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心愿】我与秋良半世缘(征文·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心愿】我与秋良半世缘(征文·散文)


作者:张峻 布衣,318.6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677发表时间:2017-01-30 23:45:29


   接秋良兄电话,要我为他的新版《秋良臆画》作序。乍听,顿觉唐突。谁人不晓我一生于绘画外行,敬而生崇,何况知我者秋良兄;转瞬,猛想起今年春三月,他的《臆画展》在省作协文学馆的展览厅揭幕,邀我出席开幕式并讲话。我虽不懂绘画艺术,但对秋良兄以七十二岁高龄,超乎常人的思维空间的深度与广度,令人吃惊的创作灵感,臆想天开,神游万仞,境出心曲,绘出一幅幅苍劲、多意、一枝独秀的艺术奇葩,让广大观赏者惊叹不已。我为老友这独一无二的艺术创新成功,欣然祝贺。本有许多话要说,但碍于现场百众待观,时间所限,只简约地介绍了先生以青春年华,扎根承德,大半生为艺术献身,对繁荣山庄文学、弘扬山庄文化等几个特别闪光点;但他心知我有许多话要说。
   相知、相交近半个世纪,人生实在难得。我虽然长他三岁,也比他早工作几年,但1961年我们初识,他真的是我的老师。那时我上地直机关业校大专班,他教我们文学与创作。年轻、英俊,戴一副黑边眼镜,大有学者风度;学识渊博,谈吐诙谐、洒脱,我每次都聚精会神地听他的课。他讲小说《早春二月》,一个活脱脱的进步青年肖涧秋,形神至今不忘。没多久,他调承德报任副刊编辑,我们又成了同事。缘于同爱文学,很快相熟。知其进大学前,曾供职于北京宝文堂书局(后合并为通俗出版社),已经是国家干部了,那时他已出版了《英雄黄继光》。为攻文学,才考入河北北京师范学院深造,可在那气候失常、是非错乱的年月,却因其学业优异,被扣上“白专”帽子,在毕业分配时惩罚性地发配到河北“边塞”承德。而今当上报刊文艺编辑,适其所爱,也算失而有得。他暗下决心,视自己为一粒良种,定在塞外这片热土生根、开花、结果!当时的日报副刊名为《热河》,也为地方特色,便取借于山庄里的热河名泉;后因错误追查子虚乌有的为“王克东复辟热河省”造舆论之嫌,方改为《百花园》。作为编辑,秋良兄和另一位老同事则是名副其实的辛勤园丁。因为该副刊是本地区唯一发表文艺作品的园地,实则担当起培养本地作者、繁荣地区文学创作的重任。许多青年作者在这里发表处女作;老作者在这里得到提高。“文革”后他到地区文联,通过办创作班、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继续着培养和扶植文学青年的“园丁”工作,许多作者喜欢与他亲近,因他受益。如今承德地区浩大的文学艺术队伍中,名家如林,有一批全国知名。长话短说,这期间,“文革”遭难除外,他当过记者,也作过基层领导,全为熟悉承德这片厚土和这一方人,写了多篇优秀散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大报刊发表,还出版了中篇小说《燕山群星》,以及后来蜚声中外写山庄的一系列重头作品。总之,先生从英俊青年到花发老人,一直在为繁荣山庄文学和弘扬山庄文化事业而呕心沥血。他这粒种子不仅在承德扎下根,而且长成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
   他深爱着承德,不能不说埋在他心底的另一层因由——对避暑山庄情有独钟。记得他来承德第二年,就在《天津日报》上发表一篇介绍承德离宫的文章。那是历史文物不被重视的年代啊!他却念念不忘他心中的离宫。人和人的文化底蕴是无可比拟的。有人逛离宫是看景物山水,秋良兄流连于山庄湖色、古建筑之林,却心仪清朝夏都的历史风云、王朝的兴衰,宫廷更权的血影;且经常交流于清史专家,于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孕育在胸。时值上世纪80年代初期,省文联出资为作家请创作假,他申报的《康熙皇帝》作为首选。随即,他择一僻静之处,不计饮食粗劣,专心静气地投入创作。1984年,大作由百花出版社隆重推出,这是新时期最早写清朝皇帝的长篇小说,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发行47万册,同年荣获省文艺振兴奖,名列榜首。之后,他的山庄文学创作一发而不可收。长篇小说《康熙皇帝演义》,散文集《山庄湖色》、《热河冷艳》、《冷艳集》以及《震撼后的呼唤》等佳作相继问世,反响强烈;近年又出版了与人合作的大部头《夏都风云·避暑山庄大传奇》,同时写成电视剧本。他的几篇散文精品被收入《中国百年游记精华》、《中国当代散文精华》、《百年中国灵性散文》、《中国科普佳作百年选》等经典选本。秋良兄过谦,常戏称自己平生的“财富”只拥有“半尺书斋,两篇散文,一篇论文。”……
   他说的一篇论文,就是引起海内外注目的《大避暑山庄文化刍说》。此文论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反响热烈,多家海内外报刊转载。是他长时期调研、深度思考对承德地域文化的解析与定位,于研讨与弘扬大山庄文化、建设承德文化大市无疑是一大贡献。
   秋良兄是论说大避暑山庄文化的第一人。
   先生对文化艺术的钟爱是多方面的。去年四月,我欣然收到一册印刷精致的《郭秋良书法作品集》。喜悦之中,我丝毫不感到突然,甚至觉得早就该出。我很喜欢他的草书,收藏着他给我的一幅《峻岭》;还留存着多封他写给我的小楷行草书信。先生的翰墨功底深厚,幼年就写仿习字。我每见其笔走龙蛇的毛笔信,就想起他故乡的衡水侯店村,那是我省著名的毛笔之乡。笔者幼年读私塾,常见身着灰布长衫、举止斯文的侯店行商,他们或背或担笔墨箱包,走山村,串学馆、卖笔墨。秋良兄幼年自然生活在这浓浓的传统文化之中,青少年在京的学习、工作环境,又使他不忘临帖习练书法,游走于翰墨之林;甚至作编辑时给作者回信也常用毛笔。窃以为,凡文学家而后成为书法家,皆非一日之功。先生之字早为书法界公推,海内外同行、朋友求字收藏者甚多。其书法作品曾参加过第一届全国作家书画展、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泰国大型艺术展,获特别金奖。并于2000年获世界著名机构联合庆祝活动委员会颁发的千年之交荣誉勋章。
   秋良兄也是怀有平常心的性情中人。他爱才,很器重初露才华的弟子,无保留的倾心帮助;他交友广泛,慷慨大方,颇有江湖豪侠之气。每到暑夏,来承德的远近文朋好友,都想见他,他则接待不暇。我曾问他:天天如此忙碌,创作何来?他摇头,微笑。忙归忙,新作照样出来。秋良兄从不满足现状,进入老年,依然故我,不安分的心灵飘逸出种种新的意象,随意涂墨于宣纸,左瞧右看,给自己以无尽的想象。画多了,一幅幅独自观赏,乐趣无穷。如秋良兄笑言:这只是玩玩而已。其成果就是前些时展出并印制成书和如今选印为宣纸本的《秋良臆画》。
   一个新的艺术品种,看似在无意中诞生,实是缘于作家独有的创新天赋。记得老作家、老领导翟向东在评说《大避暑山庄文化雏说》一文中所言:“‘思未思’,既想别人未想的,也想自己未想的;或者说,要有创新意识。有创新意识,才会有所创见,有所发明。《雏说》使我感到正是在实践‘思未思’给我不少启发。”很显然,翟老极称赞秋良兄的创新意识。是的,艺术贵在创新,先生的创新意识恒远矣。我稍加回忆,他到承德后,常是想别人和自己的未曾想,敢为天下先,自觉或不自觉地创出好几个第一:上世纪60年代,是他第一个向省外报界介绍避暑山庄的;新时期以来,他是全国第一个写清朝皇帝的;文论《大避暑山庄文化雏说》不仅第一,而且绝无仅有。凑巧的是,上述三个第一都源于他情有独钟的避暑山庄。我揣想,他的第四个第一——臆画,也不能排除与山庄的血缘关系。秋良兄家居邻近山庄,早晚流连于他心爱的殿阁亭楼、湖光名泉、松风柳堤、梨花伴月、老树寒鸦、鹿鸣蛙声……一景一物,深印于心。艺源于物,精于思,灵感起落何处,谁又能说得清?我几回品赏先生的臆画艺术,其笔力沉雄、苍劲,如波澜涌动,巉岩峭壁,嘉木碧水,或鸟或兽,似与不似,气宇空灵,内涵多意,配诗与书法均出自秋良兄之手,诗情奔放隽永,书法潇洒飘逸,二者结合,尤显文化特色。加之与臆画珠联璧合,给人的整体感觉这是一部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结合、艺术价值与文化品位均属高层次的独特著作。
   愿今后更多地看到秋良兄文学和艺术大著面世。

共 310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承德人杰地灵,人才济济,秋良老师就是文坛的一个佼佼者。离宫,避暑山庄等留下清朝帝王的身影风水宝地,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和灵感动力。他在文坛上的几个第一引人瞩目,在画坛方面的发展一枝独秀。他有着辉煌的成就,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是蜚声中外写山庄的非常有名望的作家。他是承德文坛的骄傲,为建设承德文化大市无疑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欣赏老师佳作,特此推荐共赏。【编辑:你猜】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你猜        2017-01-30 23:51:37
  学习老师佳作,祝创作愉快。
您不要猜我是谁,我知道您是谁---祝你开心每一天。
2 楼        文友:宏声        2017-02-01 11:53:08
  宏声向文友拜年来啦!祝远方的文友新的一年百事百顺!新的一年文学路上部部作品生辉!大型文学网站--江山文学网使我们相识相聚,我们互相帮助共同前进!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