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月忆】正月出门儿乐趣多(散文)
一
走亲戚,在乡下叫出门儿。就是过年后,正月走亲访友。
小时候,正月我可爱出门儿了。虽然性格内向、害羞腼腆,不太愿意见人;见人也打怯说话,在街上能避则避;避不过的碰了面,主动热情客气地打声招呼,下面就不知说什么好了;常是傻傻地站着,笑眯眯看着对方,等待对方开口把话题接续下去。但是,我却依然愿意出门儿,并一门心思地享受出门儿的乐趣和超值福利。
那,性格内向,为什么还爱出门儿呢?哈哈哈,瞧你咋问这么直?真不好意思!还用说么,不就是图哪点……好吃、好玩儿的,糖果瓜籽点心花生桃酥糖球。这你都不懂?大人怎么这么笨。
那时候,对我们小孩子而言,正月出门儿可是顶好的美差。孩子们没一个不爱出门的。为什么?因为太穷,没吃没穿没玩的。而出门,经常可以满足这些美好愿望与需求。还有,大人们总是众星捧月般宠着你!这很享受。
孩子们都想出门、都爱出门、想争着出门,但却不好意思说出口。只是在心里默默地等待、期盼,眼巴巴地盼着大人,能把这样的好差事搁到自己头顶上。一旦家长安排去出门,立时满心欢喜高兴得要命。谁不想去出门?那意味着又有了好菜、好饭、好茶、好糖、好点心,可谓让“五好盛宴”砸中了。
出门儿,有糖吃:我算过,出一次门,平均能吃五六块儿!这块没吃完,主人又送上一块,还一个劲说吃、吃、吃多吃点小朋友,回家时布袋里还给塞一些;出门儿,总是吃好饭好菜:主人不停地招呼来、来、来搛菜、搛菜别撂筷儿,俺就响应号召、听他指挥一个劲儿硬吃、嘴巴忙累得要命,皮囊撑得鼓鼓的。正月在家里,哪能顿顿吃莲子大枣饽饽大鱼大肉?常得吃糕,我最嗝佯糕啦,老黏牙!有时还酸溜溜的,可能是引子发酵过头了,简直吞不下去;出门儿,有压岁钱,这其实才是其最大的诱惑与魔力。尽管,一般仅有一元、五角甚至两毛钱。视亲戚家的经济条件而异。我们一个孩子,能图什么?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还没在脑子里诞生扎根。图的也就是糖呀果呀鱼肉饽饽。
出门儿,能提升“学位”:是孩子不假,却能和大人平起平坐,饭桌面前人人平等,小小儿一下子“长”成大人,直升好几级;出门儿,可以当客人:毛孩子,滥竽充数?小客人也算客呀,“职称”由孩子一高儿蹦到贵宾。试问,在自个儿家,谁把我当客人、怎么当客人?根本就当不成嘛!想当也没法当!出门儿,吃饭前还喝茉莉花茶,可香啦,像花儿一样。平常日子,这种香味一年都闻不到一次!香茶水还就着香又甜的桃酥吃,双倍香呢。还有,主人在桌上陪客权儿真大,饭和客都要听他指挥。我长大了也要当主人陪客。
二
每次出门儿,母亲打点好了,我们拐上篓子就乐高高地上路了。1960年代时我还小,是爸爸骑车带着我。我坐车前横梁上,或车后座上、胳膊拐着干粮篓子。70年代,能自己骑车了,常与哥或妹结伴一道去。有时一辆车打不开点,我和哥常步行10几里去看姑和姨。穿着蓝灰色棉袄棉裤,戴着蓝色棉帽子,沿曲里拐弯上塂下堰的乡间小路,走过几片山峦、几道丘岭、几条小河小桥小树林,就到了郝家埠姑家。80年代,经济条件稍好些,家里又买了一辆车。同时去几家出门儿车也够用了,不必再步行。
有时,我和哥哥一人一个出门儿篓子,由于经常不止一家亲戚。比如去看姑姑,要一便儿看望伯伯——姑父的亲哥,还要拜望妹妹的干爹干妈,他们同住一村,都要走一遍。一篓子礼物就打不开点。再如,去后半城看姥姥,也要同时看望舅舅、本家的三个哥哥三家。
正月走亲戚的路上,会遇到许多步行出门儿的陌生人,男女老少人来人往,大多穿着新衣,偶尔有一半个骑自行车的。大家面相身材不同,却都把节日喜庆的心情放在脸上。盖住了平常苦日子的愁眉紧锁。
那时的冬天特别冷,简直能冻死人。手脸生疼耳朵疼得感觉要掉了。但只要想一想,小路尽头的中午有好菜好饭糖茶点心,心里就又暖又甜,一下就不冷了。天是冷的,风是狠的、身是苦的,但心是热的、笑的。
路上,常见两个人结伴一起出门儿,一个篓子二人轮流拐;或大人拐着篓子,小孩在一旁跟着走;也有的推着木质小推车,车上坐着童稚或/和老人,车一边或上面还绑着干粮篓子;大人还有俩胳膊一边拐一篓子的,也有用布带或绳子、围脖把两个篓子连起来,搭到肩膀上背着,身前身后各一个;个别骑自行车的,常常车前后带着孩子,有的车前一个后座两个紧搂一块儿共带仨小孩。
我和哥哥步行出门时,篓子轮换拐着轮流休息,一人拐一会儿。走不多远,胳膊被篓子勒得生疼。边走边拉着闲呱、谈论看过的老电影、广播网节目、相声等。聊到尽兴处边说边笑。眼睛也不闲着,随意瞟着远近的田野、阡陌、树木、山水风景。它们一直跟着我们的脚步一颠一晃微微抖动、漂移着。
三
老辈子出门儿,都带什么干粮礼物?枣饽饽、莲子、糖果,有时还有一方玉米面蒸糕;糕,取的是其谐音吉意。外加钙奶饼干或一袋沙琪玛、油炸甜指头等。在上面搭一条有红花图案或双喜字的毛巾,盖好干粮。一定要有、绝对要有一斤桃酥,去供销社代销点买,现买现包,称完桃酥放到正方形棕灰色劣质纸上、摞成四方形包好,以棕色细纸绳打个十字捆扎,上面贴一张有吉祥字样、图案的正方形红纸封贴。若无桃酥,那这一篓子礼品就显得不太够档次,在乡下人眼里便有失面子、低人一头。等于说:俺家穷、买不起。
桃酥的油水隐隐地渗出纸外,草纸变成了一片片油渍的“油纸”,这在那个吃不饱穿不暖、吃不到点心的年月,在年少的我们眼里散发出无穷魅力,看着它简直垂涎欲滴拔不下眼睛。那醉人的芳香,至今仍在我舌尖赖着不走、萦绕回荡。
在家里,春节也吃不到桃酥!过年买一半斤桃酥,那可不是吃的,是专门留着出门儿“看”的和正月侍候客。出门儿的这斤桃酥,因代表满篓礼物的身份地位,主人是不会留的;想留也不好意思,当然客人也不舍得;万一留了,主人会被认为贪财不懂事;特别是,留下也没什么更好的礼物换回来,桃酥是那个年代农村最高级的点心,当时还见不到蛋糕。若留下桃酥必须再换上桃酥。这些“乡下潜规则”不用说,双方都明白、都默默遵守。同样道理,主家也不随便多留干粮,不能光留不换,乡下默认的惯例是,留下一样要再补上一样,否则就算占了便宜。
所以,出门儿走一正月,这斤桃酥便原封不动、旅行归来、不会易主。
这一切,都是贫穷惹的祸!
四
长大一点出门儿,便跟着喝酒。宴席的程序是,先吃茶点糖果瓜籽花生,然后喝酒、最后吃饭,饭后还有茶水和水果——上好人家才有这末一道。
上酒前,先吃点心、桃酥。一人一般只吃一个桃酥,最多两个。这一步核心在慢和品,必须有足够的时间,足够慢才有味道,才够那个派。形式很重要。要看主人的速度节奏,不能快,可以慢,慢不封底,越慢越好。看主人一口咬多大,学着点;所以,一个桃酥分多次才能吃完,一口只咬一点点,桃酥放到盘边上,放下筷子喝口茶,说一阵话;主人领头,再吃一口,呷口茶水,再放下又聊。依此循环。话题也不能乱讲,必须是好话,过年的话,吉祥话。
每个桃酥都需要同时开始、一块吃完。万一你吃快了、先吃完了,别人还没吃完,就干扰了陪客的节奏。就显得尴尬、做客功夫不及格。究竟吃几个桃酥,要看主人的言行暗示。主人若只是例行公事牙祭一声吃吃,你就不要再搛;若坚定执着的硬逼着你再吃,不吃不行,或搛一个送到你眼前,把你逼得实在没法子不吃了,这时才应再动筷子!
若主人吃得慢,你就得磨蹭着也慢。要有足够多的话,把这慢节奏的漫长时间空间填满,场面才不尴尬。若冷场了、没话了,大家都感到难看,别扭不自在。
一顿饭,最多吃到两个桃酥,主人还会叫吃,吃吃吃、来来来、搛搛搛。大家心里都有数,都不再搛了。然后主人撤下点心碟子。开始上菜喝酒。尽管心里想吃、希望多吃,猛填空了一年的肚皮、喂馋虫,却根本不好意思。脸面永远占据上风。
大脑急速旋转、寻找词汇,有话时好说,可是我偏偏没话,从小不会聊天,就没话找话说;或闷着头,使劲想,说什么话、有什么过年话、吉祥话?有时想来想去也想不出,就焦急心慌。有时实在无话,脸都憋得红了,看看这个瞅瞅那个,不好意思,自己心里砰砰打鼓,觉得老沉老沉。
我小时候说话口吃,做客难度就更大了。如果大家在说,我插不上嘴巴,因为口吃,每说一句话都很不容易!想不起来时,就使劲想;终于想起来一句,瞅准机会、下定决心一张嘴,正好别人也开口,撞车了!赶紧让贤,自己闭上嘴巴。这一下心里彻底方寸大乱,心脏砰砰直跳,更不好意思,像做了见不得人的事。
可见,那一桌好菜好饭,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享用的。出门吃客饭,也不完全是轻松、愉快、容易的事。需要付出成本和代价的。
五
出一趟门儿,在孩子眼里,等于开了眼界、见过外面的大世界。那简直可以形象地譬如是出国留学一次。是个不大不小的荣耀。出门儿一回,仿佛身上都有了光环。都以有远亲戚、能有出门儿机会自豪。因此,出门儿凯旋,便有故事素材。跑到街上、街坊邻居门口,在小伙伴面前显摆显摆,说哪天上哪里出门儿了,看姑姑二姨三舅舅,还吃糖啦,姑姑家有好几盘子糖哪!舅姥爷家还有钙奶饼干,姨家有青香蕉红香蕉大苹果……
许多家里不太用出门。比如亲戚少,或太穷,没人来出门。有亲戚,如果太穷,亲戚也常常不愿意来串门儿。大家心里多多少少都有些势利眼、小市民心里。还有就是,七大姑八大姨大多在本村,也不用出门儿——对孩子而言。那么,童少就惨了。孩子们也暗中互相攀比,谁家的亲戚远,年年有机会出门,谁家的亲戚富裕等。而且,出门儿距离越远,仿佛眼界越广、见到的世界越大,越有资本、地位越高!所以,出门少或捞不着出门的孩子,就眼红,可眼馋别的小伙伴啦!
有小数村民,从来不出门儿,或很少出门儿。是由于各种原因、贫穷、或特殊情况,致使亲戚少或没有亲戚。那可就苦了天生偏爱出门儿嘚瑟的小孩了!
出门儿,有时还能得到亲戚主人的额外礼物,如赠我土制小老虎、小猫小狗、土造娃娃,都涂了大红大绿的彩色,很夸张,全是年画的味。头与身子一般是软连接,一拉一压会咕咕嘎嘎乱叫。在那没有玩具的年月,这个小东西足够我喜爱、把玩、快活三年了。回来把它摆在三屉橱上,一天能摆弄好几次。
贫穷与富有都是财富,她俩站到一块才相识、相知、握手。没钱的岁月,一再告诉我,今天的美好来之不易,要不忘过去、感恩昨天、珍惜现在。您听,她至今还在讲呢。
感谢碧波老师的编辑,
辛苦了!
衷心感谢,主编的认可,好评!
祝好!
晚上好!
感谢您的认可,好评!
顺祝社长——
如意,顺利!
谢谢关注!感谢阅读拙作!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