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心灵】看养老金入市的宣传有感(杂文)

编辑推荐 【心灵】看养老金入市的宣传有感(杂文)


作者:阿钝 秀才,2468.84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731发表时间:2017-01-05 22:23:18

看起来,至少,对于我来说,电视真不是个好东西,因为我每次看过电视后,肚子里总免不得要生出一点牢骚来。我知道发牢骚是个坏习惯,于个人的品质和形象很有些影响,无奈先天生成的脾气和性格,要想改,恐怕也难了。
   这一次的看电视,是因为偶尔住了一个晚上的旅馆,随身带去的那本书看完了,暂时又不想看第二遍,可睡觉的时间显得还早了一点,闲得无聊,于是把电视机给打开了。打开后的第一个频道是CCTV2,里面有三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正在做一档叫做《财经评论》的节目,评论的题目是关于养老金的入市。
   大概是从二0一0年开始吧,我也有幸缴起养老保险来了,至今已有五六个年头,所以,电视里所讨论的话题,好象与我也俨然有那么一点关系。他们所说的将要入市的养老金中,在若干年以后,很可能就包含着我的活命钱的,于是就耐着性子把这个节目看下去了。
   电视里的三男一女,除出年纪最轻的一个是电视台的主持人以外,其余的两男一女当然是经济学的专家了。养老金本是一个社会领域的话题,但既然要入市,于是就上升到经济域的范畴了。所以,电视台请三个经济界的专家来做讨论,看起来倒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并没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或许,是担心研究社会学的专家因为不怎么懂得经济学的问题,弄不好会误导电视机前的观众的罢。
   养老金为什么要入市?据电视里专家所说,是因为中国的养老金已经入不敷出了,至于为什么会入不敷出,却没有说起。专家们也谈到中国已经有八亿人缴了养老金了,至于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在缴养老金,又有多少人在拿养老金,却依旧闭口不谈。
   按照惯例,作为专家,当他们面对一个话题的时候,总免不了要搬弄外国的经验来支持他的观点,这一回当然也不能例外。专家们于是就举出了如美国、日本这样一些相当发达的国家来作为立论的证据,总之一句话,养老金已经到了非入市不可的紧要关头了。
   既然是“评论”的节目,当然总要做出一点“评论”的样子来,电视台因此特意引用了一些网友的留言。只是当专家们面对网友各种各样的提问时,不是责怪观念误解了,就是埋怨口气尖锐了,而对于网友们提出的关于入市的必要性、安全性和公众知情权的追问,则一律避而不答。
   记得有一个网友提出,养老金入市后,万一要是亏了,到时候谁知道?我觉得这位网友实在有点多虑了。我觉得我们要关心的是万一赚了后,有谁知道。至于亏了后,则大可不必担心,那是一定会知道的,现成的例子比方说高速公路。根据向来所公布的消息说,中国的高速公路几乎没有能不亏的。我于是暗想:连如印钞机一样的高速公路都不能不亏,那么,在中国,究竟还有什么能赚钱的行业值得养老金去投资呢!难怪有一个网友质疑道:养老金的入市是不是在为今后的不支付而事先挖坑呢?
   节目播出的过程中,联线了一位远在日本的中央电视台的记者,请他来介绍一下先进的日本人的养老金入市的情况。凭良心说,这名记者的话是说得比较客观而公正的。他除去介绍了具体的数据,比如近几年,日本养老金入市的比例已经从原来的百分之二十五增加到百分五十了等等以外,同时也说明,其实,日本养老金的入市经验并不足以作为中国人参考和学习的典范,因为日本人并没有管理好入市后的增值和收益,日本的民众因此非常的不安,对政府非常的不满。根据这一点,这位记者当场提醒,不能对养老金入市抱以过份的希望。
   可是我们的专家们在联线结束后,只是选择性地对于百分之五十的入市比例拿来与国内的百分之三十作了一个比较,比较的结果是这个比例是“很稳健”的,“风险很低”!而对于日本人的不安和不满,以及记者本人的忧虑和提醒却置若罔闻,竟连一个字也没有提起。
   尽管专家们和主持人对于联线记者的忠告无动于衷,不过,我却很为这位公正的记者捏了一把汗,这是因为,记者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他竟敢在全国性的节目中说这样的一番话,说实话,于他的饭碗是很不利的,所以,我有点替他担心。
   从几位专家的谈话里,所表示出来的意思不是养老金能不能入市,要不要入市,而是必须要入市!三个专家,包括主持人在内,自始至终都没有一个人站在民众的立场上对养老金的入市提出各个方面的疑问,并给予中肯的建议。只是异口同声地一致强调了两点,一点是“正常的情况下”,另一点是“政府有控制风险的措施”。至于当遇上“不正常”的情况时怎么办,政府又有什么样的“控制风险的措施”,大概是由于天机不可泄露的原因吧,反正我是没有听到。因此,我很怀疑他们是负着某种使命而来做这个节目的,至于这命是谁之所使,我却不知道。有一点倒是可以肯定的,他们决不是受了缴纳养老保险的人之所使。
   有一位过去的名人曾经说过一句很刻薄的话,他说:我向来不惮以最坏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如果这句话允许套用,那么,我也可以斗胆说一句: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的专家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没有操守到这地步!作为经济领域的专家,对于八亿民众将来赖以活命的养老金竟毫无敬畏之心。他们丝毫没有站在民众的立场上,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提出正反两方面的中肯的分析、见解,特别是建设性的建议,只是异口同声地在那里为决策者摇旗呐喊。这样的评论决不是评论,更不是讨论,而明明就是在做执行前的宣传,是在对前途未卜的决策作“万无一失”的宣传。说得直接一点,这只不过是一档精心策划的广告罢了。
   根据多年来的经验,要想一个决策的成功,依靠的关键只能是客观的分析和科学的管理,而不是一哄而起的精彩的宣传,这在中国是有过许多血的教训的。只是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决策的不成功从来都不需要有人来为当初的宣传负丝毫的责任,要是真到了那个时候,只需凭着专家们渊博的见识和滔滔的口才,就满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出一大堆甚至几大堆理由来为他们当初曾经的宣传做辩护了。并且,在辩护过后,他们照样还可以到另外一个场合里去作比先前更为精彩的宣传,因为宣传从来不是白宣传的。
   不过,宣传归宣传,但节目中有一句话终究还是极值得玩味的,四个人当中是谁说出这样的一句话,我搞不清了,只记得这句话是这样说的:养老金不是救世主!
   这实在是一句极度深刻的话,几乎算得上是整个节目中最有参考价值的一句话,按照我的肤浅的理解,从这一句话里就生出了一点新的怀疑:既然养老金不是救世主,那么,包括我在内的八亿缴了养老金并一心指望着用这养老金来了渡残生的人们,又该用怎样的方法去寻找另外一个比养老金更可靠的救世主呢?
  

共 26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谈养老金入市问题的文章,作者为什么会撰写这篇文章谈了具体且生动的理由,小编读后,深为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所感动。是的,养老金关系着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不关心养老金的人恐怕没有几个吧。作者详细地描述了那档评论节目中,三个专家对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所作的阐述,却没有谈到如何避免入市所带来的风险,确实看得让人头大。还有养老金不是救世主的说法,也很新鲜。对于靠养老金过活的人来说,敲响了警钟。看来,得想方设法寻找养老金之外的东西养老了。只是这个东西是什么,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感谢赐稿。期待下一篇精彩。【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7-01-05 22:23:48
  谢谢作者带来的稿件。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7-01-05 22:24:09
  拜读了,期待下一篇精彩作品。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17-01-05 22:24:31
  问候朋友新年快乐!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4 楼        文友:雨春        2017-01-23 15:18:50
  感谢赐稿心灵之约,期待更多精彩再现!
走别人踩过的路肯定是一条非原创的路,所以地铁成了现代城市的毕由之路!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