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心愿】传家宝(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心愿】传家宝(征文·散文)


作者:清粥小菜 秀才,1965.0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31发表时间:2017-01-03 18:21:43


   春节我们在家收拾老房子,许久没人居住,三层楼共27间的大房子将我们折腾了整整一天,各种杂物被全部清扫出来,倒去了柴房。儿子出生在广东,是地道的“城里人”,除了过年,没有在农村待过一天。这会儿,他正带领着妹妹上蹿下跳穿梭于各个房间,企图找到一些能供自己玩耍一阵的玩具。
   “妈妈,这是什么?”
   我戴着大口罩,并没有关注他,只随口回答:
   “妈妈不知道,去问爷爷。”
   只听得公公一笑,对孩子说道:
   “这个啊,是你奶奶的传家宝,想要就拿去。”
   “啥?传家宝?”
   我一愣,不禁对孩子投去了目光。只见他手里拿了一块木板,约四十公分长,十公分宽,上面还雕刻着牡丹。呵呵,有数了,那是一块圈椅的靠背,想必是婆婆当初的嫁妆,只是他们结婚三十年了,那对圈椅已经散架,连同一堆旧衣服,一起扔在了柴房。儿子如获至宝,已经忘了还要找寻,找了一件旧衣服擦拭干净,领着妹妹去找小表哥了。“传家宝”!对,公公的这个词用得很贴切。
   吃饭的时候,儿子将那块“传家宝”插在后裤腰里,无论怎么劝说都不拿下。自从发现这方宝贝开始,便一刻也不离身,睡觉放在床头,走亲戚带在书包里,满满一书包的小玩具被他收拾得整整齐齐,马上就吵嚷着要去找小舅舅开玩具派对,因为回家前他已经在微信里和小舅舅约好了。
   儿子口中的小舅舅是我的小堂弟,比他还小半岁,也同样是随迁子女。儿子得意的向小舅舅炫耀着自己的“传家宝”。家里突然多了三个孩子,平日只有两个老人的家里瞬间热闹了。爷爷有些耳背,坐在椅子上一脸陶醉的望着蹲在地上的几个小大人。
   “这就是传家宝啊,那咱们家传家宝就多了,比你手里这块传家宝的年代可久远得多。”
   爷爷乐呵呵的点燃一支烟,许是突然笑起来有些呛,又咳嗽几声。
   “祖父(按照书面语,儿子应该称呼我的爷爷为曾祖父),你也有传家宝啊,那送我点嘛,这就是古董了,可以卖很多钱的。”
   儿子一本正经的直视着爷爷的眼睛,爷爷将手中的香烟放在地上,用脚踏灭了还亮着的火光。抬手往院坝里一指:
   “喏,看那个,比我的年龄都大呢,我从小就看见的。”
   爷爷说的是一面石磨,废置在一旁已经很多年了,打我小就在上面磨菜刀,只是今年夏天爷爷说想吃自家地里的玉米饼,便找人把石磨抬到了院子中间,叮叮当当的修凿了两天,重新装上了手柄,还用刨子刨得很光滑。爷爷年轻的时候是帮厨的好手,磨好的嫩玉米捏成饼贴在锅里,用小火慢慢烘焙熟,放凉后切片,将青辣椒切成丝,然后在按照平时炒菜的程序一起爆炒。每次做玉米饼他都要花一天时间,做好后叫上左邻右舍,一起分享他的劳动成果。
   儿子对这个大家伙有了兴趣,东摸摸西看看,实在不知道有什么用。爷爷装来了一碗玉米,把上面那扇揭开,用高粱扎的小扫帚将缝隙清扫干净,然后挽起袖子,给小家伙们示范起了如何磨面。眼看着金黄色的玉米倒进去,转动手柄,浅黄色的玉米面像瀑布一样从两扇缝隙的中间跑出来,整齐均匀的堆放在下面的磨盘上。
   “呀,这个传家宝比我奶奶的可有意思多了。祖父,你送给我呗?”
   儿子蹲在地上,仰着头仔细观察玉米面出来的情况,直到爷爷磨完一碗再倒一碗,怎么也看不够。爷爷有些喘:
   “祖父磨不动了,想要就搬去,放在你们家阳台上,以后可就没地方找了。”
   “哇,老家好神奇啊,祖父,你快给我找找,看还有什么传家宝?”
   看来受古董类的节目“荼毒”不浅,这个春节,儿子骄傲的宣布他有了很重要的事情——要搜寻家里的传家宝。他整天跟在祖父后面晃悠,帮祖父唤鸭赶鹅,小嘴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意图给祖父点思路,好让他想起更多的传家宝。从爷爷家带来的“传家宝”依旧插在他的后裤腰里,一刻也不离身。
   奶奶想起一件事,领着儿子去了老房子。估摸着我也像孩子这般年龄的时候,家里就建起了小楼房,尔后那几间老房子被紧锁,再也没有入住过。潮湿混杂着霉味扑面而来,奶奶牵着儿子走在前面,我是被临时拉来的,奶奶说需要人帮忙。
   一口大木箱跃入眼帘。呀!我都快忘了家里还有这么一件物品。据说这个木箱子是松木的,是爷爷成家唯一分到的“财产”,用现在的话说,是不是该叫“成人礼”?奶奶用旁边的柴草扫了扫上面的灰,招呼我抬出去。儿子高兴得直跺脚,小手不停地拍的,还听见他在吸气。
   “祖母,你怎么那么多传家宝啊?”
   “那你等会看仔细了,喜欢什么就拿去。”
   不光是儿子,连我爸爸、姑姑,都伸长脖子等着。木箱上有祥云的搭扣,没上锁,奶奶动手打开的。箱盖上一排排整齐的毛笔字,清楚的书写着一家人的生辰八字,上面是乱糟糟的衣服,七零八落的票据已经发黄。儿子刨开那些衣服,突然惊喜的大叫:
   “哇!古董!”
   他手上端着一个小碗,上面布满了绿色的铜锈,从外观判别,应该是纯铜。
   “好多古董呀!妈妈看,这是皇宫的锁,金锁。”
   那是一把纯铜的锁,许是包裹得好,没有一点锈迹,约十五公分长,配套的钥匙同样泛着金光,一根麻绳将锁和钥匙完好的串连在一起。
   等奶奶把面上的物品收拾干净,很多小零件就呈现在了箱子底部。有拉绳的灯座、破了一面玻璃的片灯、犹如鸭蛋形状的眼镜盒、印章、银质的发簪……
   我们把木箱里的东西一件一件的清理出来,“传家宝”被儿子整齐的摆列于餐桌上。“哇,全是古董。”儿子还在念叨,对着那一大堆破铜烂铁,算计着自己该带些什么走!
   正是这一次帮助儿子寻找“传家宝”的活动,我才第一次从印章里知道自己曾祖父的名字,知道了他是裁缝,那个小铜碗是做浆糊之用。冬天的时候,将面粉调制的浆糊装在小碗里,再放置于随身携带的火兜里,以防止浆糊凝固。爷爷兄妹五个,就靠做裁缝的曾祖父养活,这已经算条件好的“手艺家庭”了。逢婚嫁旺季,曾祖父就会整月整月的替人缝制嫁妆和月子礼,吃住都在主人家,忙完一家才回来看看,又要赶紧网络下一家的活。据说他时常在肩上扛着一把自己缝制的大伞,将工具用绳子串着,挂在伞端,边走边哼着小曲。为了给儿子演示,我的爷爷还特意从老房子里找到了火兜,它已经被烧掉了三分之一的竹篾,奶奶装上柴火,让儿子围着取暖;铮亮的铜锁被儿子把玩着,只在宫廷剧里见过铜锁的儿子以为那就是一块金子做的、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御用品”。
   何为“传家宝”?想来也未必是价值连城的古董,在儿子眼中,他没有见过的物品就是传家宝,在我眼中,那些没有听过的祖辈的生活印记就是传家宝,在爷爷眼中,教育孩子拥有良好的品性就是传家宝。
   越简单,越快乐!在我看来,“乐观”,就是我们家的传家宝!
  

共 26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篇以“我”收拾老屋子为起线,儿子在一旁寻得第一个“宝贝”一块圈椅的靠背入戏,后文展开了一系列寻找“传家宝”的描叙。爷爷向儿子展示了曾祖父院坝里置在一旁已经很多年了一面石磨,并亲自动手修补好它,磨出了玉米面,这个过程写得特感人,接下来奶奶也不示弱,领着儿子在紧锁的老屋里翻出了一口大木箱,木箱里装满了各式各样年代久远的东西,什么有拉绳的灯座、破了一面玻璃的片灯、犹如鸭蛋形状的眼镜盒、印章、银质的发簪等等。文章用非常活波轻快的语言通过帮助儿子寻找“传家宝”的活动的讲述,让晚辈们对祖辈生活留下的印记有了更多深刻的了解,一家人生活得融洽温馨幸福的画面也呈现给了读者,充满浓浓的暖意。不错的文,推荐共赏。【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1-03 18:26:49
  真挚的情感,流畅的文字,文章通过儿子寻找“传家宝”为线索,串起了老师的家庭和谐温馨的生活画面。通过寻宝也是对孩子的教育,正如作者所言:“在我眼中,那些没有听过的祖辈的生活印记就是传家宝,在爷爷眼中,教育孩子拥有良好的品性就是传家宝”。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回复1 楼        文友:清粥小菜        2017-01-03 18:46:34
  谢谢及时编按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1-03 18:27:26
  问好老师,新年快乐,祝创作愉快!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