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月忆】俺村的过年大秧歌(散文)

精品 【星月忆】俺村的过年大秧歌(散文) ————过大年•系列散文之二


作者:尹宪辉 举人,5116.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745发表时间:2017-01-12 14:52:20
摘要:【星月忆】俺村的过年大秧歌(散文) ——过大年•系列散文之二

傍年靠节,走在城市街道上,但见城市逐渐变成红色、彩色的海洋:大红灯笼开始不断登场,单位、居民门口挂的,露天市场、街边地摊卖的;四处可见的福字、囍字、门联、年画、吉祥饰品物件;门上贴的挂的、街边、市面摆的,一片片一排排;各种年货摊位、吃的用的、点心美酒,一摞摞一行行,其包装盒镀金烫银大红大绿;更有那随处可见的鞭炮摊店,时不时燃放几挂招徕顾客;街边孩子们乱放鞭炮,捂着耳朵围着炸响起哄叽哇上蹿下跳……
   您看,红彤彤的街巷,像化了浓妆、描眉画眼涂了腮红;人们一串串欢乐幸福的笑音、市声,仿佛大街笑了、城市笑了;在这红火热闹的市街,我整个身心也开花了!绽放像烈火、开得似花红,我与街巷一起怒放!
   唉,过去,农村的春节,可不这样!以前,哪有这么些好东西啊?
   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进入腊月,大家伙就开始忙年。农家可欢气了,大街小巷不断飘来欢歌笑语,连普通的聊天和打招呼,也变得喜滋滋、乐淘淘,整个村庄喜气洋洋乐开了花。门上、墙上、街上,还有火红的灯笼,红彤彤的门对儿、福字、喜字、吉祥语、贺年贴,香喷喷而熏人的鞭炮随时炸响的火药味……
   乡村的一切物事,都沐浴在喜气和欢乐之中,红红火火,热热闹闹,普天同庆。整个村庄,打扮一新,街巷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泥堆乱石堆理得整整齐齐,臭水沟不见了,草垛也侍弄利索了;虽然还是茅草房、土圪旯样,但是,看不见的空气却不一样了,味道变了!有了甜味,有了香气,……
  
   一
  
   首先声明啊,俺们村的大秧歌,可没法比人家闻名全国的山东“海阳大秧歌”。他们的秧歌,都已经拍成电影啦!
   因此,俺庄儿这拿不上台面的大秧歌,干脆就先谦虚一点叫“半城村小秧歌”吧。免得让您笑话俺和俺疃儿。如果谁想笑话俺,捏(那)就不要往下看了哈!
   那时候,每到春节,村里都要组织一次街头秧歌大联欢。时间有时安排在年三十上午,有时是大年初一半头晌,早晨大家拜完年后不久就开始。等联欢闹闹完也该吃午饭了。演出内容以秧歌为主,有舞狮、高跷、丑角大花脸、戴大头假面具等。
   街头联欢节目,春节前村里就早早开始准备。基本与排演“村戏”同步进行,顺带一块儿就计划安排好了。人选,其实也没什么好挑的,大致主要还是那些人,每年变化不大。排练要求也不高,不必像舞台戏曲表演那么专业规范标准。大致比划讲讲、示范一下,排练排练就可以上场。表演队伍按事先的布置,一般在村部与村小学共用的大院集结,人员到齐了开始出发。沿着村里东西南北各条主干街道依次走一遍,全程轨迹大体由几个8字和S形构成。
   演出和观赏合二为一的大舞台,就是高高低低拐弯抹角的村街土巷。也许,这是天下仅有的演员与观众地位平等的大舞台!平时,街上总有猫狗溜跶、成群结队的鹅鸭散步;放了年假的孩子满天星般散在街上,玩闹嬉笑、追逐乱跑、做着各种街头游戏,踢毽、跳绳、跳方、打枷、摔宝、打牌、打蛋儿、“走城”;还有街头蹲墙根的一溜溜闲散老人和不多的成年人;街边到处是猪圈、草垛、粪堆、土堆、石头瓦块、草末栽歪的乱七八糟;屋墙边羊肠似的浅水沟,常流着黑色臭水,臭水还时常吸引来不懂得肮脏的鸭子们戏水游玩儿。这一切,在今天的我们眼里,合成、回放为一幅山村街头迷人暖心的3D图画!
   那个火红+政治的年代,村街两边茅草屋的土墙到处是语录板,就是水泥或石灰在墙上抹出的矩形平面版面,像学校的黑板。用红色油漆加漏板印上毛主席语录——最高指示,比如,“以阶级斗争为纲”“要斗私批修”“要拥军爱民”“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坚决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及许多毛主席诗词和语录节选。这些语录板,至今在农村许多地方,仍然隐约可见其部分残迹。
   但今天是过年、大年初一,一切大变样。节前各家各户村民、及学生集体组织大扫除,早把大街小巷清理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焕然一新。空气里仿佛到处飘漾着喜气,整个村庄,像换了个人,沉浸在无边的喜悦与甜美之中……
  
   二
  
   街头联欢时,许多人是始终跟着表演队左右的。特别是不少好事儿的儿童、青少年兴趣浓厚,从头到尾全程追随,表演队伍到哪儿就跟到哪儿。演出所到之处,大街、小巷都挤满了人。一街人都笑翻了。大街整个沸腾了,满街嘻哈喧嚣、锣鼓震天。这是快乐的大街,是乡下快乐的大年!
   大人,则一般是在家门口附近胡同或街边观看,并不急着出门;在自家或邻居好友家热炕头上盘腿坐着暖和、拉呱儿,或坐煤炉旁烤火、休息、玩耍、打牌、下象棋军棋、听广播网;广播网里面,也是锣鼓喧天、琴瑟笙歌、大呼小叫,一派过大年的沸腾热闹!这是农家一年仅有的歇息时间;一边竖着耳朵听生着,等锣鼓点儿由远渐近渐响,再上街也不迟;孩子们呢?早在外面疯玩看热闹了,有时也提前跑回家来叫大人,说来了来了、快去看哪!大人便急三火四跳下炕穿鞋,和孩子一溜小跑上街,一边嘻嘻哈哈说笑,有时还边跑边风风火火套衣袖、系扣子、搭围脖、戴手套。
   街上早就人满为患、拥挤成人海长龙,把街道装得满满的。人群沿街道蜿蜒而去,不见首尾。男女老少演的看的、说笑嬉闹响成一锅粥!街边各个胡同口也挤满了人。人头躜动、汹涌澎湃,曲折的大街变成了一条江河,滚滚向前浮游、流动。
   演出队伍过来了!锣鼓轰鸣、震耳欲聋;大鼓小鼓、咣咣镲、老式铜号、唢呐;表演者更是浑身大红大绿、彩绸飞舞、小丑撒欢、花脸嘚瑟、高跷摇摆飘忽……满街是鞭炮呛人的火药味,每家门口和院子里,都有一摊燃放鞭炮的红色金色彩色纸屑,猪圈草垛土堆石头垛、墙角边角旮旯,是寒风扫街、收藏的一窝窝彩纸垃圾;许多家门口悬挂着红灯笼,街门是红彤彤的春联,有些还是烫金字;街上、墙边拐角和树干电线杆上也有不少福字、喜帖、吉祥福:有双喜字、福星高照、抬头见喜、五谷丰登、出门发财、福到我家、福祥临门、五福登门等等;阵风不断地放羊似地赶着一片片碎纸东一头西一头瞎跑追逐,纸屑或在空中盘旋翻卷。人们脚下,不断踩过这些彩色、红彤彤的鞭炮碎纸。
   街头联欢以扭秧歌为主,是联欢表演的主体和基础,秧歌比较容易,临时一排就能上场。长腿会走道的,多少都能扭两下,故可挑出许多人参加来填充队伍,撑起表演队伍的门面。人数少了不像回事,须有一定规模。当然,难易之说,也要看扭到什么水平,以什么标准衡量。真要扭到专业水平自然很难,可是在自己村里扭一扭,没人笑话、没有专业水准的观众横挑鼻子竖挑眼,就比较容易,没啥要求。
   秧歌表演一般由大鼓、铜锣和咣咣镲开道,最前头是左右两人抬着一个大鼓、一人站中间在鼓后面敲打。没有音乐伴奏,当时乡村几乎没什么可流动的音乐。手持彩绸扭秧歌的,有男女有老少,个个描眉画脸,穿些大红大绿怪模怪样的衣裳,也不知从哪儿弄来那么多奇装异服。腰系彩绸踩着鼓点统一步伐,在街头列队舞动。后面是小鼓、腰鼓,时而随着哨音亦有同时跳步击鼓动作。满街人拥挤不堪,浩浩荡荡,伴着锣鼓点载歌载舞。表演队伍的每一个小动作、小花样,都会点燃一片片欢乐与笑声。整条大街沸腾了、开花了!
   有趣的是,总有一些表演者故意不踩鼓点,常是各自为政乱扭一气,以搞笑逗乐为主,大致算是“随便自由花样扭”;虽然在街头列队,虽然也敲锣打鼓唢呐欢唱,动作却不专业,里面不少人是随便乱扭、以搞笑逗乐为主。但是他们都想标新立异、尽力扭出特点个性,为表演队伍添点色彩和佐料,给大家多些节日笑声。个别人不太会扭或演累了,就跟在队列里、像观众闲逛似地跟着走,有点消极怠工,走一会儿休息后再扭一阵儿。这照样能招来部分观众的议论和指划哄笑。
   这些“无序”“乱象”,也生发出怪诞的戏剧性和节日喜庆气氛。虽然表演水平不高,动作也不专业。但村民都爱看、很尽兴、很热闹。秧歌队伍走过以后也不冷清。大家并不急于离开散去,仍然站在街上远看或聆听秧歌,这一堆那一簇嘻嘻哈哈闲聊着。平时一张张遍布苦难疲惫的脸上,这时全都喜笑颜开。
  
   三
  
   有单人舞狮的,就是一人披着布质的、带花纹图案的仿狮皮舞动、戏耍。因为双人舞狮难度高、不易配合,所以我村舞不了。说是舞狮,其实大致还是披着仿狮皮的人,主要还是人的体态、人的步伐、现代人的直立的姿势。时而弯腰扮演、四肢着地走几步,时而左右摇摆、呲牙咧嘴、蹦蹦跳跳撒欢,变换出各种花样。这群狮子很受孩子们欢迎,诱来许多孩子跟着屁股转、跑前跑后探头探脑,仰脸去瞅狮子的头脸、几个孩子手揪狮子尾巴咯咯嬉笑不停,与舞狮者互动、疯闹。
   踏高跷的总是很有趣。有的跷高一尺,有的高近一米,高跷的高度选择,得依据你的技术高低而定。高跷用什么材料制作?农村可没啥讲究,其实不必制作,用铁锯截一段不粗不细的树干,设法绑到脚上就是高跷。每年总有十个八个高跷队员混在联欢队里,边走边做各种滑稽动作,有时还斗胆玩些高难惊险花样;或故意装作要摔倒了,以此吓唬他人;或身子故作大幅度前后左右摇摆,吓得观众远远地躲他们;有的还能双手伏地翻跟斗,有的高手干脆不必用手扶地、而空翻一圈然后稳稳落地;当然,也有走路或空翻摔跤的,便炸锅似地立即引燃众人的捧腹笑闹;有的标新立异故意停步,双手扶着街边墙头或屋壁,身体双腿表演滑稽怪异的花样,也是为了翻新逗笑。
   行进中,他们还不时惹点事,居高临下摸一把这人的头或帽子,扯一下谁的衣服围脖,撞谁一下、捶谁一拳头,还嬉皮笑脸伴以怪相或丑态。有的对手会顺坡下驴,顺势表演一气,假惺惺还手与之厮打、搏斗几回合,又不真打,像太极拳似地慢悠悠软绵绵做出一番腻歪样,把大家恶心得要命!同时还故作贼眉鼠眼、怪模怪样、歪头侧脑,嘴里不断发出阴阳怪调。常引来阵阵喝彩、欢笑和掌声。
   每年,少不了那三五个滑稽喜剧小丑作为主角、领衔,属于男一号男二号,纯属调皮捣蛋型。真是,这种联欢场面,缺了他们还真不行。这正月初一大过年的,大家如果个个正人君子道貌岸然,那联欢也就没有戏、不出彩了。乐子从哪里来?
   小丑们往往用油彩把面部化妆得奇离古怪,以怪、异、花、丑、荒诞为主调,一般和耍大头、戴动物肖像等假面人混合一起,可谓一丘之貉同流合污。他们分成几个点位,一伙一簇的,在队伍里兴风作浪,专司捣蛋、破坏、搞怪之能事。而大眼睛呢,贼眉鼠眼在面具后面或油彩当中叽里咕噜、嘀溜乱转。
   记得栾应芹大哥最能闹、最逗笑了!他是队伍里的焦点人物,总是在队伍里捣乱惹事,像根搅屎棍。明明一个大男人,却穿一身女式花旗袍,乔装成大小姐或老刁婆,还真是男不男、女不女,一举一动、说笑都是女声女气,当街嬉皮笑脸打情骂骚;瘦巴巴的他,手里扯着个红绸带或花手绢,柳腰轻扭翘着兰花指上蹿下跳,嘴里不断叽哩哇啦娘娘腔穷嗲浪笑,自作多情地满大街播撒爱情、煽风点火;瘦高的身条穿上花旗袍,还驼背,加上天性的喜剧素质,再拿出来浑身的猴气,猴头马怪的,每个细胞、每一寸皮肤都是戏;那怪脸,调皮眼神,筋鼻子夹眼的,总是逗得大家伙笑得刹不住车;浑身没有二两重,比猴子还能嘚瑟,从头到脚整个是“变性人”、女式的男人。他走到哪里哪里便起哄沸腾,乱成一锅粥,夺去大部分目光,惹来一片哄笑议论、和熟人好友指名道姓的一顿臭骂!然后,双方交换个嬉笑鬼脸或媚眼;继续随队前去了。骂人的和被骂的都心满意足,喜笑颜开,像中了六合彩大奖。
   大年初一白天,满大街都是笑脸、笑声;节目中,尤其强调荒诞、怪异、逗笑、娱乐性。逗得大家伙笑得前仰后合,一街人都笑翻了;你看大街呢?似乎也笑得站不住脚、而横躺到地上。这红彤彤的天地,掀起乡村生活的年度最高潮。
  
   四
  
   还有,别忘了咱们的小主角、孩子们!联欢有了他们才更热闹、有色彩,他们这儿仨那儿俩到处流窜,一群一伙地满街嘚瑟开了,嬉笑吵闹、乱放鞭炮、恶作剧不断。在人群空档钻来钻去像泥鳅;时而在街边或土堆、雪堆上放鞭,时而把小鞭点着扔到人群、演员脚下、甚至头顶上方炸开,彩纸药砂落到人们脸上身上,吓得大人胡乱躲闪。他们却在一边收获得意和笑声。
   村街上塂下坡的,演员和观众人山人海、高高低低,构成立体的场面,到处拥挤不堪。有许多大人老人手牵着婴幼儿,妇女怀里抱的,探头瞅人缝看的;有些人看不见,就爬到矮墙头上,或站在猪圈墙上,或草垛、粪堆、石垛上看;后边的人,常常需要抬起脚跟、抻着脖子观看;大家你挤我拥、嘻嘻哈哈、笑声不停,边看边评议节目好赖。因街道比较狭窄又挤满了人,所以经常分不清谁是表演者、谁是观众。表演队列本来就不规整,与观众混为一谈,只能从穿着上区分。

共 639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进入腊月,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之际,乡村里各个方面都显示着年味十足,欢乐喜庆的时候,自然想起了大秧歌。大秧歌是我国北方留存下来的传统的民间艺术,简单、美观、大方、红火、热闹、喜庆。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详尽全面再现了过年时节乡村秧歌队扭秧歌的情景,秧歌队里那些充满着新奇和趣味搞怪的动作,还有那些纯朴、快乐的身影成为记忆中的一抹最靓丽的风景。更是将那令人兴奋的秧歌舞动场面呈现于读者眼前,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享受秧歌带来的美感的感觉。大秧歌无比热闹和欢乐,这不仅仅是一种家喻户晓的娱乐活动,人们还以此表达这一年丰收的喜悦和对来年的美好盼望。全文语言流畅,感染人心,带给人回味,欣赏!【编辑:快乐永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133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7-01-12 14:54:12
  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星月!
2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7-01-12 14:57:09
  大秧歌将浓郁的时代特色与幸福快乐的生活气息展示了出来。
3 楼        文友:快乐永远        2017-01-12 14:57:36
  期待您更多佳作,提前祝您新年快乐!
4 楼        文友:尹宪辉        2017-01-12 22:43:14
  快乐社长:
  
   辛苦了!感谢社长精心编辑拙作!
5 楼        文友:尹宪辉        2017-01-12 22:44:36
  社长好!
  
   社长费心了!
  
   衷心感谢,社长的认可,好评!
6 楼        文友:尹宪辉        2017-01-12 22:45:10
  预祝社长:
  
   春节快乐,万事如意,阖家幸福!
7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17-01-14 23:22:51
  大秧歌,是一种娱乐,是一种喜庆。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8 楼        文友:赤云        2017-01-15 16:00:09
  我也很怀念那单纯快乐的大秧歌,问候尹宪辉老师,恭祝您喜获精品,并提前祝您春节快乐!!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9 楼        文友:尹宪辉        2017-01-16 19:59:55
  赤云社长:
  
  
  
   感谢您的认可,好评!
  
   顺祝社长——
  
   如意,顺利!
10 楼        文友:尹宪辉        2017-01-16 20:00:50
   赤云社长:
  
  
  
   顺祝社长——
  
   春节快乐!阖家幸福如意!
共 11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