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桌上的红薯美味
“十月寒露霜降到,挖薯育茶收晚稻”江南的十月,枫叶似火,稻浪烁金,茶树青翠,红薯早已成熟。刚收割完晚稻,人们又忙于挖红薯。
一担担红薯担回家,风干个把月的红薯用来可熬红薯糖,也可用来煮熟,切块晒干做成粘乎乎、甜滋滋的干红薯块。或者把熬煮透的红薯捣碎成糊状,用长方形的模子,做成一块块薄薄的红薯粑粑。
更多的红薯被人们磨成红薯粉,再用那种瓷白细嫩的薯粉做成各种风味的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我们家乡常用薯粉做红薯鸡蛋、薯豆腐、红薯线粉、红薯片粉等。
红薯鸡蛋
做红薯鸡蛋,先把红薯粉加点水融化,再加入鸡蛋,随后加点盐、葱花一同搅拌,待锅中油烧热,迅速倒入,翻炒;等颜色稍微变黑,即可出锅,这种红薯鸡蛋劲道。
红薯豆腐
做红薯豆腐,先在锅里加冷水再添加薯粉,大约按5:1的比例,加点盐,文火慢煮,边煮边用竹筷搅拌薯浆。待薯浆慢慢结块,颜色由白变黑,往锅里加点油,防止粘锅,冷却待用。冷却的薯豆腐切成块,锅里加水烧开,再加入薯豆腐。然后加油,酱油、葱姜、辣椒粉、肉丝或鱼片,烧开,立即出锅。薯豆腐色泽浑厚,味道独特。
红薯片粉
做红薯片粉事先要准备一个浅底铝盆,调制好一定比例的薯浆,烧开一大锅水。往锅中铝盆加入一小勺薯浆,摇动铝盆使薯浆在盆底分布均匀。待薯浆基本热干,立即把铝盆浸入热水中,过大约2分钟,捞出铝盆,只见原来白茫茫的盆底此时一片漆黑。我们只要把铝盆放入冷水,小心翼翼揭下,一块薄薄的、荷叶似的的片粉做成啦!在水中滑溜溜、软绵绵的(我们当地把它叫做“荷结”,大概是样子像荷叶,由薯浆凝结而成故有此称呼)。“荷结”需七成干时,再用剪刀剪成条状片粉,再晒干收藏。
吃的时候,要把条状片粉用水泡软,与牛肉或鱼片搭配食用,再加入姜葱等,是农村酒席上受人热捧的土特美味。
红薯线粉
把红薯粉加工成线粉,不是一个人能办到的,现在有专门把薯粉加工成线粉的机器。但做出的线粉不易分开。农村常有专门做线粉的师傅。
做薯线粉先要调配好薯浆,薯浆中常加入明矾,增强线粉的韧劲。薯浆要比做片粉的薯浆浓。准备大锅,熊熊大火把水烧开,线粉师傅手持做线粉的瓢(这种瓢如水瓢,木质的,半球状,球面下布满小孔,便于薯浆流出)抓起一坨薯浆,放入粉瓢,薯浆会自动流出,有时师傅会用拳头捶打薯浆,加快出浆速度。
粉浆从瓢底泻下,如白色的瀑布从天而降,又如三千丈白发沙漏里流过,融入滚烫的岁月。熟了的线粉捞出,黑黝黝的,滑溜溜的像泥鳅。
做线粉最好在冬天,有霜的天气,捞出的线粉挂在竹竿上,经过一夜霜冻,容易分开,
有时还得用手把粘结一块的慢慢抖开,就像女人梳理纷乱的头发。
家家户户的竹竿上垂挂着“黑发”,飘扬在冬天的暖阳下,真像一排站在冬天的模特,秀发飘逸。
干了的线粉用棕叶包扎成捆,就可出售或等待被贪馋的食客随时享用。它的做法与片粉类似,不再赘述。