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舟】病榻札记(随笔)
一
母亲在我的印象中一直身体较为康健,记忆中母亲几乎没有因病痛而去过医院,她总是以一种康健而又精气神十足的形象站立在我们的面前。八十好几的老人无论是从时间的长度,还是生活的宽度,都可以说是在个体生命的航程中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霜雨雪。她以柔弱的身躯和并不贫乏的生存素养,完成了她作为生命个体所赋予她的责任和使命,尽管她出生于一个较为贫穷的家庭,而且作为家中的长女,让她顺理成章地承担了家庭生活的重担,这自然使得她的年少生活无法享受那原本属于少女与生俱来的各种美好憧憬。但正是因为在这种苦难生活中的不断历练,让她拥有了一生中无需看病寻医强健体质,并且弥补了没有上学读书而带来的为人处世等方面的愚惛与匮乏。生性聪慧的母亲,虽然没有读过书,大字不识,但她培养出了我们山村里第一个大学生。而作为普通的中国农村妇女中的一员,她秉承了艰苦朴素、勤俭持家良好家风,她相夫教子贤达淑慧,在亲邻以及妯娌之间懿德香馨口碑极好。
我在城里定居以后,母亲先前总是惦记她的这个最小的儿子,因长年在外读书平常疏于柴米油盐自理能力的熏染,生怕我居家生活过不好,这让她时常寝食难安,在每年春节回家过年之际,她总是将积攒下来无需动用多少烹饪功夫的农家食材,让我带回城里,这或许能够让她那牵挂的心有些许宽慰。幸好她的儿媳有徙宅之贤,我们的城市居家生活依然安好。
二
母亲进入古稀之年后,我把她接进城里以便菽水承欢以尽孝道。自此以后她一直生活在我身边。但一生勤劳惯了母亲,虽然居住条件以及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毕竟环境的改变让她有些不适应,她总以闲不住为由,帮助做我们家务,尽管多次劝说,但她总是以活动筋骨为由,坚持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间久了我对她的呵护便无形中随之松懈。
近日小恙需要住院接受治疗,原以为是偶感风寒,只要悉心调理便可痊愈出院。但经过医生检查后,发现有偏轻微的右脑梗塞。结果出来后让我大惊失色,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母亲跟随我这些年来,基本上每年我都带她到医院接受一次身体的全面检查,每次检查的结果都还正常,可为什么这次的检查,结果出现了这种事态严重的症状呢?这让我瞬间惶恐,于是赶紧将化验报告交主治医师,并打探病情来由。可医师的说法有些轻描淡写,医师说老人家年岁大了,血液比较稠只要有一点血压高的情况,就会出现这种症状,大多的老年人都有。这种病只要通过精心治疗和输高压氧,就能够得到有效治理并痊愈出院。医师强调:这种病情万不可轻视,只要稍微疏忽大意,就有偏瘫的危险,幸亏这次发现早,及时接受了治疗,问题不是很大。医师对母亲病情的简短解说,让我的心情经历了一场跌宕起伏的高山滑车。
母亲一生勤俭持家,常年在户外操劳,练就了能够抵御各种病痛的身骨。如前所述,她几乎没有去过医院看病,这次她还是以不可抵抗的身体机能住进了医院。可母亲并没有因为突然住院就慌张和惶恐,她依然一如平常地和她的儿媳唠嗑着家长里短。
记得小时候跟随在母亲身边,她对大自然的小生命常怀怜悯之心,对于生命相当看重,那怕是一只蜻蜓、蝴蝶之类的小动物她都不允许我们扑捉,即使捉到了也要及时放生。母亲拥有一颗善良、慈爱而乐观的心态。她的一生尽管经历风霜雨雪的无情磨砺,但她都能够保养和保护好自己,并有着一种平和从容的心态。所以当母亲进入医院接受检查,填写病历表中的年龄时,医师和护士对她的年龄都产生怀疑,说她是70岁不到的老人。
一生辛劳的母亲晚年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原本得以跟随儿子享受清福,从而颐养天年,没想到突然出现了这种病症,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我责任重大得好生侍奉以免终身遗憾。
真心希望母亲经过治疗后,能够早日康复出院。
三
母亲住院了,原本不想惊动同事和朋友,但这次母亲的病情有点不寻常,于是抽时间到医院陪护,和母亲说话,唠家常,缓解母亲的情绪,从而确保母亲以一个良好的心情接受治疗。尽管我没有声张母亲住院的事,但同事和朋友还是知道了这种情况,并打听到所住的医院和病室,这些同事和朋友便买来鲜花和水果等一些礼品前来探望慰问。原本安静的病室一时间就热闹起来,幸好母亲住的病室是单间,这样就没有防碍其他病友之谦。
来自农村的母亲平生本来素静,也不喜欢张扬,这次住院接受治疗,她内心还是很不愿意的,要不是我把她的病情委婉地告诉她,她也不知道病情的严重性,只是还以为在乡下时一样,可以挺挺就会好了。经过我的耐心解释和劝说,她还是静下心来接受住院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极力配合,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医师说做一个疗程的高压氧,就会好起来的,我的心情也开始愉悦起来。
没想到刚住院不到一天,我那些可亲的同事和平常在一起山吃海喝胡侃的兄弟们,便带来了良好的祝愿和问候,同时也把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母亲在病榻上开始隐隐责怪我,不应该告诉这些朋友和同事,让他们即浪费时间又破费了,面对母亲的责怪,我无言以对。她说年龄大了,用不着在医院病室里摆那么多的鲜花,不适用,买来的那些东西,她也吃不了那么多之类的话。我知道来自农村的母亲心里是清楚同事和朋友们的好意的。但一生勤俭节约的母亲,对摆在病室里的那些鲜花还是有一些看法,在她看来是一种浪费。尽管我向他解释城里看病人这是一般的礼节,不存在浪费,鲜花就代表了朋友们的心意,是一种祝愿。但母亲看来总认为是一种张扬和浪费。其实,我知道母亲是在告诫我,要认认真真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要用真心实意对待朋友,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工作,不要辜负了同事和朋友的关心和帮衬。
我本意没惊动同事和朋友,是他们看得起兄弟,看得起这位平时与同事亲如家人的我。他们表达了对老人的尊重和关心,同时也在鞭策和提携着我。这种真诚实意已经满室飘香、温馨着我的心怀。
四
毕竟是八十好几的老人了,一旦有些病痛,不像年轻人那样治疗效果快而且速见成效。对于母亲这种上了年纪的老人,要真正陪护和侍候好,还是有些困难。
从这几天母亲住院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尽管有护士的精心护理,儿媳的细心侍候,我的耐心劝说和陪伴,但母亲有时候还是对医治效果失去信心,常说些悲观失望的话,说什么已是黄土盖身的人了,年龄已经到了,这次是她人生一道大坎,还不知道能否打得过去之类的话语,这让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听着也就有些恻隐而心酸起来。
一生勤劳的母亲在她的人生经历中,有过许多的病痛和不适,她都默默挺住而且安然无恙地走过来了,并一直健康快乐地活到了耄耋之年。母亲一生是坚强而自信的,她的这种性格也一直在感染着我们,而这次住院治疗,起初她也并不愿意,还是在我和爱人的极力劝说才勉强同意住进来。没想到住院还没几天,她就说出这种话来,不知道是不是医院的环境让她有这种心理,还是因为年岁大了她的本能心理反应,或者是我们在陪护方面出了什么问题。
其实从母亲现在的病情来看,还没到十分严重的地步,各种检查结果也没有出现大的意外,血压正常、心电图正常、她的饮食也正常,就是电脑仪测试有轻微右脑梗塞的症状,这就是她的病症所在,正在治疗之中。医师也时常要求我们多陪伴她活动筋骨,她本人也在认真配合,时不时地摆动双臂和腿脚进行活动,样子还极为可爱。从她配合的心理反应和行动来看,表现出了倔强而自信的恢复心理,体现了一种生命的坚强。我们在陪伴与侍奉的过程也有了坚定的信心,悬挂着的心也随之宽慰。
可不管她本人心理反应怎么样,我们却丝毫不能有忽视治理这种病情的任何疏忽之举,因为到了这种耄耋之年的老人随时都会出现生命危险,就是没有什么病痛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出现意外。于是,爱人就告假专职陪护,我则晚上睡在医院陪他,力争把陪护工作做得更细致一些。并请大姐通知其他兄弟姊妹前来探望和陪护,以缓解爱人的陪护压力,虽然辛苦但也乐在其中。
是啊,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也因母亲的住院全家出动,亲人的问候纷至沓来,我们似乎又回到了许多年以前,那种一家人围炉夜话的浓浓温馨之中。虽然这种忧伤的温馨是建立在母亲住院的基础之上。但如果没有母亲这个核心,姊妹们各自在生活的领域里奔波打拼,哪来这种短暂的温馨相聚,生活给予我们的事物总是那么匆忙,而无暇顾及一个家庭成员的集体团聚,而且团聚次数越来越少,聚散分离乃人之常情,家国天下何尝不是如此。
五
如今病人住院,院方每天对用药和治疗以及护理情况,在隔天都打出一个详细的费用清单。这样以来就可以做到明码消费,而且医师也会针对病人的病情以及医疗消费能力,做出适当治疗用药调整,以便做到灵活而有效的治疗。
医疗体制改革以来,大多的医院就成了自亏盈负的经济实体。医院在做好治病救人的本职工作之外,创收盈利也就成了他们的一种利益驱动。我因平常很少去医院,也不知道这趟水到底有多深,但自母亲住院以来,耳熏目染了一些值班医生的医疗态度和医疗水平,亲身经历了部分医生在治疗过程中的用药调整,再加上平时与他们交流时,他们表露出来到心态,也就生发出一些感慨。
对于每天拿至病房的用药清单,我一般只是粗略看看就束之一角,然而因为爱人的细心,总能在这些药单上发现一些问题,母亲住院不到5天拿来的用药清单就有3处有出入。比如平常每天的8小时中心吸氧过程中,其中有3小时在做高压氧,而做高压氧是另行收费的,清单上却明码标出吸氧8小时,做高压氧每次50元。明显地就多出了3小时的重复收费。再就是在注射液上调整速度之快也是令人咋舌。母亲刚住进来时做了各种检查,当天的治疗费用自然要高一些,这是情理之中,而且前两天是一级护理,这几天改成了二级护理。虽然改成了二级护理,但是注射液的用药价格接着发生变法,头两天注射的是雪塞通注射液和醒脑静注剂,而改为二级护理时,除了以上两种注射液以外,还加上了奥扎格雷注射剂,按理改为二级护理后,用药量应该建少,却不知道为何反而用量增加了。但据爱人从普通病室同样病人的用药清单来看,是没有这一项的,医师的解释是为了促使病人尽快恢复,听了医生的解释爱人也就无言了。
我不知道这种适当的治疗调整是否是从病人的实际病情出发,还是从病人的医疗消费能力出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医师为了治理病人,采取不同的用药调整,是治病救人的需要,也是为了病人尽快恢复的需要。病人及病人家属还得听从医师的安排,虽然他们有时候听取了病人及家属的意见,但作为病人和家属一般也会尊重医生的整体医疗方案。只是高昂的医药费用,压得普通老百姓看病就医成了难题,甚至放弃在医院治疗,到乡间接受土郎中的治疗而出现生命危险的情况。
这种明码医疗消费的清单,还是值得提倡的,它至少可以知道病人的用药、治疗、护理情况,也可以做到及时与医院方进行沟通和交流。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联系医院与病人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六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母亲的病情基本康复。在住院这段时间里母亲的情绪还算稳定,虽然有时候出现一些情绪波动的情况,在我看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刚开始由于做高压氧,在高压窗里有不适应的情况,造成吸不上氧,她心里就着急,当我们进高压氧窗,陪同她并帮助和告诉她怎么吸时,情况就好多了,她吸氧的频率和效果就不亚于60来岁的老人。这其实是得益于她曾在农村长期从事户外劳作,锻炼出了一个比较好的肺活量,于是就这种病症的老人来说,能够吸进大量的纯氧,从治疗效果方面来看,就赢得了一步先机,所以好起来就快一些。
再就是母亲对任何事情不言轻易放弃,经常要求我们陪她出去散步,活动一下筋骨,这也是医生重点叮嘱我们做的事,而她不要我们提出则主动外出运动。刚开始由于左边有些麻木,行动不便,她也要求我们搀扶着下地活动随时走走,比如围着医院花坛散步时,本来我们开始说好走5圈,怕她累着,可一旦走完5圈后她还主动要求增加所走圈数。平时在病榻上她也不时的抬脚举手缓解麻木的神经,体现了一种生命的坚强,这种精神和毅力是感动着我们这些年轻人的。要想到这是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了,那是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霜雨雪磨砺出来的意志。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这次治疗比较及时,各种护理也比较到位,所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就得到了康复。
在医院陪同母亲的这段时间里,耳闻目睹了人生无常,生命的珍贵。感觉到了生命的存在和分离仿佛就在一瞬间的事,短短几天就有人放弃了这五彩缤纷的世界,走向了生命的终极,远赴三千界外。上午住进医院,晚上就离开了人世,感叹人生一世实属不易。
人生匆匆如过眼烟云,太多的牵挂、太多的辛酸、太多的思念,都在一瞬间就化为了乌有。一辈子的追求和打拼,到头来人生就像一本厚厚的书一样徐徐地翻过去了。岁月便如昨日黄花,仿佛就在刹那之间枯萎凋敝。尽管这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却还在津津有味地活出当下的精彩,生命总在不停地打拼和追求过程中,依然不知疲倦的奔波和辛劳,从而圆满地走过每一个人的生命轮回。
我们对待生命是需要坚强而充满自信的。虽然在住院期间母亲也知道其他病房发生是事情,也曾出现过情绪低落的情况,但在我们的劝说和精心陪护下,让她树立起了信心。她用实际行动和她的坚强性格,克服了很多困难,从而康复起来,并顺利出院了。我祝愿母亲凤体安康!
后记:
这是我思念母亲的部分习作之一。我最敬爱的母亲于2013年3月21日因无任何其他外在因素自然仙逝,享年87岁。在那个洋溢着春光明媚,生命蓬勃生长的春天里,我的天空始终下着思念的雨滴。我知道母亲为什么选择在春天要去另外一个世界,因为她是春天的使者,她是儿女们心中永远有着顽强生命力的见证。感谢母亲在生期间各位朋友的关心与问候!尤其感谢自己率伤了脚却依然精心照顾与侍奉她的小儿媳。祝愿你们永远开心快乐,生命常青,健康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