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心愿】男人多情的历史和传说(征文·随笔)
男人多情的历史和传说比比皆是,可以信手拈来。
早在春秋时期的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可谓煞费苦心,最后烽火戏诸侯,弄得大好江山从此四分五裂,名存实亡。
近的有吴三桂,因秦淮八艳之一的陈园园而“冲冠一怒为红颜”,为泄一己之愤,放马让清军入关,使得多年的汉族政权落入异族之手,落得一个卖国贼的千古骂名,真是色不迷人人自迷。
国外也不乏此类多情种子的男人。
有“俄罗斯文学之父”和“诗歌的太阳”之称的普希金,因为第三者的插足其婚姻,决斗中为爱情和荣誉,付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后来,有多少像我这样的,不仅为他的诗歌,也为他的年轻而感动、而扼腕叹息。
英国的爱德华八世不爱江山爱美人,鬼使神差地钟情于一个美国女郎,而该女郎曾经有过两次失败的婚姻。堪称上个世纪最负盛名的花边新闻。
当然,这都是已经很遥远的经典故事了。故事的主角也都是大男人。
但按照习惯的说法,女人往往更多情一些。
可是,女人总是一本很难读懂的书。
女人为爱情而生而死的事例,其实也不难寻觅得来。
可是,因为女人的天性,决定了女人不善于或者不好意思表达。
女人的为了爱情所作出的努力,也可以叫做牺牲,在很大程度上,被女人的美丽和风情所淹没。
女人因为含蓄蕴藉而美,女人对爱情的执著通过征服男人而展示。
大体说来,借用西方人的一句话,恋爱中的女人一般看重男人的名誉、权力和财产,而同样处于恋爱中的男人,则一般看重女人的容貌、德操和对于感情的态度。
两者相权,我们可以客观地以为,男人的价值取向更多一些感情的因素和浪漫的情怀,换一句话说,男人更注意审美的价值。而女人则不同,当然是一般意义上的,或者,我们说是大多数的女人,她们在选择恋爱对象,或者是择偶时,往往考虑更多的是,男人的一些是身外之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女人确实是一种比男人理性,也更现实的动物。
传说中的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她们都不是因为爱,而成为别人的伴侣的。甚至可以说,她们为了各自的政治立场,抑或个人的利益驱动,而进入我们的视野和话题的。
西施到吴国,是因为爱国热情,才在馆娃宫里消磨日月。按照36计的说法,那可是极高明的“美人计”。
王嫱,又叫昭君的,本来是想做一个汉朝的贵妃,可是因为得罪了画师毛延寿,才千里迢迢作和亲的大使。正如杜工部诗中所云: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下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还有那个叫貂蝉的小女子,原本是很一般的婢女,可是因为王允要离间董卓、吕布,于是成了颠覆董卓政权的致命武器。
貂蝉如何美貌,我们不得而知,可是因为有两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为她争风吃醋。我们宁愿相信她还是很美的。
女人的美丽在那刀光剑影里闪现。
于是,貂蝉也因此步入了历史。
最后一个大美女,自然是盛开在开元盛世的。
杨贵妃是“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通过一个“选”字,我们不难知道,他们哪里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杨玉环也就仅仅知道,她是被选送皇宫,是后宫佳丽3000人中的一个。
然而,开元盛世的美女,是一种健康硬朗、积极向上的美学,自然的一种雍容华贵,美丽不可方物。
男人的多情是对德貌情的渴望,花不迷人人自迷,往往折射出男人的内心审美诉求。有一种占有欲,非得之而后快不可。
当这种占有欲得到满足时,理想便化作现实,浪漫精神变成了世俗爱情。
当这种占有欲无法实现时,艺术的酒杯中便幻化出屈原的离骚李商隐的无题柳三变的雨霖铃,以及梵高的绘画和肖邦的音乐。
男人的多情,有一个别名叫好色。登徒子始,自古皆然。
“女人是祸水”的传统说法,也是源于男人的好色,它是男人多情的另外一种说法。否则古希腊不会有持续十年之久的特罗伊战争。辉煌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也不会自玄宗李隆基始,而日薄西山,风雨飘摇。
说男人多情,并非指专一。一个男人可以有很多次爱情,比如老哥德,一大把年纪了,还在那儿写他的卿卿我我、花花草草。另一个82岁的老人,也可以在本世纪之初,演绎出非同凡响的、惊扰媒体的绯闻。
男人因为对物的占有的充裕,就可以转而变成对精神、对女人的占有。
这是不是一种唯物史观?
女人起初也是不专一的,在很远很远的时候,女人为了自身的温饱,她不得不投向一个又一个狩猎归来的男人。
女人在这种情况下,甚至于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
然而,女人始终是聪慧的,她们不仅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也可以与时代同步发展。
当女人成为风景、成为艺术的时候,社会和女人自己,同时要求女人应该成为某个人的女人。
就是这样一个个的女人,让世界多姿多彩,缤纷斑斓起来。
中世纪的但丁说过:
永恒的女性,指导男人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