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心愿】那一抹温馨的玫瑰红(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心愿】那一抹温馨的玫瑰红(征文·散文)


作者:谷荻 童生,926.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08发表时间:2017-01-04 19:26:11
摘要:青春期的情思,是一抹温馨的玫瑰红,会永远闪亮在心底。


   如果要我说,哪一部电影使我印象最深刻,我的答案毫不犹豫:朝鲜电影《卖花姑娘》。
   《卖花姑娘》在中国上映的时候,我还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当时这部电影受追捧的程度,那叫一个盛况空前。公映期间,电影院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二十四小时连轴转轮番放映。记得我父母第一次看这部电影,买的是凌晨三点半的票。
   因为觉得这部电影好看,无数人看了一遍又一遍。我们同院的一位大姐,竟然看了八遍!当时她已经参加了工作,具备了这么做的经济条件。每回看完电影回来,她的双眼都又红又肿,看上去有点像铃铛的样子。巧的是,那段时间这位大姐屡屡出去相对象,却每每失望而归。之所以这样,不知是不是她那双原本不难看,但却流泪过度的眼睛惹的祸。
   作为没有经济基础的穷学生,在《卖花姑娘》集中公映期间,我只看了一遍,还是跟着学校的包场看的。为了便宜啊,当时成人电影票两毛钱一张,而学生票只要七分钱。所以,当听到有的同学炫耀看了几遍《卖花姑娘》的时候,我的嫉妒羡慕恨可想而知。后来,当具备了必要的条件之后,我又特意补过几回课,但去看这部电影的动机和目的,已经不在电影本身。
   放在娱乐方式多元的如今,这部电影肯定不会引起当初那样巨大的轰动、取得那样骄人的成功。在那样一个单色的时代,这部电影配乐所具有的抒情、浪漫色彩,同严酷死板的政治生态、单调乏色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巨大反差,大约是它如此受追捧的主要原因。
   《卖花姑娘》吸引我的,不是它的内容,而是它的音乐。准确地说,是片中的插曲。“卖花哟,卖花哟,花儿红,花儿鲜。朵朵鲜花卖不完,滴滴眼泪擦不干……”,这柔美哀婉的曲调,引人无限遐思。一部电影的插曲,原来可以这般优美!我们当时所能听到的各类歌曲,也实在是太干巴巴、太口号化了一些。
   虽然不能随心所欲地想看几遍就看几遍《卖花姑娘》,但这并不妨碍我如痴如醉地哼唱其中的插曲。当时,在同学们中间兴起了一股传抄学唱《卖花姑娘》插曲的热潮。对于原唱中感觉不够押韵传神的字词,大家甚至还进行了一些编辑修改。也就是在那时,我跟着有音乐天赋的同学学会了识谱。在我读中学的时候,学校是不教这些东西的。
   音乐是个奇妙的东西,它与我的一些情感经历密切相关。《卖花姑娘》动听的插曲,就像一抹玫瑰色的云彩,悠然地飘进了我原本单调乏味的生活。几乎与此同时,一个少女的倩影,像一朵优雅的白云,撩动了我青春萌动期的心扉。
   就在《卖花姑娘》插曲刚刚开始传唱的那个初夏,一个一袭白裙的少女,仿佛伴着那优美的曲调,翩然飘进了我们的班级。她是从外地转学而来,虽然说不上是美艳惊人,但却有种清新淡雅的气质,同班上那些叽叽喳喳的女孩子截然不同。她不怎么言语,脸上始终挂着甜甜、带着些许羞怯的浅笑,像是跟谁都很亲近,但又保持着足够的距离。我想不出什么确切的词语来形容她,只是觉得她就像悬挂在天边的、洁白而轻柔的云朵,有些温柔,有些遥远,又有些神秘。
   这朵好似从天外飘来的白云,不由分说地让我如醉如痴了。那恬静的笑容、优雅的倩影,仿佛有股不可遏止的磁力,使我进入了一种朝思暮想的精神状态。于是,《卖花姑娘》插曲的那抹玫瑰色,也就变得更加殷红。每天傍晚放学时分,望着天边绚丽的晚霞,哼唱着《卖花姑娘》的插曲,我的心中充满了期望和渴盼。期望明天的阳光更加清新明丽,渴盼心仪的倩影如期亭亭玉立在灿烂的阳光下。从那个时候起,我明白了,甜蜜的期盼也是一种幸福。
   就像她的到来一样,她的离去也悄无声息,宛如天边飘然逝去的云朵。中学最后一个学期开学以后,她的座位空了。一连几天,那空空的座位像个巨大的空洞,把整个教室的色彩和欢乐吞噬一空。当我得知她已转学离去的时候,心情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绝望。与我而言,此后的那段中学生活,再也没有了歌声,没有了快乐,没有了玫瑰色的期盼。
   青春期的倾慕,不需要理由。在两年多的同学期间,我几乎没跟她说过几句话,更别提什么卿卿我我、亲密相处了。但是她的音容笑貌、言行举止,却给我留下了那么美好的印象,伴我度过了一段那么快乐的时光。青春真好!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青春的偶像无法重建,所以应当将其深埋心底。与她分别之后,我没有尝试过去打听寻找,甚至没有期望过与她不期而遇。我不想看到,心目中那个曾经完美无缺的白雪公主,把白雪都弄到了头顶。那个如歌如诗、飘然云端的翩翩少女,变成一个唠唠叨叨、柴米油盐的邻家老太。偶像的碎掉,往往因为日久重逢。
   如今,每当我听到或者哼起《卖花姑娘》插曲的时候,眼圈不禁会发热变潮。因为韶华难留、青春不在,也因为偶像依然、记忆永存。
  

共 188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诗情画意,蕴意无限的标题,撩拨人心房,作者以当时那个年代红极半边天的朝鲜电影《卖花的姑娘》而蕴墨,这部拍摄比较新潮、配乐非常抒情浪漫的电影,刚上映就得到大家炽烈地追捧,突出那个年代人们在大环境的影响下,精神思想非常局限甚至压抑,对于新奇的事物十分渴望。片中的插曲一时间在学校流行,引出后文从外地转学而来有着清新淡雅气质的少女,犹如片中插曲的那抹玫瑰色,给人无限遐想,她的离去也带走了那抹玫瑰色,展现青春年少时期那份懵懂的情愫。文末首尾呼应,升华主题,有力渲染激情、热烈而又单纯的青春岁月,那份无所顾忌追求心中偶像的动力。全文构思独特精妙,将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精髓发挥的淋漓尽致,清新优雅的文字,勾起很多人心中那抹温馨的玫瑰花,甜蜜的幻想,甜蜜的期盼,甜蜜的思念竟然赐予人神奇的力量,生活顿时也神采飞扬。只要心年轻,就永远拥有潮气蓬勃的青春,传递正能量,佳作力荐共赏,感恩赐稿!【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1-04 19:27:55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青春的偶像无法重建,所以应当将其深埋心底。与她分别之后,我没有尝试过去打听寻找,甚至没有期望过与她不期而遇。我不想看到,心目中那个曾经完美无缺的白雪公主,把白雪都弄到了头顶。那个如歌如诗、飘然云端的翩翩少女,变成一个唠唠叨叨、柴米油盐的邻家老太。偶像的碎掉,往往因为日久重逢。”这段文字,想必勾起无数人心中的回忆吧,很有韵味。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1-04 19:29:57
  洋洋洒洒的一篇佳作,勾勒的栩栩如生,可见老师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写作技巧驾驭娴熟,非常敬佩,学生学习了。如有编辑的不妥当之处,还请老师见谅和指点。非常感恩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期待您更多精彩,祝老师生活顺心,创作愉快!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3 楼        文友:何叶        2017-01-06 11:02:31
  欣赏佳作!欢迎朋友来晓荷投稿支持,何叶问候老师。敬茶
何叶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