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心愿】儿时的记忆(征文 散文)
流水年华匆匆,太匆匆!
四季交替里,快的惊奇!
无情的岁月老了我容颜,
老不去儿时美好的记忆!
带不走儿时游戏的乐趣!
慧眼说童年,童年长唏嘘。
儿时的岁月,孩子们的玩具更是少之又少,哪像物质丰富的今天,小孩玩的玩具飞机,摁一下就能飞上天!儿时最大的乐趣,就是自制一把“洋火枪”,还有伙伴一起玩过的捉迷藏,弹玻璃球……嬉闹间,快乐着不知愁为何物的童年。儿时趣事,卵石般,数也数不完……
(一)洋火枪
那个玩具匮乏的年代,小孩哪有什么玩具可玩,自制的洋火枪,曾是我儿时最心爱的游戏之一。
看着伙伴都有一把洋火枪,神气的别在腰间,羡慕得我眼神迷离又无奈,自言自语里透着不服气:“哼!神气啥?走着瞧,我也会有的,我要造一把盖过你们的洋火枪,一定会的。”
心思一定,马上付诸实际行动。在快乐哼唱着,没有抢没有炮,自己也会造,快了活着的无忧无虑童年岁月里。叫来几个有枪的小伙伴帮忙,偷偷搬出父亲的工具箱,一阵手忙脚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用铁丝握成喜欢的那种枪架,再制作成长短适配的枪勾和枪栓。拿出从隔壁修自行车叔叔那里,求来的废旧自行车链条,比照着枪架长短做成枪身。吱吱吱……挫圆一个车条铜帽。叮铛铛……将两节链条铆紧砸实,做成装弹药的枪头,穿在枪架上。用自行车车内胎剪出两根皮筋,或买来的弹性好的皮条,一根固牢枪身,一根从枪头连接到枪栓上,哈哈……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功告成,我也有一把洋火枪喽!
惊喜之余,开始试枪。慢慢地拉开枪栓。轻轻地错开枪头,小心翼翼的把火柴穿进去。有时为了增加射程和响亮度,轻轻把枪头复位,用枪栓来回适度顶撞几次,装火柴的枪头里会多出些许空隙来。再次错开枪头,装上儿时常玩的砸炮,瞄准一个射击目标,使劲扣动扳机。“啪”一声脆响,还会冒出一股带着火药味的淡淡白烟。“…哈哈…一次试枪成功!我也有枪了,能和小伙伴玩打仗了,雄赳赳,气昂昂,站岗放哨保家乡……”一手举着枪,一手拉着小伙伴,屁颠屁颠的蹦着高,转着圈,高声喊叫着,恨不能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洋火枪,在我童年的岁月里,在嬉戏哈哈自我陶醉的笑声里,快乐并幸福着我的童年。
(二)捉迷藏
儿时喜欢的捉迷藏游戏,有如和小伙伴常玩的“赛弹弓”、“溜冰”、“放风筝”、“打纸片”、“弹玻璃球”……一样好玩刺激。身体得到了锻炼,机智得见长。不经意间想起,那时伙伴耍的一些小聪明,会禁不住的咧嘴笑,经年难忘。
那时晚饭后,没有电灯照明,更没有没电视看,闲在在家里也是调皮捣蛋没事干。那时的夜晚,皎洁的月光下,清晰的能见人眉眼。早早喝过汤吃了饭的孩子,站到大街上或是胡同边,不管是谁一声喊:捉迷藏不?呼啦啦……几条胡同的小伙伴都准点,丢下饭碗街里跑,唯恐拉在家里面。
三人五人不嫌少,十人八人更热闹。游戏规则很简单,但丑话也要说前面,谁也不能像上次那样,被抓的,偷偷回家睡了觉;抓人的,抓到十二点不见人,害的半夜三更才进了家门。这次谁要再这样闹,扒你的“皮”,抽你的“筋”,把你从队开除掉伍,明天再玩捉迷藏,保证再也没你的份。
“好了,好了,开始吧!”“开始开始,就开始。谁还怕了你咋的!”老规矩包袱剪子锤,决定抓人的人。“一、二、三,嗨、嗨、嗨……”哈哈……是你,是你,又是你。
抓人的人被蒙上眼睛,对着墙头数起数。要从一数到三十,数数期间,被抓的人赶紧各自散开跑开,越严实越好的藏起来。抓人的人数到三十后,就可以扯掉蒙眼的布条,循着伙伴四散的脚步声,赶紧到处去抓人。这时候被抓的人,一定要想尽一切办法,躲开抓人的人,抓人的人一离开去抓人,所有被抓的人找准机会,在避免被抓到的情况下,快速到达刚才聚集的那个墙头,就算赢了。如果有一人被抓住,就白了瞎,算输了。
再次开玩,被抓住的那个人,就自然成了抓人的人。周而复始循环下去,直到玩够玩累,玩的迷瞪想睡,或在大人三五遍的催喊中,才晃悠着有点酸疼的小腿,抹着脑门上汗湿,慢悠悠进家的门。弄得一身脏,回家夜色藏,挂烂衣裳时,挨骂是小事,肯定挨巴掌。
一次,我当被抓的人。游戏一开始,我便快速跑到白天踏好的点,村头场地的那个麦秸垛,扒个窝儿躲藏起来。一等二等没不见抓人的来,暗自得意心欢喜,眯上眼睛睡起来,要不是全体伙伴大声喊着分别找,害得我差点一夜睡外边。
一次,我当抓人的人。蒙眼的布条悄悄的留了一点透明小缝隙,数完数,故意四处转悠找一圈。听听四处静悄悄,看看藏在老屋暗处的小伙伴,故意徘徊来回走,笑着喊话不离开:“找了半天,人都去哪了?抓不着屋里那个黑影我不离开!出来出来,快出来……”堵着屋门,捡了块土坷垃,照着黑影仍过去。“哎呀!哈哈……”伙伴大声惊叫着冲出来。早有准备是不了手,抓着伙伴叫起来:“让你跑,快快的举起手来!”闻声招来小伙伴,七嘴八舌说这话“算你赢,算你赢!再重玩,咱们接着再重玩……”挤在一起围成圈:“一、二、三,嗨、嗨、嗨……”
哈哈……谁识儿时捉迷藏乐,陶醉我岁月!
(三)弹玻璃球
儿时的记忆里,弹玩琉璃球的乐趣,就是一首幸福的歌谣,悠远绵长,其乐融融,简单快乐并幸福着。儿时弹的琉璃球,口头叫“琉璃蛋”。整天装在裤腰兜里像个宝贝似的,见了小伙伴,是“挑战”?还是“示威”?总是要故意显摆抖动几下,便陶醉在悦耳的撞击声中。
弹玻璃球:“蹲、瞄、趴、转、弹”都是必须的硬功夫。多是男伙伴相聚一起玩耍,在较平整的地上摁出几个小洞,从起点开始弹琉璃球,让玻璃球滚向指定洞里就算赢。技术高的伙伴,有时能用一个琉璃球将几米外玻璃球,击进另一个玻璃球滚进洞内。啪啪……,在击中的琉璃球相互碰撞声里,赢的蹦着高欢喜,输的低着头不语。
那时侯,摇着拨浪鼓走街串巷的货郎,是我们小伙伴天天的期盼,也是最好的集结令。拨浪鼓一响,纷纷围拢来伙伴,挑着自己喜欢的玻璃球。一毛钱六颗,两毛钱年能给七颗。没钱的小伙伴会想方设法地缠着货郎,从家里偷出些就鞋底烂塑料,或破铁烂铜啥的换玻璃球。货郎会根据数量或斤两,换给小伙伴或多或少,五颜六色的琉璃球。玻璃球是儿时最金贵,最珍惜的心爱之物,有的因多次玩耍,已经被弹撞的遍体鳞伤,面目全非,也不舍的轻易丢弃扔掉
不惑之年,常常追忆,童年的点点滴滴,如今老家的抽屉里,那些不舍扔掉的琉璃球,温暖着我儿时快乐的时光,成为我一生无法忘却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