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蒋胜赦老师印象记

编辑推荐 蒋胜赦老师印象记


作者:铜盆孤雁 举人,4966.7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79发表时间:2017-01-11 15:10:59

认识蒋胜赦老师应该是在1987年的8月底,那时,我在秀水中学担任初三年级组长,蒋老师在秀水乡政府当文书。
   蒋老师的老家在荆州乡,当他调进秀水之后,他的家眷便随他一起来了,这就遇到了子女读书的问题,他当时有一个女儿要读初三,就这样,他将女儿送到我这里来了,我也就认识了蒋老师。
   蒋老师自我介绍说,他姓蒋,叫蒋胜赦,以前当过兵,也当过老师,现在在秀水乡政府作文书工作。
   蒋老师中等身材,脸上棱角分明,说话脆蹦脆蹦,有点男人味儿。
   以后不久,蒋老师就调进了县城,在县政府作文书工作,也做修志工作,修县志,也修行业志。
   我也差不多有二十年没见着蒋老师了,只零零星星听说过他的一些事情。
   2003年暑假,我也调进了县城,肩上的担子减轻之后,我就着手修《铜盆志》,在修这部志书的时候,无意中在我的一位老师家里看到一部《黄沙街区志》,老师告诉我说,这部区志就是蒋胜赦老师主修的,资料是蒋老师搜集的,文章是蒋老师撰写的,我的老师当时负责刻印。我将这部志书借到家里来读。
   我读过《湖南省志》,读过《岳州府志》,读过《岳阳县志》,读过《岳阳县教育志》,还读过一些其他志书。但是,我手里的这部志书却是极为独特,它有厚厚的三大本,四五百页的样子,是手工刻写油印的,当时印了152套。尽管是手工制作的,装帧却很整齐,拿在手里,就有一点古香古色的味道。
   几天之后,我读完了这套志书,开始对蒋老师肃然起敬起来。这套志书不但资料翔实,搜寻周密,而且体例新颖,叙写详略得当。
   又过了一年,我在一位亲戚家里也发现了他家藏有这套志书,我又将这套志书借来重读了一遍,送去的时候,我有意叫这位亲戚将这套志书出让给我,出钱也行,以物换物也行,我的亲戚说,这是他家的镇家之宝,他不能够出让,请我原谅,我当然是无话可说了。
   2008年6月,我在北京住了二十几天,回家后,妻子对我说,有一位叫蒋老师的来了几次想见我,还送了我一本他写的小册子。
   我拿起那本小册子一看,上面写着“刘校长雄辉先生雅正•蒋胜赦”,然后就读了起来。
   小册子的名字叫做《三乐亭文稿》,封面的下方写着“巴陵洪桥蒋胜赦著”,里面收录了蒋老师的几篇散文、几十首诗词、还有一些对联。
   蒋老师为什么将这本小册子叫做《三乐亭文稿》?原来,他在老家祖坟山上修了一个亭子,又在《岳阳晚报》发表过《骑车乐》《读书乐》《种菜乐》三篇散文,便将这个亭子取名叫三乐亭,将这本小册子取名叫《三乐亭文稿》。
   蒋老师的文章叙写的是自己几十年的心得,他在《读书乐》中写道:读书至乐,其乐融融。世间百乐,难于争雄。书是良药,可医愚昧之病;书是灯塔,可照前路之通;书是阶梯,可登辉煌之顶;书是宝库,可使终生受用。
   这种心得是真正的心得,不是要去耀谁的眼睛,而且,通篇都是用这种整齐的汉赋句式叙写的,美极了!
   蒋老师的诗词也是别具一格的,比如他的《七绝•游寒山寺》:
   江桥不朽寺犹新,塔立寒山荡俗尘。
   夜泊佳篇传万古,引来多少听钟人。
   再比如他的《七律•修志篇》:
   一部单车跑苦辛,黄沙史实力传真。
   抄文计数翻陈卷,抢失存遗问老人。
   废寝忘餐无日夜,殚精竭虑有晨昏。
   董狐之笔虽渐远,卅万篇章我自珍。
   蒋老师的词也写得声情并茂,请看他的《长相思二首》:
   其一
   江风悠,江云悠,滚滚江波日夜流,匆匆不停留。郎身游,妹心游,不见归舟望未休,春夏到冬秋。
   其二
   春水流,夏水流,难尽心中万斛愁,只因情未酬。爱悠悠,恨悠悠,满院梧桐叶已秋,红颜变白头。
   读完《三乐亭文稿》的那天晚上,我就去找蒋老师聊天。他家住在县政府大院子里,我在他家没找到他,估计他是散步去了,于是,就在县政府大门口等他,不久,蒋老师散步来了,我们终于见了面。
   我来到蒋老师的家,从他的居室和摆设可以看出贫寒来。我问蒋老师现在做什么,他说已经退休了,还在帮助一些单位编写志书。我说,我已经读完了你的《三乐亭文稿》,觉得很好,有读头,不像有些人样,无病呻吟。我极力怂恿蒋老师去找那些有权势的学生,叫他们帮忙重版《黄沙街区志》。我说,现在已经没有区一级的建制了,但是历史上却有这一级建制,它应该留下痕迹,更主要的是这部志书编篡得很好,原著是手工刻写油印的,保存的时间很有限,应该有正规的排版和印刷,让它永远存留在历史之中。
   蒋老师没有接我的话,我估计他有难处。
   去年,蒋老师又来到我的家里,他说,黄沙街镇几所中学要合并,镇政府请他撰写合并大会的一些资料,他便找到了我,想了解一些秀水中学的历史以及我在那里的工作情况,我们叙谈了两个小时,也给他看了一些资料,然后他就问我,你现在闲在家里做什么呀?我没有做回答,将话题引开了,蒋老师却是不依不饶地问,一定要知道我这些年在家里做什么。我只好如实相告,我说,我主持修了一套《刘氏族谱》,另外,大约有六年的时间在撰写一部多卷本长篇叙事诗《猫仔队》。说完之后,我就带着他参观了我的书房,看了我主修的的《刘氏族谱》和我撰写的堆成厚厚一叠的二十本《猫仔队》。
   蒋老师掂过分量之后就啧啧称奇地说,不简单,不简单,将来我有空了,一定要好好拜读,只是,我现在还不知道你对猫仔队的态度,不知道我们两个人的观点是不是合拍。
   前不久,蒋老师又来了,他是下午一点多种来的,五点半钟才走,在我家里呆了差不多四个小时。
   他说,他们蒋姓要叙谱,推举他出来担纲这件大事,为了将谱叙好,他已经看了许多他姓家族的谱牒,今天特来看我主修的《刘氏族谱》。
   我主修的《刘氏族谱》全称叫做“彭城堂满公祠堂《刘氏族谱》”,一共有10本,丁谱6本,文谱4本。我将族谱搬到炕桌之后就任由蒋老师去翻,他看得很详细的就是那4本文谱。4本文谱中有一本专讲谱牒知识和本祠堂历次修谱的情况,一本专讲家传,一本是艺文著述,最后一本是图,有人物图、阳宅图、阴宅图。
   蒋老师看过之后就和我探讨了一些关于丁谱编篡的体例问题,询问了图谱的一些技术问题,然后就说:你编的族谱非常特别,很有开创性,我还没见过谁这样编谱的,有独特的眼光,不简单,不简单!
   然后他又说:过去编谱的人文化素质都很高,他们写的谱序和一些传记文章都没有标点,现在你都给它们标了点,虽然也有个别的错误,但基本上是准确的。古文标点,必须具备很高深的古文学问。
   看过族谱之后,蒋老师就要求要看我写的《猫仔队》,我又去找来一本给他看起来,他的阅读速度很快,只有个把小时就看了几大节约二三十页书,然后,我们就开始探讨起来。
   蒋老师说,河路小富和格尔灞桥夫是两个伟大的人物,特别是格尔灞桥夫,是他埋葬了暴政的素恋鬼吹灯,让该国走上了民主道路。
   我说,我的这首诗很长很长,一共有二十篇,八十章,二十万行,二百六十万字,分为二十大本。使用的体裁是叙事诗,就是说,它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用文学的诗一样的语言来叙写的,讲究句式,讲究押韵,讲究整齐。
   蒋老师还是啧啧称奇,他说,你的作品将来缝到猫国有格尔灞桥夫式的人物出来之后,一定是一颗精神原子弹,一定是威力无穷的。
   我说,你觉得语言怎么样?他说,语言也不错,幽默诙谐,可读性很强。
   我说,我现在还只修改了一遍,将来,第二遍修改好以后我一定要送到府上去的,请你认真读一遍,提出宝贵意见。
   蒋老师是文革前县一中毕业的,他并没有读什么大学,但是由于好学和勤奋,他已经拥有了很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历史知识,看问题想事情很有见地。
   这就是我和蒋老师几次交往留下的印象。
  
  

共 30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以朴实淳厚的文笔描述了在秀水乡政府当文书的蒋老师。老师的敬业精神和博学多才令人感佩!喜欢读书,喜欢著书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自古富豪很多,他们是谁?可惜他们死后连名字都没留下。唯有文化可以传承。“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中自有颜如玉”蒋老师的文章叙写的是自己几十年的心得,他在《读书乐》中写道:读书至乐,其乐融融。世间百乐,难于争雄。书是良药,可医愚昧之病;书是灯塔,可照前路之通;书是阶梯,可登辉煌之顶;书是宝库,可使终生受用。可见,蒋老师在读书方面的至高境界。精彩美文,饱含至情,耐人寻味,涤荡心灵,感谢支持,期待精彩继续投稿江山文学。【编辑·月光下的凤尾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月光下的凤尾竹        2017-01-11 15:13:53
  问候作者安好,精彩美文,值得借鉴。蒋老师的博学多才,兢兢业业以及为文学做出的贡献,令人感佩和敬重!文章写得好,予人正能量,辛苦了,欢迎再来江山文学投稿。【编辑·月光下的凤尾竹】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