着密切的关联,因为我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丫山外景的秀丽为什么那么让人陶醉。
   沿途花中之王,像七月流火,似乎在告诉人们,这里是牡丹的海洋,牡丹的故乡;如碑的石林在远处矗立,像一丛丛小山,似海市蜃楼,阳光照耀下,如梦如幻,看得人心潮澎湃;还有那飘渺林间深处的小桥流水与人家,白白点点,炊烟袅袅。若是再年轻些,一定会以为这就是我向往已久的灯火阑珊处,尽管对美人无心期许,但那颗驿动的心,依然不允许对美景的放过。站在丫山的大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入云端的一座主峰,主峰中间凸显一个裂口,呈丫字形状,丫山由此得名。据说地藏王菩萨巡视江南,见此地美若天界,便欲选址建寺,不意落脚时过重而将山峰踩一个丫形口子。神奇的确神奇,在天下云山中可树一帜。我不知道江西赣州的大余丫山又因何得名,反正安徽南陵的丫山得名于唐代,可见冠名之早,算是南陵专利吧。
   朋友说,游丫山去。我说,不是游,是访。朋友不解,睁大眼看着我,眼里充满疑问。其实,游是一种心情的表示,而访除了心情表示外还蕴含敬重的意思。游访丫山,这几年无疑成为大江南北的人们旅游首选的地方。春暖花开之际,城镇万人空巷,这都拜丫山所赐。我在丫山逗留时间不是很长,却也整整一天。从进山那一刻起,心酔了,景点多处经典,几番无从迈脚。若不是朋友的引导,大概又要思考半天。
   我们乘坐游览车来到丫山主峰的远处山脚下,在这里沿山道而上。山道逶迤,一路前行。身前身后,男男女女,牵手或是并肩。少女手捧刚刚采摘的映山红,鲜艳衬着白皙的脸庞,伴着青山的清泉叮咚,就着周斌的丫山迷歌,足以成为丫山的特写。快到九龙峡时,看到一块显目的石碑,刻写着“守峡神鹰”四个字,碑文解说曾有一只神鹰在此守护九龙峡,后峡内之龙分镇九方,神鹰则化为石,留守龙的圣地。望着神鹰之碑,大家顿时有肃穆之感。再往前,就是丫山九龙峡谷,抚着木栅栏慢慢下坡,一步步走得十分谨慎,有时禁不住停下来,看一眼峡谷,峡谷虽无磅礴之势,但具峡谷的内敛气质,不得不令人高看一眼,难怪有神鹰守护。
   走下坡,有一处宽敞的休憩境地,树阴浓密,清凉宜人,小桥下溪水潺湲,还有小吃摊叫卖,正好可以使得身心得到歇息放松。坐在石凳上,一边聆听何老师的介绍,一边观赏着九龙洞穴和洞前的那一池绿茵茵的清水。一池水清楚地映着九龙巨壁上的一首李白在此留下的著名七言律诗:“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首《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般念书人都会熟读,尤其最后两句尤为传播,至今都是年少轻狂者的状言豪语。九龙峡,传说有九条龙盘踞于此,可见丫山风水不同凡响。李白接唐玄宗诏书回京,辞别南陵时,心情极为振奋,于是挥毫即墨,写下如此空前的豪放句子,情感鲜明而炽烈。李白与九龙有何契合,恐怕无法将其对接,但人仙相通的神会,总让人产生诸多的联想。
   步入谷底,只见高山瀑布直泻而下,与谷底交相辉映,形成峡谷诱人的壮观。不知多少人在此留影以作纪念,以见证不虚此行,待到花甲年月翻看时,一定会百般感慨,意味浓深。这里还可见一种奇特的现象,泉水冬暖夏凉,随长江水涨落,常年清澈见底,古老的丫山河就源于深山之中的井喷溪涧,在南陵境内蜿蜒十多华里流入池州的青阳河。倚靠山岩,俯瞰眼前的一切,不禁浮想联翩,丫山近在眼前,邻而不远,却姗姗来迟,深感遗憾。我问何老师,怎不早说河湾有丫山。何老师只是笑,我也笑,当然都是开心的笑。随后,我们随着人群继续往前走。往前走,已非平地,而是拾阶而上,台阶陡峭,十分险峻,人们都紧抚着栏杆朝上抬步,站在台阶上,根本不容你把头往下看。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我不太认同,在我看来,下山不易,上山更难。台阶不是越爬越少而是越爬越多,我几乎忘掉了数学中的减法,开始数着台阶的数字,到了中途,累得满头大汗,早已忘掉踩过多少石阶。不过望一眼秀色可餐的飞瀑,听一声鸟语的啁啾,闻一闻牡丹的花香,精神又抖擞起来。时过午时,终于到了山顶,坐在山顶的一棵树下,展望丫山全景,神清气爽,远山峰峦叠翠,云雾缭绕,一群群山鸟结伴飞过,宛若一幅幅静美如斯的图画。
   那天恰逢丫山牡丹艺术节,央视综艺节目组也来捧场助兴。当我们在石林花海穿梭于奇石中时,舞台那边已是鞭炮声鸣,锣鼓喧天。尽管心已痒痒,但更不想放过观赏石山的机会。石林,在中国不是丫山独有,云南和广西均有天下闻名的石林群,而丫山的花海石林,万石嶙峋,积聚而拥,逸态横生,状如一朵庞大的牡丹花开,石尖如瓣,且有散发周边之势。其石林风格,确实独具姿态。看完石林,进入石林旁边的丫山地质公园博物馆,馆内收藏很多奇珍异石和飞禽走兽的标本,数目之多,让人眼花缭乱。几乎使我不敢相信这些宝贝都出自丫山,作为馆藏之物,这些标本必将与丫山同放光彩。
   不到丫山,可能永远都不知道三国孙权和二乔也曾在这里演绎过乱世情感的百般眷念和万种风情。孙权率兵围打合肥的曹军,久攻不下,撤军返归途中遇曹将张辽突袭,凌统奋力护卫孙权突围,当退至逍遥津桥时,桥身已被截断丈余,孙权眼看就要被擒,吴将谷利急中生智,扬鞭猛击孙权坐骑,迫使骏马飞越而过,孙权方才得以脱险。吴军兵败飞骑桥后,孙权、甘宁等经巢湖无为过长江来到南陵的丫山,在此重整旗鼓,日夜练兵,终于打造一支纵横天下的霸王铁骑队伍。练兵期间,大乔小乔两位绝色佳人为逃脱曹操的缉拿而南下,隐藏于孙权的练兵处避难。彼时孙策早已遇刺身亡,而周瑜赤壁之战后病逝于巴丘。大乔小乔皆为寡妇,在旖旎的丫山,孙权与二乔朝夕相处,缠绵乱世,朦胧暧昧,自然在所难免。至于孙权选择丫山练兵,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丫山地势险要,进可攻防可守;二是山明水秀,风光宜人,正是息军养兵的好地方。也就是在这里练兵后,孙权起兵征战江浙屡战屡胜,逐步收复吴郡失地。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去过西递宏村或者呈坎村的人,都会被那些明清时期的古村民居所震撼且叹为观止。而在丫山脚下也有一处古村落叫下宕村,又称天坑古寨。村庄座落于地平线下一百多米深处,绿荫环抱,鸟语花香,青砖灰瓦,老井旧宅,呈现一片遗世独立的风景,与徽州的古村落可以说是一脉相存。看着如此大美的村庄,真是羡慕这里的村民,这样理想的田园生活又有几处能够觅到。沿着魏吴烽火的遗迹,探寻孙权的族人,得来全不费工夫。小宕村的人大都姓孙,均为孙权后裔,他们也都为自己沾有龙种的血脉而感到自豪。自古有龙出没的地方,怎有俗地凡水。为此,明代梅鼎祚诗兴大发,遂留下那首“百尺飞流百丈峰,镜中螺黛泻重重;秋来半落明河下,十二银桥锁玉龙”的传世之作。
   人长着两条腿,决不只是为赏山而生,再说丫山也不仅仅是一座孤山那么简单。这里的每一缕阳光,每一缕清风,每一缕花香,都是自然界的生命象征。那些令人望之项背的文人墨客,驻足流连提笔抒写,就是丫山的文化精神传承。李白、王安石、汤显祖和梅鼎祚的抵达,丫山无力左右,完全是作客者的思想迸发,生怕忽略了丫山,他们的人生阅历就会大打折扣。当然丫山没有使之失望,与岁月同步,铭刻在心,其足迹,其智慧,其精魂,一统载入典籍。
   丫山美景太多,最美不在说出所有。牡丹园的灿烂鲜艳,南陵湖的古朴典雅,溶洞暗河的隔岸相望,南山寺的暮鼓晨钟,谁都不愿错过。千里迢迢或是近水楼台,赶赴一场与丫山的盟约,等待一场牡丹绽放的花事,该是多么的惬意啊。可惜隋炀帝杨广没赶上这样的时期,否则未必常居洛阳赏牡丹,因为南陵不仅有牡丹,还有一见钟情的丫山。
   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名山大川,丫山不具伟名,却居美名。秀丽可比峨眉,林幽不败青城,险要不惧华山。若只识名山,不知丫山,准是人生缺憾。
   李白退身江湖千年,江湖仍有他的传说。丫山身在江湖,溶洞峡谷藏飞瀑,花海石林引众客,所以它不是传说。
  
  
  
  

共 37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丫山不是传说》中国疆域辽阔,其间自然不乏那些从历代典籍可查可找的名山大川,更有那些名贯古今的文人墨客留下的绝唱文字,形成了东方文化与文明。关于那些游记之文,古今之多,不可胜数。然重复、俗套者居多,而如苏子之文,融人与天地自然万物与一体,文字意境通灵剔透者,更是凤毛麟角。纵观“丫山”一文,开篇看似闲散之文,其实乃是作者的一种心境的表达,调侃之中可见人生之际遇。随着作者的脚步,丫山的牡丹、石林、瀑布等尽在眼前,如此山水之美景,与人的心神交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图画。文中的自然之景与古今的人文之景,在作者心中发酵,文思泉涌,思绪万千,其韵味自然而出。文中语言朴实,笔力雄健,章法、叙述有条不紊,足见功力。感谢作者赐稿,推荐阅读。【山水神韵编辑:九井居士】【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612090009】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九井居士        2016-12-04 08:16:26
  清早编读一篇美文,似乎自己去远方旅游,文中景色,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又有一只拜访丫山的念想。祝老乡冬安!
走进柳湖,走进生活,沉浸在梦境之中。恬淡安静,关注民生,品味社会,让灵感插上翅膀。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