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李永红的慈善情怀(散文)
认识李永红是在2014年4月14日,那时我和张文江拍了个残疾人席选社的纪实片,发到《山西慈善杂志》编辑部,想通过山西慈善这个平台救助一下席选社。他从《山西慈善》杂志副主编李锡堂知道了这见事后加了我的QQ。在聊天中得知他和我是老乡,家住垣曲县蒲掌乡,也是一位爱心人士,他一直都在帮助席选社,看了我拍的视频,得知席选社身患多种疾病,特别是饱受尿失禁折磨,一个冬天三条棉裤都被尿腐蚀烂了,生活已经不能自理。很是着急,五月份专程从太原赶回来看望席选社,不仅带来营养品而且还为他治病奔波,我们在席选社家不期而遇,一见如故。他和我谈起如何帮席选社康复治疗事宜,还要每月出100元钱让我找个护工定期帮席选社洗一下衣服,晒晒被子。为了解决席选社尿失禁的问题,他马不停蹄,四处奔波,找医生咨询、跑药店、联系厂家,先后买了几十个不同种类的接尿器。他那种执着和热情深深打动了我。我曾好奇地问席选社:“永红是不是信佛的?”席选社说:“信佛不信佛我不清楚,不过他确实有颗佛心。”席选社病重住院期间,他曾多次到医院看望,并送去慰问金,席选社病危回家静养期间,又多次骑摩托车到他老家看望,给他送去山西慈善的杂志、稿费。得到席选社不幸病逝的噩耗时,远在太原的他又委托我给席选社送花圈遥寄哀思,让我很是感动。
后来我在《山西慈善》杂志2014年第二期,志愿者园地栏目看到李永红写的一篇文章《行走在慈善的路上》便对李永红有了更深的了解。得知他二十多年前上初二时就开始做慈善了,他出生在农村,那时他家里很穷,在那个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年代,他就从父母给的几块钱生活费里抠省出保命钱捐给希望工程,去资助吕梁地区临县兔坂镇太阳村的一个叫乔云峰的小学生。
1994年,高中毕业的他因家庭贫困无缘大学梦,便开始出来闯世界,过着颠沛流离的打工生涯,虽然食不果腹,经济拮据,争扎在贫困线上,但仍然念念不忘做慈善,没有多余的钱可捐,就无偿献血。从2006年以来陆续献血7次,献血累计达2800cc,2007年国庆节那天他郑重填写了《捐献造血肝细胞志愿书》成为一名光荣的捐献造血肝细胞志愿者,并收到中国造血肝细胞资料库、山西省分库管理中心颁发的“人道、博爱、奉献愿生命同歌愿真爱永存”的荣誉证书。2011年元月2日上午,他响应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的号召,来到血液中心二楼,经过70分钟的分离过滤,顺利捐献了2个单位的血小板造血肝细胞。太原市献血委员会办公室、太原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联合给他颁发了定期献血关爱生命“的牌匾。
2013年9月份,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看到山西慈善总会的牌子,接触到“微基金”这个名字,他又加入了山西慈善总会爱心基金会,并每月都向“微基金”捐献200元钱,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一个有固定收入的人,每月拿出200元作慈善可以理解,然而作为一个没有固定收入的打工族,每月拿出200元做公益,确实不易。为了让慈善事业做强、做大,他四处奔走宣传慈善事业,他借在《山西发展导报》工作的机会,利用《山西发展导报》这个舆论平台,宣传爱心“微基金”项目。把慈善事业做大、做强。
2016年6月他又成立了一个草根慈善公益组织,招募全国各地爱心人士,一对一结队帮助那些品学兼优,家庭贫困的留守儿童,为他们募捐学费,让这些孩子完成学业,目前已经联系北京、太原等地爱心人士与山西省十几名贫困儿童对接成功。昨天又接到他的电话,要我把爱心人士送给我县受助孩子的新年礼物——四个护眼台灯寄给我,让我转交到孩子手中,他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再次让我感动。
常言道:“一个人做一点善事并不难,难得是一辈子做善事。”永红常说:“如果不做慈善,觉得心里就空落落的”。永红的慈善情怀可圈、可点、可敬、可佩!世界因他而变得很温暖。慈善让他的人生变得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