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心愿】乡村夜生活(征文·散文)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个不夜城。
华灯起,车声响,歌舞升平,只见她笑脸迎,谁知她内心苦闷,夜生活,都为了衣食住行……还记得这经典老歌吗?它唱出了繁华都市底层人民为生活拼搏的境况。有钱人寻欢作乐,没钱人强颜欢笑,努力赚钱。组成了一幅幅醉人的生活画卷。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都市依然令人向往,乡村却也让人久久回味。
不知何时起有了夜生活这个词,也许是从人们赏月开始的吧;也许从电的发明,有了灯,有了万家灯火。人们开始晚上外出游玩;也许是“饱暖思淫欲”,物质丰富之后寻找精神寄托。所以产生了“夜生活”。
记得以前农村听说哪里有过八十、九十大寿的,他子女又多又赚钱多,为了风光在村里请来一套戏班子做他三天三夜,或有的七天七夜。远近村子的人都来看。也就是这样过下夜生活的瘾。后来就是抬个竹床乘凉,数星星,听父母讲((三国))、((隋唐演义))等故事;月圆之时,小朋友们聚在村打谷场玩游戏,等到家里叫唤才回去睡觉。再后来,夜幕降临,就是把桌椅端出来,电视抬出来,电瓶搬到门口,边吃边看电视。等到电力普及,大都不乘凉了,到房间守在电视机边,吹着电风扇,看完这个,换那个。总也恋恋不舍去睡觉。有点像城市了,晚上不相往来,白天做事讨论电视剧。
现在又是广场舞,晚上请看!城里、乡下、车站、广场、小区、家门口;年迈的奶奶、年纪稍大的阿姨、年轻的媳妇、年少的小妹、幼儿园的小朋友都随着强烈的节奏动起来。有排成长方形的、有自由组合的。多的几百人,少的一个人在自家门口放个喇叭,翩然起舞。她们为了到晚上一展舞姿,只要有空就在家里对着电脑学。所以也出现一个新型行业:广场舞教练。还有一类型:基督教徒打腰鼓;年轻女子排练教会舞蹈,她们逢人家喜事、过节增添喜庆气氛。所以她们夜夜练习。
男人们则是散步,因为有这样的美丽的风景也时不时的驻足观看,女人们因为有了观众也越发跳的起劲。这样的场景怎能不叫人陶醉?
商人也察出商机,搞个广场舞比赛活动来推广自己的产品。有了这活动女人们不是更有劲?
感谢这伟大的时代,让都市的灯红酒绿不再诱人,因为自家门口就是舞池;让夫妻关系更和谐,因为她们有自己的天地;让女人们不再自卑,因为她们有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