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味】奶奶与狗(散文)
这是一段很久远的记忆了,久远到就要淡出我的脑海了,无意间与朋友闲聊中,才又慢慢地回忆起来,并且日渐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我的思绪情不自禁地回到了那段时光里。
故事的主角是一条叫做灰灰的小狗,奶奶给她起的名儿,之所以用个“她”字,是因为奶奶特别的宠爱这条小狗,从没有把她当畜生来看,当然小灰灰也很乖巧懂事,十分的招人待见。
童年时期,我一直生活在奶奶身边。数九天的小山村寒风肆虐,比现在要寒冷得多。凌晨,农家屋里蒸气升腾,即使早就醒来了,我也赖着不愿起床,趴在暖暖的被窝里,两只小手试图抓住那些钻出锅盖的蒸气。左一下,右一下。徒劳的动作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蒸气反而从我的指间轻柔地溜走了。我那滑稽的模样,逗乐了守在我身旁抽烟的爷爷,与灶间有节奏拉推风箱的奶奶。他们的笑声伴着饭菜的香,随着蒸气在屋里翻腾,那种祥和的气息,别提多幸福了!
屋里渐渐暖和了,雾气也变得稀薄了。忽然门帘一挑,从外面钻进来一个人,四十多岁的样子,狗皮帽子的帽翅没有系起来,向下呼煽着,如同八戒两只耳朵。外面气温一定很低,哈气喷在他的胡须上结了冰,白生生的,如同电影里老神仙的胡须。穿着一件白茬皮袄,脖子上挂着一副棉手套,但只是左手戴着,他佝偻着腰,右手藏在皮袄里,身上的冷气逼着那些雾气径直向我袭来。
“咋!还没吃饭呐。”来人嗓门很大,进门就咋呼,我认得,是三奶家的宝义叔。
“宝义来了,快炕上坐。”奶奶忙从灶霍旮旯里站起身来,拍打着衣服上的碎柴禾,打着招呼。
爷爷往炕里挪了挪身体,嘴里应承着宝义叔的话:“没甚活,闲待着,也就不着急吃饭了。”
宝义叔只是对爷爷笑笑,扭脸转向奶奶:“二婶,我家老狗不是生仔了嘛,一共五只,那些黑的黄的,皮毛颜色好的都送出去了,只有剩下这只灰颜色的没人要,你也知道我家的情况,上有寡妇娘,下有挨肩的四个孩子,一家七八口子,就我和我媳妇一个半劳力的口粮,人都养不活,哪有闲粮喂狗,那只老狗俄(我)都想送人了,俄(我)老娘死活不让呀,这个小仔儿,我实在是没有能力了,有心扔出去,好赖是一条命,不咋忍心,婶子心好,就收留了它吧。”宝义叔说完了,从皮袄里拿出右手,手里抓着一只小灰狗狗。
“行,我留下了。”奶奶挪动着小脚,紧走几步接过小狗,往炕头推了推缩在被窝里的我,把小狗放在我的身边,宝义叔满意地离去了。
“留下它干嘛,你又不喜欢狗。”爷爷不满地瞪着奶奶。
“唉,宝义说得对,一条生命轻贱不得呀……”我的眼球牢牢地被这条小狗吸引了,忽略了爷爷奶奶的对话。这个小家伙简直是太可爱了,她只有一只手那样大小,肉滚滚的,灰色的绒毛闪着亮光,似乎还站不稳,东倒西歪地跄踉着。一对圆圆的黑眼睛好奇地打量着我,仿佛在问:“这是啥地方呀?”我忍不住伸出手去摸它,她胆怯地躲避着,最终还是因为四肢不协调,无奈地发声接受了,鼻子里却发出吱吱呜呜地抗议声。
奶奶取来一只盘子,盛来些米汤放在她的面前,她试探了几下,许是温度正好吧,也没有人的阻拦,才放开胆量伸出小舌头,舔着米汤,不一会儿就舔舐干净了。吃饱喝足后的小狗比之前变的活泼了,她把被窝里的我误认为是她的母亲,一个劲儿的拱着被窝要钻进来,与我亲近。我也很喜爱她,撩起被角就要搂她进来。
“喜欢她赶紧穿衣服吃饭,吃完饭给小狗擦擦毛再抱她,每天和大狗滚在狗窝里,太脏了,可不能让她钻进被子里。”奶奶说着话,把小狗放进了灶旁搂柴禾的箩筐里。我很心痛却不敢制止,怕惹急了奶奶把小狗狗扔出院里去。我狼吞虎咽吃完饭,跳下了地守在狗狗旁边,逗着她玩。奶奶细心地帮着小狗擦洗干净,又重新放上了炕,从此我们家又添了一个新成员。奶奶给她起了个名儿,叫她小灰灰。
奶奶留下小狗,纯粹是给我找个玩伴,她出生在大户人家,说话办事十分讲究。她对小灰灰很严厉,拿她当做人来训练。不许她往屋里乱叼东西,不能祸害鸡窝,偷看都不允许,规定撒尿拉屎的地方等等,小灰灰一次做不好就会挨打,炕沿下风箱角立着一根小木棍,那就是小灰灰的家法。小灰灰犯了错误,奶奶真舍得打,小灰灰也不反抗,耷拉着尾巴,呜咽地跑开了。但是,若小灰灰做对了,奶奶也会奖励她,白面掺玉粟面做成的馍,一掰两半,放进了小灰灰饭盆里。小灰灰高兴地几口就吃没了,“汪汪。”欢快地冲着奶奶直叫唤。这个时候,笑溢出嘴角眉梢,奶奶满脸的褶皱绽开了花。
在奶奶的调教下,小灰灰越来越通人性了。爷爷有个坏习惯,每晚泡完脚,光着脚丫子直接就上炕了,奶奶就得侍候他,倒洗脚水,再把爷爷的鞋拎到炕沿下,摆放整齐。日子依次循环着,某天晚上,具体的时间我已记不清楚了,奶奶倒了洗脚水回来,看到爷爷的鞋已歪歪扭扭地摆放在炕沿底了。
“乖乖,你给爷爷放的鞋吗?”奶奶问我,我和爷爷一霎时愣住了。我们都忙乎着脱衣服睡觉,就没有下过地。
“难道是小灰灰?”奶奶语气里充满了疑惑,我回头看见小灰灰正歪着小脑袋,盯着奶奶看,仿佛在说:“当然是我了!”模样十分的呆萌。
“一定是你,对吧,心疼奶奶,帮着奶奶干活了哈!”奶奶顾不得放下脚盆,蹲下身子用手抚摸着小狗的脑袋。说来也怪,小狗蹭着奶奶的手,“呜呜”地低哼着,似乎在回答着奶奶。整个晚上奶奶都很开心,她从心里真正的开始喜欢小灰灰了。
这样的惊喜,小灰灰给了我们很多。她似乎能听懂我们说话,帮着我们叼这叼那的,还会照看小鸡仔哩。大概我六岁的时候,夏天,奶奶家的芦花鸡神秘失踪了一段时间后,忽然从偏房里带出一窝小鸡仔,可把奶奶高兴坏了。奶奶任由这些小家伙满院子的乱跑,没有圈起来。小鸡仔似一团团绒球,跟着鸡妈妈玩耍刨食,别提多么的招人喜欢了。也不知从哪里跑来一只野狗,就要祸害这些小鸡。当时爷爷奶奶都不在家,只有我自己,那只狗太大了,足足超过小灰灰一倍。我有心想去驱赶它,最终还是因害怕退缩了,只有趴着窗户干着急的份儿。紧要关头小灰灰也不知是哪来的勇气,与野狗死死地纠缠在一起,那只野狗咬住了小灰灰的耳朵,鲜血顺着毛滴答下来,瞅着让人心疼,我急地落下了眼泪。小灰灰忍着疼反口咬住了野狗的脖子,任凭对方拖拉撕扯,就是不松口。野狗负疼逃跑了,小鸡仔保住了,小灰灰的左耳因此少了半截。
出了这事后,奶奶更加宠爱小灰灰了,在这个家里,她的待遇与我一样,有啥好吃的,奶奶不舍得给爷爷,我和小灰灰却是对半分。在那食物溃泛的年代,我从不无理取闹,自愿的和小灰灰分享着来之不易的美食。到了入学年龄,因为父母工作原因,我留在农村上了两年。那段日子,每到放学的时候,小灰灰便蹲在校门口等着我,我把书包挂在小灰灰的脖子上,嬉笑追逐地跑回了家,同学们都很眼红我,回家和父母哭闹,有的还真为此养过狗,却都不如我的小灰灰聪慧护主,他们望狗兴叹,也只有眼红的份儿。
清楚的记得,九岁那年我被父亲接进城来读书,从此只有节假日才能回奶奶家几天。我流着泪离开了奶奶家,我舍不得爷爷奶奶,更舍不得我的小灰灰。自从我回城后,奶奶把对我的思念都寄托在小灰灰身上,和她说说话,带着她做活儿,仿佛我依然在她的身旁,这些话都是后来我回去过假期时,奶奶说给我听的,奶奶对小灰灰的感情也只有我最清楚。半年后村里组织打狗,我们是军人世家,自然要带头,小灰灰也就难逃此劫。家里怕影响我的学习,一直隐瞒着没敢告诉我。
也是小灰灰的命大,被人用镰刀坎破了脑壳,居然没有死。奶奶可高兴坏了,她把小灰灰藏在偏房里,每天用淡盐水敷洗伤口,再用干净的细白布抱扎好。挤些羊奶喂养小灰灰,经过奶奶细心的照料,不久小灰灰便康复了。奶奶依旧把她关在偏房里,嘱咐她不要叫,白天不许出去,就怕打狗队知道了,再次要她的命,小灰灰蹭着奶奶手撒娇,她很听话,真的一次也没出来过,着实把奶奶心疼坏了。
父亲知道后,死活的不同意留下小灰灰,说她毕竟不是人,没有人的心智。况且脑壳还受过那样重的伤,一旦发起疯来,会伤人命的。奶奶却不理那茬,一如常态的对待小灰灰。
阴历六月,正是杏子成熟的季节,金黄红腮的杏子,闪烁在绿叶间,压弯了枝。那酸酸甜甜的滋味,想想就让人流口水。小哥马上就要军校毕业,成为一名合格的军官了。暑假里父亲带着我们回到了奶奶家,父亲说想吃大奶奶家的杏子。奶奶马上放下手里的活儿,颠着小脚去了。
当她满心欢喜,抱着一篮子杏儿转回来的时候,她的小灰灰已经被吊在院子里的大杨树叉上断气了,黄澄澄的杏子散落了半个院子,奶奶才知道父亲要杏子只是个借口,目的就是为了支开她,害死她的小灰灰。奶奶眼里冒着火,顺手抄起一把扫帚,满院子追打父亲,五十多岁的父亲陪着笑躲闪着。
“您老不要生气,小狗脑袋受伤了,谁也无法断定没有伤了它的脑神经,万一发起疯来,您可制止不了它的,伤了人后悔就迟了。”父亲好言相劝,奶奶毫不理会,终于打累了,坐在小灰灰的身旁,抚摸着小灰灰柔软的毛,一个劲儿地掉眼泪。
小哥与叔家的两位哥哥挤眉弄眼地,却打起了吃小灰灰肉的念头。他们的小心眼被爷爷看透了,他吐出一个大大的烟圈,对着奶奶说:“好了,孩子也是担心你嘛,整天的和狗腻在一起,别忘了它终究是个畜生。丫丫,扶着奶奶进屋吧,老坐在地上,多凉呀!七十多岁的人了,倒不如个小孩子懂事。”
“民儿,琪儿,你们把狗抬过来,爷爷给你们剥了皮,咱们吃肉哈。”听到还要吃了她的小灰灰,奶奶又急了。
“我看你们谁敢,把我的灰灰谋杀了,合着是想吃肉呀,你们咋不把我也吃了。”
“谁也不许打狗肉的念头,听奶奶的,不许惹她老人家生气了。”父亲忽然变得严厉起来,他用眼神制止了哥哥他们,回头接着哄奶奶。
“娘,您说咋办就咋办,好吗?先起来,坐地上太凉了,若还不解气,打儿子几下吧,狠狠地,儿子皮糙肉厚,不疼。”说完单腿跪下,伸过后背,等待奶奶的责罚。泪水在我的眼里转圈,始终还是被我憋回去了,我舍不得小灰灰,但更心疼父亲。
奶奶举起来的手,轻轻地落在父亲的背上,故事至此就算结尾了。在爷爷的指导下,哥哥们把狗移至叔叔家,剥皮吃肉了。这件事做的很隐蔽,就为了瞒住奶奶,狗肉我一口也没吃,小灰灰的肉我始终无法下咽。
从此奶奶再没养过狗,离世那一刻,奶奶断断续续说出这样一段话:“你们还是吃了我的小灰灰,但她不恨你们,她在那边等着我了,我不会孤单的。”奶奶永远的闭上了眼,嘴角却露出了幸福的笑意。
能打动人心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好文章不是华丽词藻的堆积,而是返朴归真的累积!!!
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