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灵魂深处的呐喊

精品 灵魂深处的呐喊 ——谈张文翰诗集《底层》


作者:冷月无声 秀才,1290.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449发表时间:2017-01-12 18:18:05

灵魂深处的呐喊 初次接触张文翰的作品,是一次偶尔进入他的博客,读了几篇,觉得很有共鸣,就关注了,经常去那里看他的文章。后来读了他的诗集《底层》,更是深有感触。
   个人感觉,张文翰的诗,不是用笔逐字逐句写出来的,而是从心底直接奔涌而出的,或热烈奔放,或忧愁悲伤,或狂傲不羁……不管哪一种情感,在他的笔下都是那样激越而浓烈,读来令人血脉喷张,不自觉地进入作者笔下的生活情境之中,随着作者的悲喜而悲喜。在他的笔下,会宁这一片黄土地上特有的乡俗风情,百姓生活的艰辛挣扎,父老乡亲的勤劳朴实……如同一幅幅浓墨重彩的画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原始而粗犷,厚重而苍凉。
   概括地来说,张文翰的诗歌,真情是骨架,苍凉是底色,狂放是外衣。
   下面,我不妨结合他的诗作,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具体谈谈我个人的一点阅读体会。
   先说真情。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载,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情感外现。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古往今来,凡是感人的诗词,无不倾注着作者的一片真情。陆机《文赋》也认为:“诗缘情而绮靡。”就是说的诗歌是因情而发,真情是诗词创作的灵魂。现在有些诗人,为赋新词强说愁,语言晦涩,故弄玄虚,东一句西一句,空洞不着边际,让读者如坠云里雾里。
   而张文翰的诗,感情真挚,通俗易懂,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父老乡亲的挚爱之情。他说过:“我只是把诗歌先写给自己,我只知道我的句子,是一声声苦难背后的大哭大泣,是生命里流淌出来,流淌的时候,我也有疼痛,有寂寞,有沉郁,有伤感……”
   比如,他写父亲在田间劳作的情景,形象逼真,饱含真情,读来令人为之动容:
   “清早间弯着身子/扑向麦田割麦的父亲/被头顶的那朵浓云/压得喘不过气来……”
   还有,描写母亲做鞋子时动作神情,真切感人,尤其是做完后咬断麻线的动作,更细致入微,生动地展现出了一位辛劳慈祥的农村母亲的形象:
   “两颗门牙鼓足劲儿/咬断了鞋根的麻绳/麻绳连着顶针套紧的中指/一直疼到心坎……”
   另外,《梦见坡上背柴的妈妈》《父亲跪问大地》《娘》《山上农民的模样》《父亲和毛驴》等,这些篇目,都是那样深切地触动人的心灵,使人感觉父老乡亲的音容笑貌、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如同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般在眼前浮现。
   再看第二个特点,苍凉,可以说是张文翰作品的基本底色。张文翰的诗,大多描写的是他的家乡杏儿岔,其中有当地特有的风俗习惯、方言俚语,有一种浓郁的地域风情。其中一些诗,在语言上也有一种民歌风味,读来很容易使人想到陕北的信天游的调子,加之诗中描写的,大多是农村百姓艰苦的生活场景,使人感觉有一种质朴而苍凉的况味。
   比如《黄土人》,就很有这种特点:“瘦瘦的一片片地啊/就是黄土人的/一块块肉呀//弯弯的一道道水啊/就是黄土人的/一股股血呀//细细的一条条路啊/就是黄土人的/一根根筋呀//小小的一棵棵草啊/就是黄土人的/一丝丝发呀。”
   还有《土豆》《黄土地上的黑娃》《村庄盘点》《家乡水窖》等诗作,都带有如此浓郁的地域色彩。家乡的穷苦,家乡人的憨厚,家乡风俗的独特等等,都尽显笔端,让人能从作者的笔下,领略到陇中大地的独特风光。不过,我觉得,或许只有在这片黄土地上生活过的人,才能彻底领会到那份悲壮而苍凉的美感。
   第三点,狂放,是张文翰诗歌的总体风格。一个人作品的风格,其实也就是他个性的体现。张文翰本身就是一个孤傲狷介的人,我与他虽交往不多,但感觉他的为人处世,颇有一些不合世俗的书生意气。读他的诗,也时时会被他字里行间的那种狂放和洒脱所感染,比如:“飞天堂挂月云/看世事笑人群”“从井口开始割下光天化日/抡起天大的拳头砸破井底/诗里传来哒哒的马蹄声/踏进山外的大海里激起一片梦”等。这样的诗句,狂放不羁,天真罄露,颇有李白的风范。这样的诗句,是内心情感的自然喷涌,是灵魂深处的声声呐喊,不加雕饰,浑然天成,是任何人刻意模仿不来的。老舍说过:“风格与其说是文字的特异,还不如说是思想的力量。思想清楚,才能有清楚的文字。”是的,一个作家如果没有对生活的思考和沉淀,就无法形成自己的风格。我觉得张文翰的诗,既有李白的奔放,也有杜甫的沉郁,在狂放的外衣下,透露着沉重苍凉的底色,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当然,任何作品不可能是完美的,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缺憾。要说到不足,我觉得是有些诗过于口语化,比如,“墼子”“耱”等,这些本地特有的方言俗语的运用,或许会给不熟悉当地文化的读者,带来一定的阅读障碍。还有些诗的语言太过粗朴,有待进一步锤炼。当然,这只是个人的一点浅见,未必妥当,姑妄言之。
   文学作品是用心来感受的,不同的读者,生活阅历不同,志趣爱好不同,对同一部作品的感受,也可能截然不同。因此,对一个人作品解读的文字,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我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不懂什么诗歌创作的理论知识,只是凭感觉大致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更多的妙处,需要大家亲自去阅读体会。
   在我认识的甘肃作家中,张文翰是一个多面手。他博览群书,杂学旁收,一直潜心研究甲骨文、红学文化、书法篆刻理论、中国古代文化史、文艺批评等,尤其在古文化方面有深厚的功底。其实,我感觉他的古典诗词比现代诗写得更好,经常在报刊上看到他发表的一些诗词,意境奇妙,用语精巧,非常佩服!只因本文的重点,是对他的现代诗《底层》的阅读感受,对古诗词方面就不再赘述。
   总的来说,张文翰是一个很有才气、也很有闯劲的年轻人。我相信,只要他能如此坚持不懈地努力,在不久的将来,定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文艺之路。

共 22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百度资料介绍说:张文翰是一个多面手。他博览群书,杂学旁收,一直潜心研究甲骨文、红学文化、书法篆刻理论、中国古代文化史、文艺批评等,尤其在古文化方面有深厚的功底。作者总结出张文翰的诗具有三大特点:一是真情,张文翰的诗,感情真挚,通俗易懂,字里行间渗透着对父老乡亲的挚爱之情。二是苍凉,可以说是张文翰作品的基本底色。张文翰的诗,大多描写的是他的家乡杏儿岔,其中有当地特有的风俗习惯、方言俚语,有一种浓郁的地域风情。三狂放,是张文翰诗歌的总体风格。一个人作品的风格,其实也就是他个性的体现。张文翰本身就是一个孤傲狷介的人,感觉他的为人处世,颇有一些不合世俗的书生意气。评论全面的赏析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1143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1-12 18:25:30
  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载,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情感外现。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古往今来,凡是感人的诗词,无不倾注着作者的一片真情。陆机《文赋》也认为:“诗缘情而绮靡。”张文翰的诗歌就是因情而发,是来自灵魂的语言。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1 楼        文友:冷月无声        2017-01-12 21:16:27
  谢谢武戈老师精准细致的编按和鼓励,辛苦了,问候!
2 楼        文友:璇子        2017-01-12 18:52:54
  亲,你的评论越来越了不得了。笔法老练,行文流畅深刻,读之对张文翰先生的作品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
回复2 楼        文友:冷月无声        2017-01-12 21:19:33
  呵呵,谢谢亲的鼓励,我会继续努力的!问好,假期愉快!
3 楼        文友:阳媚        2017-01-14 20:51:38
  贺喜友友精品,期待你的更多佳作!
回复3 楼        文友:冷月无声        2017-01-14 21:28:30
  谢谢阳媚老师支持和鼓励,问好!
4 楼        文友:执手今生        2017-01-14 21:07:10
  诗歌能让人读懂并欣赏就是好诗。看了这篇诗评很有想一“读”其风釆的愿望。
回复4 楼        文友:冷月无声        2017-01-14 21:30:31
  谢谢支持鼓励,望今后多交流,多提宝贵意见!
5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1-14 21:09:19
  恭喜获精,争取更大辉煌!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回复5 楼        文友:冷月无声        2017-01-14 21:33:24
  谢谢武戈老师,您的支持和鼓励是我进步的动力!
6 楼        文友:月光下的凤尾竹        2017-01-14 21:45:25
  恭喜获精,精彩美文,值得一读。继续努力!
回复6 楼        文友:冷月无声        2017-01-15 10:33:56
  谢谢支持,一起进步,问好!
7 楼        文友:雪地上的书生        2017-01-20 10:52:07
  精美的文字,诗意的人生!欣赏美文,问候姐姐!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