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我的红色家园河北阜平(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我的红色家园河北阜平(散文)


作者:太行飞剑 举人,5858.1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606发表时间:2017-01-10 21:30:22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至三十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去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成为当天的头条新闻。看了这条新闻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阜平县是我的故乡,是我的父老乡亲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也是我父亲参加儿童团抗战打鬼子的地方。它承载了我太多的思念和追忆。
   阜平县位于河北省西部边陲,西北方向与山西省的五台山、繁峙、灵邱还有本省的涞沅四县接壤,东南方向与唐县、曲阳、行唐、灵寿、平山相连,是北岳恒山余脉中的一个人口不多而地域辽阔的山区县。在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开始的时候,全县只有九万人口,儿面积却又两千四百余平方公里,人民居住分散。境内山岭连绵,沟壑纵横,道路崎岖,交通不便。全县耕地不足十万亩,且大部分为贫瘠的山坡旱地。且为少数地主富农占有。因此,广大农民无地或少地,是有名的“糠菜半年粮”的穷乡僻壤。文化教育事业也很落后。全县只有一所简易师范学校、完全小学三所、女子完全小学一所和为数不多的初级小学。百分之九十的人民群众处于文盲和半文盲的状态。受过中等教育或者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屈指可数,并都在外地。由此可见,在共产党没有到来之前,阜平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都落后的山区县。
   那么阜平县是怎样在抗日战争中成为晋察冀边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的呢?
   一、阜平是这样成为政治军事中心的。阜平人民以勤劳、刻苦、诚朴著称。并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一九二五年阜平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组织,一九三一年中国工农红军二十四军进入阜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创立了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在华北地区树立了一面红旗。虽然一个月就失败了,但是其历史意义格外深远。从此在阜平人民中间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一九三三年中共阜平县特别支部成立后,共产党的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全县党员达到三百余名。在党的领导下,组织发动过多次农民抗租粮、抗捐税、抗奸商盘剥(如砸盐店)和学生罢课的斗争。一九三四年党的组织遭到破坏,在一些地下党员和党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仍然秘密的组织革命活动。在中国共产党中央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下,团结进步师生和知识分子,以编印报刊等形式在人民群众中间不断地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一直坚持到一九三七年秋天,平型关战役以后,根据中央的决定,晋察冀军区宣告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接着建立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聂荣臻元帅、肖克将军率领军区司令部、政治部从山西五台山进入阜平县城,驻扎在县城文娴街。驻扎当天立即展开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工作。阜平的乡亲们都不会忘记:在一一五师政治部达到阜平县城当天,他们立即开展了抗日宣传活动,到处刷写标语,散发抗日传单,热烈进行街头宣传,顿时“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日本狗强盗滚出中国去!国家危亡,匹夫有责!鬼子不投降,就叫他灭亡!”等等标语口号铺天盖地布满了全城,立刻出现了一片热气腾腾的抗日景象。阜平的人民群众看到八路军抗日坚决、军纪严明、买卖公平、说话和气、秋毫无犯,都高兴的说:“红军又回来了!”从此在阜平开创了全国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一九三八年底,全县中共党员已经达到四千一百余名,约占晋察冀边区党员数字的百分之四十。一九四四年底这个数字猛增到了一万一千余名。占阜平县人口的百分之二十。由于阜平县在地理上、战略上的特殊位置,因而阜平县成为日寇对我北岳山区一再发动围攻、扫荡的中心目标。日寇妄图占有阜平县,然而他们办不到。因为阜平县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边区军民的团结一致。阜平的抗日战争真正体现了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领导核心作用。至此阜平成为晋察冀边区的政治、军事中心。
   阜平作为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中心,它在斗争中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首先,敌我斗争形式主要是“围攻反围攻”、“扫荡反扫荡”、“蚕食反蚕食”。在抗日战争期间,日本鬼子每年都对阜平县进行一、两次扫荡和奔袭,一般一次扫荡要两个多月,最多一次达到三个月。针对这种情况,阜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了对应的反扫荡、反围攻和反蚕食斗争。
   其次,日寇对阜平的扫荡是极其残酷的。他们对阜平实行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特别疯狂。每一次日寇都采取集中优势兵力,配合飞机狂轰滥炸,乃至放毒气、细菌,采取四面压境、分进合击、多出设点,反复清剿的方法。妄图一举摧毁我们的抗日根据地。据统计八年抗战中,鬼子在阜平烧毁房屋十四万间(包括重复烧毁的);杀害无辜群众五千余人;由于战争引起病疫致死的不计其数;
   第三,阜平人民的抗日斗争充分体现了“人民战争”的性质。在八年的反扫荡斗争中,广大群众(包括少年儿童团)加强了站岗放哨、传递信件、开展锄奸工作;实行彻底地坚壁清野,组织群众转移,保护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保护公粮、公物、公款不受损失;保护干部、慰问伤员;实行劳武结合,搞好战时的生产和生活等。同时组织了民兵和地方武装,开展了地雷战,涌现出李勇等一大批爆破英雄。阜平被称为“每一个村庄都是堡垒,每一个人民都是勇士,绝非轻易撼动之地”。
   第四,阜平是模范根据地的模范县。由于阜平是边区领导机关所在地,阜平县的抗日斗争直接接受到党中央的指导和帮助,所以做的格外出色;阜平是一个“完整县”,在敌人扫荡的空隙里有一定的和平环境,这样就可以抓紧时间开展“建党、建政、减租、生产、教育、群众文艺活动、统一战线”等工作;这样可以巩固后方,加强我们的力量。
   总之阜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创建、巩固和发展晋察冀边区,对支援人民军队做出了很大滴贡献。八年中,阜平人民的优秀儿女参加边区子弟兵——八路军的人数达到四千五百多人,占全县人口的百分之五。“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先进事例不断涌现。其中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有七百五十余人。与此同时,阜平还向周边地区输送了大批的干部和工作人员。阜平县的军属(包括干部家属)占全县总户数的百分之七十五。每四户中有三户有人参加革命工作。
   二、阜平是这样成为经济文化中心的。由于边区的机关建在阜平,所以医院、学校、报社等都在阜平得以创立和发展,从而推动了阜平当地的文化教育事业在战争中得到了独特的发展。这也是人民战争的一朵奇葩。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一日,由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办的《抗敌报》在阜平县创刊,向全区发行。当日成立了抗敌剧社与之相呼应。多方位的宣传和组织抗战活动。一九四零年十一月七日,《抗敌报》改名为《晋察冀日报》。《晋察冀日报》是中央的机关报,它发出的是党中央毛主席的声音。它使得阜平人民的抗日战争有了明确的目标和政治方向。《晋察冀日报》像一把进军号,它总是在对敌斗争的关键时刻把中央的政策和群众的反应发布出去,以便指导根据地的工作。同时和把敌人对根据地的迫害告诉世界人民。以争取世界人民对根据地、对全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持。
   在文化方面,一九三八年在党领导下,恢复了三所完全小学和各村的小学,还在一些区增设了高小班,大量举办校外儿童和成人的识字班、夜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文化和学政治活动。使阜平人民群众的政治文化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根据一九四零年二月统计,全县二百二十个行政村,建立冬校六百一十八处,学生二万三千二百六十三人,其中妇女七千九百七十八人,儿童三千七百三十人,教师八百三十人。另外还实现了每个村一个读报组,一个剧团,一个黑板报的文化目标。由此可见,在当时的条件下文化事业的发展程度是比较高的。
   一九三八年六月十七日,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胸外科专家白求恩大夫从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白求恩医院在阜平县境内的活动,不仅给阜平人民看病治病,还带动了地方医疗卫生事业的长足发展,实现了每一个存都有接生员、每一个区都有医药合作社的目标,解决了一些人民群众缺医少药的问题。
   在经济方面开展了春耕生产运动,军民合作治理大沙河和胭脂河,整理土地修理滩涂,建立水利工程,整理梯田,大大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本县境内生产的发展。到一九四五年的时候,基本上实现了家家有吃穿,每户有猪圈;一村三个母猪,每村合伙养一群羊,三户一头牛的生活水平。不仅仅如此,还创立和发行了边区货币,利用价值规律阻止了货币和产品的外流,保证了边区的物资供应。最令人难忘的是,晋察冀边区政府根据阜平山区的特点,号召人民群众大量种植红枣。因为红枣适应山区的环境,易于种植和收获,可以当粮食也可以当蔬菜。从此发展了阜平的红枣生产,指导如今人民群众还喜欢种植红枣,还有小米和红薯都是边区号召阜平人民种植发展起来的。这些农作物实实在在地解决了边区人民的生活困境。
   ——这就是阜平成为晋察冀边区文化教育和经济中心的过程。
   三、结束语。我的故乡在阜平县,我的父辈是跟着共产党打鬼子而成长的。我从小听父亲讲过无数遍打鬼子的故事。自从看到人民日报征集“红色家园”的文章以来,我脑子里只想一件事,怎么才能用文字反应一下阜平人民的红色记忆呢?想来想去最令阜平人民最骄傲的莫过于阜平曾经是晋察冀边区的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卫生和经济的中心。许多在阜平工作过的老干部,不仅是怀念阜平的小米、大枣、烟叶,更重要的是怀念战争年代人与人之间的那种骨肉亲情。所以我写了这个题目,以此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和长征80周年吧!希望那些还在世的老干部看了我的文章,回想起那些峥嵘的岁月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希望我们的80后、90后看了我的文章,明白抗日战争的艰难,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共 383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了作者这篇文章,无异于很详细地了解了一次阜平的革命历史,给人印象非常深刻。阜平,应该小小的地方,一个原本政治、经济、文化都落后的山区县,是怎样在抗日战争中成为晋察冀边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的呢?阜平党组织建立的早,共产党员多,是抗日核心地区,是党领导的中心地区,参加八路军的人数众多。阜平是这样成为经济文化中心的。由于边区的机关建在阜平,所以医院、学校、报社等都在阜平得以创立和发展,从而推动了阜平当地的文化教育事业在战争中得到了独特的发展。作者写此文的意义何在呢?正如作者所写:希望我们的80后、90后看了我的文章,明白抗日战争的艰难,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推荐阅读,感谢作者赐稿流年!【编辑:妖怪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妖怪山        2017-01-10 21:31:38
  欢迎作者继续赐稿流年,问新年好。
2 楼        文友:太行飞剑        2017-01-10 21:58:35
  这是我在了解了家乡的红色历史以后写的一篇随笔,意在让后代们记住历史,热爱祖国,懂得自己故乡的历史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我们的文学要寻根应该寻红色文化之根,谢谢妖怪山老师的评论和编辑。
太行飞剑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