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飘逝的拾稻穗

编辑推荐 飘逝的拾稻穗


作者:柳骨仙风 布衣,17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87发表时间:2017-01-22 21:00:15

汽车得了“皮肤病”,斑斑点点很难看,先生提议,送去“美容美容”。于是这几天都骑电瓶车上班。
   一路上,田野上金色的稻子最招人眼,一大片一大片,沉甸甸的,而又谦虚地弯下腰,好似做错事的小毛孩,不敢抬头正视人们,一阵风吹了来,稻浪翻滚,犹如金毯子等待你跳进去,尽情畅游,与稻浪热情相拥,等你去享受那最后一抹馨香,好一个稻花丰收年!
   此时,一位七十多岁,头发花白的老妪手中拎着蛇尾袋在田野中貌似寻找稻穗(方言叫捡稻头),这年头不愁吃不愁穿,还有拾稻穗者,都二三十年没有见过,难道她是孤寡老人?若是,政府每个月都有生活补助特困户呀!……看着看着,心旗飘荡,童年拾稻穗情景,又重临心头。
   四十年前,农村没有联产承包到户,是集体化的,粮食收割都是一个生产小队一个生产小队进行的,秋收冬藏,稻花飘香,一望无际的,金黄的稻田成熟了等着人们收割。男女老少一头扎进田野,大人挣工分,男壮年(方言叫整脚劳力)10分一工,一工是一天的劳动报酬,未成年的男子4分一工,女壮年是3分一工,工分多,粮食也分得多。
   那时收割农具很落后,不像如今用现代化全自动收割机,一亩田十几分钟就收割,兑粒等一切完毕。四十年前一亩十来个人要一天收割完毕,当时是用镰刀,一棵一棵砍下来,一把一把堆积一起,田野上这边一堆,那边一堆,煞是好看,等快收割完了,一部分人手腾出手来,开始(方言叫打道稻头)脱粒,打稻头是用踏板打稻机。一台打稻机,两个人打稻,一般是选年轻力壮的人。打稻是比较累的活,手脚并用,一只脚要踩踏板,一上一下踩,双手握紧稻杆,若是未握紧,打稻机上的铁丝会把整把稻子卷进去,稻杆卷入后,会停止工作,要小心翼翼地拔出稻杆,才能重新工作。两人递稻连续做弯腰动作,也是很累的活儿。年老体弱的,则扎稻杆,有时我们会踩着稻荐,在稻杆中搜寻,若是踩到硬帮帮的禾葱,赤脚会扎得臃肿,疼痛不已,但为了拾到稻穗完全不去搭理,一有目标就跑上去抢;有的稻杆枯萎或折弯,稻穗留在稻杆中下部分,没有脱粒,一旦发现目标,大伙儿都会拼命挤进去,争抢这些稻穗,生怕落入他人的“虎口”。拾到者满心欢喜,没有拾到者也不气馁,寻找下一个目标。
   打稻机旁是最热闹的地方。夕阳如一个守财奴似藏起它最后的金子,此时大人也要歇歇脚收工了。一旦大人把打稻机方形的木斗里最后的谷一畚斗一畚斗铲走后,这一进一出的,总会有谷子落下,我们便虎视眈眈地盯着,大人前脚迈出,我们便后脚跟进,看谁最先占领阵地,能速疾扫到许多谷粒。我家三哥身手平素是最敏捷的,经常最先占领阵地――方形木斗里,随后陆陆续续扎进几个小伙伴,用早已做好的稻草做的扫把,那时没有塑料扫把,大多是用稻杆折一折,抽几根稻杆茎绕几圈扎紧系好,便成了寸把长的扫把来扫谷粒。我们争抢着,犹如几只小鸡啄米似地斗开了,嬉笑着,争得多笑逐颜开,争得少也跟着傻笑,完全没有如敌对分子对立着。要是遇上粗心的大人,他们在运谷粒时,洒落在踏板前后泥土里会更多些,不要以为一天只是一点点,夏秋两个季节积攒下来,收入不菲。这些谷粒若在泥土扫来,就放在池塘里洗干净,而捡来的稻穗一点一点地刮下来,晒干打成米粉,父母为了奖励我们,做一顿小白菜加米粉圆,那时是儿时最美味佳肴,一个月难得吃上几顿。
   如今农村生活富裕了,不愁吃不愁穿,到饭馆一顿花费几十、几百甚至几千几万元,“浪费可耻,节约光荣”,自从习大大提倡“光盘政策”,人们节约意识增强了,去饭馆吃饭,大多实行光盘正策,即使吃不完,也能打包回家。
   拾稻穗已飘逝多年,已成了过去的一种生活体验,一种回忆,也是我童年时代最有意义最深刻的劳动。

共 148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开篇写作者路途所见的稻田景象,自然引出了作者对童年农村生活的回忆。回忆中,作者清楚具体地描写了过去打谷机收稻谷的步骤环节,描写了不同环节的动作要领,以及劳动的劳累强度,把劳动情形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同时,也写了作者和小伙伴们“抢稻穗”的欢乐情形。这些劳动中的欢乐,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消失了,成为一代人心中的快乐往事。生动有趣的文章。【编辑:春雨阳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01-22 21:28:50
  今天的中国农村与几十年前的中国农村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起码在很多地方,捡稻穗的行为已经消失了。种植的劳动强度更是小了很多,因为机械化了。
语文教师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