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需要有宗教精神
春去春回,花开花落,年年复年年,年年各不同。崔护写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逝者如斯,使你长怀人面桃花之感,真真是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之日多烦忧。属于你的岁月,你不知道有多长;面前的路有很多,你不知道该走哪一条?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随时想到的这些陈句,已足以摧跨人的进取心了。古人碍于交通信息的不便,过着老牛拉犁一样的慢节奏生活,日子对于他们,是长而又长的。可他们也感叹日月如梭,白驹过隙,人生如梦。
以佛家看来,今生的受苦,是为了来世的享福;修行成了正果,就会到极乐世界里去。今生是苦修,来世是目标,这是以今生换来世。可悲的是,科学一再证明,人没有来世。这是多么的冷酷,使人不得不对身后的一切断却幻想,绝了念头。
那些竹矛石斧,土陶石瓷,金镂玉雕,绿瓦红墙,高宫大殿,都到哪里去了?一切都会成为过去,一切都会成为历史,尘埃落定,又是一番别样世界。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旧时王谢堂前燕,落入寻常百姓家。
真真是没有想头。宇宙形成已经亿万斯年,地球也已46亿岁,人类不过350万年。一个单个的人,即使长命百岁,在时空的长河中,也不过是刹那间。所以,你什么都没有拥有,就连你自己也主宰不了你自己。故而古人又说人生无常。无论《红楼梦》多么伟大,光芒万丈,都掩盖不了它的宿命思想、虚无思想和遁世思想。一部《红楼梦》,生死两茫茫,叫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
那么,我们就消极待毙,坐而等死吗?
人活着,是要有一些宗教意识的,是要信奉一点什么的。不然,人就会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不能自拔。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无论其科学技术处于多么领先的地位,从总统到平民,大都信奉宗教。这种现象,值得思考。他们不把宗教作为统治人的工具,也不用宗教干预司法、医疗等社会事务,仅仅是个人的精神寄托,个人的行为规范,个人的心灵慰藉。
马克思说,宗教是麻醉人的鸦片。在中东、南亚一些政教合一的国家,也许如此,为宗教信仰而发动战争,搞恐怖,走极端,排斥、仇恨和消灭异教徒,反人类,反文明,真是被宗教的鸦片麻醉得疯狂了。那已经不是宗教信徒,而是披着宗教外衣的魔鬼。
古今中外,一些大作家、大艺术家,也都是具有宗教意识的人。他们在文学艺术创作的道路上,坚韧不拔,锲而不舍,奋斗一生,表现出了虔诚信徒一般的献身精神。没有宗教意识和精神的人,是很难做到痴心痴迷,无悔无怨,语不惊人死不休的。
我们常常赞叹藏民对佛的至诚,一步一匍匐,一步一碰额,不远千里,爬向圣地拉萨。正是这个民族具有如此伟大的宗教精神,他们才能够在自然环境极为恶劣、高寒缺氧的雪山草地上,世代繁衍生息。这决不是愚昧,而是人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精神,一种支撑我们走完人生坎坷之路的,最可宝贵的宗教意识和宗教精神。
人,是需要有宗教意识,需要有宗教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