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感恩传递
《感恩生活》有奖征文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圆满落下了帷幕,我为之高兴的同时,也收获了感动。每当回忆起我参与这次活动的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往事时,我时常感动得热泪盈眶。这不仅仅是一次征文比赛,而且还是一次人间大爱的回放,一次肺腑的表达,一次生命的礼赞!
不知是谁说过:“不幸的人选择了文学,文学造就了太多的不幸。”这道出了我们残疾人发自内心的最强音!由于自身的遗憾,我选择了文学创作为我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在这条充满荆棘而又神圣的文学小径上,我得到了许多位文学编辑、作家的无私扶持,他们用博大精深的爱,助推了我的成长,使我一步步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正是在他们的热情帮助下,才使百八十篇微嫩的文学作品脱颖而出,使我逐渐成长为普兰店区残疾人文联副主席、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残疾人作家联谊会会员。因此,我的心中始终装着一种感恩。
2010年年末,普兰店市残联专门协会主任吴黎红,让我以肢体残疾人协会秘书长的身份,起草明年工作计划,我马上将成立残疾人写作班、举办《感恩生活》写入了其中,从而唤起更多的残疾人参与文学创作之中。没想到我的计划一抛出,便得到了市残联党组。理事会的高度重视,已经纳入到普兰店市(普湾新区)2011年残疾人工作要点之中。是啊,我们每个残疾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得益于亲人、党和政府、社会各界人士的无私帮助与支持,我们都曾有过一段段难以忘怀的痛苦、奋斗、成功的美好回忆,在我的身上得到了最好的验证。3月4日下午,令人期盼的普兰店市(普湾新区)首期残疾人写作培训班,终于在区残疾人服务中心会议室开课了,来自各乡镇专职委员及其部分残疾人文学爱好者60余人齐聚一堂,市残联副理事长王志君主持开班仪式并作重要讲话。他说,为了努力配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跃残疾人的文化生活,达到自我勉励和不断提升的目的,我们邀请了普兰店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马廷奎,以“感恩生活”有奖征文为主题进行专题讲座,通过这次集中文学知识培训,尽最大努力掌握相关知识,为写出优秀的征文而奠定良好基础。马主席就征文活动的要求,结合对本地作家作品的品评,运用生动幽默的教学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散文和诗歌创作的相关知识,同时,对征文的一些写作技巧进行了辅导。在近两个小时的授课过程中,大家认真听讲,仔细记录,还不时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在这热烈的掌声中,残疾朋友们受益匪浅,各自的灵感油然而生,更燃起了我创造的热情。每当我回忆起重于泰山的父子情,一种强大的暖流倾注于笔端,我以父亲的眼神为文眼逐步展开,写了篇《父亲的期盼》,我一边写着,一边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这篇作品之所以能评上奖项,感恩于马主席这次培训与辅导,更感恩于大家对我热切的期盼。
感恩,不仅仅停留在自我的情感上,还要把这种情感传递给他人,送去一片温馨与鼓舞。可以这样说,在征集上来的68篇文学作品中,有近一半都是经过我修改、编辑后发出去的。我积极挖掘本地区的文学人才,我们安波镇有一位71岁老人,名叫张玉花,很有文采,瘫痪30多年,一直是儿女照看的。当我初次来到她家看望她时,她老人家像见到“大救星”似的已经泪流满面,当我把《关于举办“感恩生活”有奖征文活动的通知》拿给她时,她激动得了不得,就写下了《怀着感恩的心度过幸福的每一天》,当我用自己并不灵便的手,一个一个字从电脑里敲出来的时候,我的心情总算得到了释放,我既为她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所感动,又为自己完成一次使命而欣慰。很多位残疾人朋友,通过网络情不自禁地把自己的稿子发了过来,经过我地修改后,有的被评上了奖项。还有我在大连学习时,结识了普兰店籍的李丽莎、吴晓慧等高位瘫痪女孩,她们通过我的引荐,不仅作品已经发表在《莲城作家》《莲城文艺》等期刊上,还参与这次征文活动。在截稿日期前一天,吴晓慧由于工作繁忙,她的作品还没写完,几乎要放弃了,在我的再三催促下,她连夜写完了《是家给我力量与希望》。每看完一篇作品的时候,我的心在颤抖、在激动、在感恩,这不仅仅是他人对我的信任,而且,我在这种互动感恩的传递中,收获了许多许多……
当大连市残疾人作家兼《自强》杂志责任编辑刘海英,得知我们举办这次征文活动,将自己用一只手指头撰写的22万字长篇小说《只要生命还在》,连同《同行七千三百里》作为奖品无偿地赠送给大家,这岂止是一种鞭策与激励,更是一种感恩的升华。
生活在继续,感恩在继续,一切都在继续,望我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