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心愿】提篮春光看妈妈(征文·散文)
父亲因为脑血栓突发,过世得早。所以,母亲10余年来一直孤单着。然而,她并不孤独。丧事办完后,为了怕她老人家伤心,妹妹将她接过去。当然,她还可以替妹妹照看孩子。这多少可以分分她的心思。
我和妹妹原本就同在一个皖南的小县城,彼此相距不远。那儿盛产大米,都说芜湖是四大米市之首,而小县城就是米市粮仓。于是,看望母亲也就不算十分困难的事。然而,我去看望母亲的日子并不多。相反,倒是母亲常常过来看我,以及她的儿媳和孙子。母亲的头发有些卷曲而花白了。走路是亦步亦趋的。
母与子的关系,似乎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日子过的寻常,亲情也自自然然。在寻常的日子里,母与子的亲情,就像一句歌词唱的那样:平平淡淡才是真。即便逢年过节的时候,母亲不经意地说出,常回家看看,看看。我也因为工作、应酬,还有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对母亲回家看看之类的话,不是那么在意。就在最近几日,母亲电话过来,说要到我的办公室说说话,也被我以不宜拒绝。可是,我仍然没有去看母亲至今。倒是母亲去过我家几次,然而,我都是不在家。妻儿没有说母亲有什么话带,也没有再给过我电话。
母亲是一个符号,亲情、爱心的符号。也许还可以上升、联想到许多高尚的,足以叫我们可歌可泣的东西。诸如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对我们祖先、我们民族、我们国家的一种象征的热爱和忠诚。唐朝的一个起先很落魄、寒碜的诗人孟郊,在他的五言古诗《游子吟》中,这样写道: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没有考证这是孟郊登科前后的作品。从游子的称谓看,应该是及第前的作品。语言是白话平实的,文学手法简单,好像最难得的就是把母与子的关系,比作寸草和春晖。
我好长一段时间曾不能理解,孟郊在他那个时代也算一个成名的诗人,大文豪韩愈与他是好朋友,为他写过好多东西。他自己也写了不少。何以最流行、最传扬的,就是这么一首《游子吟》呢!《游子吟》是不能代表孟郊的文学水准的,可《游子吟》却实实在在地是他最为著名的诗歌。
后来我仔细琢磨,猜想可能就是因为寻常朴实真情成就了这首诗,可能就是诗人沾上了母爱这个题材的光。
在艺术理论上,有一种“空筐”的说法。其大意是文学艺术作品如果像一个空筐,最大可能地留给读者想像和获得共鸣的空间,就是好的作品。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东西抽象出来,凭读者个人体验、感悟,产生好的效果。
也许,《游子吟》就是这样的作品。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珍藏着母亲的爱,都有母亲的影子。所以,在我自己而言,我从来没有和母亲分开过。
再回到文章的题目。我不懂这个题目是何意思。下晚读《新安晚报》,省文学院许辉先生也写过这样一个题目的文章,估计在800字左右,没有解释这个题目的含义,只是大略说说母爱之情。其他另有几篇,也看不出什么诠释的文字。也许我们都孤陋寡闻。
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我们只好望文生义。网友好心情和我在qq上调侃说,“提篮是不是指上海的提篮桥,那儿可是有一个全国闻名的监狱。原来儿子是一个囚犯,母亲的爱像是春光,温暖了囚犯儿子的心,于是儿子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出狱以后看望妈妈。”
我当真没有他的幽默,我只是对这个题目有些意见。可是,我愿意写写这个题目。我听到这样一个题目的第一感觉,就想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一首很有些流行的歌曲——东方歌舞团的朱明瑛唱的《回娘家》。歌词是这样的:
风吹着杨柳嘛
唰啦啦啦啦啦
小河里水流嘛
哗啦啦啦啦啦
谁家的媳妇她走得忙又忙呀
原来她要回娘家
身穿大红袄头戴一枝花
胭脂和香粉她的脸上擦
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
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呀
咿呀咿得儿喂
风吹着杨柳嘛
唰啦啦啦啦啦
小河里水流嘛
哗啦啦啦啦啦
谁家的媳妇她走得忙又忙呀
原来她要回娘家
一片乌云来一阵风儿刮
眼看着山中就要把雨下
躲又没处躲藏又没处藏
豆大的雨点往我身上打呀
咿呀咿得儿喂
淋湿了大红袄吹落了一枝花
胭脂和花粉变成红泥巴
飞了一只鸡跑了一只鸭
吓坏了背后的小娃娃呀
咿呀咿得儿喂
哎哟我怎么去见我的妈
在网上一查,原来是河北民歌,并且美其名曰国宝民歌。歌者踩着欢快的旋律,演绎着农村小媳妇回娘家的喜悦心情。她“身穿大红袄头戴一枝花,胭脂和香粉她的脸上擦。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呀。”这么多东西,为什么,没有用篮子拎呢?可能词作者忘记了。然而可是没有春光的,因为“一片乌云来一阵风儿刮,眼看着山中就要把雨下。躲又没处躲藏又没处藏,豆大的雨点往我身上打呀”!也或许“东边日头西边雨,倒是无情却有情。”
小媳妇去看妈妈了,尽管风雨不期而至,她也义无反顾,且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我的母亲也在不远处,我没有常去看看,有时还以这样那样的理由为自己辩解。我是否应该去看看她。也许没有什么话,只是坐坐,喝喝茶,抽上一支烟。
记得以往,母亲常常只是望望,情到深处转无言。然而,就是这样,我没有给过她多少时间,不管是她来,还是我去。
文章就要结束的时候,突然想到春光被我忽略了。
其实,母亲之爱一如春光,不管你忽不忽略,她依然存在。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只要存在就行了。
总有一天,我们这些做儿女的,也会长大如春光,也一样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