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吾心安处乃吾家

精品 吾心安处乃吾家


作者:梓烨灼灼 秀才,2326.5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946发表时间:2017-01-12 20:43:47
摘要:当今社会,物质高度发达了,找一所房子安放自己的身体并不难,难的是给自己的心灵找一处安放的处所。苏轼在半生颠沛流离后总结了“吾心安处是吾家”的真理,我却说,家——始终是我安心的地方,吾心安处乃吾家。

“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这是《汉书  货值列传》对“安居乐业”一词的解释。房子是人类从游牧时代过渡到定居时代最重要的标志,也是时代变迁的印记。封建时代多少儒家士子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为毕生的心愿;就是物质生活高度发达的现在,又有多少人住在出租屋里做着安居梦?房子,牵扯了多少回忆,又寄于了几多希冀。只有有了一所安居之所,人心才能安定。
   一
   前天晚上,我又梦到了父亲。还是在那所记忆中的老房子里的小间,还是那盘土炕,父亲躺在炕上看书,我们姐妹几人在地上快乐地玩耍。
   老房子就是我儿时的家,它一共五间,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厚厚的土墙,外面用蓝砖表了一层,门窗之间宽大的墙壁。窗子是一个一个的小方格,上面糊着雪白的毛头纸,若是过年,再贴上几个漂亮的窗花,特别喜庆。不过这五间房子,不是都归我家所有,中间的两间是奶奶的养老房,东边的两间是大伯家的,只有最西边的一个小间是我家的。那时,屋子里的陈设也相当简陋,一盘炕占了半间房,炕上一个炕柜、地上一个红漆扣箱就是全部家当。我和二妹、三妹就出生在这盘土炕上。看着一家人实在住不下了,父亲才和在外工作的大伯商量,借住了他家东面的两间房,之后才生了四妹。那时,每每看到村里有人家盖新房,我们姐妹都会投去羡慕的目光,希望自己也能住进敞亮的红砖房。
   那时,住在老房子里虽然拥挤,可那里就是我们的家,在这个家里,我们安心而快乐地成长着。早饭剩下的玉米面煮疙瘩放在火圈上烤成焦黄色,那就是我们一上午的干粮。妈缝的沙包、羊的膝盖骨就是我们的玩具。最盼望的是晚上停电的日子,一停电,妈就不能做针线了,拿一本《济公传》或《隋唐英雄传》在油灯下给我们读。书中的英俊小生罗成、足智多谋的徐茂公、摇着破扇子的济颠和尚……书中的人物便在灯影下鲜活起来。正是那昏暗的灯光和几卷发黄的古书启蒙了我对历史人物的喜爱和对历史知识的探究兴趣,才使我在以后的日子中孜孜不倦地去读《史记》、《论语》、《春秋》、《战国策》……我其实并不想做历史学家,也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只为了当初油灯下的一点初心,至今不曾改变。
   在记忆中的老房子里,除了油灯,那就是火炉。冬天,外面刮着刺骨的寒风,再飘洒一些雪花,冷到人的骨髓里。屋子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地中央一个“洋炉子”(生铁铸的),炉中碳火烧的正旺,上面一个大茶壶,咕嘟咕嘟地向外散发着蒸汽,让你一看就是心生暖意。如果赶上饭点,炉子上就飘出炒菜和各种山西面食的香味。虽然那时候物质匮乏,冬天只有萝卜白菜,主食也以粗粮为主,但经过妈妈的双手加工,那些红枣发糕、玉米面煎饼、高粱面糊糊都成了味蕾上永久的记忆,让我们姐妹一辈子难忘。深冬的夜晚,星星在深蓝的天幕上调皮地眨着眼睛,下了晚自习的我回来了,一推开门,一股热气迎面扑来,这就是家的气息。我搓着手直奔炉子前,烤热了手以后,用火钩钩开火圈,炉膛里一定藏着一根红薯或土豆,最差也是一个胡萝卜。此时,它们就会发出诱人的香味,等我去品尝。多么温馨的家的香味呀!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姐妹四个相继离开了老房子。最先是我去100多公里的地方读书,那年我16岁。那天夜晚,我躺在土炕上,怎么也睡不着,用被角偷偷擦了好几次眼泪。我担心离开父母受别人欺负,担心外面的饭菜吃不惯,担心没有人和我玩……迷迷糊糊中,天亮了,我感觉自己就像再也吃不到妈做的饭了,一边吃饭一边掉泪。饭后,父亲用自行车驮着我到20公里的县城转乘火车,又把我送到学校。第二天,父亲一走,我趴在自己的床位上哭了很久。只有真正离开家的人,才能知道家的温暖与可贵,那几年,我梦里总是家中的老房子,总是那盘不大的土炕。别了,跳动着小火苗的油灯;别了,火红的炉子;别了,诱人的烤红薯和土豆……
   直到今日,老房子已经拆掉,我们姐妹也都年过不惑,可我们依然怀念着我们童年快乐的时光,怀念着那幢老房子和里面土炕,因为那曾是让我们安放心灵的地方。
   二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村里人掀起了一股市里买房的热潮。身边的同事很多人都买了房,亲朋好友中也有不少买房者,见面后人们谈论的话题不是房价就是新房装修。我感觉自己仿佛是一个桃花源的隐居人刚刚回到这个花花世界,怎么也跟不上大家的节奏。
   2009年,儿子上了大学,想必接踵而来的是工作、结婚,于是,买房的事提上了我家日程。2010年1月,单位通知申报经济适用房,我便报了一套。说实话,当时也没报太大希望,没想到,竟然申报成功了。欣喜之余,又不免发愁,买房并装修预算40多万元人民币,数数家里几张存折,真不知该如何面对?4月抽号,6月1日选房。在选房问题上,家里人各执己见,我觉得儿子上学需要花钱,家里又没多少积蓄,买一套一百平米以下的两居室就足够了;老公觉得婆婆和我们住一起,家里难免姐妹聚会,需要一套大点的房子,建议买120以上的三居室。拿到大家庭会议中,征求大家的意见后,决定用我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姐妹们再帮着凑出首付买一套133平米的房子。
   好不容易做出了决定,可轮到选房时,大房子只剩下两套,一套一层,一套最高(22层),怎么办?又打电话咨询了几个有经验的亲友,最后总算是定下了买133平米的顶层。接下来是交首付,办公积金贷款,直到2013年4月,才拿到了新房钥匙。
   新房到手了,可怎么看它都如同一个刚刚起床未曾梳妆的懵懂少女,如何用有限的钱把她装扮得漂漂亮亮呢?只有一条,那就是吃点苦、受点累,装修过程中自己能做的事绝不用人。改水电,老公自己改;铺地砖,找家人做小工,老公自己铺;厨卫的吊顶和墙砖,老公自己做……剩下打壁柜、贴壁纸这些实在做不了的活,才雇人做。周末有空时,我也去新房里做点力所能及的小活;暑假,为了买灯具、窗帘,还跟着跑了两趟太原装饰城,反复地对比,精心地挑选,一天跑下来感觉自己的腿都细了。真的,装修房子辛苦,经济紧张装修房子就更辛苦!
   2014年新年来临时,新房的装修工程终于竣工了,我的身体又找到了一处新的安放之地。望着原来的毛坯房装饰一新的房子,就像灰姑娘转眼间变成了朴素大方的都市女郎:灰色的窗帘是她的外套,上面的墨竹是她的神韵;客厅的吊灯是她的头饰。书房不大,却打了一张足够大的书桌,假日或捧一卷新书徜徉于心灵的净地,或挥毫涂鸦于一纸素笺,那份惬意就是上天给个神仙位,咱也不会交换。
   “新屋落成”被金圣叹列为“不亦快哉”之一,我在安居之后,已过不惑之年的我,又该如何安放自己的这颗心呢?毕淑敏说,每个人都要给自己的心灵找三间小屋,一间安放爱,一间安放事业,一间安放自己的爱好。
   我家新房的厨房也不大,但这里却是承载爱的地方。平时家里只有我、老公、婆婆三个人,婆婆患有三高症,一日三餐,素菜粗粮不能少。周末儿子、媳妇回家,厨房也热闹起来,儿子爱吃烙饼、儿媳妇钟情米饭。动手做两个小菜,再来几盘小炒,整个厨房弥漫着浓浓的香味。周日,姐妹们回来看婆婆,厨房就更热闹了,和一盆三鲜馅,包一顿团圆饺子,或者做一个热腾腾的火锅,都会让经过厨房的人垂涎。你看, 有了爱做高汤,锅碗瓢盆就能汇成一曲“家和万事兴”的优美旋律,厨房是安放爱的地方。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在我这里就可以解释为:在家,把婆婆当做妈妈孝敬;在学校,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如今,做个教师也真不容易,面对一群被六个大人宠坏了的孩子,面对自己不懂教育,又要把自己没能实现的梦想强加于孩子身上的家长,怎么办?每到夜晚,我都会深深思索:只要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多讲道理,少用简单粗暴;多从孩子发展的角度去教,少一点功利;多一些身教,少一点说教。把学生安放在心里,让心灵在碰撞中点燃智慧的火花,就一定能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与信任。晚上,蜷缩在沙发一角,我习惯抱着手机读央视公众号的《夜读》栏目,每每有一些中外名人的故事和作品让人爱不释手,如果遇到适合学生阅读的内容,我就发到群里,第二天上课时再提醒孩子们回来去读。两年来,巴金、冰心、霍金、詹天佑、钱伟长……发了数不清的中外名人的故事,让孩子们成长在故事中,努力引起他们浓厚的读书兴趣。晚上,我还要想想第二天该给学生补充那些诗词,第二天早读时,就像当年我的语文老师一样,在黑板上把这些古诗手写出来,给学生增加古诗词的背诵量。晚上,我还喜欢在用电脑在QQ空间或微博写点小文,没想到居然有不少孩子做了我的粉丝,我写的文章内容也成了他们课间谈论的话题。你看,晚上独坐的沙发一角,也成了我安放工作的地方。
   语文学习不是凭一次两次的考试就能看出成绩的,凭的是学生长期对语言文字的爱好与阅读积累,这个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作为一个义务教育最低层的小学语文老师,我深深明白:学生的兴趣比成绩更重要。
   “生活处处皆语文”,为了开拓学生学习语文的多种渠道,我也努力培养自己广泛的兴趣和爱好。除了读书写作,我周末会在家安静地看一出大戏或者一部电影,然后通过聊天告诉学生,戏剧的唱词和电影的剧本都是别样的文学;假期,我会打起背包,做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回来后在电脑前写一篇长长的游记,再配上图片发到学生群里,让他们分享我旅行的快乐;每天我还会在书房临一会名帖,写字课时告诉学生书法的艺术之美。家的每一个角落,都是我安放爱好的地方。
   当今社会,物质高度发达了,找一所房子安放自己的身体并不难,难的是给自己的心灵找一处安放的处所。苏轼在半生颠沛流离后总结了“吾心安处是吾家”的真理,我却说,家——始终是我安心的地方,吾心安处乃吾家。

共 38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小时候,家是低矮的草房,土坯墙,泥火炕。吃的是玉米糊糊,地瓜高粱。母亲的手巧,用粗粮野菜做成美味,孩子们健康成长。回忆姐妹们在屋里快乐的玩耍,父亲在炕上半躺着看书。妈妈做着针线活。停电了,妈妈点上油灯,拿来古书给孩子们读着,抑扬顿挫,回味悠长,就像一场精彩的电影一幕幕浮现眼前……多么快乐的童年!家,不在大小好坏,只要温馨,心灵就有栖息的地方。而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时代口号铿锵响亮!大楼房代替了小土房,高档舒适代替了阴暗寒凉,可是,以往的温馨、幸福还在吗?物质生活富裕了,买一栋楼房并不难,难的是给心灵找一处栖息之地。苏轼说得好“吾心安处乃吾家”。精彩美文,饱含至情,耐人寻味,予人无限正能量。欣赏,推荐,感谢支持,遥祝新年快乐。期待精彩继续。【编辑·月光下的凤尾竹】【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70133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月光下的凤尾竹        2017-01-12 20:47:33
  问候老师安好,新年之际祝好,精彩美文,感人肺腑,耐人寻味,回味悠长,买一栋楼房并不难,只要温馨。难的是给心灵找一个栖息的地方。吾心安处乃吾家。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受益匪浅,感谢支持,期待精彩。【编辑·月光下的凤尾竹】
2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7-01-12 21:41:30
  感谢编辑老师精彩的编按,有一段时间没写,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拿出一篇像样的散文。遥祝老师冬安!
依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3 楼        文友:冰煌雪舞        2017-01-13 21:14:10
  欣赏精品佳作,祝福写文愉快,创作丰收,期待精彩不断!
作品见于《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小小说选刊》《短篇小说》《青年教师》《椰城》《青少年与法》《深圳警察》《燕赵都市报》《北方作家》《做人与处世》《考试与招生》等全国各级报刊!
回复3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7-01-14 17:07:53
  感谢武戈老师鼓励,冬安!
回复3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7-01-14 17:08:56
  谢冰煌雪舞老师,敬茶!
4 楼        文友:阳媚        2017-01-13 21:25:14
  贺喜精品!期待友友更多佳作!
回复4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7-01-14 17:09:47
  认识阳媚老师很高兴,以后多向大家学习!
5 楼        文友:月光下的凤尾竹        2017-01-13 22:11:46
  祝贺精品再现江山文学,加油!期待更多精彩。
回复5 楼        文友:梓烨灼灼        2017-01-14 17:11:19
  感谢老师的精彩的编按为小文增色,我会更加努力!
6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1-14 09:59:37
  恭喜获精,再接再励!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7 楼        文友:天生我才        2018-07-15 23:32:12
  不论贫富贵贱,我心安处乃吾家。老师高见!学习了!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