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新雀之巢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雀巢】巢湖通江有运漕(散文)

编辑推荐 【雀巢】巢湖通江有运漕(散文)


作者:天高云淡天 童生,820.8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759发表时间:2016-12-13 12:02:59
摘要:早就听说巢湖周边有好几座李鸿章家族当铺,一个在我老家烔炀河,另外几个分别在合肥、柘皋、运漕(李氏家族在安徽各地都有许多当铺与钱庄)。合肥与柘皋的我都看过了,只有运漕的一直想去看而未去。9月11号是星期日,我就和老伴一起,来了一次运漕自驾游。

这早就听说巢湖周边有好几座李鸿章家族当铺,一个在我老家烔炀河,另外几个分别在合肥、柘皋、运漕(李氏家族在安徽各地都有许多当铺与钱庄)。合肥与柘皋的我都看过了,只有运漕的一直想去看而未去。9月11号是星期日,我就和老伴一起,来了一次运漕自驾游。
   虽然目的是看运漕当铺,但时间充裕,就一并逛逛林头、东关。也想过从巢湖闸走,沿裕溪河而下,一路游览,看看这个唯一的巢湖通江大运漕,是如何滚滚东流的。因为不知道沿岸有没有能行车的路,还估计东关隘口一定过不去,所以还是选择了直接穿过巢湖市区,从城东上X016县道,1个小时左右就到了林头镇。林头镇建制历史并不长,1961年才开始设林头公社,而且“林头”这个名字我也没找到出处,或许就是因旁边的那个林头村而得名也未可知。但现在由于区位的关系,林头镇合并了好几个乡镇,古镇东关也成了林头的一个社区了。在火车站路与县道交口的北边,有一个小吃摊点,我要了一碗蛋炒饭,老伴要了面条。饱餐过后,我们把车停到镇政府,在街上简单看了看,也没觉得有什么稀奇的地方,问了问东关和运漕的路线,就继续赶路。东行4公里到达一个叫下指吴的小村子,是X016与X026县道交汇点,在X026县道上又向南开了4公里,就到了东关码头。
   东关这个地名估计形成于魏吴争战时期,但有关这个关隘的传说应该是由来已久。我们都知道,巢湖一直有大禹凿开濡须山引巢而下的神话传说,而且大都表述为大禹“凿东关石梁为渡漕”,疏通了巢湖出口,消除了巢湖水患。但我没找到记载这个传说的出处,也无从知道当时这里是不是一个关隘,是不是叫东关。不过大禹治水的传说最近有了新的科学线索,美国《科学》周刊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4000年前中国确实发生过大规模洪水,因此大禹通过治水重建秩序,开创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有可能的。相对靠谱一点的是陈寿的《三国志》,我看了吴王传和武帝纪,都有濡须、濡须口争战,以及建安十七年吴作濡须坞的记载,而且还将濡须水域设置为军事区域,许多东吴名将都担任过“濡须督”。曹操之所以四越巢湖不成,皆因孙权在濡须坞备整重兵俟以待之。虽然没有直接看到东、西关的提法,但作为兵家争夺之地,一河之隔的两座山头被称之为关口,还是顺理成章的。不过这里的关口也并非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曹操与孙权在巢湖南北拉锯了许多年,曹魏也打到过芜湖江边,孙吴也攻进过合肥城内,胜负全都在转瞬之间。我们凌氏先祖凌统将军,曾经在214年的合肥之战中,拼命奋战,勇救孙权,所领300凌氏亲兵全部战死,自己也身负重伤,回吴后虽由右部督升任偏将军,但不久就于217年在余杭祖籍伤病复发,不治而亡。我站在东关码头上向北眺望,当年的濡须河口已然不复所见,因为早在南宋时期那里就被筑坝围堰成为圩田和河汊,但濡须山现在叫锥山,以及对面的七宝山依然清晰可见,仍然如同两扇打开的山门,威武雄壮地矗立在那里。至于那个军营城池的濡须坞,我不知道是不是就在我脚下的东关码头,还是在其他什么地方,反正是难得一见了。
   一般说来,巢湖到长江之间的河流被称作裕溪河,但这个裕溪之名是怎么来的,却很难找到准确的答案。据说从前有人认为,作为三国吴地的方言口音,濡须与裕溪差别不大。久而久之,濡须就成了裕溪。听起来好像裕溪河的来历变得合情合理,但我还是觉得此间有哪儿不对劲。不过也就仅仅是觉得而已,知道湖江之间有运漕河道,过去叫濡须水,今天叫裕溪河,已经足矣。再就是,还有人认为有历史文献记载濡须为濡湏(音会),现在应该还历史原貌,以濡湏替代濡须。两种观点争得不可开交,传说当年无为籍的省领导张恺帆就支持濡湏论,并亲笔为无为县宾馆题名“濡湏宾馆”。后来省志办有专家深入考证后撰文称,以濡湏为濡须是古人笔误,再后来就是古人的以讹传讹。引经据典,言之凿凿,好像暂时平息了这场争论,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服气了,还真不一定。
   即使是现在这条裕溪河,在总名之下,也是各段有各段的名称。巢湖闸至锥子山这一段叫天河,又名漕河,俗称马尾沟。天河最早是一条天然河道,在巢城东南一片向北向东绕了一个大弯子,像黄河的河套一样,然后向东南流去。大约是明朝初年的大移民,促进了老城区的繁荣发展,从城西引巢湖水建环城河再汇入天河,形成了自然的环城水网。天河的河套顶端沿岸,陆续建起密集的商铺、民居和码头,逐渐形成以浮桥为界的东河街闹市区,河边桅杆林立,河中船帆穿梭,远远看去,恍如“屋内行舟”,从而成为巢城的一大景致,这跟烔炀河老街看烔河船只如同“屋上行舟”一样,异曲同工。为了治理巢湖水患,1959年开始建巢湖闸,在西安桥筑坝封堵原巢湖与天河河口,另行开辟一条引河至天河下游主河道,于是绕行城中的天河上游随之成为死水,“屋内行舟”景致也随之灭失。最近看到巢湖市正在改造环城河,好像有恢复往昔景象的规划,希望能够如期实现。历史上,锥子山口以下到黄雒河镇河段称铁毛河,黄雒镇至运槽镇河段称运槽河,运槽镇以下始称裕溪河。在历史演变过程中,裕溪河还有濡水、须水、前河、后河等等各种各样的称谓,现在仍然有当地百姓的许多习惯名称,其实也没有必要一一细述。今年初有新闻报道,巢湖闸和裕溪闸都要进行再扩容改造,60公里长的通江运漕河也要掘深拓宽,实现2000吨船舶通行能力,那时候合肥恐怕就真的是通江达海了。
   从东关码头离开后,我们没有在东关社区的街上停留,直接上了通往运漕的一条叫东(关)运(漕)路的X025县道。有村民要我们别走这条路,说是前面在修桥,车过不去;也有村民说小车可以过去。我们虽然有些担心,但好奇心还是战胜了担心,硬着头皮开了过去。没想到这条干净整齐的乡村小道上,车子也极少,加上天蓝地绿,风景如画,跑起来特别地拉风。快到长岗集时,那里确实有一个小桥设置了路障,小车只能勉强通过,好在我已经是老司机,这个关口自然不在话下。过了关口不久,在一个路边小村口看到了一个马氏祠堂相当气派,我那姓马的老伴便让我停下车来。我们一起进入那个十数亩面积的大院子,里面一座宏伟的马氏祠堂已经建好,祠堂前的同样宏伟的照壁光彩夺目,院落里正在做各种微观景致,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观赏植物。虽然祠堂还未开放使用,但可以想见届时场面的波澜壮阔。继续前行到一个叫贾庄的地方,是一个岔路口,路人斩钉截铁地说前面大河阻隔过不去,要向东绕行。这回我们信了,将车向岔路上开去。大约四五公里时,过了黄咀公路大桥,然后就接上X026县道,又南下五六公里,终于进入了运漕镇。
   因为路不熟,在蓼花路与景怡路交口,见一处景致不错,就下车问路,被告知是蓼花公园,随即跟老伴在公园里转了一圈。据公园照壁文字介绍,运漕镇始建于南北朝,距今约1500年。南朝东魏候景引兵渡江,开发此地,取名“蓼花洲”;三国曹操伐吴在这里屯兵开挖漕河;明成化年间,运漕镇由河名衍化而成。鼎盛时期,运漕有48道闸、72条巷,人口达万人之多。各类商号、钱庄、当铺、茶馆等铺面连襟,漕河两岸商船绵延,商贾云集,一派繁荣。运漕的商贸种类齐全,尤以米市闻名,素有“小芜湖”之称,自古以来就是江北的米粮仓,沿河数里全是青一色的米行,年大米交易量达数百万吨。现在运漕镇总面积60多平方公里,辖15个行政村,3个街道社区,总人口4万多,耕地面积约3万亩。镇内土地肥沃,物产丰饶,盛产水稻、棉花、瓜果蔬菜和鳜鱼、黄鳝、对虾、甲鱼等特种水产品。运漕镇上通巢湖,下达长江,前有裕溪河,后有牛屯河,是名符其实的“水乡泽国”。只一个小小的蓼花公园,就让我们顿时对古镇刮目相看。
   随后我们按照路人的指点,前往老街参观。岔路很多,我们干脆一直沿着蓼花路开,等于自北向南又向东,把运漕镇绕了大半个圈,最后在路尽头运漕中学大转盘前停下来问路,其实老街就在旁边的学府路以东。我们把车子停在了学府路上,步行从有两个圆石球为门的入口进入老街。其实我们当时也分不清东南西北,反正从入口进去后,看到了右手的清真寺巷,走到尽头的地方是一个十字街口,向右的巷口有一个运漕老街的木牌坊,旁边的路牌写着土地巷。我们就从这个牌坊进去,一直走到街尽头的李鸿章当铺。这条街可能就是主街,古建筑存留不少,街上许多店铺都在营业,一些残破的建筑也正在修复,我们在这里看到了老街的各色景致,网上才能查到,就不再赘述。我在网上还看到过介绍,说是运漕老街正在创建国家3A级景区,打造两条“老街”旅游线路,入口要新建石料牌坊,重点路段、区域设立中、英文对照的木质材料路标和景点标识牌,开设运漕早点铺、老字号、地方特色产品经营等,还要建设17亩的老街文化创意产业园。到那时,运漕或许可以与江浙名镇相媲美。
   我们本来是想重点看看当铺,但当铺的大门紧锁,或许内部整修尚未完成,或许工作人员周日休息,总之我们是无缘进入了,只好在外围多转转。看门脸是四开间,比烔炀河的少很多,但绕到后面一看,当铺后门就在裕溪河边,这北临大街南靠码头的便利,就不是烔炀河当铺能比的了。再就是烔炀河没人能说出完整的当铺历史,而运漕当铺则有精彩的源头故事。传说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李秀成部曾在运漕、东关一带与李鸿章团练开战,李鸿章兵败藏匿于运漕商贾家中而躲过一劫。当上清政府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后,李鸿章在运漕镇投资购置良田十万亩,又融资在镇上开设堪称“江北第一仓”的李万兴、李巨兴粮仓。其四弟李蕴章在运漕开办了被当地统称为“李鸿章当铺”的“元和质”典当铺与“道隆”钱庄,对运漕的繁荣发展颇有贡献。李鸿章当铺座落在镇西大街,为四开五进歇山式悬山顶砖木结构平房,徽派建筑风格,建筑面积516平方米,规模只有烔炀河当铺的一半。当铺因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县里投资近300万元进行了修缮,遗憾的是我们这次不能一睹其内部风采。我曾经去过山西平遥,那里有山西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建于清道光初年,后来山西票号成为全国最具影响的金融机构。李鸿章家族当铺虽然规模上不比山西票号小,但其生意主要在安徽,并且随着李鸿章权势的减弱,当铺也日渐式微,最终没能走向全国。不过,李鸿章家族当铺对当地货币流通的促进,以及对晚清安徽金融业发展的推动,则是有目共睹和毋庸置疑的。
   如果漫无边际地猜想一下,远古时期的巢湖可能很大很大,濡须山口或许就是巢湖的边际,山口之下直到长江也都是漫漫水泽,汛时涛涛,旱时沼沼。运漕可能就是泽国中的一块高冈。此后漫长过程水择低处形成自然河流,历朝历代又不断开挖和疏浚,遂成通江漕河,运漕镇便因水而起,因河而名。而事实上运漕的名胜古迹也确实很多,但苦于无人指点,我们或许擦身而过也不得详知,盲目地看看,终觉无大趣,便想找个有地方特色的铺子吃午饭,但也没能如愿。于是我们决定离开这里,去喝著名的东关老鹅汤。
   在来时的蓼花路上,发现一个五岔道口,其中向西的一条路有路牌指向长岗集,我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拐了进去。果然在牛屯河一带道路变窄,河面上有一简易木桥,刚刚够一辆小车的宽度,我们还算顺利,没有遇到会车,安全通过,一会就到了来时掉头转弯的地方贾庄,少跑了有十公里的路程。而且我们这个近道抄得更有意外惊喜,就在牛屯河与贾庄之间,我们竟然不知不觉来到了凌家滩史前人类遗址跟前。以前一直听说这个地方如何神奇,也一直想去看看,但其实也不知道具体在什么地方,没想到今天竟然意外碰见,赶紧下去一看究竟。不过围栏里的景象并不显赫,一个荒山野冈,几块石碑,几个坟头,一个考古大坑,还是刚刚发掘时的样子。在附近农家转了转,竟然在鹅圈里看到了遗址保护的标牌,看来这个遗址的保护还远远不到位。也难怪,现在干什么事都离不开资金,巢湖的地下遗址和文物那么多,政府哪有那么多财力去照顾呢,凌家滩史前人类遗址已经算是非常幸运的了,虽然遗址周边没什么人烟,但从围栏上的宣传介绍看,这里已经在规划建设遗址文化馆所了。
   还是在这条近道上,有据说是最正宗的东关三口塘老鹅汤店。当年这里只有几间破平房的时候我就来吃过,那时旁边的水塘显得很大,房子显得很小,塘里的鹅显得很多。十几年前老友老刘带我专程又来吃过一次,那时这里已经是二层楼房,旁边的水塘显得很小,塘里的鹅也没见几只。这次我和老伴来,这里又是大变样,偌大的院子,气派的楼房,水塘与老鹅已不见踪影,满目的小车和人流,根本就吃不上。冰冷的前台接待冰冷地说,没预定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位子。于是扫兴而去。好在前面X025主道上有家鹿鸣山庄,主人很热情,还告诉我们这一带都叫三口塘,都是正宗的老鹅汤。说话间给我们上了半只老鹅汤,一盘锅巴,两碗米饭。我们虽然吃得很尽兴,但两人无论如何也吃不完一高压锅的汤和肉,正好后备箱里有一个旧电饭锅,便打包带回家给了儿子他们。
   太湖山森林公园就在鹿鸣山庄不远处,可是正在修建大门楼和门前广场,不让车子开上山,而我们奔波了大半天已经很累很累,就不想步行上山,也取消了在山上住一宿的计划,速速返程了。
  

共 521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者与老伴自驾游,一路走来典故不少,有魏吴争战时期东关,这曾是兵家争夺之地,如今称之为关口。而裕溪河各段有各段的名称,今日的巢湖市正在改造环城河,希望恢复往昔之景象,“小芜湖”之称的漕河也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计划想重点看看当铺,但当铺的大门紧锁,留下了遗憾,这里故事还是满多的。这一路下来,走的地方也不少感慨也很多,给人一种流水账感觉,作者再好好提练下应该是一篇不错的游记。推荐阅读。编辑:闲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妹        2016-12-13 12:10:59
  作者去的地方故事多古典也多,是一个好好挖掘的地方。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2 楼        文友:月落窗台        2016-12-13 15:06:47
  分两三个章节来写就好了,有侧重点。跟着作者文中游走还是挺惬意的,有玩有看,有吃有喝,哈。美!
3 楼        文友:小泥儿        2016-12-13 18:02:12
  自驾游真好,自由,随意,风景跟着跑啊!
做一张有字的纸,努力让上边的字有价值,因为纸寿千年。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