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家庭教师(小说)
一
亲爱的读者朋友,您可喜欢看那些堪称是经典名著的文学作品,如果您是个外国小说的爱好者与崇拜者,或者是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研究专家,您一定不会对奥诺瑞•德•巴尔扎克这个名字感到陌生。是的,作为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和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始人,巴尔扎克以那些优秀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树立起不朽的丰碑;一百多年来,能够与他并驾齐驱的作家几乎寥寥无几。他的《人间喜剧》描绘了十九世纪初期法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里外省与巴黎的政治生活与社会生活场景,从拿破仑帝国、复辟王朝到七月王朝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里法国社会的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生活场景,为研究那个时期法国社会的历史、文化、政治、宗教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作为文学家的巴尔扎克无疑是成功的,而他作为一个社会活动家同样不失风范,他曾在那个历史转折期预言了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必然会被资本主义所代替的规律,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金钱垄断下的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弊端和人性扭曲。连伟大的革命导师恩格斯也在《致玛•哈克奈斯》一文中指出: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写出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败和资产阶级的上升发展,提供了社会各个领域无比丰富的生动细节和形象化的历史材料,甚至在经济领域的细节方面,他学到的知识也要比从当时所有的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恩格斯的一句话道出了巴尔扎克这位世界文学大师之所以受人尊重和喜爱的主要原因。读者朋友,倘若某个作家在他的有生之年能得到读者和评论家这样忠诚而伟大的赞美的话,那我敢肯定即使他的一生都居无定所、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那么他的内心也会感到无限的欣慰。不错,作为一名中国新生代的小说家,我也从内心深处崇拜和敬仰这位文学大师,在我们文学后辈看来,巴尔扎克和维克多•雨果已经攀上了法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最高峰,这座文学高峰是后世的作家们无法企及的。当那些学识渊博的外国文学史教授在大学讲台上讲授着高深难懂的理论时,我感到他们的观念已经有一半与我融合在一起了。我之所以对他抱着一种在局外人看来似乎是幻想一般的崇敬,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巴尔扎克揭示了人与社会之间永恒存在的矛盾,以及在阶级社会里上层社会对下层社会永恒的剥削与垄断——这不仅仅对当时的欧洲社会适用,对今天的欧洲社会、中国社会乃至全世界所有国家的阶级社会都适用——所以说他几乎是揭示了一个普遍的不可抗拒的真理。在论述有才华的人怎样能够在这个社会上出人头地时,巴尔扎克说道:今日,才华需要碰上机遇,机遇能使酒囊饭袋马到成功;如果有才华的人缺乏能使庸才成功的卑劣手段,他就决不会飞黄腾达。
关于才华与机遇的问题,我忽然间想起了一件事。去年一个在美术馆工作的朋友邀请我去北京观看一次画展,并说这是一次非常隆重的个人画展,是许多艺术家云集的聚会。我乘火车赶过去了,接待我的除朋友以外,还有举办画展的投资商孟繁华老板,而站在中间的戴眼镜瘦个子青年林东先生,则是这次画展的主人。在参观的过程中,我看到不断地有上流社会的人士从门外走进来,他们之间不乏政界官员、艺术家、画商、出版商、记者、节目主持人、大学教授、摄影师等等,我知道自己在这些高贵人士中没有什么话语权,如果不是看在朋友作为美术馆员工的份上,我是走不进来的。接下来的时间里,林东开始向众人介绍他在这次画展中布置出来的部分作品的情况,看得出来,他以人物肖像画和自然风景画为主,有很多是摹仿欧洲印象派和威尼斯派画家的风格,笔法显得简约而不单调,华丽而不丧失艺术色彩。朋友向我介绍说,林东先生目前是国内有影响力的一位油画家,已成功地举办过多次画展,他的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和中央美术学院的展览厅内都有的陈列;不少画商出高价购买他的作品,然后不出两三天又以更高的价格转手卖给那些艺术爱好者和油画收藏专家,从中赚取暴利。今天到这里来参加画展的画商几乎都是林先生的老搭档,还有我们看到的记者和政府官员们,没有一个不是冲着孟繁华老板口袋里的金钱而来的。我当时不禁问他,孟老板到底是什么人,他怎么就会乐意为林东先生做这么大的投资?要知道很多有才能的画家都是因为经济贫困,没有人支助他们办画展而走不出这关键的一步,大多数人奋斗好几年还是默默无闻,过着贫寒窘迫的生活,要是他们也能像林东这样遇上好机会,幸许也可以成为大画家了。朋友对我的一番提问赞许地点点头,但是他没有立即回答我,他要我先去听林东先生设在大学里的讲座,回来后再告诉我答案。于是在画展结束后,我们就跟着画家去了他所任教的中央美术学院,在这位年轻的油画系副教授清脆响亮的开场白中,他的讲座开始了。全场一片肃静,像列队的士兵等候着军长发号命令,每个人都昂首挺胸、目视前方,分享着画家对于艺术的研究成果。他讲到了世界肖像画大师伦勃朗、和前者同为荷兰出生的艺术家米埃里斯和泰尔比格,讲到了几个世纪以前的比利时大画家弗朗索瓦•波布斯,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的创始人提香,还有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厌恶巴黎都市生活的十九世纪法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讲这些艺术家的时候,林东先生只用了几句简洁而画龙点睛的语言就带过了,最后他把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全放在讲解两位艺术家的作品上,一位是俄国风景画大师艾萨克•列维坦,另一位是世界印象派巨匠、荷兰画家文森特•凡•高;他不但用投影屏再现了画家当年的杰作,而且还细致入微地分析了他们作品创作的风格与特色,作品里凝聚的象征主义与人文主义关怀。在他的分析下,那些大师的作品似乎全都复活了,它们拍掉了身上尘封一百多年的历史灰尘,从古老的画框里走出来和当代的文化人握手交谈。面对林东先生对艺术的钟爱,我不禁要问,莫非他年轻学画的时候一定是以列维坦或凡•高的作品为艺术模板的吧,要不然怎么会对这两位艺术大师如此偏爱?
到这个时候,我先前的疑问该告一段落了,因为林东的讲座结束了,客人们纷纷与他握手告别,我也有理由和朋友离开这里了。“那么,你现在可以告诉我了吗,为什么孟繁华老板要为林先生的画展做这么大的投资?”
“那太简单了,因为孟老板就是大画家的岳父。”
“岳父?”我不禁吃惊地问,“这小子真是福星高照啊,攀上个这么有钱的岳父。”
“这还不算什么,最幸福的是他还获得了一份美满的爱情。”朋友羡慕地说道,“你不知道他的妻子有多爱他,为了林东的事业,她放弃了自己的事业,甘愿在家里为他做全职保姆。孟老板的女儿原本也是个绘画爱好者,听说天赋还不小,要不是为了林东能够出人头地,也许今天的她也是个不小的画家了。”
我表示出有强烈的兴趣了解这位画家幸运的爱情生活和人生经历,朋友愿意满足我的要求。于是我们选了一个空闲的时间一起关注这个话题,在这里我谨以小说家的身份帮朋友转述这个故事。
二
在林东没有到达这里之前,汉娜小姐的生活是孤单而清净的。时年二十岁的她,正是北京某艺术院校的大一学生,主修素描辅修油画。在学校里,她堪称是素描系的美女,挺拔的身材加上傲慢的气质让许多崇拜她的男生望而却步。由于虚荣心和嫉妒的缘故,连同窗的女生们都与她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汉娜却不以为然,依然我行我素,她就喜欢这么有个性地生活着。确实那群羡慕她的女生也承认,她是个永远快乐的天使,即使有悲剧性的事件袭击她,也会在尽量短的时间里被她遗忘得一干二净。
汉娜的父亲孟繁华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投资商,早在十多年前就南下广东下海经商,先后做过服装批发商、二手图书批发商、建筑项目承包商等多种生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几年前回到家乡北京,用一部分资金与人合伙开了一家二星级酒店,经营餐饮、会议、桑拿、住宿等业务,用剩下的资金来为其他经营者放高利贷。不出三年时间,孟繁华就把家里住的大套商品房置换成别墅,把国产小轿车更换成进口豪华轿车,一年中有一半时间带着他的太太在世界各地旅游。可以说,汉娜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是极其幸运的,她有着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幸福事,有着很多单亲孩子一辈子渴求不到的父爱母爱,有着普通人享受不到的高档奢侈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她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不受约束地编织着自己的梦想与未来的蓝图,可以不受限制地爱别人或被别人所爱。于是在十六岁那年,她选择了绘画作为一生所追求的事业,她说自己曾深深地热爱着绘画艺术,梦想着日后成为一名像毕加索那样的大画家。孟繁华和太太鼎力支持,爱女心切的他不惜动用资金(这也是他最擅长的事情)为汉娜报了一个绘画培训班,并单独给授课老师塞了红包,意思是叫他多照顾点自己的女儿;还给她买了许多本厚厚的绘画习作书籍,这些书堆在家里占去不少空间。有一天,汉娜忽然对她父亲说:“噢爸爸,您可喜欢欧洲的油画艺术?反正我现在甚是欣赏,我有个提议说给您听听,要是把我们家光溜溜的墙壁装上几幅漂亮的壁画,不论是油画还是版画或是写生画都可以,我想那样的效果一定会非常奇妙的。”说实话,孟繁华夫妇虽然全力支持女儿从事艺术事业,可他们两口子却是艺术盲,根本不懂所谓的艺术是怎么一回事,怎样的东西才能称得上是艺术。让他们出资去买些绘画作品装饰室内空间,无疑是往乞丐口袋里塞钞票——毫无意义。可是面对宝贝女儿对艺术的蓬勃兴趣,孟繁华夫妇满口答应了,并且投资商还和汉娜主动沟通,商议买怎样的壁画和要买哪些壁画。可以说从那个时候起,壁画就走进了汉娜居住的别墅,成为她寂寞时候给她精神抚慰的好朋友。
与汉娜形成对比的是,林东却是个从南方农村来京求学的穷苦青年,他就读于北京某美术院校的油画系,当年已经上大三了。他深知父母培养他成才的艰辛与困难,所以求学期间学习非常刻苦,加之他对绘画艺术的天赋与造诣,他的成绩要比同班同学都好得多,曾是学校一等奖学金获得者。这对于他本人和他父母来说都是值得欣慰的。可是林东的理想并非那么浅薄,他不像他的同学那样只求能在社会上混个立足之地就行了,比如说进那些挂羊头卖狗肉的广告公司做设计;他立志当全国著名的大画家,最好还能进大学去混个教授或讲师的职务。正因为他的理想是那么崇高那么伟大,所以他就更加应该为这个目标而努力拼搏了。白天的时候,当其他同学在宿舍里疯狂地玩着电脑游戏时,他把自己封闭在美术楼的油画室里对着一些他所崇敬的大师的作品认真研究、细致临摹;晚上去图书馆查阅关于欧洲绘画历史的论文或者专著。在学业方面慢慢出成果的他,确实也感到了生活中的孤独与困惑,不但班级里的女生不敢正面接触他、与他交流,甚至宿舍里的男生也开始觉得他是个不容易接近的怪人。其实林东没有傲慢的气质,也没有目中无人的放肆态度,相反他是太自卑了,他仿佛觉得自己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是不可能与别人平起平坐的,他能够获得的只是被别人遗弃的快乐。他举手投足间透露着谨慎与文雅,生怕一点点的卤莽就会得罪他人似的;他非常热心非常有诚意地试图帮助其他同学——最好是班上漂亮的女生,然而需要他帮助的人却是少之又少;他不会主动去找班主任或是系主任,因为害怕遭到莫名其妙者的误会。一天到晚,更多的时候他是抱着自己的理想过日子,可是即便这样简单的生活也使他很满足,有时他会常常想一些异想天开的事情,比如说哪一天有个贵族家的小姐看上他了,给他许多物质上的帮助,让他从此告别贫困,过上富裕奢侈的生活。林东相信自己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但是不知道他的命运如何,幸运女神会不会降临到他身边,他执著坚守的理想是不是就会变成别人所取笑的幻想呢?
他由于贫困问题差一点就失学了,大三结束的那个暑假,他不得不考虑去做一份兼职的工作来维持学业。如果不是经济拮据,他原本打算趁着这个假期的时间好好地去拜师学艺,以便能让他的技术上一个新台阶。他已经找好了值得他学习并且也乐意教导他的师傅王教授,此人是油画系的资深教授、西方油画史的研究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王教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好为人师,经他指导点拨过的学生有很多已经成为在艺术界有影响力的画家了,所以说这样重要的事情不可小视。可是,被贫困包围的林东是再也抽不出身去参加任何对他哪怕有重大帮助的辅导班了,他现在要做的事只有静下心来好好地去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
于是,在一位职业介绍师的安排下,林东走进了汉娜小姐的生活空间。他完全没有带来什么,却给她的身心注入了一脉活力;他完全没有说一句话,却使她的脸庞荡漾出明媚的阳光;他完全不懂得怎样消除陌生的鸿沟,却使她微妙的情感在瞬间通过心灵而释放出来。作为男人,他无疑还保存着一种让女人心动的魅力;作为艺术家,他似乎已经取得了同龄人无法超越的境界;而作为家庭教师,他不得不承认自己还是一个缺乏技巧与经验的职场新手。可是他向自己发誓过,做人要善于挑战勇于挑战,只要答应他人的工作再难也要尝试一次。他从孟繁华夫妇的眼中看到了支持与信任的目光,对了,正是这种目光才是他林东所需要和渴望的。他像一只折断翅膀的小鸟,停泊在这个温暖而陌生的巢穴,任何狂风暴雨都休想威胁他的生命。面对汉娜小姐的热情,他顿时卸下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变得活泼起来,神态也逐渐趋向自然,他向孟繁华夫妇鞠躬问好,又与汉娜亲切地握手,这一切让他与她们全家的距离拉近了好多。从现在开始,林东将要在这间装饰着欧洲壁画的艺术大家庭里为汉娜小姐担任首席辅导师,他将牺牲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为她全身心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