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柳】老乡(随笔)
老乡
傍晚步行去学校,经过三桥已是华灯初上。
桥上人行道少有路人,只旁边的行车道不时有车辆闪过。见一蓝衣老人与他的小推车行车道上逆行。从背影和侧脸看,老人应该年过古稀,然而他简直是大步流星,我很努力才跟得上他。老人的蓝上衣后背印有“蓝洁刷业”字样,身前小推车上几个塑料桶几把刷子,可能他在某保洁公司打杂。
车道上逆向步行实在危险,忍不住紧走几步与老人搭话,提醒他下次走另一边的人行道才安全。老人连声答应并道谢,响亮的四川口音。老公是四川人,因此每见川人每闻川语都倍感亲切。细问之下,与老人竟还是蓬安老乡,只是不同乡,老公老家锦屏,他在石门,但距离已经很近了。
说起家乡风物,老人津津乐道,我们你一言我一语聊蓬安小吃豆干子凉粉夹馍。酱紫色麻将块豆干筋道爽滑,许多人排队买给远在他乡的亲友。夹馍的凉粉很特别,干爽够味,咬一口外酥里软,红油的麻辣瞬间俘虏整个味觉。司马相如凤求凰的故事老人不甚了了,但提起嘉陵江边的周子古镇龙角山凤凰谷小龙寨如数家珍。两次回去过蓬安锦屏,虽匆匆来去走马观花,但也留下深刻印象,总想再回去看看那里的山水,当然更有二叔一家亲人。与这位陌生老人闲聊,像是随老公一起又回到家乡。
老人很健谈,不知不觉听他讲了很多。他73岁,来安康七年了,是因为女儿嫁到这边了。女儿女婿很孝顺,非把他和老伴接来养老。女婿有个小商铺,就在三桥头,经营玩具童车之类。很快就下三桥到桥墩底下了,老人往路边指指,说他到家了。那是他女儿女婿的家,也是他和老伴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的家。那家也许是简陋的,但一定很温馨,温暖,充满欢声笑语。老人热情地邀我有空去家里坐,说他姓费,旁边住户都认得,一问就能找到他家。
挥手道别,看老人消失在暮色中的身影,才想起忘了问问他可已适应这里的生活,蒸面酸菜面是否吃得惯?还该提醒他空闲了去逛逛香溪洞瀛湖,走走我们新修的东堤,吃吃县河农家辣子鸡。对了,江北有家很地道的重庆小面,够麻够辣,他一定会喜欢……
小思绪
以前,当别人问起我,考研还是工作,我会毫不犹豫地说:考研。但是似乎从那一刻,也就是我看完整个系列的《在日本的日子后》,我知道了,人生就是这么变化莫测。每一个下一秒,都容不得你提前坚定预测。
大二转眼也就完了。从政治学转学新闻这一路,了解的不了解的,接受的不接受的,孤独的温暖的,也没必要再一一细数了。也可能只是我听从了一次自己的声音。
“沧桑过后,请别再去追溯是谁先开始向命运低头。我只求你在那一刻里静静站立。”我知道,初衷与现实,的确在你极不情愿的感情里渐行远之。但这一刻,我也不会纠结或痛悔,因为命运选择给我的,我总会欣然往之。
现在,我明白了。我不喜欢那些混乱的传播模式图,我喜欢当看到一条敏感的社会新闻我能立刻在纸上写出我的感受。我不喜欢研究媒介的经营管理和电视电影报纸的售卖,我喜欢分析镜头语言,我喜欢把一段3分钟的镜头看几十遍然后觉得真的很妙。我不喜欢考前几天的有重点式背诵,我喜欢为期一段的阅读和读书笔记。可是我知道,大学能给我的真的太有限了。它能给你90+的成绩单,能给你对付亲戚朋友的光荣大学生牌子,却给不了你现在乃至未来你想要的生活!
于是,我知道,即使我是巨蟹座、极度恋家、脆弱敏感。但也是时候要去为另一种未知的生活迈出一步。
刚跟峤峤说下周末去济南玩,忽然想起西语课下周开课。我就说,现在的我们好好学,为了以后能在我们能力范围内更好更远地去行走。爸爸说,现在他能给我的,就只有这么多。未来的路,由我自己努力和选择。他会尽他所能给我最强大的帮助。
想起那天被敏儿吓哭,现在想想,她也只是希望我们都能以强者的姿态生活。今年九月敏儿要去利物浦了,康佳要去加拿大了,峤峤和傻子也快开始雅思了,蓓蓓儿也在为留学岛国忙碌,我也快要开始西语下。我们都在未知却又充满希望的路上,燃着浅浅的梦想努力着。
一深一浅的脚印。时而鸡血时而懒惰的节奏。但无论如何,这一刻,我坚定了自己想走的路。并且,这条路上,也一直有想要携同的人,想要存在的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