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思”的由来
大家都非常熟悉唐代诗人王维那首著名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可你是否知道“相思”一词的由来?如若你感兴趣,且听我讲来。
东晋文学家干宝撰辑了一部志怪小说,名叫《搜神记》。在这部小说集里,有一篇小说,题目是《韩凭夫妇》,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宋国最后一位国君康王身边有个亲近的官员,名叫韩凭,他娶了个何姓妻子,因为长得很美,康王就把她抢了过去,据为己有。韩凭怨愤,康王就给他定罪,让他白天防敌,夜晚筑城。他的妻子何氏秘密送信给他,用暗语写道:“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意思是,“那雨下得越来越大,暴涨的河水越来越深,太阳一出来就可以照着我的心。”康王截获了这封信,拿给身边的人看,都不明白其中的意思。有个叫苏贺的官吏,仗着几分聪明,对康王说,雨越来越大,是说她心里的愁苦越来越重;河水越来越深,是说他们夫妻被隔断不能相见了;太阳出来照着我的心,是说她对着太阳发誓,表示必死的决心。不久,韩凭就自杀了。
韩凭的妻子暗中腐蚀了自己的衣服,在康王带她登上高台去玩时,便纵身跳下高台,侍女们赶忙去拉她,但她的衣服腐烂,无法拉住,便坠台而死。她给康王留了一封信,希望康王把她的尸体与韩凭葬在一处。康王很生气,没有满足何氏的愿望,而是把她埋在了与韩凭墓遥遥相望的地方,让他们死后也相隔断。
此后,两座坟前都长出了高大的梓树,十天之后树干就有双臂环抱那么粗了,而且两棵树的枝干还向一起弯曲靠近,很快就树根相连、枝叶相复了。又飞来了一对鸳鸯,落在树上,交颈悲鸣,凄惨动人,久久不肯离去。
国人见此情景,都很同情韩凭夫妇,便把那两颗相缠在一起的梓树叫做相思树。——“相思”这个词,就是从这儿来的,一直流传到了现在。南方人还传说,那两只鸳鸯鸟,就是韩凭夫妇的灵魂。
现在睢阳还有韩凭城,何氏所写的“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已经成了当地的歌谣,至今仍在民间传唱着。
(附“相思豆”亦即红豆的由来:相传,古时有位男子出征,其妻朝夕倚于高山上的大树下祈望;因思念边塞的爱人,哭于树下。泪水流干后,流出来的是粒粒鲜红的血滴。血滴化为红豆,红豆生根发芽,长成大树,结满了一树红豆,人们称之为相思豆。日复一日,春去秋来。大树的果实,伴着女子心中的思念,慢慢地就变成了地球上最美的红色心型种子——相思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