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难免有痛
周四,一个朋友家乔迁之喜,下午,我带着小儿一起去的。吃饭时,主人家跟我们同一张桌,饭菜还没上齐,主人先拿来一瓶饮料,儿子想喝,迫不及待的动手去了。瓶还没打开,我一声吆喝:“儿子,你干嘛呢,吃饱饭再喝,不乖乖吃饭免谈。”“嗯。”儿子放好饮料瓶,菜来了,他自己去打饭吃,夹菜时,我叮嘱他在桌子的棱边上拍拍筷子,饭粒菜渣掉进菜盘不卫生,儿子一一照做了!
儿子吃好饭,桌上还有三个人在吃。儿子第二次要饮料喝,我让他给在座五人带来杯子可以喝,饮料要大家分享的。儿子把杯子拿来,主人打开饮料递给我,倒第一杯给了儿子,倒第二杯递给在座吃饭的人,他们致谢不要。我身体不舒服,也不想喝。后来,两杯饮料都给了儿子。一瓶饮料还剩下五分之四,主人让儿子带走,我推辞,儿子却想要。办事场合中,不能过分的指责孩子,伤害孩子得罪主人。想找一个理由让他放下,可我们那桌就他一个小孩。我对孩子表明态度:“想要饮料,必须自己带,在路上提不动,我都不会帮忙的。”儿子默认了。临走前,我提议去参观一下朋友家的新房,朋友让妹妹带我们去,因为他家在顶楼703号房。上楼时,心里担心儿子爬楼摔跤,饮料瓶又是玻璃的,就说替他拿饮料,儿子不愿意,说自己能行,我就没再坚持了。
一楼还没怕完,差两步到拐弯处,儿子的脚没有完全跨过楼梯步,身子惯性的向前倾,饮料瓶“咣当”一声掉在砸在地上,瓶子前半截摔破了,后半截还他手里面拿着,饮料水溅在儿子右手的袖口,我一把拉起儿子一瞧,无名指到小拇指之间,从手叉中间划破了。儿子说话带着哭腔:“恩,我的手好痛,是不是出血了?”“没有,我们去买药搽。”来不及收拾地上的残渣,合并捏着儿子的手(防止流血),下楼在餐桌上抓了一叠抽纸,擦干了他袖口,再拿几张包住他的手臂,因为自己冷静,儿子终究是没有哇哇大哭。
去街道上等车,等不了的士车,看到对面有一个药店。进店,只有一个营业员,他接待了我们,我自诉完完毕,他检查了儿子的手,说:“要想伤口恢复快,最后去县医院缝针,他这位置有点特殊。”“缝针打麻醉药吗?”“要打,量很少。”“我打电话问他一下。”
打针,儿子很恐怖,哇哇大哭起来了。麻醉药,我心里敏感,刺激中枢神经伤害记忆力,除非万不得已!先生建议,能包扎止血就不要缝针了,并答应马上过来接我们母子俩。
药店营业员,用双氧水为儿子清洗伤口,儿子“哼哼”的想哭,我吓唬他说:“好好配合啊,不然就去县医院打针去。”儿子不吭声了。清洗完毕,撒上云南白药,然后贴上止血贴。先生来时,我们没有弄好,他就在药店对面等。走时,我们带来棉签,云南白药,止血贴走,营业员叮嘱我:伤口未痊愈,禁止沾生水,玩泥沙。过几个小时,撕了止血贴,清洗伤口即可,止血贴可以不贴了。花了二十元钱,有惊无险;如果伤到手腕,划破了动脉血管;缝针就不能幸免了。
车上,我告诉儿子,以后出门,任何东西都不能往家里带,饮料,不管是玻璃瓶,还是塑料瓶,一律不准。今天是一次教训。儿子无语,先生沉默,此时此刻,他们都是认真的听众。
儿子,生性活泼,还很淘气。对自己亲近的人,调皮掏蛋。特别是对姐姐,不是弄坏她的书,就是涂画了本子,不知道是好奇心使然,还是有破坏者精神?我们不惯儿子,姐姐对弟弟的哭笑不得,无奈的说:“弟弟,我想打你,又觉得你还有点可爱。我真想你回到妈妈都肚子里去啊!”
女儿年幼时,朋友说他儿子小时候很淘气,觉得好奇的,都想去动一下。冬天,烤火炉,朋友的儿子总喜欢动捅炉子火钩,火钳,每次父亲打招呼了,当面很听话,背了就想摸一下。
这天,朋友看到儿子蠢蠢欲动,他懒得说了,心想好奇就让你试一下吧。儿子真的去碰了火钩,“嗤啦”儿子的手烫到了,但没敢哭出声,过来这次,儿子再也不碰火钩,火钳了。当然,致命的,千万不能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