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柳】苏博偶得《吴门四家》 (随笔)
1.苏博偶得《吴门四家》
周未的阳光真好,心情也不错,虽然今天车车让人开走,只好坐公交。好久没坐公交了,感觉比较挤(呵呵。别骂我),可难得和那么多陌生的赶路人挤在这么小的空间里,有些新鲜感。看走上上下下的人,猜度着他们的生活与心情,有些读人的味道。其实今天是直奔苏博去的,贝老设计,报上介绍多多,一直开车路过东北街西头那几个大石球,可就是没进去瞻仰过。二十块的门票,喜欢它的人应该觉得不贵!可最好免费,是吧。
白色粉墙是苏博的主色调,它与苏州传统的城市肌理融合在一起,但同时,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可能是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据说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然而苏博的新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进入口处可见大厅,博物馆花园,西部为展区,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与博物馆花园之间。这个拥有八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诠释设计出来的。展出了除字画、双塔瑰宝、明清瓷器和苏州工艺美术品外,还有特色家具。花园庭园是一个宋代书斋的复制品,展示着当年的工艺品和家具。字画在八角型大厅的二楼,还可以通过室内荷花池上方的悬臂楼梯到达地下室。设有新石器时代和吴文化文物的展厅,影视厅、多功能厅。
粗粗走了一圈,对建筑的印像深于对展品的印象,这是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对自己的感觉开始怀疑,希望我的感觉是错误的。不知参观过的朋友是不是也有我这样的感觉。
出苏博已经十一点多,门外几家小店冷冷清清,跟今天的阳光很不协调,走进桃花坞木刻专卖店,花花绿绿的传统色调与花纹图样让人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但没有买下一张的欲望,如果做成家用装饰品也许更有吸引力。柜子上放着一些黄色牛皮纸作封面的书,吸引了我。一本一本翻阅,是一套六本苏州名人传记,《吴门四家》写的是四位苏州明代画家的略传,跟我手头的工作有关的资料较多,值得一看,于是掏钱买下。
想找个地方吃饭,从观前转了一圈,没觉得那里值得一尝,碧凤巷虽然曾是祖上的居住地,早已没了史书上记载的模样。念念不忘手里的这本书,还是回家看书罢了。上了公交车,一路上看着书,再没注意身边任何人。到家后炒一碗饭,喂饱自己,便窝在沙发里,让窗外的阳光晒到自己的背,打开CD机,一直看到傍晚。
2.秋雨江南
江南春天的脚步是踏着雨水来的,秋天也是这样。雨淋小巷,青砖更青,粉墙的色彩也柔和起来,黑黑的瓦片湿漉漉地发出油亮亮的光。鸟儿在细雨中翻飞,穿过窄窄的河道上空,越过那顶鲜红的油纸伞。
布满青苔的粉墙根,一枝残存的月季在雨中微微摇曳,古老的庭院就泊在那一汪水道小桥边。高悬在窗外的树影,如同一支无人撑着的大伞,伴着小院假山一侧的花花草草,在雨中述说一个个古往今来的寓言。
雨丝飘在河面上,飘在门楼下,织就的故事装进庭前那缸莲花的水底,等待从屋檐翩翩而来的水滴。那支直直的竹箫,轻轻地吹出书香门弟,经过曲折的巷子,穿越过往,穿过细雨背景后头的回忆,在烛光映着的池塘里随着波浪抒情。。。。。
当年埋下的女儿红,香香浓浓,白发翁媪就一篓篓往事佐酒。雨后的池塘里静静的水,静静的枯叶,孤独地漂过的浮萍,怀念似曾相识,如梦境飘落。
落叶悬在瓜藤架上,雨水湿润了石板街,刻满绳痕的古井,张大了嘴,咏唱的可是西皮摊黄?江南的秋是不是有些低落呢?锈迹斑斑的门环,锁住的似水流年,还会有阳光照耀的春天?
雨后的秋日江南,少了些寒气,多了许些清凉。小巷的青石上沾着微微露气,河旁的柳色里夹杂点点鹅黄。停泊在岸边的小船摇动起来,水墨江南这幅画圈也忽然有了一份灵气,一曲江南小调,惊起沉沉的梦意与乡愁。
钟灵水秀的江南,沧桑的古宅庭院清丽质朴,依依柳枝与河边洗衣的少女暗合着历史的轮回,素妆江南,尘烟往事,世事无常,夕阳依旧,江南无恙。
江南的秋独有的淡淡的忧伤,让人无法阻挡,忍不住频频回望。你完全可以随意挑一个秋日,来品味一下古镇的烟愁、来聆听一下寒山寺的晚钟,在西湖边桂花雨下垂钓,站在二十四桥头遐思:这秋月是不是也曾照过古人?一定要象一坛百年醇酿一般,细细地品尝,一点一滴都不能漏,因为那是秋的味道那是江南的沁香……
3.园子里那声色暧昧的故事
上网搜索昆曲《游园惊梦》,想听听那几段经典,发现有全本的下载,于是就让迅雷开始工作。忙完手头的事,打开下载完的片子,才知道下载的是电影《游园惊梦》,讲述的是王祖贤扮演的荣兰和宫泽理惠扮演的翠花之间的爱情。
画面红得雍容华贵,精致的苏州园林,精美的服装道具,朦胧中感觉这又是一个暧昧的故事,故事里有两个女子,两个男人,以及他们之间或明或暗的感情纠缠。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几句渺渺婉转的昆曲皂罗袍,一个惊艳的亮相,故事也就开始了。得月楼因容貌超凡脱俗和昆曲绝佳而红极一时的歌妓翠花,嫁入了当地豪门荣府。
春去秋来,年年月月,时光随季节流逝,窗外疏雨骤风,又见新绿一片,却不见了那个悱恻婉转低回,眉目间万种风情唱皂罗袍的女子。于是生日的时候也不再期待,孤赏园中绿树红花。
荣家的亲戚荣兰,身为女儿身却有男儿之志,是一所女校教书的时代女性。虽然都是女性,但二人在舞台上却是天生绝配,一饰杜丽娘一饰柳梦梅,戏里相互倾慕,戏外也隐约有了一份同性的暧昧。
生日那天,江南的庭院深深,荣兰换做小生打扮,扇面打开遮掩三分俊媚风情,眼神缠绵,如火似光.亭台之上,款步悠悠:“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深深庭院锁住了翠花多少风华,是荣兰为她唱回旧时月色。
秋天,一片片金黄散漫地铺洒在园子里,高墙深院里古树参天,他们随叶儿共舞华尔滋,好似满园秋叶儿纷飞,眼神里也纷飞着暧昧情愫。卧榻上互凝神,烟雾迷离春情漾,园子里那两个女子暧昧的故事竟让人觉得好美好美。
荣家在一片滴滴笃笃的算盘珠拨弄声中,一件一件古玩字画,家传珍藏,飞入寻常百姓家,任何荣华富贵都逃不脱家道中落结果。一次夜宴之后翠花与一直暗恋自己的管家做出越轨之举,被逐出家门。
举目无亲的翠花来了,来到荣兰身边:“我在荣府待不下去了。”此后两个女人带着一个孩子,她们将面对怎样的风雨路?荣兰不得不卖了家传的名画,在水塘边,短发的荣兰静静地吸烟,养家真的不易,何况是女子。
督学刑志刚来了,荣兰神色慌乱,一时间乱了方寸,手提着他从东山带给她的枇杷,无意间见到他沐浴时阳刚的体魄,于是那个激进的一直以男人打扮男人习惯为荣的女子变成了真正的女人。可是,他还是走了,她有些流连。他带走了她最后的暧昧。
天平山下,枫叶似火,两个女人携手同游,翠花说:“那一日,我读了二管家的日记(二管家参军已阵亡),知道了他对我的看法,后来看到你和刑志刚,我一个人在这山里哭了。”“是为谁呢?是我?还是二管家?”荣兰轻轻问道,一面揽她入怀。原来彼此,那一天两个女人都打开了心门,艳艳的枫林红得更暧昧了。
还是再来唱那段《皂罗袍》吧:“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袅袅的曲调婉转在耳际,画面很美,虽然同性恋并不为大众接受,但园子里那声色暧昧的故事,真的很美!
杨柳春风文学社团编辑部欢迎您继续赐稿!祝您创作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