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心愿】老滦河人怎样生活(征文·随笔)

编辑推荐 【晓荷·心愿】老滦河人怎样生活(征文·随笔)


作者:胡忠孝 布衣,243.8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961发表时间:2017-01-19 23:18:29

题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老一辈滦河人当年生活的也挺有滋味。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滦河街的常住人口也就是几千人,又来自四面八方,可是人们的生活习惯,在许多方面却十分“和霭统一”。这里,只讲我当年感触最深的几件事:
  
   家家养猪
   我小时候,滦河街上的汉族和满族,几乎家家养猪。别看住在街面上,家家都有个小猪圈,平时靠自家的泔水或者买些酒糟喂猪,等到入冬就喂粮食催膘。人们说“养猪是零钱凑整钱”、“养猪是为了过年的餐桌上丰盛一些”。那时,我家年年都喂一口肥猪,到腊月二十几杀猪。每次杀猪,都像过节似的,老早就把吃饭用的方桌放在当院里,烧上一大锅开水。等到杀猪的师傅来了,抓猪、杀猪、褪毛、打洗、卸肉,忙乎两个多小时才算完活。小孩子们自然要从始至终地“见习参观”,也算是生活中一大乐趣。每家杀猪除了灌血肠,炖一锅猪肉,小宴至亲好友,还有许多人家自己灌香肠。自家灌的香肠,料精、味正,挂在厨房里薰些日子就变成了薰烤肠了,非常好吃。
  
   户户挖窖
   早年滦河街,居民有储存冬菜的习惯。为了冬天能吃到新鲜白菜,家家院里都有小菜窖。人口多的人家,菜窖有两米多宽、三米多长、三米来深。小户人家的菜窖,一般都是一米多宽、二米多长、三米来深。菜窖的顶端,横放几根木料,用秫秸覆盖住,再往上面培土,一般土厚二尺多,用来防冻。菜窖很少有用砖石砌造的永久窖,差不多都是当年秋天挖窖,冬天使用,第二年开春就把窖拆除培上土。入窖的蔬菜,主要是萝卜和白菜。我家挖的窖比较大,除了储存上千斤白菜。还要放进几篓子梨果。那时候,滦河下坡蔬菜市场是季节性的,每到冬季就很少有人卖菜,或者买菜了。因此,储存冬菜就成了当地的一种生活习惯。据说多少辈子都是这样,人们已经习以为常。
  
   渍菜腌菜
   滦河人,历来就有渍酸菜的习惯。每年秋天砍菜时候,哪一家都要买上千八百斤的带心的大白菜。买进的白菜,经过修整打洗翻晒,一部分下窖,一部分渍成酸菜。渍菜的方法大体分两种,一种生渍,一种是烫渍。生渍,就是用生白菜渍。具体做法是:把白菜晒好,修理整齐,分层摆放在渍菜缸时,每摆一层撒上些食盐,然后用石块压起来,过1-2天再添加清水,以把菜淹没为度。这样的做法,简便易行,美中不足是渍腌时间要长一些。另一种渍法是:将白菜用温开水烫一下,过一遍冷水,码放在板子上,不等冷却后就入缸,叫作“趁热渍上”。
   渍酸菜,也是北方的一种储存白菜的方法。滦河人历来就喜欢吃酸菜,说家家都离不了它,酸菜怎么吃都行,熬着吃,炒肉吃,包馅吃,做汤吃,你愿意怎么吃就怎么吃。
   腌咸菜,也是滦河人历来的生活习惯。早年滦河街,几乎家家都腌咸菜。秋天,要腌咸菜疙瘩(芥菜疙瘩)、腌萝卜、芥菜缨,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咸菜。诸如:腌小辣椒、腌咸黄瓜、腌咸茄、腌“鬼子姜、地梨”、腌扁豆角、腌胡萝卜等等。我小时候,看我奶奶每年秋后都腌两样小咸菜,一是菱形的嫩白菜帮子,一是嫩绿色的大葱叶。有些人家,秋天还磨(轧)韭菜花,用它沾着熬萝卜白菜吃,也很有味道。
  
   年年唱大戏办花会
   我小的时候,我姥姥常说:“咱这地方没什么太稀奇的热闹,不外是看戏、听书、瞧花会。”所说的看戏,就是听大戏、看皮影戏。听书,指的就是听“评书”、“乐亭大鼓”和“梅花大鼓”。瞧花会,就是观看花会队伍表演和在元霄节举办的灯展。其实,并不像姥姥说的这么简单。
   自从清代康熙年间,建成喀喇河屯行宫以后,滦河地区的各种民间艺术活动一直比较活跃。
   滦河街上建有三座戏楼(行宫内一座,财神庙前和药王庙前各一座),每逢年节或者庙会,都要请戏班,唱3——5天大戏(当年唱的多是评戏、河北梆子)。另外,就是常听“皮影戏”。民国初年,当地有个叫徐富国的老艺人组建过皮影戏社,他们除了在本地打场子,还经常到四里八村“串乡演出”。傅营子、陈栅子等周围村庄的皮影社,也经常“回访”,为老滦河人“解闷”。
   要讲听老艺人说评书,说唱大鼓书,那可是老滦河人的一大爱好,有时都让人听得入了迷。我从上小学时起,就常在晚间去说书场听讲评书,或者听唱大鼓书。我听讲过:《包公案》、《施公案》、《彭公案》和《刘公案》,也听讲过大小八义、大小五义和《三侠五义》、《三侠剑》。
   滦河地区的花会,早先年也是很有名气的。我小时候,老滦河的花会队伍里,不仅有高跷、背杆抬杆、秧歌队、腰鼓队、霸王鞭、小车旱船、跑驴、二鬼摔跤,还有龙舞、狮子舞,耍中幡、耍刀舞剑的。当年东营坊徐家的“武术表演”,下坡孟家爷们的“耍大刀”,远近闻名。只要他们一出场表演,马上就围满了一大圈子观众。当年老滦河的高跷队,也挺有功夫。有一年春节,他们去河北大龙庙打场子,从大道边到龙王庙门前,是个有50米长的小漫坡,高跷队的几十号人,一字排开,一个人提着另一个人的一只大腿,整个队伍是用单腿蹦上去的。谁看了,都鼓掌叫好。
   老滦河在元霄节组织的灯会,也是不断花样翻新。有一年元霄节的灯会,是由各家各户自行操持的,顶算是一场制作花灯比赛。事前,负责组织灯会的会首,通知西大街、北街和南街的临街住户,自行糊制花灯,灯的品种样式不限、数量不限,只要求到时候把自家的作品悬挂在自家的门前。名为“大家动手办灯会”。我父亲是个手工业工人,心灵手巧,做什么像什么,他请来我本家的一位爷爷和一位伯父来给帮忙,十来天的功夫,他们糊了十盏单个的大灯笼,还有一盏能够拨动的“走马灯”。单个的大灯笼有:荷花灯、白菜灯、南瓜灯、西瓜灯、孙猴头像灯、猪八戒灯、胖娃娃灯、双瓣大姑娘灯和白胡子老头灯。制作的形象逼真,活灵活现。等到元霄节展出那天,老滦河的三条大街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纸灯笼,到处是欢乐的人群。体现出滦河街确确实实是一座文明古镇。

共 234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前清时期,滦河是皇帝游玩的地方和行宫,老百姓在这里怎么生活是可想而知的。然而,新社会,人民当家做主人,在党的好政策下,不但在这里有了自己的房子和土地,而且还可以养猪,有了自己的菜窖,储存上新鲜的大白菜,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老滦河逢年过节有高跷、背杆抬杆、秧歌队、腰鼓队、霸王鞭、小车旱船、跑驴、二鬼摔跤,还有龙舞、狮子舞,耍中幡、耍刀舞剑的、东营坊徐家的“武术表演”、下坡孟家爷们的“耍大刀”远近闻名,让人目不暇接。学习老师佳作,期待你更多的精彩。【编辑:你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你猜        2017-01-19 23:23:48
  滦河令人神往的地方。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2 楼        文友:叶华君        2017-01-20 13:35:27
  欣赏老师佳作,感谢赐稿晓荷,问好老师!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