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柳】童年的冬天(随笔)
小时候天天盼望长大,想象将来会如何、如何,意气风发、不可一世。人长大了,又会常常想起小时候,会时不时回忆过去,有人说这是“老了”的表现,真的是老了吗?
北京这几天的雪又让我想到小时候,想到我的陕北老家,想到老家的冬天。
我的陕北老家北靠内蒙,西临宁夏盐池,处于毛乌素沙漠边缘。夏天和秋天还是很美的,有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谷子、糜子,成片成片的马铃署,开着白色、紫色的花。最美的莫过于夏末秋初的向日葵了,一朵朵湛放着,金灿灿、明晃晃,蜜蜂在毛茸茸的向日葵花盘上飞来飞去,它们的肚子涨鼓鼓的,全身粘满了金黄色的花粉。空气中散发着香甜的气息,美不胜收。只是到了九月份,天气便开始转冷,女人们便给家里人准备棉衣了。于是在我们的农村流行这样一句话“秋风凉光棍着了忙”,因为光棍是没有人给做棉衣的。几场秋风吹过,冬天很快就来了。
每天早晨起来,就见室内后墙上结了一层白哗哗的薄霜,早起的父母将我们的棉衣放到被子里捂热呼了,叫我们穿上。爸爸妈妈将我们留到炕上,他们到厨房做饭,才发现水缸冻裂了,没有擦干净的锅内留下一坨冰,洒漏在锅台上的水结成了冰,柴草上结了厚厚的冰霜,怎么点也点不着,不知要擦掉多少根火柴。烟囱中终于渐渐冒出袅袅炊烟,水开了,锅中的水汽白茫茫如同浓雾对面不见人。冬天的白天总是很短的,待吃了早饭已是中午了。这时候大人小孩才敢从屋子里出来,太阳发出微弱的光,男人们把手藏在袖筒里或蹲或站在向阳处晒太阳,女人则在一边说着东家长李家短一边纳鞋底,孩子们则在大人的咒骂声中到处疯跑、上墙揭瓦......四点多钟,太阳散尽最后一丝余辉,天便渐渐暗了下来。西北风吹来,那时候屋子里没有火炉,父母便用一个破脸盆内放了许多砟子,担心煤气中毒,便让西北风吹,吹到没有烟了,端到屋内,全家人便围着脸盆烤火。妈妈有时会在盆里放几个土豆,被烤得外焦里嫩,掰开一个香气扑鼻、香溢满屋。
童年的冬天是寒冷孤寂的,原野里枯黄一片,阴暗的天底下横亘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毫无生气亦如鲁迅笔下的故乡。那时间,隔三岔五的下雪,下及膝深的雪。由于没有手套,我还好一点,好动的弟弟的手每年都会生冻疮。一次他的手冻木了,解不开裤腰带,尿湿了棉裤,那时候我们都特别怕妈妈,弟弟竟然吓得不敢回家,在北风呼啸的傍晚躺在小树林里,幸亏被村里人发现领了回来,才没出事。现在想想都有几分悲凉。
童年的冬天虽然很苦,但并不是毫无趣味可言,我最不能忘记的是每天早晨玻璃窗户上的冰花,远山近树,奇花异草,天天不重复。每天早晨对着这幅画恣意想象,或是挥毫泼墨,其乐无穷。那时候最喜欢做的是在夜晚偷了家里的火柴,找一块冰面,几个小孩子分别拾柴,架得高高的,点着了,火焰在熔化冰面,很快被烧出现一个大洞。于是我们又开辟另一块战场,乐此不疲,每个人拾柴都很卖力,看着熊熊燃烧的大火,总是激动不已。而白天在冰面上抽“冰猴”更是好玩。大家总是比谁的“冰猴”转得长、转得久,于是奋力地抽鞭子,随着啪啪的鞭声,只见“冰猴”飞一般地旋转着......
现在的冬天和过去比不知暖和了多少,偶遇降温下雪,便极不适应。想想小时候真不知父母在那滴水成冰的日子里是怎么过来的。
杨柳春风文学社团编辑部欢迎您继续赐稿!祝您创作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