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柳】自制春茶,乐在其中 (随笔)
每周仅一天休息时间,几乎全部用于登山。山总是那座山,却因一年四季景不同,玩法不一样,而乐亦无穷无尽。
春天来了,山上成片的茶树抽出了新芽,嫩生生的,缀满枝头,黄绿色的新芽和深绿色的老叶相衬,煞是可爱。
这茶树,原是属于生产队的,现在,却因无人照管而成了野茶。
芽行茶林,采摘新芽,透过叶汁溢出的芳香扑面而来,沁入心脾,令人全身清爽。
第一次制茶,按照同事(也是外行)所说的方法,再加自己的想象和理解。一斤左右的生茶叶,两个小时以后变成了成品。拿来与买的茶叶相比,看其外形酷似,成就感油然而生。泡杯尝尝,色泽诱人,清香可口。心里那个美呀,真是难以言表!
第二天上班,便把自己制作的茶叶带到办公室,请同事们品尝,分享快乐,集思广益,也有显摆之成分。十二、三人的大办公室,能喝茶的,都来尝尝。听到同事们的声声称赞,并不去深究其“含金量”,只管自己快乐就行。生活不就是应该这样吗?简单就是快乐!
一位同事在仔细品咂之后真诚的说:“下次炒的时候,还可以再炒‘老’一点,因为清香之中还夹着一丝‘生’味。”“好的。”口里答道心里却在琢磨:都已经干了,还不老吗?恐怕这“生”味不应该与炒的时间有关吧?对了,怎么没想到上网去查查炒茶的具体方法呢?
回到家里,上网一查,这才发现,原来我的制作过程中果然少了一环——“杀青”。即先用100°以上的高温翻炒3——5分钟,然后才用微火烘烤搓捻。而我,却直接进入了第二步。我想,恐怕那“生”味就源于此吧?
下一个休息日如期而至。上山采茶,再次制作。
第一锅,严格按照网上所说,先用100°以上的高温翻炒3——5分钟。不曾想,还不到两分钟,便发现也有茶叶开始焦糊。赶紧熄火,选出焦糊茶叶。这才明白,“死读书”会“读死书”的。明知这锅茶已经完了(虽然只烧焦了几片,也肯定会有糊焦味的),却还是把它制成了成品,就权当是一种纪念吧。茶亦如人生,哪能没有一点焦味?五味俱全才会色彩斑斓,失败是成功之母嘛。
第二锅,先把火量调到感觉合适的程度热炒两三分钟,待茶叶变软后,便立即改用微火烘炒,并随时灵活调整锅内温度。炒时,尽量做到了手不离茶、茶不离锅、揉中带炒、炒中有揉、炒揉结合、连续操作,经过杀青、揉捻、搓团显毫、烘干四个步骤后,再次出了成品。赶紧泡来尝尝,自觉色、香、味俱全,心里实在美极了!
品着自己制作的春茶,全身每一个毛孔都透着喜悦和清香!这是劳动的快乐,生活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