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渔舟唱晚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渔舟】傻女人阿花的故事(小说)

编辑推荐 【渔舟】傻女人阿花的故事(小说)


作者:醉醒石 布衣,104.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499发表时间:2017-01-13 16:10:30
摘要:一个弱者蹲守在角落里呻吟……

现在的阿花是村子里很有名的女人。提起她的名字,不仅是本村人知道她,邻村的人也都熟悉。即便是整个乡镇,大部份的成年人也都知道:我们的村子里有个傻女人名叫阿花。之所以能这样肯定,是因为我在从村子到县城的公共汽车上,沿途总是有很多我不认识的外村人在车上谈论着关于阿花的一些新闻。有时候,阿花在车上,也有一些人毫无忌讳直接向求证一些隐私类的疑问。而不论是认识同村人还是不认识的外村人问阿花,她都会毫不掩饰的回答。然后在车箱里引出一阵又一阵的笑声。
   关于阿花的故事,需要从农村还是生产队的时候说起。
  
   一、多劳多欠
   窗外还在飘着大雪,辛劳了一年的社员们拥挤在生产队狭小的会议室里等待着会计结算今年的收入。人群的中间,一个用砖和黄土砌成的火炉里,木材在哔哔啵啵的燃烧。薄铁皮卷成的炉桶发着呼呼的响声,偶尔有从人身上抖落的灰尘亦或是木屑落到略微有些发红铸铁的炉盖子上,不时地闪现出三五个希望的火星。
   生产队的会计坐在一张桌子前,翻着记帐薄开始公布社员们今年的工分。
   ……
   王老三,累计525工分。
   李老六,累计500工分
   李大壮,累计1081工分
   阿花,累计905工分
   赵大福,累计900工分
   赵喜财,累计450工分。
   ……
   工分最多的李大壮脸上泛起了红光,心里暗自琢磨着:今年可以赚好多的钱,可以给自己说媳妇了。李大壮越想越美,他仿佛看见了年轻漂亮的姑娘已经披上了红盖头,等着他赶紧过去牵手……
   女社员中工分最高的是阿花姑娘,她的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虽然有好多羡慕或是嫉妒的目光看向她,可是,工分的多少对于有些智障的她来说,只是一串毫无意义的数字。
   “刚才合算的工分数有没有错的,如果没有错的,我们就向下进行了。”生产队的会计公布完社员的工分,随口问了一句。
   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报错,便又接着说到:“今年生产队又亏欠了,累计亏欠人民币25104元7角6分。依据公社下发的计算方法,全村社员累计工分为38407分。平均每个工分亏欠约为6角3分4厘。下面公布每名社员今年应得的收入”
   ……
   王老三,累计525工分,今年欠332元8角5分。
   李老六,累计500工分,今年欠310元0角0分。
   李大壮,累计1081工分,今年欠685元3角5分4厘。
   阿花,累计905工分,今年欠……”
   会议室里的火炉也好像没有了温度,室温一下子降到了零下二十几度,把社员们脸上的笑容冻僵在发红的脸上。伴随着一串数字的公布,仿佛就有一颗热血流动的心脏被扔进了外面的冰天雪地之中。希望在瞬间的冷却中发出了碎裂的声音。
   而阿花脸上仍然没有悲喜,亏欠多少钱来说,依旧是一串她不懂得的数字。她只知道,只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她就会天天有饱饭吃。
  
   二、媒人上门
   转眼几年时间,国家的政策发生了重大变革:生产队黃了,时间进入了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是国家执行计划生育最严厉的年代。早婚会被罚得倾家荡产,如果早孕,会被主管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强制抓去流产,哪怕是还有一天孩子就应该出生了,也会被抓去做引产。而早育的人家会被罚巨额的现金,如果不能按时缴纳,会被没收居住的房屋。
   即使是如此,家家户户的老人也想尽各种办法给子女们早点结婚。比如年龄不够的年经人,花钱托人把户口改成法定年龄;有的干脆不登记,偷偷摸摸的结婚,然外出打工,成了超生游击队。好小伙和好姑娘都早早地成了家,而阿花因为有些傻,二十三、四岁了也没找到婆家,到是成了村里有名的老姑娘。
   阿花虽然有些傻,可必竟是一个黄花大姑娘,身材和长像在村子里可是能数在前几名的。俗话说“养女不愁嫁”,那一年的初春,热心的媒婆主动上门来了。男方叫大壮,是同村的一个比阿花大十多岁的和阿花家同样穷的光棍儿。
   都是同村人,阿花的父母到是对男方家比较了解。媒人一开口,阿花的父母便有些不同意。因为阿花虽然有些傻,可毕竟是他们的亲生女儿。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女儿去一个穷人家去吃苦受罪,况且,男方人年龄也实在是太大了一些。村子里岁数和阿花差不多,并且还没订婚的年轻小伙有那么多,说不一定就会有一个能看中阿花的呢!
   媒婆装上了东北传统的大烟袋,深深的吸了几口。静静地听完阿花我父母说话,然后接茬道:“常言说三穷三富活到老。大壮因为家里穷没说上媳妇,还不是因为几年前还是生产队的时候闹的。大壮体格好,有一把子力气,比别人能吃苦,干的活比别人多,挣的工分也比别人多。可是年终结算,生产队年年赔钱,干活不但领不到钱,还要欠生产队钱。会计没念过多少书,自己不会算账,就按上面给的法子算,结果工分挣得越多,欠生产队的钱就越多。现在条件好了,他家一年收的粮食除了自己家吃,还能卖一些。农闲的时候,他还做些零工,因为体格好,谁家都愿意雇用他。这几年早把生产队时候欠的饥荒(指外债)还完了。我还听说准备要重新盖房子呢!”
   听了媒婆的话,阿花的父母在心里合计了一会,有些动心了。可是转念一想到年龄差距,不免有些纠结了。
   媒人似乎看透了他们的心思,又接着说道:“再说了,你家阿花啥样谁不知道啊!若是不傻,早就应该能嫁出去了。现在谁家年轻小伙能愿意娶一个傻子?你家若是不同意,我就去问问张家的寡妇,虽然带了个小孩,但人家没有毛病。我听说张家的寡妇早就有那个心思了,就差没有人给多句嘴了。若不是咱们两家有点亲戚关系,看你家阿花都二十好儿了还没嫁出去,又和大壮挺般配的,我就直接去张寡妇那了!”
   媒婆的话一下子说到了阿花父母的痛处。是呀,现在还有谁家年轻小伙子能愿意娶一个傻子呢!即使是自己家倒贴彩礼,别人家也不会愿意的,何况自己家还没有钱,不仅仅是没有,还欠着一千多元的外债呢。
   “那——那人家能同意吗?”阿花的父母诺诺的问道。
   一见到阿花的父母同意了,媒婆却卖起了关子。“大壮那,我还没问呢。你家若是同意,我哪天去帮你问问?”
   “行,麻烦你给问问吧!丫头大了,早晚都应该给找个婆家嫁出去才行。”
   “你看,这么快就要天黑了,我得回家做饭了。”媒婆说完,在炕沿边嗑了嗑烟袋锅儿,拧身要走了。
   “别,别走了,吃完饭再走。”阿花的父母急忙抢先堵在了房门口。
   两天后,媒婆去了大壮家。大壮的父母先是不同意,然而架不住媒婆巧舌如簧。先说阿花体格好,能干活,是一个好劳动力,有说阿花毕竟是个大姑娘,娶个大姑娘总比娶个带孩子的寡妇强。至于阿花傻的问题,直接被媒婆用阿花比大壮小十几岁的事实给抵消了。
   三天后,媒婆再次上门,说大壮家也同意了。
   接下来,媒婆往来于两家之间,谈妥了彩礼等一些琐碎的事情,把这门亲事算是给定了下来。
  
   三、阿花结婚了
   那一年的五一,是阿花结婚的日子。
   大壮家亲朋好友和街坊邻居无一例外,都来大壮家表示祝贺。因为阿花不知道在婚礼的仪式上,她应该怎么说、怎么做。所以婚礼并没什么隆重的仪式,就连传统的拜天地的仪式都没有举行。
   然而这并没有影响欢快、喜庆的氛围。在庭院里,摆了二十几张圆桌,每张圆桌上摆了十几道菜。桌子的周围挤满了前来吃喜酒的人。男人们一只手端着酒碗,一只手拿着筷子,嘴里一边在咀嚼着菜肴,一边谈天说地,脸上挂着一丝微醉的酡红;妇女们相对文静了许多,一边吃饭,一边张家长李家短的闲聊着,不时地发出一些欢声笑语;而那些跟着父母来吃喜酒的孩子们则一边大口地咀嚼着,一边把目光紧紧的锁定了盘子中剩余的美食——那些可是他们缝年过节才能吃到的好东西啊!
   根据习俗,新娘子在拜天地之后是要“坐福”的。因为没有什么仪式,阿花被大壮用一辆自行接来以后,就被嘱咐着坐在炕头上“坐福”。阿花很是听话,坐到那炕头上,即便是想上厕所,也尽可能的忍着。直到吃喜酒的人都散去了,被解放了阿花才急急忙忙跑到屋外的一个角落……
   一边走一边提着裤子的阿花一头扎进了厨房,饥饿的感觉一下了让她忘记了原先父母嘱咐她的那些关于结婚的礼节事情,吃饱才是她现在最幸福的事情。而一只在脚门里另一只脚在门外的婆婆——大壮母亲那惊诧的眼神,则被她完全忽略了。
   按照村里的习俗,午后的时候,阿花应该和大壮家里的人吃一顿团圆饭,然后吃得太饱了的阿花却怎么也吃不下去了。
   阿花然傻,却也知道:如今,她是李家的人,大壮是她的男人,而她是大壮的老婆了。
   是夜,如干柴烈火般的原始本能,让阿花从姑娘变成了纯粹的女人。
  
   四、短暂的婚姻
   “春忙春忙,绣女下床”公历的五月初,正是这里农忙的时节。
   这一天上午,新婚的阿花和丈夫还有公公都在农田里劳作。旁边的田地里,左邻右舍人们也都在抢着播种。突然有些尿急的阿花便随意的放下了手里农具,解开了裤子,蹲在了垄台上……而正在对面播种的老李头(阿花的公公)偶然的抬起头,恰巧看见了这个短暂的镜头,急忙又低下了头。
   中午,一家人吃过了午饭。一直不吭声的李头突然对大壮说道:“下午你和你媳妇还去西边的接着种地,我去东边的山上去开点荒地。”
   大壮不解的问道:“下午三个人一起过去种,那些地就能种完了,明天再一起去开荒地不好吗?”
   “让你们做什么就去做什么!”没办法做解释的老李头只好拿出了老一套那种家长的力度。
   大壮见父亲突然发了脾气,也没有再说什么,带着阿花去西边的地里种玉米了。
   等阿花夫妻走远了,阿花的婆婆一边收拾着碗筷一边向老李头问道:“今天是怎么了?怎么不和他们一起去了?”
   “唉!…今天上午……”老李头坐在炕边低着头,把上午发生的事嗑嗑巴巴地讲给了老婆。因为觉得自己的老脸没地方隔,头低得似乎要贴到自己的大腿上。
   “都怨你,当出我就不同意给大壮娶这个傻媳妇,你非得同意!”
   “那也不能看着大壮打一辈子光棍吧!”
   “都娶家来了,还能怎么办?”
   “这事我没法开口。晚间你和大壮说,让他和他媳妇说说,管管自己的媳妇!”
   “媳妇傻,说了也没用!”
   “要不,要不就别让她去地里种地了,让她和你在家里吧,别出去让人看笑话了!”,
   一转眼就到了端午节。大壮一早割来了艾蒿,在太阳还没有出来之前插在茅草屋的檐头上。阿花的婆婆做了白米饭,又煮了许多鸡蛋、鸭蛋、鹅蛋。
   节日的生活水平要远远高于平常,在美食的诱惑面前,阿花又一次犯了错误——吃得太饱了,以至于在弯腰扫地时,胃里过多的米饭和蛋类被挤压得直接穿越了食道和口腔,吐到了地上。
   看见了阿花吐了,阿花的婆婆顺嘴就说了一句:“吃不下那么多,就是能少吃一些吗?”
   “妈了个*的,不就是吃了多吃了你家点大米饭吗,都他妈地吐了,你还嘟囔什么!”阿花又犯了浑。
   从阿花在家和婆婆一起做家务起,已经数不清是第几次犯浑吵架骂人了。
   实在无法忍受这样的日子了,大壮选择了离婚。由于一开始就没有办理登记手续,离婚的过程甚至比封建社会的休妻还要简单,没有任何手续,阿花被大壮送回了娘家,结束了这一场短暂的婚姻。
  
   五、被父母出卖了的阿花
   阿花离婚(被休)的事情很快传遍了全村,并且不断地向临村和全乡扩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阿花成了名人,虽然名声不好,但也成了人们闲暇时议论的焦点。然而,这一切相对于阿花来说,并没有任何影响。只有阿花的父母在为阿花的婚事默默的发愁。这一天,又月媒人上门了。媒人对阿花的父母说,村里的光棍来福看中你家的阿花了,让我来问一下,你家同意不。这是三百元彩礼钱,要是同意,你家就收下。你家的阿花也不是大姑娘了,能嫁就嫁了吧。
   “让我们合计合计,明天再说吧。”阿花的父母有些犹豫。
   经过再三的考虑,阿花的父母同意了这桩婚事。
   没有登记,来福家也没有宴请宾客。阿花的父母收了彩礼钱,便把阿花送到了来福家,就算正式结婚了。
   半个月后,阿花离婚了。
   再十天之后,在阿花的父母又收下一笔不薄的彩礼钱。阿花再婚。
   又若干天后,阿花离婚……再婚……
   直到后来,只要哪个男人给阿花的父母足够的钱,阿花的父母就把阿花送到那个男人的家里。
   阿花的父母用阿花的“彩礼”钱还了一部外债,还有部份外债很干脆地用阿花的身体顶了账。
   “反正阿花也嫁不出去了,白养着还不如用她赚些钱。”也许这是就是阿花父母出卖阿花的唯一理由吧!
   在潜移默化之中,阿花变成了她父母赚钱的工具。虽然国家的法律规定,和弱智妇女发生性关系为强奸,可是,挂上了婚姻的名头之后,又有谁能说得清楚呢?

共 8036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阿花,一个有生理缺陷的女人。她的一生是悲苦的,无奈的,让人可怜,又让人充满了一丝丝的怨恨。她在无知无望中成长,父母从最初的女大当嫁,到后来出卖她的肉体赚钱,把本来就智商低下的阿花推向了生活的更低谷。阿花的命运,是环境和亲人们共同造成的。她是可悲的,更是可怜的。一如作者所言,一个弱者在角落里哭泣……小说从多角度陈述了一个弱智少女的生活与命运的坎坷,她多么希望亲人和社会的认可,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社会和家人的关爱和呵护。一年又一年,一切还在阿花的等待中……一篇值得一读的小说,推荐共赏!【编辑:花轻落】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花轻落        2017-01-13 16:11:56
  问好,石头!感谢赐稿渔舟!
回复1 楼        文友:醉醒石        2017-01-13 17:45:05
  感谢渔舟平台!感谢编辑给予的认可!谢谢!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