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吸烟有感

编辑推荐 吸烟有感


作者:老娄 举人,4219.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519发表时间:2017-01-21 15:38:36
摘要: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公众场所都禁止抽烟,把抽烟尽量限制在很小的范围。

我抽烟有四十多年历史了。
   我上初中和上高中的时候都抽过烟,但那时侯是好奇。真正开始抽烟是到农村插队锻炼以后。我们知青和农民一道劳动,不管怎么累,只要没歇工,就不便休息。有个老农民很体恤我们,就告诉我们说,要学会抽烟,累了就蹲在地边抽支烟,既解乏又没人说你什么。就这样,真正开始了抽烟。虽然那时侯我才十七岁,父母亲见我抽烟也不干涉了。在他们眼里,我已经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大人了。
   那是一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虽然有五分钱一盒的香烟,但还是不能保障天天都有烟抽。就抽旱烟,两毛钱一碗,够抽半个月。一个兜里装烟末,另一个兜里装裁好的卷烟纸,想抽了就卷一个喇叭筒,俨然一位老道的烟鬼。有一次,大队支书让我给大队文艺宣传队写个剧本,参加县上举办的“农业学大寨”文艺调演,报酬是每天给我记十分工分,外加两盒香烟。香烟的档次很高,有三毛一分钱一盒的“兰州”,也有五毛一分钱一盒的“牡丹”,这在当时是中干以上的干部抽的特供烟,很使我饱了好些天嘴福。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抽到过那么香的香烟,哪怕现在抽上价格比那多一百倍的香烟!
   我也曾多次戒过烟,但都失败了。最长的一次是九个月,是因为患了肺门淋巴结核。在这戒烟的九个月当中,好多次在梦中还在抽烟,腾云驾雾,舒服得没法形容。最短的三五天,次数多得记不住了,大都是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不得不戒,可病一好,马上就复辟,所谓好了伤疤忘了疼。
   我从事文字工作四十多年了,无论职业,还是业余爱好,都是与文字打交道。我对香烟有着特殊的依赖。做单身汉的时候,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商业不发达,夜里烟抽完了又没处去买,就只好拣烟头,拆了重卷,聊以过瘾。习惯成自然,现在,每当我要写东西了,必得把香烟准备好,否则就会心慌意乱,无法写作。老婆反对我写作,很大的原因是我用香烟熏文章。
   香烟成了我生活的拐杖。我自以为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能坚持四十多年笔耕不辍,学习不断,可就是改不掉抽烟这个坏习惯,老婆也说我,非得抽死不可。唉!
   香烟这玩意儿的确不是好东西,搞得我整天啃啃喀喀,尤其是在公众场合吐痰,有失风度;更要命的是,参加会议的时候,领导正在讲话,自己一口浓痰涌上喉头,不吐不快,却又惧怕搅扰了会场安静的气氛,憋着不是吐也不是,那个难受劲就别提了。
   从事脑力劳动的和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中,有好多人对香烟有依赖性。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不能单单就抽烟去说抽烟。人有许多的不顺心,有许多的不如意,苦恼的时候,对香烟的依赖最大。香烟的危害人所共知。但许多人却不避害,还甘心情愿地受害,就很值得琢磨。古时候,有许多失意落魄之人,嗜酒如命,也是一样的道理。抽烟,一是长期的习惯,积重难反;二是劳作的乏累,需要以一种方式去缓解;三是生活的苦恼,需要在静静的反思中去排释;四是以毒攻毒,用主动抽烟去排斥被动抽烟;五是认为抽烟是一种时尚,是一种风度;六是好奇,摹仿;七是一种社交手段;八是随大流,不见得有瘾。除了这些,再也想不出有其他的理由。
   据说,烟草能被人吸用,是印地安人发现的。而它传播到全世界,成了世界性的公害,却是大英帝国殖民者的罪过。中国人是从明朝开始抽烟的,那时是旱烟。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中,对烟草的毒性就有了认识和叙述。清末以后,用机器卷的纸烟才由西方传入我国,当然,也是殖民者强加给中国人的恶果。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公众场所都禁止抽烟,把抽烟尽量限制在很小的范围。
   说来说去,还是在为自己找不戒烟的借口。什么时候才能丢掉这根拐杖呢?恐怕要到再也不能抽烟的时候吧。真羡慕那些能彻底戒烟的人!
  

共 147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讲述自己的抽烟历史,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流淌着真切的感受,正如写作一样,抽烟亦可谓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作者描述自己抽烟和戒烟的历史,不仅仅极有真切的体验,更联系着外在和内在的种种原因,谈到了八种理由,尤其是作者谈到印地安人发现了烟草,而它传播到全世界,成了世界性的公害,却是大英帝国殖民者的罪过,清末以后,用机器卷的纸烟才由西方传入我国,当然,也是殖民者强加给中国人的恶果,这样让文章的主题进一步深化,发人深思,给人警示。人生在世,如何合理释放压力,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如何避免各种有害身体的诱惑,避免依赖性,值得人警惕。【编辑 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2017-01-21 16:01:40
  作者的文字具有真情实感,娓娓道来,令人思考,颇有教益,欣赏!祝创作愉快!
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得中外文学大奖多次,语文老师,共和国先锋人物,全国多家图书馆特聘文化讲师,长期致力于古典诗词底蕴的探讨赏析和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