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拷问道德的火炬照亮尘埃下的灰暗

编辑推荐 拷问道德的火炬照亮尘埃下的灰暗 ——评女作家李淑琴的短篇小说《生计》


作者:萍庭鹤 秀才,1734.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351发表时间:2017-01-14 09:40:35
摘要:——评女作家李淑琴的短篇小说《生计》

拷问道德的火炬照亮尘埃下的灰暗 女作家李淑琴是个有个性的现代女性。在这个喧嚣的时代,很多人坐在温暖的办公室,享受着和平的美好和时代的沐浴,物质追求把生活弄得油烟味很浓。而女作家李淑琴却有着精神生活上的持久追求,她之前在江山文学网打拼多年,担任评论部副部长兼任编辑工作,并写下很多精美的文学作品。其实,李淑琴女士有着令人羡慕的职业,很充实的一份公务员岗位工作。如果是对于一般的生活妇女而言,这个职业足以使人享受天伦之乐了。但是,李淑琴女士没有沉静在这个平常人的生活轨迹中去,她用自己的笔墨,勾画着属于自己也属于中国当代文坛的一道风景。看她的作品,给人感觉是平实之中见光华,稳健之后现奇葩;开头给人很平常的味道,就像吃山西刀削面,从表面上看就是个白面,但是,越吃越感觉风味非同一般。那种种出人意料的精美,往往是全部隐藏在最里面的馅料里的。
   认真看完她的短篇小说《生计》之后,给人留下的回味很多。整篇小说刻画了田桂花、她的侄女莉莉和男朋友王涛三个主要人物。人物形象鲜明,个性凸显,让人读后总是为某种东西愤愤不平。是个什么东西让人愤愤不平呢?说到底还是和作家的主题有关。一篇文学作品,有一个好的主题,往往是决定这篇作品最终价值的根本标准。很多作品文字极为精美,情节极其离奇,可是读到最后,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主题,却使得人们对它不得不如弃陈渣,甚至嗤之以鼻。说个不中听的话,文学作品的主题确立,和作者本人的学识、道德修为、生活层次有着本质上的联系。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看一个人的文字作品,基本能够判断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判断这个人的修养和生活层次,必须看这个人的文字表现,才能看到他的本质。文字甚至能看到一个人潜意识里的很多东西。在《生计》这个短篇小说里面,作家确立的主题很有震撼力。表面上看,仅仅刻画了几个人物为了自己的生计,摆个小摊,甚至在生活中出现了一些磕磕碰碰。这些事情在一个底层人物的生活中,再也平常不过了。但就是这些很平常的磕磕碰碰,却埋藏着很多重大的主题在里面。女作家李淑琴,有一双极为善于发现这些重大主题的眼睛。她在设置这几个人物时候,选取的生活场景十分现实。田桂花为了生计,在房东廉价的出租房里摆设一个小菜摊子,这是我们生活中无处不见的场景,很典型的。莉莉和男友王涛大学毕业,找不到合适的固定工作,这是几乎大多数当今中国社会底层人员都要经历的一个过程。这也许就是生活历练吧。作为一个长辈,对失去父亲的侄女照顾有加,为了照顾侄女的生活困境,用自己最原始的生活能力,把他们叫到自己的摊位上来帮忙,并给他们出谋划策,不断打开小小的市场,这可能是很多当代中国人亲力亲为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理所当然的会发生很多磕磕碰碰。作家选取的主题定位很准,她把主题就确定在这些一般人看起来很不起眼的磕磕碰碰中。
   很多不假思索的读者,看完《生计》之后,可能都会为莉莉和男友的忘恩负义感到气愤。这个行为当然令人气愤。但是,仅仅停留在气愤上,说明我们对作家的良苦用心没有认真领会。实际上,这篇文字还有底层人们生活艰难的侧写,还有社会管理的矛盾思考,还有用人体制的暗示,还有商业发展中的阵痛反思——但是,最大的一个主题,却是当代中国教育成果下的道德拷问!
   首先我们想想,作家为什么要选取两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和田桂花来作为主要人物呢?如果这是作家的灵感所得,那也得想想这个灵感的根源。当今中国社会,青年一代的道德问题,时时引起社会震动。特别是大学生出现的种种背离道德规范的行为,让很多人感到震撼和无奈。实际上,当今青年一代的道德问题,其根源还是出在当今中国教育管理的体制当中。很多人把这种道德败坏的根源,归罪于当代中国教师,这是大错特错的思维。教师只是教育管理体制下的执行者,就像打仗的士兵,一场战争的根源,在于发起战争的元凶身上,而不在士兵身上。如果你把满腔的愤怒发泄在士兵身上,那是无济于事的。那么,中国当代教育的管理体制问题出在哪里?这是社会管理者群和教育专家们关心的问题,我们只要懂得,中国当代教育管理,把道德教育弄成升学率的附庸,是根本本末倒置的行为。整个学生群体道德本质上教育是否成功,没有任何评判标准,也没有任何有力的考核机制,就是有,也只是隔靴搔痒的政治作秀。那么,莉莉和王涛作为社会底层的当代大学毕业生,为何能做出那些缺斤少两、背信弃义的事情呢?根本原因,就是他们在当今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道德价值观念的错误性。有的人会说,这个和他们的家庭教育有关。但是,我们不得不思量,一个人从牙牙学语开始,到他走上社会,绝大多数时间,是在中国当代教育体制下生活的,家庭教育只是他生活轨迹的一个小的部分。再说,一个人的道德和信仰,是在成体系的国家教育体制培养下形成的,而不是在某个特定的家庭环境中独立形成的。如果是说在家庭中形成的,那也只能证明体制化的教育没有一丝效果。那人们还要这个教育干什么呢?
   其次,有的人会说,作家笔下的人物只是个别现象。可是,我们翻开当代中国的新闻书页,那些震动世界的学生犯罪记录还少吗?特别是那些学历高得不能再高的学生,犯罪的血淋淋的事实还少吗?与之比较,莉莉和王涛这点小道德问题简直是小儿科。从这点来说,作家的内心是过于温柔了。她没有让两个年轻人拿起屠刀,宰杀恩重如山的亲人,已经够温柔了。
   我们再看看作家笔下的其它现象,比如上述社会管理上的不足现象,看似很无意的一个顺带之笔,其实,暗示着很多广博的内涵。城管和田桂花的紧张关系问题,人们对莉莉和王涛的缺斤少两问题,不去见义勇为,房东随着市场肆意涨价问题,底层商人的相互帮衬,彰显的人性问题,莉莉、王涛的高学历和田桂花的低层次对比,出现的道德反差问题、商业经营中的诚信和盈利关系问题,等等很多很多。这些看似顺手携带的文字,实际上和作家深刻的社会观察与思考是紧密相关的。这样,作家才能挖掘出具有无穷魅力的无比深刻主题来。
   整篇小说要分析的东西很多很多,窥一斑而见全豹,我们通过对女作家李素琴的小说主题解析,可以知道她是个很用心的作家,是一个很负责任很有担当的女作家。她的平实语言风格,是那些追求华丽辞藻的人应该耐心学习的。她作为一个和平体制下的公务员,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审视着自己的作品,审视着和她有关或者无关的人和事,这很难能可贵。
   最后,我们坚信,女作家给自己取的那个“琴声悠扬”的笔名,是别有用心的,说不定,那个琴声是“二泉映月”,或者“高山流水”。
   (注解:李淑琴,笔名,琴声悠扬,国家公务员。生于1968年11月,毕业于山西财贸专科学校,专业财务管理。)

共 266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先介绍原作者生活的方方面面,继而剖析短篇小说《生计》人物性格、情节以及主题的确定,无不彰显原作者的学识、道德修为、生活层次等等的涵养,可以用文如其人来概括。很多不假思索的读者,看完《生计》之后,可能会产生错觉,这无不体现原作者的良苦用心的设计。原作者是从道德层面挖掘出深刻的主题。最后,作者用佩服的眼光,赞美原作者。本文见解独到,精辟分析,层层递进,完美收官,好文当赞。【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01-14 09:51:03
  《生计》是短篇小说的开展的同题小说竞赛活动,琴声悠扬的《生计》,真的很有特色,值得一读。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