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现代诗歌 >> 【星月】方桐文的世界在几尺白布上(诗歌)

编辑推荐 【星月】方桐文的世界在几尺白布上(诗歌)


作者:唐暮 白丁,46.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250发表时间:2017-01-15 09:32:23


   一场命中注定的眼疾
   方桐文的瞳孔
   蒙了一层白色的轻绫
   看人物万象
   都在几尺白布上来来去去
   朦胧的光影
   类似于今天的人看电影
   如果真的是这样
   方桐文眼中的世界
   就是一间不落幕的剧院
  
   旧年刚过新年就到
   扇子张这样说时
   卖伞的掌柜笑道
   真是一句废话
   但扇子张又说
   新年一到红舸戏班
   就要来到镇上
  
   “哦”
  
   红舸戏班自然还是坐乌篷船靠岸
   一群梨园女子一靠岸
   就唧唧喳喳住进了方家旧园
   和方老太太的晚年
   一个老妇人能每天看两场戏
   可以使她继续活在年青时的梦里
  
   方桐文陪老太太看戏
   那些女子卸妆后
   方桐文遇见她们
   觉得她们还是在
   一块白布上演戏
  
   方桐文一直数不清
   到底有多少个戏子
   她们的模样
   比她们演过的角色
   还要多
   或者一样多
  
   有一天方老太太正在看戏时死了
   桐文觉得
   这也是戏中安排的一处剧情
   随着老太太死在戏中
   红舸戏班离开了小镇
   自然还是坐着乌篷船离开的
  
   扇子张说旧年刚过
   红舸戏班就走了
   卖伞的掌柜说
   “哦”
  
   戏班一走
   再不闻常年的笙歌鼓板
   小镇的人才突然觉得
   世界竟然如此冷落安静
   这么多年来
   所有的热闹和人
   都被戏子象骗子一样卷在红梨木箱子里
   装船带走
   甚至她们都没有
   在方桐文的眼中留下一张清晰的面容
  
   只有一个叫巧官的戏子
   嫁给了伞铺掌柜的儿子
   有时巷中遇见
   方桐文自然会想起
   她在戏中的那些角色
   比如双思凡中的红绡女
   惊梦中的杜丽娘
   甚至嫁入伞铺
   说不定也是她的一场戏
   总之,她在小镇上代表着一段美好的回忆
  
   新年一到,扇子张就说
   方家来了一个唱皮影戏的聋哑老头
   伞铺的掌柜笑道,胡说
   扇子张又说,他只演不唱
   伞铺的掌柜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
  
   方桐文的眼疾
   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
   在我们中国
   无论你视力如何
   总有一种适合你的戏
   方桐文瞳孔上蒙着的那层白绫
   正好和皮影戏的幕布重合
   当然,他得坐在离幕布七点二米处
   高度是一根儿时坐过的小竹凳
  
   当人生中的两块布完全重叠
   方桐文又可以看清这个世界
   虽然他的世界是
   剪影人物的虚构
   方桐文还是又回到了小时候
   对一切都心满意足
  
   有一天幕布上的灯光落下
   幕布上的驴皮剪影人都已卸妆完毕
   这夜小镇月光甚好
   幕布后走出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子
   方桐文有些吃惊
   从小竹凳上站起来
   问起那个聋哑老头的消息
   女子说,他去年就已去世
   今年一直是我在为你演驴皮戏
   我是她的外孙女
  
   我叫小燕
   在你的世界里
   你看不清楚我的样子
   我也有一段故事
   但是在作者的另一首诗里
   正如扇子张和伞铺掌柜
   在这首诗里
   我们都还不能看清他们的样子
  
   这天的皮影戏散场了
   方桐文独自坐在竹凳上
   保持着他七点二米的距离
   看着幕布上的月光
   在两块完全重叠的白布上
   那里的月光最明亮
  
   今夜扇子张睡不着
   出来也看一地的月光
   看见伞铺掌柜说,
   镇上好久没有演戏了
   伞铺掌柜应了一声
   “哦”
   他自然不敢多说
   因为他在方桐文的另一场戏中
   才是主角
  
  
  
  
  
  
  
  

共 147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首诗歌里包含了追忆过往的朦胧伤感。方桐文的眼睛害了病,看什么都像是在白幕上,暗示着现实的沧桑巨变让人睁不开眼睛。小镇的戏班为小镇带来了乐趣,可伴随着方老太的死,戏班也离去了,镇上的人体会了前所未有的孤寂。这是很深刻的话题,作者这样安排,也是在暗示着传统文化艺术在不知不觉中渐渐流失,而这种流失让人们开始恐惧。作者说,在中国,无论你的眼力如何,总有一种适合你的戏,体现着作者多中国艺术的博爱之情。后来在镇上演皮影的聋哑老头也去世了,为方桐文演戏的一直是老头的孙女,可他却不知道,这无疑是一种悲哀。诗歌的结尾更是令人触目惊心,伞铺的掌柜也成了戏子。这其实已经隐藏了一个事实:真正的戏子越来越少,而人们不想让这种戏剧文化消失,自己去演,在做拼命的挽留。很喜欢这首诗歌,文字表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对文化流失的悲哀。这是一个文人独特的素质!希望我们的传统文化能千古流芳!诗歌优秀,推荐共赏!【编辑:散发弄舟的小屋】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散发弄舟的小屋        2017-01-15 09:33:30
  感谢作者赐稿星月,期待更多佳作!
2 楼        文友:散发弄舟的小屋        2017-01-15 09:35:09
  佩服作者的文人素养,对传统文化流失的担忧之情体现得淋漓尽致。
3 楼        文友:散发弄舟的小屋        2017-01-15 09:35:59
  遥祝作者冬日安顺,生活愉快!
回复3 楼        文友:唐暮        2017-02-02 15:50:12
  感谢编辑的按语解读,编辑辛苦了,写得很到位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