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柳】邂逅(随笔)
我急急忙忙赶到车站,买好票,跳上车,正在东张西望寻找座位。
“就坐这里吧。”一个热情的招呼声传入耳膜。
我掉头一看,就在我身旁的第二排座位的靠窗边坐着一位老人,满脸慈祥,正对我微笑。
我倍感温暖,对她莞尔一笑说:“好的。”
我开始仔细端详这位老人:瘦瘦的,如同我那曾经在世的母亲,但她却精神矍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一头花白的头发,自然舒卷。她的手上拿着一小枝洁白的茉莉花。
“好香啊!”我说。
她一边摆弄着那茉莉花,一边粲然地说:“是的,我自家凉台上种的,开得很好,我出门时便顺便摘了一枝。”她那言语神情里透出的,不仅仅是对花的喜爱,更有的是对生活的激情和热爱。
我很受感染,心想,她大约应该有七十岁上下了吧?还能对生活保持如此的激情,真不简单呀。
她很健谈,主动对我说:“我去永河走亲戚,吃状元酒。现在至少要赶(送礼)这个数。”
她向我伸出4个手指头。接着又说:“我的侄儿媳妇瘫痪了,这一趟去至少得花一千多。”
她总是微笑着,语调里没有一点点花钱太多的沮丧和懊恼,倒像是终于把钱派上用场了,满溢着的是幸福和快乐。
“你到哪儿去呢?”她问我。
“去长宁,一个很好的同学的父亲去世了。”
“哦。他多少岁?”
“可能七十岁左右吧。”
她非常平静,非常祥和,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不紧不慢地说:“这呀,总是倒着来。你瞧我,都已经93岁了。我的侄子,也在几年前就去世了。”
“93岁了?!”我很惊讶,“老人家,您好健朗!”我由衷地感叹。
她说:“前几年不行,现在好了。我家住四楼,几年前还要扶着楼梯才能上去,现在不用了,直接就能上去了。”
天哪,我家也是四楼,我这么年轻,有时上楼都还感到腿软无力,93岁的她,竟能直接上去!
我还没有回过神来,她又侃侃而谈了:“多亏了我的干儿子,给我打了那种针,100元一支,每个周打一针,打了一阵子就好了。”
接着,她又给我讲了她与她干儿子的故事。
几十年前,她是裁缝,她与她的一个客户结成了姊妹。妹妹的家在农村,生活艰苦。妹妹的儿子因镰刀伤了脚而得了破伤风。妹妹无钱给他治病,百般无奈的说:“死了算了,反正这么几个娃,养着也吃力。”她把妹妹大骂了一顿后,想方设法凑了40多元钱(那时的40多元钱相当于现在的好几千块钱——她插说),强塞给妹妹,叫妹妹把孩子送到泸州市去看病。后来,那孩子得救了。现在,那孩子成了一个名医。——这就是她的干儿子。
她给我讲这个故事,只在于告诉我,她的干儿子为什么会对她这么好。她说,只要她的干儿子得知她有点不舒服,便会立即开车来接她去看病。
我忽然想到了禅理中的“因果报应”,难道这不是她的乐善好施和慈悲心怀种下的果吗?
炎炎酷暑,太阳已升到半空。我提出和她换座位,她不肯。我把窗帘放下,以便挡住骄阳。我见她的脚边放有两瓶酒,——大概是要送给亲戚的吧。腿上还放有一个纸袋,纸袋里的东西虽然不是很多,但我想肯定会增加腿上的温度。于是,我提出要帮她提,她依然不肯。
但她却非常感激,顺势就要把手上的茉莉花给我,并说:“你是一个好人,拿着吧,可以避避汗气。”
她可真懂得感恩啊!就这么一点事,还多半只是我的想法而已,她就要想方设法谢我!
一路上,她都在和我攀谈,讲她的子女,讲她的亲戚,包括一些原本不是亲戚的亲戚。言语间,总是充满了对他人的感激。我想,93岁的她,不可能没有经历过风风雨雨,只不过,她都能淡然处之吧。
“我到站了,以后到我家来玩哦。”热情告别后,她提上两个包,步履稳健的下了车。
目睹她渐渐远去的背影,我似乎忽然明白了,为什么93岁高龄的她,还能如此健朗,耳聪目明,口齿清楚,反应敏捷……
健康,快乐,长寿,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企盼,但是,我们是否真正掌握了其秘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